“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战略价值新思考

2023-12-12 02:09陈佳贺丁春福
中国商论 2023年23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一带一路

陈佳贺 丁春福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已提出十年,不仅使中国自身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还为世界其他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不利局面,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价值并做好相关工作尤为重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价值表现在:(1)经济方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减少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扩大资金融通;(2)政治方面:践行多边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深化政策沟通,广泛国际共识不断凝聚;(3)文化方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的传播,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互鉴,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间学习与借鉴;(4)社会方面:促进全球减贫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法治合作,维护沿线国家的社会稳定,加强医疗卫生合作,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逆全球化;多边主义;减贫事业

本文索引:陈佳贺,丁春福.<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23):-023.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12(a)--04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总书记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1],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无数人的生活与命运因“一带一路”而改变。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逆全球化”倾向开出的一剂良方。总结共建“一带一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战略价值,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在当前形势下的重大意义很有必要。

1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价值

1.1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便利化水平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在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拓展国际合作,致力于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以交通为例,亚欧大陆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区域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前景良好。中老铁路拉近了中老两国的距离,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和互联互通。此外,雅万高铁和中柬合作铁路项目顺利推进,中国与巴基斯坦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进展良好,ML-1铁路升级项目、M3/M4木尔坦高速公路和瓜达尔港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以来,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体框架,逐步构建陆海空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为沿线国家扫除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推动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移国际在“一带一路”沿线已部署逾140个网络服务接入节点,覆盖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持续为合作伙伴提供高质量的全球通信服务[2]。

1.2 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制胜法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升至新高度。首先,我国优化营商环境,不断缩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2017—2022年,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93项降到31项,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3],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在全球经济低迷,许多国家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下,中国仍继续扩大对外开放。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要求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其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伙伴包括东南亚、西亚、亚洲和西欧。通过自贸协定,我国与世界各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准入等领域将实现高水平的相互开放,造福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4]。

1.3 减少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

近年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向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发起严峻挑战,中国坚决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消除各种贸易壁垒,不断开放中国市场,丰富自己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一项成果。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将实现零关税,且主要是立刻降税到零和10年内降税到零,旨在推动实现区域内高水平贸易自由化[5]。 2018年5月17日,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峰论坛之一,2023年中国电子商务大会9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主题是“数实融合、数智创新”。“丝路电商”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金名片”,正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加深务实合作,正在成为拓展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新渠道和新引擎。共建“一帶一路”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深化发展创造了崭新的机遇,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不断提速,同时为复苏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1.4 扩大资金融通,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建设,搭建了跨境投融资合作平台,跟进设计了大量配套金融服务,拓宽了共建国家融资渠道,助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规模不断扩大,多边金融合作支撑作用显现,在各方的努力下,先后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及其他多边金融合作组织,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投融资保障。截至2023年6月,亚投行成员国从成立之初的57个增加到106个,已通过了221个项目,筹集到了420亿美元的资金。截至2022年底,丝路基金累计签约项目70余个,承诺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盟银联体、上合组织银联体、中国-中东欧银联体、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双多边金融合作机制稳步推进。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加深,“银联体”成为适合地区特点的多领域、多样化融资合作模式,为相关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价值

2.1 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联动,践行多边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国家之间发展呈现不平衡、不稳定、不断变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坚持鲜明的开放导向,主张同世界各国增进政治互信、互利共赢,真正践行多边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坚持真诚的态度,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2020年6月,中国共产党同菲律宾主要政党成立中菲“一带一路”政党共商机制,并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第一次会议。2023年3月,中国积极斡旋并促成了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等在内的重大决定。2023年7月,第四届中阿政党对话会平行分议题“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讨论活动在银川举行。中方同各方政党对话会搭建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家政党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合作的重要桥梁,中方同各方一道加强执政党交往,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推动国际政治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2.2 提供中国方案,推进全球治理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在此体系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长期缺失制定国际规则方面的话语权,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为解决全球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供给,推动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扩展了世界各国之间平等、开放、合作的国际合作关系,为国际事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模式朝着更加公平且合理的方向变化。“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体现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指明了方向。

2.3 深化政策沟通,广泛国际共识不断凝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同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协调,进行政策沟通,在国际上就共建“一带一路”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已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贸易、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7]。 与此同时,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努力与其他国家在发展战略、政策上实现对接,努力搭建新的合作平台。2022年,六国元首共同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同中亚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和东盟共同制定重要文件,包括《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等。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我国着力打造共商国际化平台与载体,中方将于2023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平台,有助于广泛凝聚国际共识,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

3 “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价值

3.1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带一路”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最佳载体,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机制日益完善,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立了各种区域性对话机制。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交流融合。2021年10月1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利于我国学习其他先进出版机构“一带一路”出版工作经验。2023年9月2日,第八届“炫彩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在位于北京首钢园的2023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区举行,通过特色文艺演出、文化推介、护照打卡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风采。2023“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于9月15日至24日分别在河北廊坊、秦皇岛举办,充分展现中华民间文化艺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更加有力地配合大局开展国际舆论斗争,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2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的传播,实现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互鉴

