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国际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研究
——以南京审计大学ACCA项目为例

2023-12-18 18:32王辉谢雨豪
商业会计 2023年21期
关键词:跨文化国际化思政

王辉 谢雨豪

(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出台系列文件对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进行顶层设计和部署。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高校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中推进课程思政,为国家复兴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大任的高素质专业审计人才队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强调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培养既具备国际视野,又能够真正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审计专业人才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高校的课程思政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的主阵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审计大学ACCA 项目为例,以高校审计国际化专业的课程思政为抓手,探究在中国文化价值引领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审计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贡献。

二、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Hofstede提出了文化维度理论。此理论解释了不同文化背景会影响社会成员和他们的行为,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语言的障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行为方式和偏见等,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认知差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学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观念受文化的影响会产生差异性。同样,在国际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势必影响着审计行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国际审计工作急需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端的专业人才。我国高校在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化教育,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ACCA项目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高校的ACCA项目成为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的重要渠道。ACCA项目培养的国际化审计人才不仅具备外国语言的能力、国际审计业务能力,还应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一)外国语言能力方面。高校在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中将英语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从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提升英语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培养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有些高校还提供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旨在培养理解英语和商务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设置英语类课程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教学方法和培养效果等各个方面。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具有系统性、渐进性和科学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英语语言。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交际学习、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

(二)审计专业知识方面。ACCA项目的全部课程都采用双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快速适应会计专业术语。ACCA 的资格考试课程分为基础课程(简称F 阶段)和专业课程(简称P阶段)。课程的体系设计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会计审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增强实践能力。专业教师一般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不是以教师为主要主体,而是以学生和教师共同作为主体,采用翻转课堂或移动课堂形式,运用理论讲授、教学讨论、视频展播、校外实践、资料搜集、案例分析或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计执业胜任能力的目的,适应各种复杂的跨国环境。ACCA 项目根据最新的审计、会计和税法的法律法规,采用案例分析教授学生会计审计知识,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具有战略性思维。从审计专业知识方面,学生在掌握国际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中国的会计规则制度,能够熟练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三)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审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跨文化沟通能力,能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学生在学习跨文化交际与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认同中国文化的身份,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才能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沟通交流和合作,扩大中国的影响,发出中国的声音。不同文化的影响会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观念的差异。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中外文化和会计准则的差异会影响审计的行为。跨文化能力包括认知理解文化、对文化的态度、发展行为三个层面,。学生通过跨文化沟通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对中外文化的态度和立场,并在涉外环境中的行为和习惯,对培养ACCA 项目的学生有批判性思维,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中华文化传统的自信心和国际思维有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高校ACCA 项目的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育的方式有限。我国高校ACCA项目提供英语类基础课程和会计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教师需要很强的英语功底教授英语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院在安排ACCA项目专业教师时注重教师的英语背景、专业知识和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在备课授课时会过多关注语言和西方文化,从而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英语听说的练习,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在接受英语语言培养时,了解了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由于在国际化项目的培养过程中,有些教师主要强调了西方的文化教育,英语的表达方式,很少强调关于中国语言的历史。因此,国际化项目的学生过多关注英语语言的学习,缺乏中国语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熏陶。

(二)中国国情嵌入国际会计准则学习的深度不足。我国高校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时,包括国际最新的审计、会计和税法的法律法规,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的税法等,讨论国际发生的案例,让学生具有国际化思维,能够熟练地掌握国际专业知识,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这些会计专业知识和案例都基于国际的文化和制度,忽略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税法,也缺少我国和国际的准则的对比,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案例,学生很难衔接我国和国际的准则。大部分ACCA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在国内工作,仅仅了解国际的会计准则,不熟悉我国的会计准则,会导致在工作岗位出现上手难,无法将国际专业会计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德才兼备理念落实力度不高。有些高校在国际审计人才的教育中主要聚焦于学科的国际化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三观”教育,也没有在课程思政上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ACCA项目的学生一直在学校里学习,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就业形势和国际化审计人才具备的能力,包括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也没有意识到在学校里该如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除了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差异,高校对国际化项目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程度相对偏低。与新时期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存在一定差距。

(四)国际化项目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待提升。国际化项目的学生在英语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一直受西方的文化和规则影响,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可能存在着偏差。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奋斗、奉献、勤俭节约的精神等)以及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南京审计大学ACCA 项目国际审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997年,南京审计大学和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合作,将会计职业考试培训和我国高等教育结合起来,创办了审计学专业(ACCA),培养国际化审计人才。南京审计大学的ACCA项目已经开办二十多年,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通过强化政治认同、厚植家国情怀、提升文化素养等多种方式把课程思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会计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国际化审计人才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深度挖掘课程思政与基础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路径,为国家培养出众多德才兼备、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审计人才。

