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

2023-12-14 11:50向晓航周静韦宝婧肖琼辉王玮璐唐帆徐佳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乡村景观模糊综合评价法

向晓航 周静 韦宝婧 肖琼辉 王玮璐 唐帆 徐佳

摘要 [目的]基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对头车村进行景观综合评价。通过研究当地生态资源与人居环境现状,为该村的村落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在对头车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AHP)、模糊綜合评价法与重要性-绩效感知分析(IPA)相结合的方法,并从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乡村发展、生活条件4个准则层与22个指标层在内的景观资源评价指标,展开头车村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头车村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结果为“满意”,但是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IPA结果分析表明,生态景观的多样性(C8)、森林覆盖率(C12)、乡村旅游推广情况(C15)、乡村景观吸引力(C16)这4项指标属于优势景观资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7)、乡村空心化情况(C13)、村民生活出行便捷度(C19),这3项指标属于亟待改进之处。[结论]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提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乡村生产生活设施水平,完善产业发展要求的方法体系与优化路径,为头车村景观的优化提质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以求更为精确、高效地提升该村的整体景观品质。

关键词 乡村景观;人居环境;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IPA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TU 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185-08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43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 Case Study of Touche Village,Longshan County,Hunan Province

XIANG Xiao-hang1, ZHOU Jing2,WEI Bao-jing3 et al

(1.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208;2. 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angsha,Hunan 410000;3.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Changsha,Hunan 410004)

Abstract [Objective]Based on the purpo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landscape of Touche Village.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human settlements, it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villag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village. [Method]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ouche Village, the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evaluation of Touche Villag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PA analysis method, and from the four criteria levels of human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ural development and liv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landscape resource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ing 22 index levels. [Result]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 of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ouche Village is “satisfactory”, and there is still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analysis of IPA results shows that the four indicators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iversity (C8), forest coverage (C12), rural tourism promotion (C15) and rural landscape attraction (C16) belong to advantageous landscape resources; Ecosystem stability (C7), rural hollowing out (C13) and villagers living and travel convenience (C19) are three indicator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Conclusion]From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system and optimization path 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facilities, and improve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put forwar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ouche Village,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andscape quality of the village more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Key words Rural landscape;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基金項目 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地区传统民居的生态化保护与利用研究”(22C085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向晓航(1984—),男,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从事景观设计研究。*通信作者,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8-10;修回日期 2023-04-24

乡村景观的提升是乡村区域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表现,构建优质的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景观发展的目标与宗旨。从地域范围来看,乡村景观泛指除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居相关行为的景观;从构成要素划分,它是由聚落景观、自然环境景观、文化景观、生产生活景观等多层次的景观类型构成的景观综合类型[1]。简而言之,乡村景观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产生活方式的复合体。乡村人居环境则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区域农户生产生活物质与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是人文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在乡村地域上的综合体现[2]。以乡村人居环境为立足点,对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旨在对乡村景观资源做到充分认识、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力求以最小化自然资源的干扰为代价,谋求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观。

一直以来,乡村景观研究是国内外景观生态学比较关注的重点问题。首先,早在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野地法》,提出发展乡村景观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保护乡村景观的法令[3];20世纪60年代欧洲等国将生态学与乡村景观建设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方法[4];2000年后,欧盟制定了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提高农业经济价值,发展乡村生态景观和旅游[4]。

其次,国内以刘滨谊等[1,5-6]为代表的研究者,在乡村景观、乡村景观风貌、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景观评价体系、乡村景观生态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指导。近些年,很多研究者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措施与手段进行评价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措施,如改善景观品质,提升地域文化原生性或生态改良与修复。如王烨梓等[7]提出在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构建乡土景观评价体系,由物质空间、自然空间、社会文化三大类构成;王伟等[3]在乡村生态景观构建中提出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他所提出的评价指标更侧重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应与社会生产能力,而对乡村的人文特色、基础设施等方面涉及不深。

