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究

2023-12-15 09:44雷延徐州市西苑中学江苏省徐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课标历史情境

■ 雷延(徐州市西苑中学/江苏省徐州市)

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应当尝试优化当前的课程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流程,结合精细化、高效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层次。

一、初中历史新《课标》概述

2022年初中历史新《课标》进行了多项修订,在历史学科教学环节,历史教师需要参照新《课标》,对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研读、分析、评估,丰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新时期,历史教学须立足于新变化、新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开展指标,结合多种媒介、多种机制,完成对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业指导。新课程所带来的新变化显而易见,但是其中所遵循的基本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却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首先,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长达五年之久,在新《课标》背景下进一步强调了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期间应当以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参照立德树人的发展主线,对现有的初中历史知识点进行拆分、细化、融合,开展以核心素养各大分支体系为核心的专题教学,并且完善组织现有的核心素养结构内容,开展全时段、全过程的历史课程教学活动。其次,2022年新《课标》也实现了学业质量标准的全新设定,在学业标准、学业质量定义环节,教师应当具备明确的管控重心,即兼顾理论与实践教育多方位、多层次融合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在“教与学”两条线路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下,新《课标》也对现有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了全新定义,整合跨学科合作交流的主题,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能够做到“知信行合一”。此外,在当前试题命制政策下,教师需要参照核心素养内容、课业评价指标以及课程考核标准,对初中历史课程考核项目以及考核形式进行全新设定。

从宏观层面上讲,新《课标》最为显著的变化在于内容、学业以及教学方面的一体化融合、一体化建设,以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为支撑线索,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主线,参照五育并举的发展思想,实现对学生更加高效地教学指导。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需要确定“三观”,对现有的认知观、教学观、评价观进行合理研读、分析,并且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

(一)整体化与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创建

在新《课标》背景下,历史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整体化、结构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打造。具体来说,历史教师需要参照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从史料实证、时空观、历史解释、历史价值、历史理解等多个方向帮助学生构建体系化、完整化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历史教师在该过程中需要开展专题教学,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基本培养目标,体现出课程教学性质,深入细致地反映出课程教学理念,凸显出主题学习的特征,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构建起更加完整全面的学科知识结构,以整体化、结构化发展为核心,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线索,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构建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引学生尝试站在历史时空的角度,借助思维导图,以某一明确的主题为核心,指引学生完成对历史知识点的整合学习。

例如,在讲解我国古代封建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历史时空发展为线索,对各朝代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进行有效分析、整理学习,指引学生站在历史时空发展的角度,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完善的初中历史学科知识脉络,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并掌握历史规律,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构建起全面的历史发展观、认知观,实现对相关历史知识点更加深入、高效的思考、总结、探索,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是新《课标》下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的关键支架,情境化教学在当今新时代也应当得到优化、完善,教师需要借助良好的课程情境,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总结。而在创建情境课堂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比如借助微课短视频,结合数字化媒体,开创数字化、信息化历史课堂教学格局。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表演、剧情演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形象,还原历史线索、历史真相,使得学生在情境演绎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情景环境中完成深度思考。

情境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类不可或缺的教学媒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具备显著的功效,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克服传统历史课堂过于枯燥乏味的教学弊端,在构建课堂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现有的课程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情境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索,同时教师也需要适当地借助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学科知识点与生活实践的内在关联,保证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在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生动形象的课程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情境视频、微课短视频,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近现代电气革命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认知,在情境课堂上,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在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生产关系、生产逻辑均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又如在讲解“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将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深度思考总结,让学生在情境课堂上分别扮演不同的国家首脑,如希特勒、东条英机、罗斯福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有的学生会模仿罗斯福的新政,大搞基建,而有的学生则会尝试模仿德国和日本进行侵略扩张,转嫁危机。在情境课堂上,教师可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经济与世界战争之间的本质概念,引导学生尝试在学习过程中从资源分配、社会劳动关系、资源输入与输出等多个方面对相关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关系进行总结探索。总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环节需要适当地开展情境教学,结合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期间进行思考和探索。

