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前处理方式研究

2023-12-14 06:05杨川鹏邓济承曾建威程俐张大全牟志芬邹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3期

杨川鹏 邓济承 曾建威 程俐 张大全 牟志芬 邹旭东

摘要 [目的]探索小口径容器中泡酒天麻较优前处理方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前处理下小口径容器中天麻配制酒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配制酒中天麻素含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于35 d开始逐步趋于稳定;除个别处理对羟基苯甲醇含量随时间推移有增加外,大多处理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于7 d已趋于稳定。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中天麻素的析出、酒体色泽均具有较大影响,对对羟基苯甲醇的析出影响不大。[结论]综合考虑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药效成分含量和酒体色泽差异,以蒸锅蒸制20~25 min为较优前处理工艺;天麻浸泡时间应不低于35 d。

关键词 天麻配制酒;小口径容器;前处理方式;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

中图分类号 R 2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147-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35

Study on Pretreatment of Gastrodiae Rhizoma Wine in Small-caliber Containers

YANG Chuan-peng1, DENG Ji-cheng1, ZENG Jian-wei2 et al

(1.Lesh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eshan, Sichuan 614000;2. Leshan Cash Crops Station, Leshan, Sichuan 614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find the better pretreatment of Gastrodiae rhizoma wine in small-caliber containers.[Method]The gastrodin and p-hydroxybenzyl calcohol content of Gastrodiae rhizoma wine in small-caliber container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Result] The content of gastrodin in the prepared wine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gradually stabilized at 35 days;the content of P-hydroxybenzyl alcohol in most of the treatments tended to be stable after 7 days, except that the content of p-hydroxybenzyl alcohol in some treatments increased with time. Different pretreatment methods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gastrodin and color of in Gastrodiae rhizoma wine in small-caliber container,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p-hydroxybenzyl alcohol.[Conclusion]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pharmacodynamics ingredients and the color of Gastrodiae rhizoma wine in small-caliber containers, steaming 20-25 minutes is the best pre-processing;the soaking time of Gastrodiae rhizoma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35 days.

Key words Gastrodiae rhizome wine;Small-caliber containers;Gastrodin;P-hydroxybenzyl calcohol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FN0075);四川省乐山市市级农业科研育种项目(51110023T000009143534-2023)。

作者简介 杨川鹏(1996—),男,四川犍为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药用两用类中药材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通信作者,高级农艺师,从事食品加工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23;修回日期 2023-01-31

天麻,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根茎,我国传统中药材,其味甘、性平,具有息风止痉、祛风通络之功效[1]。虽然天麻未被药食两用类中药材名录所收錄,但在民间人们常用天麻浸泡白酒,或用之与各种肉类共同蒸、煮之后食用。小口径容器天麻酒是指将特定栽培基质直接装入小口径容器中,之后接种蜜环菌和天麻种子,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实现了天麻在小口径容器中直接栽培,收获后的天麻通过清洗、前处理、灌装、灭菌、包装等工艺而形成的天麻配制酒产品。目前针对天麻配制酒尤其是新鲜天麻配制酒的研究相对较少,民间和市面上现有天麻酒多由干燥后的天麻切片或打粉后经高度白酒浸泡所得[2],质量评价标准欠缺。天麻具有多种功能性活性成分,其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为其中主要2种,也是国家药典规定的特征性指标检出物,其含量往往能代表天麻及其炮制品质量[3-5]。现有研究认为,不同炮制处理方法对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具有较大影响[6-11]。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天麻配制酒中代表性药效成分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以及酒体色泽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小口径容器中天麻较优前处理方式,以期为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企业标准的制定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仪器。Agress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Ar124CN分析天平(上海奥豪斯有限公司);KM-250DE台式超声仪(昆山美美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HG-9005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览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电磁炉。

1.1.2 试剂。天麻素对照品(批号PS012130)、对羟基苯甲醇对照品(批号PS012049)均购自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无水乙醇、甲醇、乙腈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为超纯水。

