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产后腰痛的效果分析*

2023-12-13 10:09张彩侠朱玉平张骋王丽娜谢丹丹鲍丽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后腰肌群腰痛

张彩侠,朱玉平,张骋,王丽娜,谢丹丹,鲍丽娟

(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1.盆底康复与产后保健科,2.儿童康复科,3.中医科,江苏 淮安 223002)

产后腰痛是以腰骶部疼痛、翻转不利等证候表现为主的腰部功能障碍综合征,日久不愈可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伴随下肢疼痛和行走困难,甚至诱发腰椎间盘膨出、椎管狭窄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2]。中医认为,产后腰痛属中医“痹症”“产后风”“腰脊痛”的范畴,病机多与湿邪、寒凝、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且以寒湿瘀阻型较为常见[3-4]。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认为,针对寒湿瘀阻型产后腰痛可尝试温通经脉的治疗方案,缓解腰痛症状。在中医温针灸治疗中,温热刺激能够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自身免疫和修复机制的激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5]。此外,悬吊训练作为近几年一种新兴的康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可通过训练调整肌肉和关节的协调性,提高腰背部肌肉的耐力和平衡力,强化机体对腰背部核心肌群的控制力,有助于改善腰背部运动功能,在改善非特异性腰背部疼痛中效果显著[6]。但目前悬吊训练应用于产后腰痛治疗的研究资料有限,尚无依据可充分证实其改善产后腰痛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尝试将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产后腰痛的治疗,以明确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4 月—2023 年4 月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腰痛患者16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 例。对照组年龄24~41 岁,平均(27.08±1.24)岁;产后腰痛开始时间:产后2~14 d,平均(7.49±1.32)d;体质量指数21.53~26.91 kg/m2,平均(23.71±0.63)kg/m2;分娩方法:剖宫产27例,顺产54例。研究组年龄23~40岁,平均(27.15±1.16)岁;产后腰痛开始时间:产后2~14 d,平均(7.05±1.19)d;体质量指数21.04~27.43 kg/m2,平均(23.76±0.59)kg/m2;分娩方法:剖宫产25 例,顺产56 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产前无腰痛病既往史,产后腰背部、腰骶部等部位出现疼痛症状;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寒湿瘀阻型腰痛表现,主症:腰背疼痛、转屈不利、遇冷加重、关节僵硬或疼痛;次症:畏寒恶冷、得温痛减、四肢沉重、久坐/久立后腰痛加重、舌质紫暗、苔白滑、脉沉涩等;③年龄> 18 岁;④初产妇;⑤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

1.2.2 排除标准 ①晕针或恐惧针刺;②皮肤病;③针刺部位皮损或感染;④胸腰椎手术史;⑤骨质疏松;⑥骨结核;⑦脊柱畸形;⑧骨肿瘤;⑨入组前3 个月内服用止痛药;⑩妊娠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温针灸治疗。取穴:参考《经络腧穴学》[8]取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大肠俞穴、双侧委中穴、双侧承山穴、腰阳关穴、环跳穴、阿是穴。取俯卧位,擦拭、消毒穴位点皮肤。取0.30 mm×40.00 mm 消毒毫针依次进针各个穴位,进针后行中医捻转提插手法刺激穴位,得气(患者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后针柄置2 cm 药艾条,灸2 或3 针,留针20 min 左右。操作期间以皮肤潮红为度,避免烫伤。1 次/d,每周连续治疗5 d 后停止2 d,之后每周重复上述治疗方案。维持治疗2 周后评估疗效。