(一)在语言教学中构建完备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从事国际审计工作时,国际化审计人才需要读懂跨国公司的英文或其他语言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审计材料,还要和被审计单位、审计团队和其他相关审计的单位和个人书面和口头的无障碍外语沟通。南京审计大学ACCA项目中学生不仅要完成各类英语必修和选修课程。比如:《大学英语》(I-IV)、英语拓展类课程《职场英语》《金融英语》等,还可以通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英语角、中英文化鉴赏、英语戏剧等沉浸式的语言环境,和参加各类英语竞赛,如演讲比赛、阅读比赛、写作比赛和配音大赛等,使英语能力得到锻炼。最为重要的是南京审计大学ACCA项目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坚持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引领作用,强化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

首先,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思政意识。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系列讲话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开展党史教育,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使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教师应承担的思政教育使命,引导教师在英语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方法,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中传达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将思政理念融入教育资源。在英语教案中融入丰富的中国元素,比如富含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相关英语教学文章。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讲解西方文化,也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性,探究中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文化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民族勤劳、奉献、勤俭、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日常交流活动,培养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对中国价值理念的认同,形成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再次,在实践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京审计大学ACCA 项目中给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与母语是英语的人士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把学到的英语应用于实践当中。在强化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学生通过与国际从业者在日常交流和审计工作中,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语言、行为举止上传播中国文化的声音,在专业素养上树立敬业、正直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的话语权。

(二)在专业学科中全面推进思政建设。南京审计大学ACCA项目的核心会计课程包括ACCA职业资格考试的13门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这些核心会计课程,从财务会计、税法、审计和商业环境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审计基本理论和会计专业知识、了解实际发生的真实案例,熟知国内外审计的法律法规、精通国内外会计审计准则,具有国际执业能力,能够解决复杂的审计问题。ACCA项目的学生既能够胜任中国审计的相关工作,也能够从事跨国公司的审计工作,为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拓宽就业的渠道。针对单方面重视学习国际的准则制度,而不熟悉中国的会计准则的现象,南审的ACCA 项目课程会在教学中加强对比中国、英国和美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税法和注册会计师行为规范等规则制度的不同,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国家会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和其他准则的差异性,更好地融会贯通中外的会计准则,熟练掌握不同国家准则之间的衔接,并融入课程思政。

比如:ACCA 项目专业核心课程《财务报告》《财务管理》等都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财务报告》课程在探讨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中国制度的自信。同时,在课程中融入诚信、守规则和实事求是的课程思政元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课程强调资金运作的合规性,不触碰法律的底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政元素向学生解释国家经济安全能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能正常运作,维护人民的正常生活。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为先,展现其社会价值。

(三)在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中融入课程思政。为了培养ACCA 项目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南京审计大学提供了出国短期项目、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合作院校。比如:参加“英才INCiTE短期学术交流项目”的学生,有机会与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名校学生就目前全球的食品安全、能源、交通等问题进行学习交流;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可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端人才,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跨国组织、国际企业等相应岗位的协作交流能力;再比如ACCA项目学生可以到合作院校包括摩洛哥企业管理与贸易高等学院、德国弗莱堡大学和匈牙利佩奇大学,通过与当地的学生的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上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出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审计人才。在审计工作中,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跨国公司的文化和审计规则,能够有效地沟通,完成审计任务。ACCA 项目对学生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时,融入了丰富的课程思政。

第一,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提出文化自信自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本项目或课程可以传递文化理念,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拥有正确的文化观。第二,爱国主义。通过跨文化交流的项目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尤其是出国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我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尊严感,继而愿意毕业后回国为祖国的发展努力奋斗。第三,对比差异。通过研究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分析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并且阐释不同国家文化产生的现象、行为和文本。在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深究不同文化的表层和深层的含义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坚定文化自信。第四,尊重与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国家的文化的差异,学会接受不同文化产生的价值观、现象和行为,对文化的多样性有批判性思维。第五,有效沟通。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在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沟通,实现跨文化沟通的目标。第六,团结和民主。跨文化交流项目或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团结民主的价值观,平等对待他人,为国家繁荣富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四)全方位多主体构建全课程思政体系。南京审计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创建虚拟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定期对关于课程思政融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落实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ACCA 项目与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其他相关学院合作。与人文学院等开展交叉学科合作,挖掘ACCA 课程的思政元素。除此之外,与其他高校之间合作,实现课程资政资源共享,建立开放的资源分享生态,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多次举办学术交流讲座,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课程思政的核心抓手是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教育主体和受众主体的作用也不容忽视。ACCA项目还设立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系列课程,并把这些课程融入现有的课程以及学分的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及相关活动的课程思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完善课程思政资源、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促进ACCA项目国际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融入。

猜你喜欢
跨文化国际化思政
聚焦港口国际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