第三,不少学者以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生产、生活、生态3个方面进行研究[8]。孔德政等[9]所构建的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社会关系;张琳等[10]以人居环境三元理论为指导原则,针对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研究,对乡村的优美性、乡土性、宜游性3个方面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从内容与方法上均为该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基础,从乡村景观的生态性保护、美景度感知、社会功能、基础设施等不同视角提出相关的评价方法。然而,在构建良好人居环境的前提下,如何指导乡村景观规划与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为了了解头车村的景观资源与当地人居环境的内在关联与缺失,笔者基于刘滨谊[1,5]所提出的人居环境乡村景观评价体系的概念,以湘西自治州龙山县红岩溪镇头车村为案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乡村景观评价。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该村落的景观构成特点、生态环境效应、人居生活质量等构成因素,通过探讨当地生态景观与村民居住状况之间内在联系,旨在为头车村的村落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头车村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红岩溪镇东南部(图1),总户数为316户,总人口为1 447人,民族主要有苗族、汉族、土家族,总面积为12 km2,辖6组(头车寨、哈力湖、潘家坪、布尔湖、大字沟、姚家湾)。该村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季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燥。该村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90%,生态资源保护较好(图2)。

选取头车村作为案例地的原因有2个方面:①该区域身处武陵山脉腹地,以山地地形为主。山区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性,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性和聚落的难通达性使其成为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难点区[11]。头车村属于典型的山地地理单元,又是生态脆弱区,在充分重视当地生态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人居环境的提质改造工作,难度较大。②头车村的基本情况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村民对该村地域文化认识较模糊;生态化产业发展属于起步阶段;村落空心化程度较高等现象较为明显。

2 乡村景观指标构建与评价

2.1 综合评价指标

乡村人居环境的景观评价是乡村提质的基础性工作,目的在于充分识别、合理利用乡村风貌要素及特征,提高人类行为与自然生态的相容性,合理规划、整治和建设乡村人居环境[6]。通过实地调研头车村的具体情况,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合理性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该村的景观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建立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乡村发展、村民生活条件4个层面的准则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全面反映该村的景观评价体系(表1),为更加优质且合理地发展当地的生态资源与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2 评价方法

该研究先采取问卷调查法,评判人员分为2组,即专家组(15人)与公众组(85人)。然后先将专家组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 T.L.Satty 等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12]。同时结合公众组数据再利用模糊综合法(FCE)确定评判结果,对评判对象作出模糊评定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分析,进而增强结果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12]。

2.2.1 专家组评判结果与分析。

专家组邀请乡村人居环境研究方向、生态学、风景园林、农村区域发展等来自高校及当地国土规划部门的专家对以上指标进行两两对比,采用1~9的评分标准,并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值及其含义:1,表示2个因素同样重要;3,表示本因素比对因素稍微重要;5,表示本因素比对因素明显重要;7,表示本因素比对因素强烈重要;9,表示本因素比对因素绝对重要;2,4,6,8,介于上述判断的中间程度;上述数值的倒数,上述判断的倒数。

专家组共发放问卷15份,其中有效问卷14份。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再将权重具体到每个评价指标的分值上。运用Excel软件将各项评分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出权重W与λ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计算公式为

Wi=Aini=1Ai(1)

λmax=ni=11nwini=1Cikwi(2)

为保证结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先求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n为判断矩阵阶数。其次,求得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比例CR,CR=CIRI,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0.1,表明该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权重分配合理;当CR>0.1,表明该矩阵未能通过一致性矩阵,权重分配不合理。

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类型的指标参数,可设置综合权重,计算公式为

Wij=WiWj(3)

式中:Wij为第i项准则层的第j指标层的权重;Wi为第i项准则层的权重;Wj为第j项指标层的权重(表2)。

由表2可知,在准则层中各指标排序为生态环境(B2)>乡村发展(B3)>生活条件(B4)>人文景观(B1)。由此可知,生态环境的权重最大,为0.510,这充分说明生态环境对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它为村民提供所需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为乡村的存续性发展构建了重要的物质平台[5]。其次,乡村发展的权重为0.269,这说明乡村发展是现实需求,关系着所在村民的切身利益,需要通过对乡村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最终使得村民得到切实的实惠,从而推动乡村进一步发展。第三,生活条件与人文景观的权重分别是0.121与0.100,生活条件主要体现在乡村公共设施方面,它对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也起到重要作用。而人文景观则反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从综合权重与总排序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7)(0.190)、生态景观的多样性(C8)(0.140)、乡村旅游开发情况(C15)(0.104)、乡村空心化情况(C13)(0.101)、森林覆盖率(C12)(0.097),分别排在前5名(表2)。其中3项关于生态环境方面,这充分说明生态系统对构建宜居性、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其余2项关于空心化与旅游开发,这反映了乡村发展的内在因素与外在条件的不可或缺性,在当下乡村振兴背景下,这是大众较为关切的因素。

