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利用途径探讨

2023-12-14 03:16张晓龙杨倩楠陈静王超张池刘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张晓龙 杨倩楠 陈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摘要 鄉村振兴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要始终秉持“生态+”和 “+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下,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但要求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目标,更要追求“再利用、高产值”的经济潜力,以达到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双重效果。然而,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以秸秆和畜禽粪便为主的生物质废弃物产量十分巨大,但是其生态产业化途径尚不成熟,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远未被开发出来。因此,如何围绕“生态产业”打造生物质废弃物处理的高效产业体系对于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兴,生态美”的美好愿景十分关键。综述了生物质废弃物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的主要路径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总结了构建产业体系的步骤和组分,以期为生物质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及生态高水平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乡村振兴;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

中图分类号 F 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059-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13

Discussion on the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of Biomass Wast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ZHANG Xiao-long1,2, YANG Qian-nan1, CHEN Jing1,2 et al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Urban Rural Planning, Guangzhou Xinhua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2. 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Urban-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points out that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key, and ecological livability is the key”. 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ecology+” and “+ecology” to plan development and take the path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and new ideas, the treatment of biomass waste has been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It is not only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ecological goal of “zero emissions, no pollution”, but also to pursue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reuse, high-yield value” to achieve the dual effect of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China, 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has a huge output of biomass waste mainly consisting of straw and livestock manure, but its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approach is not yet mature, and its resource potential and economic value are far from being developed. Therefore, how to build an efficient industrial system for biomass waste treatment around the “ecological industry” is crucial to realize the good vision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and ecological beauty”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utilization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iomass waste, discusses the main path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of biomass waste,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summarizes the steps and components of building an industrial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biomass waste and high-level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Biomass waste;Ecological industry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1515011543);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20XJK116);广州新华学院校级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2020KYZD02)。

作者简介 张晓龙(199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从事土地资源与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08

生物质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有机废弃物的总称,其存在强烈矛盾性和对立性,利用得当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反之则污染环境,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1]。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要以“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和“+生态”的思路发展产业[2]。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导下,生物质废弃物的再利用途径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不但要解决生物质废弃物利用不足带来的污染问题,更要使其产业成为强农富农的重要抓手[3]。因此,在这一核心要义的要求下,要实现生态和产业的双赢局面,就要围绕“生态产业”为中心思想打造生物质废弃物处理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建立逐级利用和多层次产值的企业生态系统,通过“农业初级企业—次级处理加工企业—产品再利用企业”实现生物质废弃物“零污染、高产值”的目标,以期形成以绿色生态经济为导向的生产体系,实现乡村地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4]。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生物质废弃物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的生物质废弃物生态处理体系尚不健全与完整,產业链也尚未达到要求。因此,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5]。为了更好地促进生物质废弃物的生态产业化发展,笔者综述了秸秆和畜禽粪便等生物质废弃物的利用现状及污染危害,探讨了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的途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为生物质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及生态高水平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1 生物质废弃物的来源与分类

生物质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具有产量大、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生物质废弃物总量为50余亿t,按其成分可主要分为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两大类[6]。其中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又有很多种类,一般可以分为秸秆类、壳类、渣屑类。秸科类主要包括棉秆、麻秆、玉米秆、稻草、芦苇、小杂竹、油菜秆、黄豆科、豌豆科等;壳类包括稻壳、花生壳、椰子壳、葵花子壳、果壳、菜籽壳等;渣屑类包括甘蔗渣、麻渣、甜菜渣、麻黄渣、竹屑等。畜禽粪便主要指畜禽养殖业中产生的一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猪粪、牛粪、羊粪、鸡粪、鸭粪等[7]。生物质废弃物利用的内涵关系如图1所示。

2 生物质废弃物利用现状分析

农、林、牧、渔的每个生产环节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生物质废弃物,其中秸秆和畜禽粪便是产量最大的两类。已有研究表明,2021年全国仅秸秆和畜禽粪便产量高达42亿t,其中秸秆为7.28亿t,综合利用率在75%左右;畜禽粪便为38亿t,综合利用率在60%左右,利用方式以直接还田或者简单沤肥处理后还田为主,资源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废弃物的二次利用,资源潜力和经济潜力远远未被开发出来[8]。而不充分和不合理地利用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村的人居环境,还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破坏与污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绊脚石。综上可知,目前我国生物质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技术也存在明显短板,产业链尚未形成。在生产生活中农民仍存在将生物质废弃物随意丢弃的现象,这些废弃物非但未开发出其资源和经济潜力,反而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使用渠道,造成了大量土壤、大气和水体污染,这对于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十分不利[9]。