1.1.3

药材。天麻药材取自乐山市金口河区森宝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天麻栽培基地生产的小口径容器瓶装天麻,经鉴定为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根茎。试验浸泡天麻用基酒为市售52%白酒。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处理。随机抽取50瓶小口径容器培养天麻称重取平均值,以整块天麻浸入750 mL基酒中为基准,换算出浸入200 mL基酒中所需天麻鲜重为34.3 g。样品共设11个处理:T1,生样,即将洗净天麻切块称重至指定重量后直接浸酒;T2,热浸处理,即将洗净天麻切块称重至指定重量后浸酒,置入70 ℃恒温水浴锅中1 h后浸泡;T3,蒸锅蒸制20 min,即普通蒸锅,水烧沸后,将洗净天麻蒸制至20 min后取出,切块称重至指定重量后浸酒;T4,蒸锅蒸制25 min;T5,蒸锅蒸制30 min;T6,蒸锅蒸制20 min后烘干,即普通蒸锅,水烧沸后,将洗净天麻蒸制至20 min取出,切块称重至指定重量后置于60 ℃烘箱中烘至干燥后浸酒;T7,蒸锅蒸制25 min后烘干;T8,蒸锅蒸制30 min后烘干;T9,高压蒸汽处理10 min,即将洗净天麻置锡箔纸上放入高压蒸汽锅中105 ℃进行蒸制,达到10 min冷却降压取出,切块称重至指定重量;T10,高压蒸汽处理15 min;T11,高压蒸汽处理20 min。将各预处理天麻按上述要求处理后分别浸入200 mL 52%白酒中即得供试品,每个处理3次重复。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后加入乙腈∶水(3∶97)混合溶液制备成50 μg/mL天麻素、25 μg/mL对羟基苯甲醇的对照品溶液,现配现用。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供试品2.5 mL置于25 mL锥形瓶中蒸干,加入12.5 mL乙腈-水(3∶97)混合溶液,摇匀,用0.45 μm 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储存备用。

1.2.4 色谱条件的选择。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3∶97),等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40 μL;柱温为30 ℃。由天麻素对照品和对羟基苯甲醇对照品色谱图(图1)可知,该试验色谱条件下的对照品基线平稳,均为单峰,呈对称正态分布,且无杂峰干扰,说明在此试验条件下的检测结果良好。

1.2.5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配制浓度为12.5、25.0、50.0、100.0、200.0 μg/mL的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对照品溶液。按照“1.2.4”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出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的回归方程。

1.2.6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对照品溶液,按照“1.2.4”色谱条件分别重复进样6次,按照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峰面积的RSD,分析仪器的精密度情况。

1.2.7

重复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处理条件下的天麻配制酒供试品溶液6份,按照“1.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操作,进样40 μL,在“1.2.4”色谱条件下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峰面积的RSD,分析该方法的重复性情况。

1.2.8 稳定性试验。取制备的同一处理的供试品溶液,隔24和48 h后按“1.2.4”色谱条件分别进样40 μL并进行检测,计算同一批供试样品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峰面积的RSD,分析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在间隔48 h内稳定性情况。

1.2.9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吸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5份,分别添加适量不同质量浓度水平的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混合对照品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依据样品检测结果和标准物质添加量计算加标回收率,分析方法和操作的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线性关系考察

按照“1.2.5”方法操作,得出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对照品溶液的线性回归方程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对照品溶液在12.5~200.0 μ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

2.2 精密度试验

按照“1.2.6”方法操作,计算得出天麻素、對羟基苯甲醇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95%、1.9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 重复性试验

按照“1.2.7”方法操作,测得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57%、3.95%,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2.4 稳定性试验

按照“1.2.8”方法操作,经分析检测显示,同一批供试样品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其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05%、0.81%,表明供试样品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在48 h内相对稳定,稳定性良好。

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按照“1.2.9”方法操作,对天麻配制酒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5个加标浓度下,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66%~100.75%、93.78%~102.88%,RSD分别为2.79%和3.68%,符合试验分析检测要求。

2.6 样品含量测定

2.6.1

浸泡时间对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析出的影响。由表3可知,不同前处理下,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中天麻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于35 d前后逐渐趋于稳定,随着时间再次推移,个别处理还出现了天麻素含量下降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浸泡时间过长导致天麻素降解造成的。对相同处理不同浸泡时间下天麻素含量进行多重比较发现,35~56 d除T1、T9外各处理下天麻配制酒中天麻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天麻素析出已基本稳定。

由表4可知:T1、T6、T7、T8处理下天麻配制酒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随着时间推移有较大幅度增加,T1处理下7~21 d以及T6、T7处理下7 d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与其他时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8处理下56 d对羟基苯甲醛含量与其他时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处理下天麻配制酒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在浸泡7 d之后即基本趋于稳定,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浸泡时间下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差异不显著。