2.2.2 普通公众组调查结果。

普通公众组主要是该村的普通村民及村社干部,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满意度情况。共发放问卷85份,筛选出6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6%。结果分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首先,设定评语集V={V1,V2,V3,V4,V5 },V1表示非常满意,评语赋值区间为(85,100];V2表示满意,评语赋值区间为(70,85];V3表示一般,评语赋值区间为(55,70];V4表示不满意,评语赋值区间为(40,55];V5表示非常不满意,评语赋值区间为[0,40](表3)。

其次,已知AHP构建的准则层指标集U={u1, u2, u3,…,um},若U中第i个指标对V中第1个指标的隶属度为Ri1,第i个指标单因素评价的结果用模糊集合表示为:Ri=(Ri1,Ri2,…,Rim),以n个单因素评级集R1,R2,…,Rn为行组成矩阵Rmn[13]。

第三,根据AHP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得出各层系指标的模糊集W。权重集合的模糊集W表示:W=(W1, W2,W3,…,Wm)。最后,在確定单指标评判矩阵R和权向量W之后,采用模糊合成运算,求得模糊向量B,计算公式为

B=W×R=(w1, w2, …,wm) R11R12…R1n

R21R22…R2n

Rm1Rm2…Rmn

=(b1, b2, …bm)(4)

准则层评判结果,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评判,结果见表4。

根据准则层评价矩阵与准则层权重,采用模糊算子[13],进行矩阵模糊合成运算,最终得出目标层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A=WR=[0.185, 0.340,0.260,0.118,0.056]

权重下头车村景观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图3)。

2.3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在准则层中,0.346是b1向量中的最大分量,采用模糊评价法中最大隶属原则的评判结果为“一般”(以下其他准则层指标的评判结果均采用该类方法),这表明当地人文景观建设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从实地调研中不难发现,当地传统建筑完整性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欠佳,主要是由于传统木制建筑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导致一些乡土建筑未能得到当地村民的重视,即使出现损毁与坍塌现象,也得不到有效修缮。相比而言,当地村民更愿意修建砖混结构的房屋,然而,在缺乏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极易造成地域建筑特色的破坏,也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其次,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该村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现象,有些特有的文化习俗也逐渐被遗忘。

b2的评判结果为“满意”,说明研究区生态环境维护较好。该区域位于武陵山片区中,山地居多,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高,该村的绿化率达90%以上。当地政府关停了一些采石、采矿场,再加上村落开发程度不深,生态环境干扰度不高,生态环境整体保持较为完整,加之植物季相分明,生态景观的多样性较高。

b3的评判结果为“满意”。该村将乡村旅游放在乡村发展的首要位置,重点打造大字沟古寨旅游点,与当地特色旅游项目结合,如红岩溪河漂流、民宿项目、乡村民俗体验等。为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当地政府也正在规划当地景观布局,提升当地人居环境,以提高当地景观吸引力。但是在“乡村空心化情况”指标中,满意度较低,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点:一是该村的青壮年外流严重,村寨内以老人与幼童为主要常住人口,这是该村的普遍现象;二是废弃宅基地导致乡村居民用地低效的空心化问题。

b4的评判结果为“一般”。随着该村与异地对口援建项目的开展,该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观,主要表现在村级道路的硬化;电力设施水平提高;村卫生所与村部建设提质明显等方面。但是由于该村住户相对分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生活垃圾的处理更多的是自家处理,很难做到集中定点处理。村内公共活动场地建设情况相对滞后,乡村内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仍有待提升。

从图3可以看出,村民对头车村景观资源总体满意度为“满意”,这得益于在兴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当地政府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同时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积极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整体上提升了头车村的景观资源质量。

3 头车村乡村景观改进对策

为了进一步精准分析头车村景观改善的着力点,引入IPA分析法(重要性-绩效感知分析,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nlysis) ,由国外学者 Martilla 和 James 提出,最早用来分析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与满意度的感知[14]。IPA模型需建立二维系评价诊断模型,将横轴设定为评价指标权重,纵轴设定为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建立“重要性-满意度”诊断模型[14]。将模型划分为4个象限,分别为 Ⅰ 优势区、Ⅱ 维持区、Ⅲ 次要改善区、Ⅳ 亟待改善区。