2.1 对土壤的影响

生物质废弃物合理回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作用[10]。但是如果还田量较大或者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则会导致土壤的环境承载力过大,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造成土壤有机物厌氧腐臭、降解不完全、病菌滋生、土壤硬化、水渗透性降低等负面影响[11]。截至目前,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是我国最大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该方法简单高效,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肥力,但是周而复始地将秸秆直接还田,对于土壤健康和养分平衡较为不利,尤其是存在土传病害,纬度较高的地区病原菌将会随着秸秆堆积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一较为不利。对于畜禽粪便而言,目前最主要的利用方式是堆肥回田,但是由于当前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且堆肥产品质量和水平较低,往往局部农田施用过量或者随意排放,最终导致土壤污染,危及土壤健康及人畜安全[12]。

2.2 对大气的影响

生物质废弃物既是“碳源”又是“碳库”,生物质废弃物利用得当,可以贮存二氧化碳,利用不当则会增加碳排放。除此之外,不合理使用产生的灰尘、气体、气味和微生物也会污染周围环境,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13]。例如,灰尘会增加大气中的悬浮物,致使空气变得混浊;酸性有害气体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则会增加酸雨发生的概率;一氧化碳和甲烷则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变暖。有害气体排放越多,对环境的危害越严重,而生物质废弃物的绿色生态利用方式是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其可以减缓生物质废弃物的降解速率,增加其利用效率[14]。

2.3 对水体的影响

秸秆集中堆放会占用大量耕地,同时其腐烂产物随着雨水及地表径流进入湖泊或河流中,会增加水中有机物、悬浮物和病原菌数量,改变水体的生化特性,造成水体污染。畜禽粪便具有同样的危害,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2021年我国畜禽粪便总量高达38亿t,其量更大,且流动性更强,处理不当易导致水体中有机物、氮、磷等含量超标,致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中藻类快速生长消耗大量氧气,最终致使水体生态系统崩溃[15]。

3 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的途径

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是指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生态过程及和谐生态功能的农业集团型产业。产业链一般包括初级生产部门、次级回收加工部门、消费部门3部分组成,集回收、生产、流通、消费及环境保护于一体,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兼具生态服务的使命,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有害废弃物的零排放[16](图2)。

3.1 肥料化-种养模式

肥料化-农业模式是指农业初级生产部门生产的生物质废弃物被次级肥料加工部门有偿回收,肥料加工企业通过堆肥、除臭、造粒等技术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肥料产品,肥料产品最终又流通至种植业。该模式简单高效,其产品还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土壤肥力,减轻土传病害,提高微生物活性的作用[17]。北京延庆区是肥料化-种养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区在域内成立专业种养合作社,将回收的秸秆和蔬菜尾菜粉碎后,同畜禽粪便进行掺拌,通过先进的纳米膜智能堆肥发酵技术进行堆肥。该技术可缩短发酵时间,提高肥料质量,减少肥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该公司每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30万t,产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复合微生物肥等产品近10万t,建立了相对完善肥料化生产链条,实现了“废料”变“肥料”的目标,有效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和经济水平的改善。

3.2 饲料化-畜牧模式

饲料化-畜牧模式是指农业初级生产部门生产的秸秆或畜禽粪便被饲料加工部门有偿回收,而饲料加工企业通过青贮、微贮、揉搓、压块和膨化技术等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饲料产品,饲料产品最终由养殖企业消费,养殖企业生产的生物质废弃物又流回初级生产部门,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根据生物质原材料的不同,饲料化的消费终端也不尽相同,秸秆饲料化主要用于喂养牲畜,畜禽粪便饲料化主要用于养殖蚯蚓[18]。采用秸秆等饲养家畜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目前仍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秸秆资源化手段。以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万全区为例,该区近些年将农业生态产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大力进行秸秆收、加、储、运体系的建设,力争效益和效果达到最大“公约数”,始终追求高效、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到2021年,该区已形成3家市级秸秆加工龙头企业及21家秸秆加工中小企业的产业布局,生产的秸秆产品种类多达10余种,年销量达50余万t,实现销售收入3亿余元,基本形成了秸秆利用的产业化体系,实现了小秸秆做成大市场的目标。