1.3.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训练前行弱链测试,评估腰椎左右侧屈肌群及核心肌群的力量差异和稳定状况,制订个性化悬吊训练方案。悬吊训练器选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GT-5920 型设备。每次训练前医护协助患者按摩腰腹部5 min 左右,放松腰腹部肌肉群。训练方法如下:①前侧运动链核心肌群训练:取俯卧位,左侧膝关节处置于悬吊带位置,前臂90 °向前弯曲支撑床板,腹下放置气垫支撑腰椎。抬高右下肢平行于左下肢,左下肢下压悬吊带维持身体保持伸直平衡状态。维持60 s,休息30 s,重复动作5 次后休息2 min,准备下组动作,对侧训练方法同上。②后侧运动链核心肌群训练:取仰卧位,右侧腘窝处置于后方悬吊带位置,前悬吊带上吊骨盆处。伸直右膝关节,左下肢抬高平行于右下肢,右下肢下压悬吊带抬高骨盆维持身体伸直平衡状态。维持60 s,休息30 s,重复动作5 次后休息2 min,准备下组动作,对侧训练方法同上。③侧面运动链核心肌群训练:侧卧位,前后悬吊带上吊右侧小腿中部和骨盆处。抬高腰部5 cm(期间维持腰部中立位置),左下肢抬高平行于右下肢,右下肢下压悬吊带抬高骨盆使身体伸直。维持60 s,休息30 s,重复动作5 次后休息2 min,准备下组动作,对侧训练方法同上。上述训练每天1 次,维持训练2 周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1.4.1 中医证候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严重程度,主症评分标准:重度(6 分)、中度(4 分)、轻度(2 分)、无(0 分),次症评分标准:重度(4 分)、中度(2 分)、轻度(1 分)、无(0 分)。总得分越高提示中医证候越严重。

1.4.2 疼痛程度及腰脊椎功能 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9]、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10]评估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程度和腰背部功能恢复状况。VAS 总分0~10 分,> 7 分为重度疼痛、3~7 分为中度疼痛、< 3 分为轻度疼痛。ODI 涵盖床位活动、坐姿、站立、步行、弯腰、卧位、日常活动、性生活、社交生活和精神状态10 个维度,满分50 分,得分越高提示腰背部功能障碍越严重。

1.4.3 腰椎疼痛相关炎症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3 000 r/min 离心12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NF-γ)水平。

1.4.4 疗效评价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评估疗效。①基本痊愈:治疗后腰痛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恢复,中医证候评分降幅>75%;②好转:治疗后腰痛症状明显改善,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中医证候评分降幅> 30%~75%;③无效:未达到基本痊愈、好转标准。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5 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期间两组针刺局部皮肤红肿、皮肤瘙痒、肌肉疼痛,以及头昏、嗜睡、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脱落

162 例入组患者治疗期间无脱落病例,有效随访率为100%。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次症评分的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次症评分的差值比较(n =81,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次症评分的差值比较(n =81,分,±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主症评分差值9.01±1.54 7.53±1.42 6.359 0.001次症评分差值6.03±1.25 5.29±1.07 4.048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腰脊椎功能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ODI 评分的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评分的差值比较(n =81,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评分的差值比较(n =81,分,±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VAS评分差值3.87±0.64 3.21±0.53 7.148 0.001 ODI评分差值22.34±2.78 19.64±3.51 5.427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INF-γ 的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值比较(n =81,n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值比较(n =81,ng/L,±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TGF-β1差值32.59±4.02 31.24±5.18 1.853 0.066 INF-γ差值34.26±5.52 33.29±4.26 1.252 0.212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4,P=0.04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81,例(%)]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81,例(%)]

3 讨论

产后腰痛是女性产后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病因较多且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妊娠期间胎儿发育及自身增重过快压迫骨盆和腰椎有关,加之产后虚弱,从而导致产后腰痛的发生[12-13]。现阶段,国内外各项腰病相关指南中并无产后腰痛的特异性治愈方案,目前国内研究及临床实践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并不理想。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针对产后腰痛的治疗中有其独特见解,认为其与中医学中“腰痛”“产后风”等病症表现相似,《女科医则玄要》记载“女人之肾,胞脉所系,产后血下过多,则胞脉虚,胞脉虚则肾气虚,故令腰痛”;《妇人大全良方》记载“产后腰痛者,……冷气乘腰,故令腰痛也”,上文关于产后腰痛的记载指出,妇人产后气血亏虚,肾气不荣,滋养不足,不荣生痹,致使筋脉失养,不荣则痛[14]。同时产后素体羸虚,风邪寒气借虚而入,加重气血不畅,筋脉拘紧、受阻,不通则痛[15]。中医辨证论治认为,寒湿瘀阻、肾气不足是产后腰痛的主要病机和主要证型表现,治疗上可尝试补虚化瘀之法,有助于改善产后腰痛症状[16-17]。