参考计算得出的权重及满意度参数,于Excel绘制出坐标系诊断模型,分界线分别为满意度和重要性的均值(0.046,76)。优势区为“高重要-高满意”,维持区为“低重要-高满意”,次要改善区为“低重要-低满意”,亟待改善区为“高重要-低满意” (图4)。

3.1 IPA分析结果

如图4所示,在Ⅰ优势区中分布有生态景观的多样性(C8)、森林覆盖率(C12)、乡村景观旅游开发情况(C15)、乡村景观的吸引力(C16),这4项指标属于高满意度与高重要性,这既是头车村较为重要的景观资源要素,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重视,这4项要素是该村的优势资源。

Ⅱ 维持区分布有乡村建筑识别性(C2)、建筑群落的完整性(C3)、乡村文化的丰富程度(C4)、乡村文化符号特征(C5)、乡村文化的认可度(C6)、水体质量优良性(C11)、村民对乡土景观满意情况(C14)、村容的整洁程度(C18),这7项指标属于高满意度与低重要性,在今后的发展中无须花费太多精力,避免过度投入造成资源浪费,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Ⅲ次要改善区分布有乡村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C1)、自然灾害频发率(C9)、农田的破碎度(C10)、乡村公共活动场地(C17)、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情况(C20)、乡村厕所和污水处理情况(C21)、生活垃圾分类情况(C22)。这些指标关系着村民的日常生活与生活环境等要素相对重要,但是村民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应该成为当地景观资源建设的改善重点。

Ⅳ亟待改善区分布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7)、乡村空心化情况(C13)、村民生活出行便捷度(C19)。这3个指标重要性高,但是满意度很低,四象限中表现最差,应该成为该村景观资源改善工作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3.2 乡村景观资源可持续性改进对策

根据以上IPA分析结果得知,头车村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提升应该有所侧重,拟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优化方案。

3.2.1 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地域文化的研究与改善。

地域文化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地域文化突出了乡村人文环境的空间属性[15]。研究表明,村民对该村的特色文化认知性尚可,但是对特色文化的多樣性表现及文化内容的丰富程度还有待提高。首先,当地政府及专家应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要素并加以运用,对于人文景观的建设须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其次,对当地的特色建筑应当采取保护与发展并举,既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建筑景观的乡土性,也要适应现代化的使用功能。具体可以从建筑的风貌、年代、位置、完整性等特点将建筑划分不同类型,再从保护、维持、修整、改造4个方面提出有效措施[16]。对于居民新建房屋,应该与周边环境与建筑群落相融合,彰显出建筑风格的地域性。其三,还要加强普通村民对本土文化习俗的认知与理解,通过开展传统文化宣讲,特色习俗情景再现,举办当地特色文化活动等手段来加强大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同时,也要加大整治乡村中的不良风气,坚决遏制外来文化中的陋习在该村的传播。

3.2.2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

头车村生态环境整体质量虽然保持良好,但是该地区仍具有生态稳定性较脆弱的特点。由于早些年采石、采矿的原因,加上修建龙永高速,对该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遗留性的不利影响,少量山体出现了岩漠化的现象。因此,应该重视恢复该村原有生态景观的完整性,通过生态修复的手段对已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人工干预,采用物种培养和结构的合理配置对其进行恢复。在恢复其完整性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采取有利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耕作与管理行为,使该村的景观资源更加丰富,植物季相更加分明,“美景度”更高。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深挖生态资源,打造具有“一村一景致”的生态旅游方式,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首先,头车村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河流高差等要素,是发展避暑度假、健身运动、山林养生等生态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其次,立足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生态创意农业。当地政府应该树立农业“三产化”的思想,立足乡村生态化的主线,发展生态创意农业,提升农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如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

3.2.3 治理乡村居民空心化问题,提升乡村高质量发展。

该村的空心化问题是阻碍乡村发展的一项关键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建议分两步走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当地政府对偏远且零散的住户进行摸排调查,统计出具体的数量、所处位置、周边的生活配套等具体信息。特别是一些地处交通不便、生活配套较差且地势较高的住户,政府可与农户协商,由政府出资,将其整体搬迁至人口密度大、生活设施完善、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寨。这样既有利于村寨管理,又能够改善这些偏远住户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户常住,更有利于村寨的人居环境的统一规划与布局。对于一些废弃或搬迁的宅基地,乡政府应当收回与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有效地提升废弃点的生态环境质量,消除已有或潜在的景观视觉污染。

