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字理 助力识字

2023-12-18 19:41殷玉兰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偏旁部首字旁字理

殷玉兰

“字理”指汉字的构造原理和相关规律,一般包括字形、字音和字义等内容。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璀璨而深邃,其核心价值在于形、音、义的完美融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汉字的结构规律,还要引导他们发现汉字背后深刻的字理,从中感受汉字之美,体会汉字演变过程中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识字形、明字义,让识字教学高效而精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探讨“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巧用故事,剖析汉字内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学生对枯燥的汉字学习往往缺乏兴趣。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元素,如趣味小故事,即通过将陌生且枯燥的汉字置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剖析字的结构。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又能帮助他们深入记忆字形,进而理解汉字的内涵和规律,识字教学也会更加高效、有趣。

例如,在教学“牢”字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开展字理识字教学:古时候,人们经常上山打猎,通过设置陷阱、使用绳索等来捕捉野牛。擒获后,他们会把野牛关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笼子里,就像囚牢一样。因为笼子像囚牢,古人才能更安全地存储这些猎物。同学们,请看,“牢”字上方的“宀”就像笼子的盖子,人们打开盖子就能看到野牛。所以,“牢”的下方是“牛”,“牢笼”的“牢”字就是这样来的。通过生动的故事,学生能理解“牢”字的字形和写法,也明白了“牢”字的来源。

再如,在教学“旭”字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并解释:在古代,数字中“九”是最大的,于是人们把“九”和“日”结合起来创造了“旭”字,用来表示太阳初升时光芒万丈的样子。利用神话传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逐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理解汉字的内涵。

教师运用趣味小故事将汉字与故事情节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让他们逐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起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字理学习中不断理解汉字,体悟文化。

二、图字对照,感悟汉字意象

汉字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从图画到文字的转变,并逐渐发展成为系统性的文字体系。例如,在汉字中,有象形字和指事字,它们是古人根据具体事物的形狀抽象出来的符号。因此,教师在教授字理识字时,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演变特征。首先,教师可以展示物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从实物到字形的演变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像和字形进行学习,在图文对照中激发识字兴趣,轻松理解汉字的意义和内涵。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也能达到良好的字理识字效果。

例如,在教学“日、月、火、水”等象形字时,教师可利用图字对照,引导学生理解其演变过程与特点。如,教师出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特征,再出示汉字“日”进行对比观察。学生会发现,“日”字与太阳相似,因此太阳也被称为“日”。以此类推,教师可以先出示月亮的图片,然后将“月”字的演变过程与月亮的图片进行对照观察,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月”字象征着月亮,很容易识别。当学生初步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明”字,这个字由“日”与“月”组合而成,象征着光明与明亮。因此,在教学“火”和“水”时也可采用上述方法,理解其象征意义便可轻松记忆。

再如,在教学指事字如“上、下”时,教师可以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对照最初的写法和现在的写法,理解汉字的特点。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能够逐渐了解汉字的字源和演变特点,轻松记忆汉字。

教材在字源教学方面进行了优化,增添了许多创意内容。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汉字的字源,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汉字的魅力。通过图文对照,学生能够感悟汉字的意象,强化识字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引入偏旁,自主识字

偏旁部首是学生识字的一把“钥匙”。具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往往表示同类事物,学生只要掌握了偏旁的意义,就能够认识更多的汉字。因此,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偏旁部首的教学,通过解析字理、认识偏旁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雀、雁”等生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偏旁部首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鸟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鸟类,小鸟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之前已经学了‘鸟这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书写吗?”同时展示“鸟”字的演变过程,通过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复习“鸟”字。随后,出示带有“鸟”字旁的字,如“鹅、鸡”等,让学生跟读,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字的相同之处。学生很快会观察到这些字都有“鸟”字旁,而且它们都有较长的尾巴。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认识:尾巴长的鸟类通常都有“鸟”字旁。然后教师向学生出示老鹰、大雁、孔雀等鸟类的图片,并要求学生思考“雀、雁”等字的相同点。通过以上铺垫,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两个字都有“隹”字旁。最后,展示“隹”字旁的演变过程,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隹”字旁的观察。有学生这样说道:“一只只尾巴短短的鸟歪着头栖息在树枝上。”由此可见,“隹”字在古代是短尾巴鸟类的统称,因此带有“隹”字旁的汉字通常也用来代表短尾巴的鸟类。

教师利用偏旁部首归纳教学,从剖析字理出发,利用“鸟”字旁与“隹”字旁的对比,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偏旁的意义,掌握汉字的特征。由此,通过偏旁认识一类字,再从一类字延伸到另一类字,实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巧妙运用字理教学是有效且必要的。通过讲解字理,学生不仅能直观地感受到字形演变的过程,还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字理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使字形、字音和字义以更系统化、融合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清楚字理,体会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学生将取得更好的识字教学效果,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偏旁部首字旁字理
衤衣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我的作文(外一首)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台字找偏旁部首
移字谜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偏旁部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