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策略探讨

2023-12-15 09:44温莹盈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广东省广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小学生

■ 温莹盈(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广东省广州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对本课的字词、生字和课文背诵的重点内容,进行有规划地整理和预习。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是非常有利于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拓展课内外知识的重要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习惯引导,不断地督促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点预习,帮助他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预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适用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且还会受益终身。

在小学阶段重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养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掌握和吸收当课的知识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课本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通过养成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进行课文的预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内容和课文意境,因为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大多是以故事性的叙述文章为主,整本教材也会包含一些经典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故事,教材的结构是比较有规律的,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强化语文教学中的课文阅读分析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而且有利于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带着自己对课文的预习和理解,跟随教师教学脚步,去解开迷惑,帮助小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内涵,可以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多角度来分析和理解文章蕴含的育人道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进度,促使教师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和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现状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服务对象,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学习的主导权适当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创新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自行探索和总结哪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使其能够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通过自己的节奏来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进度。

但是目前,由于大部分学前教育已经在学前班的阶段将小学的一到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提前学习,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小学一到二年级的知识,更有甚者,学前教育已经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量达到几百首的地步,这样提前“揠苗助长”的教学方法,不仅没有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会破坏他们对新知的自我创新能力,从幼儿期间就被灌输一些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毁灭了他们幼时对新知的好奇心,学生一旦丧失了对新知的好奇心,那么,将极大地影响他们日后对新知识的探索意识。而且,还会影响小学一到二年级的学习习惯,因为在学前班已经将基本的学习内容充分掌握,对古诗词的背诵已经达到了一定量的积累,却忽视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当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到他们之前就已经熟悉的内容,会本能地选择逃避,不利于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探索,会产生一种骄傲的心理,影响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过早的预习,并不会为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带来突破。

反之,一部分没有经过学前班超前教学的学生,在进入到小学以后,学习成绩会跟同龄人产生差距,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教师也无从谈起课前预习,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部分学生还会形成一种课堂上走神的坏习惯。此外,部分学生超前学习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被打乱,会导致一个班级内的学习成绩分化明显,不利于班级教学的整体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1.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习,小学生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和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在脑海中浅浅地保留一个印象,并将疑难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清晰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带着疑问去听讲,会大大地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反复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并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就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汇总,尽量不要留在课后,否则课上教师口述的重点内容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整理时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去完成课程总结的相关内容,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拥有创新的体验与高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不偏离整体教学主干的同时,帮助学生们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为学生们设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例如预习下节课的生字词,或是根据下节课文章的主题自主地去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突出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我们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去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诗歌、故事、古诗等,让学生们展开想象,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描述和畅想春天。在进行收集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在各种书刊和网络视频中找到具有价值的资料,并把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记录下来,并思考自己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在高质量完成收集任务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开创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定期地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自己对新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成果奉献给大家,促进班级的学生能够互相督催,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和探索的自信。

在课堂上展示后,用一两句话解释收集这项资料的原因;教师再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解说和对比,分析收集材料的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教师让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同学所提出来的问题,并给予他们自由讨论的空间,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做出选择、提高识别能力、连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觉得有趣,还增加了很多课外知识,提高了识字量和课外知识量。因此,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拓展知识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汉语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和使用语文知识的意识,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程度的预习任务

在同一个班级的众多学生中,不同的个体对学习内容会存在不同的理解程度,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文化知识基础的差异上,部分学生的领悟力极高,通常预习了一遍新课文之后,再在课堂上跟随教师学习一遍,就可以很快地将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掌握。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学习进度较慢或是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设置不同的预习目标,以保证他们能够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这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展示预习的收获,及时给予表扬,对学生有误解的地方给予更多的指导。对于成绩待进的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提出一些不超过学生能力,但是又对学生的提高有一定帮助的预习要求。小学生除了学习能力及基础知识存在一定不同之处外,还有一项共同的弱点,他们清楚了解不同的事物之间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又找不到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如果学习的知识点较为分散,在预习时就无法将各项知识点有效地连接起来,无法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无法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布置相关学习任务时必须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心理特点,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合理地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不知道如何预习。他们通常只是浅尝辄止地阅读,对文本的理解很少,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很强的解决欲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向学生展示预习的方向和方法,如大声朗读课文,利用字典查生词词组等,使学生有目标地预习,有针对性地预习,在长期训练中逐渐了解预习方法,使今后的预习效果更加有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3.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预习框架

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基础之一是将同一类型的相关课文划分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预习的目的应该根植于教材本身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类文章的学习方法。例如,在预习描述文字的文本时,学生应该尽量弄清楚是谁写的,描述的特点是什么。对于叙事性的课文类型,学生应该着重分析预习的内容。有些学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也不清楚如何算作高效的预习,所以在这个时候帮助学生去采取适当的预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独立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查字典查生词,或者让学生结合课文情节大胆猜测,课后探究问题。学生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难度灵活地找到预习的方法,比如自己创作小故事,再自行联系故事之间的内容,通过自主阅读,并从中找出优美的句子。不同的预习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不同的影响。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文章的难度和自己的知识基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使学生在预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角色,以此来代入角色,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题材,组织学生表演小型的情景剧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主出题的形式和表演技巧。在语文学科的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本着查缺补漏的心态,把自己应该积累和认为值得学习的句子记录下来,并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生字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重复地多读几遍课文,通过熟读课文来加强对文字和语感的认知,再将课后生字在文中标记出来,将课后的生字自主组词和造句。通过反复地对生字进行记忆,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组词、造句和写作能力。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是需要学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文字和词语需要学生自主地去积累,这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预习的同时还要强化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让小学生们能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由地续写课文,自由发挥,充分尊重他们的想象力。这样,通过长期的预习积累,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文本中不断创新和进步,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提取课文当中的要点和重点,建立一个基本的预习框架。例如,他们可以查字典来理解生词的意思,或者通过通读课文来掌握课文的大致内容,为正式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让他们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找3—5个问题记在预习本上,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字词句和要求背诵的段落进行抄写,做好预习笔记,这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传统的被动式的课堂学习转变为主动研究的学习模式。小学生的语文预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预习是一个存异求同的过程,合理的预习与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与自习密切关联。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来分析和推断学生对课本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及时补充和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