(三)开展碎片化教学

1.碎片化教学的背景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成熟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出完整的知识线索,而通过上文所讲解到的“借助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打造整体化、结构化知识体系”的方式可为学生打造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但是在整个知识框架中还存在较多空缺的部分,需要学生通过零碎化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总结、探索、积累才能够进一步完善整个框架体系中的各部分,以此才能指引学生在学习期间构建起对历史学科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除此之外,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涉及史料实证的元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史料实证的思想观念,收集各类碎片化的历史知识,将其进行有效串接,理清历史知识线索,最终完成学习。

2.碎片化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零碎化知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零碎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顶层设计、顶层分析,对每一位学生当前的历史课程学习状况进行有效评估、评判,借助社交媒体软件,结合学生碎片化、零碎化的时间开展高效率的讲解工作,教师在该过程中可进行课程拓展延伸,同时也可适当引入历史参考资料以及权威历史文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制作为短视频,在学生空闲之余,在线上将相关资料进行推送,保证学生在休闲娱乐之余也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初中历史课程知识体系中所涉及的碎片化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归纳整理,将其投放在学习平台上,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挑选相应的碎片化主题进行学习。

3.实践案例

在讲解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相关知识时,教师主要是将“殖民地人民反抗、俄国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知识点向学生进行了讲解,但是其中还包含大量其他国家在反抗殖民统治、殖民压迫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越南的反法战争、印度的反英战争以及我国进行的新民主主义运动,教师可将此部分知识点以碎片化、零碎化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解,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又如在讲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知识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各种历史文化博物馆的馆藏资源,结合历史遗址,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尝试利用零碎化的知识线索串接起一个成熟完善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通过碎片化学习,逐渐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总体来说,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涉及大量课内外零碎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开展碎片化教学,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成熟完整的学科知识框架的前提下,通过碎片化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新《课标》背景下,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可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历史知识、历史现象进行总结、提炼,还原历史背景、历史现象,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探索。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总结,并且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让学生在思考探索期间感受历史知识、历史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批判意识,教师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环节须构建相应的认知冲突、情景冲突,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为深刻的学习感触。简而言之,教师需要引入部分有悖于学生日常生活认知的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为深刻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三国鼎立的历史,并且向学生提问“曹操是否为三国鼎立时期的人物”。教师通过引用此类与学生日常生活常识以及生活认知存在较大冲突的情境问题,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在此期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尝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实现总结探索。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鼓励学生学会对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批判学习、思考学习,而不是对资料上所讲解的历史知识进行全盘接受。

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尝试站在理性批判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比如,教师可在班级开展辩论赛,以某一历史事件、历史话题为核心,引入历史资料、历史文献进行总结探索,让学生开展辩论。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秦始皇统一以及秦始皇统治的功与过”,让学生进行论证探讨,有的学生会站在国家统一、思想统一、文化统一、理念统一、价值统一、经济统一的角度对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统治政策进行分析;而有的学生则是站在文化断层、严厉刑法、焚书坑儒、思想禁锢等方面批判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总之,教师需要重点引入具备情景冲突以及认知冲突的话题,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索。

(五)开展跨学科合作

跨学科合作是新时期新课程改革视域下不可缺失的一类关键举措,历史教师在“双减”环境下应当整合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删繁就简,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开展综合实践探索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品质。教师在指引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探索的进程中应当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元素,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跨学科交际、跨学科探索合作进程中,教师之间也需要开展联合协作,进行顶层设计,对课程结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整理、评估。比如,历史教师可以与美术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在讲解古典美术绘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引入其中的历史知识,例如,在讲解飞天壁画时可以引入隋唐时期的佛教文化、佛教历史;又如在讲解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穿插、渗透文学知识、文学理论,让学生借助语文知识,尝试站在文学批评的角度,对其中的历史时空发展线索以及其中的伦理禁忌、伦理环境进行总结,让学生站在文学发展、文学创新的角度进行统筹学习和探索。历史教师需要积极开创跨学科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在对多门学科共同学习探索的进程中进行思考总结,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现阶段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从整体化与结构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打造、情景教学模式的开创以及零碎化教学、跨学科教学、深度教学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出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当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给予学生更加完善的课程指导。

猜你喜欢
课标历史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