共建“一带一路”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搭建平台,参与国广泛开展合作,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交流丰富多彩,促进民相亲、心相通。十年来,我国与泰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与泰王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创新部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互鉴;与塞浦路斯卫生部长哈吉潘泰拉签署卫生和医学科学合作计划,有助于双方进一步提高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质量。在科技领域,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劃启动,中国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8]。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一条文明之路,各国通过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3.3 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间学习与借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文明发展规律,尊重文明多样性,对中华文化的繁盛崛起和自信自强、提高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反对西方文化霸权起到重要作用。西方国家以全球化为借口,以经济和科技为后盾,在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文化的渗透。而“一带一路”则通过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共存来克服文明的隔阂、冲突与优劣,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学习与借鉴。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经贸合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进行强化,这对占领国际舆论的道德高地、持续提高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国家看到中华文化不会威胁他们的文化,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更大的话语权,为建立更公正、更合理的国际文化新秩序作出贡献,反对西方文化霸权。

4 “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价值

4.1 开展扶贫合作,促进全球减贫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与非洲、拉美、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减贫合作,签订了多项减贫合作协定,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减贫提供了有力的援助。在亚洲地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展乡村减贫推进计划,在老挝、柬埔寨、缅甸乡村基层社区实施“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在非洲地区,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建水利基础设施,打造农业合作示范区,推进实施中非菌草技术合作等项目;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医疗等技术合作援助项目;在拉美地区,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帮助受援国当地民众摆脱贫困,“精准扶贫”等中国特色的扶贫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10]。中国将继续通过多、双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并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推进国际减贫事业进程。

4.2 推进国际法治合作,维护沿线国家的社会稳定

当今世界,国际法治仍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始终致力于弘扬国际法治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坚持落实联合国有关决议,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秉持法治理念,推动国际法治合作,共同应对新型跨国有组织犯罪与挑战,为实现我国和沿线国家的社会稳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努力。中国法院发挥司法服务保障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打击跨国犯罪、解决跨境纠纷、深化司法协助、推动高层互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筑牢了“一带一路”法治根基。“一带一路”仲裁法治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中国仲裁机构受理的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案件越来越多,在相关争议解决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仲裁机构的互动频频,在提升风险防范和解决争议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11]为宣介“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理念与实践,我国还举办了中国法治国际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廉洁丝绸之路分论坛、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年会、“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法”论坛等国际法律活动,强化共建国之间法治互学互鉴,有力提升我国与共建国法治交流与合作水平。[12]

4.3 加强医疗卫生合作,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給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和国际组织一起开展抗击新冠疫情国际合作,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新冠疫情期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健康丝绸之路”议题在医疗合作方面为世界人民提供帮助。中国的医疗专家组曾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协助医疗工作,提供药品、医疗设备等技术支持和资源帮助,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外,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架起“空中丝绸之路”,在新冠疫情期间,提供抗疫援助,运送抗疫物资,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大帮助。除此之外,中国还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推进共建数字“一带一路”,及时分享抗击疫情经验及提供技术保障。例如,通过远程会议,共享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经验;跨境健康码认证支持的绿色出行数字平台建设等。

5 结语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新的风险与挑战,我国要努力推动实现好“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为人类实现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因此,要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就要创新运行机制,有明确的整体分工,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就要与外交工作相结合,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更好地传播“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要继续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助力实现好“一带一路”倡议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人类走向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周进.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历程、主要成果与重要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30(3):4-20.

戈晶晶.数字化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引擎[J].中国信息界,2023(3):22-25.

邬琼.我国利用外资特征分析和2020年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4):22-24.

袁波.CPTPP及其扩员影响前瞻[J].中国远洋海运,2021(11):32-35.

金晶.RCEP对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及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22(18):120-123.

杜颖.深化开放合作 蓄积振兴动能[J].奋斗,2022(3):42-44.

苑佳慧,郝亚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 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形成[N]. 中国信息报,2022-10-13(001).

于津平,刘依凡.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策略[J].江苏社会科学,2023(2):136-146.

孙壮志.“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人文合作:成就与前景[J].欧亚经济,2023(2):1-13.

姜广秀.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引发热烈反响[J].国际人才交流,2021 (7):27-30.

张维,李兆娣.55家国际仲裁机构加入“一带一路”仲裁机构合作机制[N].法治日报,2023-09-27(008).

[马新民.推动法治合作走深走实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J].中国法治,2023,(10):21-23.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一带一路
“逆全球化”的挑战:从特朗普看西方内部的“颜色革命”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回眸2016:“逆全球化”与新“全球化”
“逆全球化”的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