其次,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以政府牵头,发展该村村民参与的旅游开发项目,切实给当地村民带来实惠,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发展地区经济,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3.2.4 完善村落布局规划,提升人居环境的可居性。为了进一步完善村落的规划与布局,分类制订村寨的发展方向。当地政府应该确定乡村重点发展村寨、一般发展村寨,并且对于地理位置严峻的村寨,试行迁寨并点工程。对于重点发展村寨(如大字沟古寨)要求村容整洁,进村道路拓宽,排污管网建设,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特色还原,村寨布局合理等。这些措施只为营造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持亲切的乡土气息,创造出和谐的人工景观,与周边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美感。一般发展村寨要考虑基础性条件:生态治理,道路清洁,村容整洁,满足基本生活要求。对于一般村寨的定位,主要以保证基本民生为主。

加强头车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可以从可居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去研究。“可居性”主要体现在村民居住条件的适宜性与便捷性。当地政府应该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与污水管网,收集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选择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公共厕所的运行与管理水平,实现无公害化处理;改造村部,完善内部功能,增设村民公共活动场地,满足村民的精神活动需求;梳理路网,拓宽路面,优化道路系统,在道路两旁增设绿化,突出乡土特色;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按半径增设垃圾收集设备,建立环卫管理体制;增开通往红岩溪镇的班车车次,改善村民出行现状,全方位地提升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景观方面,也应该加强人工景观的建设,优化该村的景观层次,使乡村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做到惠民与利民,提升村民的满意程度,利于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态景观质量维护的长久性[1]。

4 结论

基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景观评价,充分反映了乡村人居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对乡村景观格局构成与形成的关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头车村景观资源的评价模型,并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其次,再结合模糊综合法得到头车村景观资源总体满意度情况;最后利用IPA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各指标的综合优势与亟待改进之处。整个研究过程通过量化各评价指标,并对其优劣势进行定量化分析与研究。

该研究结果表明,头车村乡村景观资源总体评价为“满意”水平,但是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IPA分析中,生态景观的多样性(C8)、森林覆盖率(C12)、乡村旅游开发情况(C15)、乡村景观的吸引力(C16),均为满意度与重要性相对较高的指标,亦是头车村的优势景观资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7)、乡村空心化情况(C13)、村民生活出行便捷度(C19),这3项指标表现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是阻碍头车村景观资源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立足于生态优先、生态产业发展、村民生产生活及特色文化保护等相关要素,提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乡村生产生活设施水平,完善产业发展要求的方法体系与优化路径,为头车村景观的优化提质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以求更为精确、高效地提升该村的整体景观品质。

该研究所构建的景观评价体系,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笔者对头车村景观构建与评价量化表征还存在数据支撑不足及微观刻画精度不够等问题,相关研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验证。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2,18(5):76-79.

[2] 杜岩,李世泰,秦伟山,等.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248-255.

[3] 王伟,杨豪中,陈媛,等.乡村生态景观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3):448-452.

[4] 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19(3):39-41.

[5] 刘滨谊,陈鹏.乡村人居环境风貌评价与优化[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6):1-8.

[6] 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3):389-393.

[7] 王烨梓,韦宝婧,胡希军,等.基于保护和利用视角下的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281-288.

[8] 李伯华,曾灿,窦银娣,等. 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5):677-687.

[9] 孔德政,谢珊珊,刘振静,等.基于AHP法的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以赵河镇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15,40(3):99-104.

[10] 张琳,马椿栋. 基于人居环境三元理论的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研究[J].中国园林,2019,35(9):25-29.

[11] 雷文韜,黄明华,谢宏坤.湘西州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6):146-154.

[12] 刘灿灿,孙新旺.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山陵景区核心景点设施适老性评价[J].广东园林,2022,44(1):56-61.

[13] 王韶晗,许大为,宋爽,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2,42(2):181-190.

[14] 李天舒,曾献君,刘迪雅,等. 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游客满意度分析:基于IPA 分析法的评价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1,19(4):401-408.

[15] 李伯华,刘沛林.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6):524-527,512.

[16] 徐文辉,唐立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四宜”策略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9):20-23.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乡村景观模糊综合评价法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研究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专利权价值评估研究
浅谈园林艺术
民办高校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