3.3 燃料化-能源模式

燃料化-发电模式是指农业初级生产部门生产的秸秆被次级秸秆打包企业有偿回收,秸秆打包企业通过挤压、打包、捆绑等技术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固体燃料,固体燃料由生物質燃料厂统一进行燃烧发电或供暖[18]。近些年,甘肃崇信县大力推进秸秆能源化网络建设,通过“田间移动式打捆—收储点储存—企业集中利用”的模式,实现年处理秸秆1.5万t以上,解决了秸秆露天堆放和闲置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为当地供电和冬天集中供暖提供了原材料,实现了秸秆及农林废弃物兑换收入的业务,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烟气的产生,保护了环境,成功实现了“一举四得”的效果。

3.4 基质化-设施农业模式

基质化-设施农业模式是指农业初级生产部门生产的秸秆被次级企业有偿回收后,通过粉碎、造粒、压块等技术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可用基质,最终被设施农业用于育苗、定植蔬菜或栽培食用菌等[19]。目前,我国注重基质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六户镇为例,该镇大力构建废弃物基质化-食用菌体系,结合域内农业产业布局情况和食用菌生长习性,制造了以杨树木屑、玉米芯、玉米秸秆、稻壳、麦麸、生石灰、覆盖物等常见废弃物为基底的食用菌基质,实现赤松茸30 000 kg/hm2,羊肚菌2 250~3 750 kg/hm2,纯收益可达75 000~300 000元/hm2,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3.5 沼气化-综合模式

沼气化-综合模式是指农业初级生产部门生产的秸秆和畜禽粪便被次级企业有偿回收后,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将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沼气用于燃烧发电或供暖,剩余有机物作为高效有机肥供农业种植使用[20]。我国是最早开发利用沼气的国家之一,而位于北京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德青源生态农场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农业清洁发展机制的企业。该企业集养殖、种植、沼气、肥料于一体,年蛋鸡存栏量稳定在300万只,每年产生鸡粪8万t,污水10万t。企业以鸡粪和污水为原材料,通过沼气工程,将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生产的沼肥供园内生态农场使用,而农场生产的无公害玉米用于鸡的饲料。通过这一模式不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零污染,也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并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岗位,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就业,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3.6 材料化-产品模式

材料化-产品模式是指农业初级生产部门生产的秸秆或畜禽粪便被次级企业有偿回收后,通过相关技术开发为有价值的材料,最后供应给有相关需求的单位或企业。目前生物质废弃物开发的材料产品主要有生物炭、纸张、人造纤维、轻质建筑板材、生物可降解塑料等。虽然目前开发的产品种类较多,但是均存在成本较高,效果较差,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其中关于生物炭的研究发现,其可以修复土壤污染,固碳减排,保持肥力及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但是其田间效果和长期效应仍处于试验阶段,是否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尚无定论[21]。对于生物质废弃物造纸而言,陈克复等[22-23]研究发现,如果能够研发出一套清洁制浆技术体系,我国纸和纸板年总产量的33.33%可用农业秸秆作为原材料,每年可消耗1.0亿t农业秸秆,可有效能减轻造纸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秸秆造纸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前景,但是秸秆制浆步骤污染严重是该产业的一大瓶颈,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该秸秆造纸产业的腾飞。而关于人造纤维、轻质建筑板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产品开发等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离大规模生产还存在距离。

4 生态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产业化意识薄弱

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体系的源头是农业生产者,而农业生产者一般缺乏相关认知,未意识到生物质废弃物所拥有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作物秸秆和畜禽粪处理方式仍以直接遗弃或露天堆放为主,并且存在部分不法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随意排放不经过处理的生物质废弃物,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显著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这对于乡村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十分不利[24]。

