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探究

2023-12-13 07:58邸国辉刘英楠魏玉芬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21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战略人才

□邸国辉 刘英楠 田 丽 魏玉芬 许 杰

乡村振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院校在培养农业人才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乡村振兴困难的原因、农村基层人才缺失、高校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持续评估与调整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探讨农业院校应采取的方法,以满足乡村振兴需要。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改革创新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全面进步的战略。乡村振兴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留住人才,遏制人口流失,实现农村人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可追溯性,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等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乡村振兴可以通过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乡村振兴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农民群众的利益福祉,也关系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必须面对的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地区面临土地荒、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当前乡村振兴较难实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人口流失,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吸引力,大量优秀人才流向了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基层工作队伍短缺。年轻人普遍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产业发展受限。其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产品运输、供应链建设以及企业发展,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这制约人们在农村地区长期居住的积极性。最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低效率、低技术含量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缺乏科技支持和创新意识也是制约农村振兴的一个因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作用与使命不容忽视。地方农业院校应当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地方农业院校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企业家参与教学工作。

二、地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

(一)乡村振兴和农业院校发展相互促进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专业化、复合型的涉农人才,地方农业院校可以根据乡村振兴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开设适应农村发展的专业内容,培养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专业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地方农业院校可以承担起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角色。乡村振兴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地方农业院校可以与当地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政府部门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和创新实践。地方农业院校可以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提供专业培训服务,通过开展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提升当地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

乡村振兴与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地方农业院校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科技支撑、产学研合作和农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支持,为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只有通过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并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与地方农业院校有效衔接的可能性

高校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传统上,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导致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适应不良、技能匮乏等问题。

地方农业院校可以加强与当地单位的合作,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的需求调研。通过了解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确保培养出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人才。地方农业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并提升他们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上的能力。地方农业院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或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为有志于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学生提供相关支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能力。许多地方农业高校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源支持。通过与实际工作结合,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施过程,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实,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与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将更加紧密和有效,这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三、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不匹配情况

(一)人才供求存在矛盾

人才资源是成功执行和促进农村复兴战略的最重要因素,人才可以提供优秀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科技和庞大的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农村现代化。只有将适当的人才引入农村振兴进程并成功留住人才,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振兴。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各方面都相对落后,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条件差、公共服务不足等,导致留住人才的优势不足。乡村战略对人才技能的需求特别大,但农业院校培养的技能无法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从目前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农业院校培养学生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传统的学习模式。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涉农人才,而大量的毕业生无法顺利进入乡村人才市场,所以在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这两个方面存在很大的矛盾,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与人才质量要求不匹配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新的调整优化。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适应农村农业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需求逐渐加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但目前地方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才的适应性,传统的培养方案与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致使有些人才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毕业生具有理论水平,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与人才素质要求存在矛盾。

四、乡村人才培养的举措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培养的乡村人才类型和数量;考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相关服务等方面确定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地区的农业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培养乡村人才的定位;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政策导向,确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如根据国家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确定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发展管理人才等。

(二)培养方案与产业发展结合

针对乡村振兴的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增设适应新农业发展的专业,增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将专业与农村产业发展结合,如数字化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新型加工与电商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农村农业实践实习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组织学生到农村实地考查、参与乡村发展项目,并与当地农民、企业家等进行交流合作。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与当地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提供学生更多实际操作经验,并促进技术创新与转化。

(四)农业技术推广交流

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培训机制,选派农业专家到乡村,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向基层乡村干部与农民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科学种植养殖技能,邀请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成功经验代表进行交流,提升学生乡村振兴方面的专业素养。

(五)创新创业支持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将成果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中,设立创业孵化基地或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帮助有志于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鼓励教师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学术研究,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发展。

通过以上举措,农业院校可以培养出具备农业现代化、乡村经济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能力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农业院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和加强科研支撑等方法,农业院校可以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同时,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五、结语

实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需要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等方式,提升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实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应及时评估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积极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人才培养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农业院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持续评估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战略人才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战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