2.6.2

不同前处理对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中天麻素含量的影响。由表3可知,不同前处理对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中天麻素含量有较大影响,且各处理在相同浸泡时间下呈现出一致规律。以浸泡35 d的天麻酒为例(图2):不经过前处理的天麻样品(T1)直接浸泡,天麻素难以析出,含量最低,仅为20.71 μg/mL,远低于其余处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余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普通蒸锅蒸制处理(T3~T8)下,蒸20 min(T3、T6)和25 min(T4、T7)后,无论直接浸泡白酒或烘干后浸泡白酒,天麻素含量在207.91 ~312.25 μg/mL,均高于蒸制30 min(T5、T8)的处理,由此可见蒸制时间过久,反而会导致天麻素含量的下降;高压蒸15和20 min处理(T10、T11)后生产的配制酒中天麻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513.05和519.44 μg/mL,显著高于其余处理。

2.6.3

不同前处理对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影响。由表4和图3可知,除T10处理天麻配制酒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外,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多数前处理对对羟基苯甲醇析出的影响不大。

2.6.4

不同前处理对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色泽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色泽影响较大。未经前处理的生样(T1)直接泡酒,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酒体色泽逐渐成为褐色和深褐色;高压蒸汽蒸制后3个处理(T9~T11),天麻表皮发红,浸泡后随着时间推移,酒体色泽逐渐变为褐色和深褐色;其余前处理下的天麻浸泡基酒后,随着浸泡时间延长,酒体色泽变化不大,始终呈现淡黄色。在生产实际中,蒸锅蒸制20~25 min直接浸制所得天麻配制酒酒体色泽呈现淡黄色(图5),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观感。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所用检测方法线性关系、稳定性、重现性及精密性均表现良好,可广泛用于天麻配制酒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定性和定量檢测。

该研究基于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的生产,研究发现:该配制酒中天麻素含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于35 d开始逐步趋于稳定;除个别处理对羟基苯甲醇含量随时间推移有增加外,大多处理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于7 d已趋于稳定。为获得较高含量的天麻药效成分,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天麻浸泡时间不应低于35 d。不同前处理对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中天麻素含量影响较大,浸泡时间在35 d时,高压蒸汽蒸制15和20 min处理下天麻素含量较高,远高于其余处理,但高压蒸汽处理后,天麻表皮褐化,从而导致浸泡后酒体颜色呈现褐色和红褐色,极大影响了观感;普通蒸锅蒸制20和25 min,无论是趁鲜泡酒或烘干后再泡酒,天麻素含量均仅次于高压蒸汽处理,且处理后浸泡所得配制酒酒体呈现淡黄色,观感极佳;蒸制30 min处理下天麻素含量与蒸制20和25 min相比均呈现一定程度下降,说明蒸制时间过久反而导致其含量下降;小口径容器中天麻不能取出,在瓶中将其烘干需要更多能耗,故蒸锅蒸制后鲜样直接浸泡处理为较优选择;除高压蒸汽处理15和20 min会导致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中对羟基苯甲醇大幅增加外,其余前处理对其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因此,蒸锅蒸制20~25 min直接用基酒浸泡,所得天麻配制酒药效成分含量高、酒体色泽观感佳,是小口径容器天麻配制酒较优前处理方式。

传统的天麻炮制也需要蒸制处理,以蒸透为准,20~25 min为常用蒸制时间,但其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远低于高压蒸汽处理15~20 min的处理,高压蒸汽处理可尝试作为天麻饮片炮制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9-60.

[2] 袁志鹰,李亚林,张朋,等.不同泡制时间天麻酒药效成分动态溶出规律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3):609-611.

[3] 李燕,谢淼,邵明莎,等.近10年来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2):2987-2993.

[4] 田国贺,王坤,韩晓红.参茸天麻酒的质量标准研究和探讨[J].中国药品标准,2020,21(1):26-31.

[5] 朱宁,马旻新,杨安东.天麻酒质量标准研究[J].四川中医,2018,36(10):56-59.

[6] 李德勋,肖顺经.天麻的传统加工工艺调查和质量考察[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4):12-13.

[7] 甘志杰,郑斯漱.天麻产地加工研究[J].中药通报,1986,11(1):27-28.

[8] 葛进,张磊,刘大会,等.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影响研究[J].中药材,2017,40(3):637-640.

[9] 王明霞,刘洁,陈炼明,等.HPLC-FLD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中5个成分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9,39(3):502-509.

[10] 赵禾笛,王丹,翟小林,等.天麻“产地加工-炮制-质量评价”相关性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20,43(10):2577-2584.

[11] 沈肖晶.天麻产地加工炮制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