4.2 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生物质废弃物产业化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进行支撑,这个基础体系应完整涵盖生物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储存、处理、销售等环节。然而,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多分布在乡村或偏远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加之生物质废弃物收集和运输的体系也不健全,这就导致废弃物处理效率较低,这就意味着投入回报比很低,结果导致农户积极性不高,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也就越少,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其次,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用到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尚未形成成熟的供应机制,如收集设备、烘干设备、筛分设备和加工设备等均缺乏固定的生产商和供应商,难以形成产品的有效供应和售后服务。最后是仓库和工厂的建设缺乏官方指导,存在选址混乱、规模不一和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不利于生物质废弃物及其产品的流通与销售。

4.3 产业相关人才短缺

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加工过程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由于乡村地区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较差,不但难以吸引相关人才前来就业,甚至还出现大量本地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上学或打工的现象,留在村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多为中老年人,年轻劳动力极少。较大的年纪和较低的文化水平导致大多数农户对学习新技术兴趣较低,导致相关技术推广严重受阻,这大大增加了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建设的难度。

4.4 产业核心技术落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落后的关键是技术落后。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业产业相关的科研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是仍存在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低、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各地区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关键技术不够先进,各类相关设备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满足高效、绿色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虽然部分企业也应用了热解气化技术、秸秆燃烧发电技术和沼气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多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自给率较低,对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和降低运营成本而言十分不利。

4.5 相关政策不健全

生态产业化相关政策应该由约束政策、鼓励政策和监管政策3部分组成。近些年,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虽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部分政策,但是远未实现产业的制度化。總体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个方面:一是未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政策,违法违规依然盛行;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对于农户而言,将生物质废弃物收集是一项费时、费力且回报率较低的工作,如果缺乏相应的扶持资金很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三是配套监管政策不健全,对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政策执行混乱,资金落实不到位,难以真正有效推动产业的发展[25]。

4.6 产业体系不完整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生物质废弃物产业体系。然而,要想实现生物质废弃物的高效利用,离不开成熟的产业经营模式。产业化的前提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废弃物统计系统,明确各类废弃物的产量、占比和分布。但是目前对于废弃物产量的统计多依据模型估算,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是废弃物产业链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利用系统,但是目前各部门建设较为缓慢,且分工也尚不明确,难以实现各级产品的高效流通。最后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产品质量和价格高低缺乏合理的批判标准,难以保证各级单位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不利。整体来看,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远未达到成熟阶段,对于其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 生态产业化持续发展建议

5.1 强化利用意识

要想全面推进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建设,就必须加强全员的生态意识和产业意识,尤其是农业从业人员相关意识的培养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充分发挥领导和组织能力,积极开展培训、宣讲会、“三下乡”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还要加强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动手能力,做到思想教育和实践培训同步进行,切实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

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包括收集、运输、储存、处理、销售等多个环节。要实现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运转,就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进行支撑。首先产业链中各级部门的规划、选址、定位及规模都需要科学的评定,以满足产品高效流通的需求。其次各级部门的配套设备也应该加速研发和应用投产,包括收集设备、运输设备、烘干设备、筛分设备和加工设备等都需要加快更新和同步使用,避免出现“木桶”效应,防止出现“一个环节没有跟上,全产业链生产效率下滑”的现象。因此,对生物质废弃物产业链基础设施和基础设备的改进需要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以期实现全产业链高效快速运转。

5.3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农业产业多分布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对于人才和年轻劳动力的吸引有限。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多为45岁以上,其学习能力、精力、体力都普遍较差,难以应对较为复杂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相关人才前来就业是促进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的调度能力,持续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投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消除基层就业的歧视观念,提高乡村地区工资水平,同时给予基层就业的高层次人才和年轻人更多的优惠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给予更多保障,以期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年轻人加入生物质废弃物生态产业化的行业中[26-27]。

5.4 加强科研投入

废弃物处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科技才是发展的动力。因此,需要紧密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同时也要保证企业自身的研发力度,保障资金不断投入和科研方向紧扣现实需求,避免无效科研投入。同时,新技术或设备研发成功后,要迅速推广,加快成果转化速率,以充分显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28]。

5.5 完善法律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都需要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和管理。目前,我国缺少从法律层面上对生物质利用行业约束的规范,大量不法行为未得到惩处,这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相关不当行为的发生。为了产业的良性发展,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各项规则的制定与管理。切实落实好“奖罚分明”的制度,對于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生产的企业,要落实好扶持政策;对于违法违规的不良企业,要依据规定责令整改或者坚决取缔,不留后患[29]。