温针灸在中医学中是以温经活络、破阻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取双侧肾俞穴、双侧大肠俞穴、双侧委中穴、双侧承山穴、腰阳关穴、环跳穴、阿是穴行温针灸疗法。其中,肾俞穴是肾经达穴之一,温针灸肾俞穴可温补肾阳、补益肾精;大肠俞穴属大肠经,温针灸大肠经可舒展筋脉、活血通血、消痹止痛;委中穴是任脉的起始穴位,温针灸委中穴可活血散瘀、调理气血;承山穴属胃经,温针灸承山穴可调理脾胃、运化水气;腰阳关穴属督脉,温针灸腰阳关穴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环跳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温针灸环跳穴可活血化瘀、消痹止痛;阿是穴属足少阴肾经,温针灸阿是穴可以温阳化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联合温针灸上述主穴,具有补益肾气、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之效[18-19]。温针灸应用于产后腰痛的治疗中有助于改善腰痛症状。悬吊训练是近几年康复医学科推荐的肢体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改善腰脊椎核心肌群的协调性,增强肌群的稳定,促进腰部运动功能的恢复[20-21]。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正常生理状态下,腰部核心肌群运动的稳定性存在前馈机制,即脊椎运动前,对应肌群的局部稳定肌出现明显的提前收缩趋势以增强脊椎运动的稳定性[22-23]。而腰痛症状出现后,局部肌群功能被抑制,核心肌群的前馈机制受阻,脊椎无法承受腰椎负荷,牵引腰痛的病情进展,且缺乏及时有效的协调训练可能增加后续腰痛复发风险。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悬吊训练治疗产后腰痛,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可见温针灸联合悬吊训练应用于产后腰痛的治疗中,有助于缓解患者腰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认为,温针灸疗法在产后腰痛的治疗中起到活血止痛、温补肾阳的功效,同时联合悬吊训练,增强了竖脊肌、腰方肌、腹横肌等核心肌群的协调能力,改善了腰脊椎的稳定性,进而减轻组织内痛觉感受器的刺激,缓解疼痛症状。EHSANI 等[24]研究报道,产后稳定运动可锻炼腹横肌、盆底肌等肌群,改善腰椎骨盆疼痛女性的腰部-骨盆稳定性,缓解疼痛。进一步证实减轻产后腰痛患者疼痛反应的原因与脊椎、腰部、盆骨等肌群稳定性升高有关。此外,在产后腰痛的发生过程中,腰部肌群损伤在刺激疼痛信号传递的同时,可激活局部炎症反应,加重腰痛症状。TGF-β1是调节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TGF-β 超家族成员,可调节炎症和纤维化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基质合成和细胞外基质降解;INF-γ 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可反映腰痛病理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2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INF-γ 改善程度相当,提示温针灸治疗产后腰痛的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干预,并未进一步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但两者治疗后血清TGF-β1、INF-γ 水平均出现降低,研究认为与温针灸刺激肾俞穴、大肠俞穴、委中穴、承山穴、腰阳关穴、环跳穴、阿是穴后改善血液、免疫等系统功能有关,减少了疼痛反应对局部肌群的刺激,减轻应激性损伤,从而降低了炎症因子的生成[26]。

整体分析,温针灸应用于产后腰痛的治疗中,具有补益肾气、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有助于改善产后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产后的腰痛病因多与妊娠时身体重心偏移导致脊柱压力负荷、分娩时骨盆及韧带的松弛扩张及分娩后雌激素骤降诱发的骨质疏松有关,因此本研究在温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以快速促进腹横肌、盆底肌、竖脊肌、腰方肌等盆腔肌肉和腰背部肌肉功能的恢复,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产后腰痛症状。但本研究并未设置长期随访,对于长期疗效的验证仍需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后腰肌群腰痛
现代足球后腰位置比赛能力的研究分析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浅谈足球后腰球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职业腰痛早防治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现代足球后腰的核心作用和技术分析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