5.6 打造产业体系

打造完整生态产业体系是生物质废弃物处理的终极目标,这需要全社会共同构建。生物质废弃物处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包括多个环节与部门,多个部门的紧密连接则是支撑各级产品间快速流通的基础,强大的物流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其次,市场监管体系则是保证各环节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其可以减少恶性竞争和市场混乱。而研发体系则是保证产品不断优化的根基,需要建立“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综合研发体系,做到产研结合,快速推动技术的更新换代。总体来看,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产问题,它还是一个多部门的复杂系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发展,最终建立一个成熟的生物质废弃物处理体系(图3)[30]。

6  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生物质废弃物的总量惊人,如何实现生物质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及生态高水平保护是一项艰巨且长远的任务。在当前乡村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激发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与否。近些年,关于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探索虽然已有不少,但是多停留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远未形成产业体系,行业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人才短缺,产业技术落后和相关政策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了真正实现生物质废弃物的生态化和产业化,需进一步强化利用意识,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规章制度等。只有打造一套全方位、无死角的生物质废弃物处理体系,才能真正助力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实现乡村地区腾飞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张浩,许明玉,庄道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交易模式及定价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0(2):42-46,113.

[2] 黄禹铭,陈利洪,唐甜,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废弃物利用典型模式分析:以马庄模式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19):26-28.

[3] 杨丽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困境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2,13(13):139-142.

[4] 贾若梅.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富民的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J].河南农业,2022(18):36-37.

[5] 姜延,李思达,马秀兰,等.东北黑土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44(6):706-716.

[6] 赵晴云,马若婧,周璐芸,等.北方农村清洁供暖先行区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能潜力及减排效应评估[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3,40(3):667-679,745.

[7] 汪筱琳,郭丹.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J].河北农机,2021(9):167-168.

[8] 王保平,周静,史向远,等.不同农业废弃物复合基质对西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1,50(6):116-124.

[9] 李秋阳.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32):123-124.

[10] 孔德杰,朱金霞,任成杰,等.麦豆长期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40(5):190-200.

[11] 周治.我国农业秸秆高值化利用现状与困境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2):9-16.

[12] 刘春,刘晨阳,王济民,等.我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2):35-43.

[13] 王建武,高峰,李彦斌,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对衡水市大气污染的成因及综合治理的对策[J].河北农机,2016(6):23,25.

[14] 叶兴庆,程郁,张玉梅,等.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减排的情景模拟、主要路径及政策措施[J].农业经济问题,2022,43(2):4-16.

[15] 李仁,刘志江,段锐,等.松花江流域畜禽粪便污染状况及治理建议:基于对吉林市养殖场(户)的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4):43-45.

[16] 余东华.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战略方向和主要路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1):128-138.

[17] 孙桂阳,张国言,董元杰.不同来源农业废弃物堆肥进程与产品肥效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4):349-360.

[18] 崔艺燕,田志梅,刘志昌,等.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废弃物饲料化利用技术[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0,45(6):1-5,10.

[19] 姚利,辛淑荣,赵自超.畜禽粪便基质化利用典型技术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90-93.

[20] 陈利洪,闫云,李莹.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生产现状·模式·主要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0):67-70.

[21] 孙家婉,张振华,赵玉萍,等.生物炭改性及其在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0):9-15.

[22] 陈克复,田晓俊,王斌,等.利用农业秸秆制浆造纸所实施的先进技术体系的优选与评价[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0):122-130,139.

[23] 许名远.玉米秸秆废弃物在制浆造纸领域中的应用[J].华东纸业,2020,50(3):26-29.

[24] 卢韵凝.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6):212-214.

[25] 李贺,郭海滨,魏雅冬.农作物秸秆及食用菌菌渣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5):17-19.

[26] 李丽莉,俞剑,张忠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1):36-50.

[27] 郝振萍,郭延乐,宰学明,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双创型“新农人”培养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4):226-231.

[28] 宋保胜,刘保国.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供给与对接[J].甘肃社会科学,2020(6):204-212.

[29] 张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法治建设问题与完善措施[J].法制博览,2021(34):191-192.

[30] 郭景福,黄江.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机制与路径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3):110-117.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