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改革刍探

2023-12-19 21:27杜宁宁
成才之路 2023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思政课

杜宁宁

摘要:为了应对多元文化的碰撞、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高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需要在新的层面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获得感的目的。高校要选择带有全局性的案例,开发具有现实性的案例,设计具有科学性的案例,通过案例情景与学理提升相结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配合、知识构建与价值塑造相融汇、案例评估与教学反馈相促进、传统资源与信息手段相兼容等途径,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提供案例教学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教学案例;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3-0041-04

案例教学因能够回应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他们的价值追求和利益关切,一直被看作是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案例教学,也出现了教学过程娱乐化、教学内容空洞化、教育案例随意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当学生的迷茫困惑无法得到化解、理论与实际的沟通出现阻滞时,课程的权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势必大打折扣。为此,高校思政课要发挥育人主渠道的作用,直面时代挑战和现有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智慧去解释、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审视案例教学的开展原则,更新和活化教学内容,拓宽和深耕教学案例的运用路径,融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真正提高课程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的办学宗旨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决定了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与价值目标。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从总体上看高校思政课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尽管各门课程的定位彼此相异、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而设,都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决定了高校思政课的使命不仅在于知识性传授,更在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因此,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必须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基本定位,切实反映“培养学生崇高理想信念主渠道”的基本功能,紧紧围绕思政课意识形态属性和育人目标,具体结合思政课程体系各门课程具体教学目的,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热点及实践难题,并最终有效形塑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发挥案例教学既服务于国家教育方针,也服务于学生个体的育人效果。思政课中的案例教学无论是案例的适用,还是教学的开展,都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上述目标与任务,坚守课程的价值導向。

案例教学要充分发挥作用,要以案例的严格选择、精心开发和科学设计为前提。有研究表明,“教学案例与内容的吻合度、与时代的契合度、与生活的贴近度等都会影响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发挥”。[1]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开发和设计就成为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选择带有全局性或根本性的案例

学生的问题有些来自宏观层面,有些来自大量具体的微观层面,对于教学时数有限的课堂来说,想要将学生的问题方方面面一网打尽是不现实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工作非常关键,而选择的首要标准就是将具体层面的问题剔除出去,选择带有根本性、整体性或全局性的典型案例。例如,围绕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价值?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困难?这些问题都是关涉民族安身立命、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命题,如果教师能够围绕这些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选择与设置案例,将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成效。大量无思想底蕴的生活化、碎片化问题不应该进入课堂讨论,而根本性问题的澄清和解决,对于其他层面的问题起着方向性指引的重要作用,其他具体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自己去思考,去处理。

2.开发带有现实针对性的案例

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学科特点而被定位为理论课程,但并不是唯有在课堂上讲授高深的政治学、哲学理论才是课程的本意。面对变革的伟大时代,理论研究必须要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学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且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因此,课程的讲授既需要理论,也必须跳出理论,这一飞跃的关键就在于具有现实针对性案例的开发。借助于来自实践层面的案例,能够使课程由理论对接实践,去解释和解决学生的种种迷茫与困惑,形成“实践倒逼理论”的格局。例如,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去看待这一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原理解释这些变化?科学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科技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如何?真理和价值如何实现统一?这些问题来自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他们正在经历的、重点关注的和想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教师在这些方面设置案例,能够起到因病施治、对症下药的良好效果。

3.设计科学严谨的案例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还应该是科学严谨的。为了加深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教师既需要去寻找相关的案例,也需要根据内容的要求自己设计案例。无论是去寻找现成的案例,还是自己设计相关的案例,都必须保证案例是科学严谨的,经得起理论的推导和事实的检验。教师不能因为相关的直接案例的缺乏,就不顾事实与逻辑随意编造,因为对案例本身科学性的质疑,将直接引起对论证过程和结论的怀疑。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普通的知识型传授课程,如法学、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需要编制相关案情,将知识点穿插其中,无关道德、事实和逻辑的需要。而思政课服务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使命,使得案例的设计不能有太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其必须以国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为底线,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工具,对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做出批判,尤其是一些涉及中国历史和党史的案例,其材料一定要客观真实。这一方法论意识应该贯穿于案例选择和设计的始终,而不是事实与材料的无意义堆积或者举例说明。思政课教学案例的设计务求科学而严谨,经得起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审视,也经得起历史逻辑和理性逻辑的推敲。

1.案例情景与学理提升相结合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讲一些小故事或者举几个例子,而是要求教师在介入案例时客观地再现事件的背景、参与者和展开过程,以方便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能够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解读,并形成思想上的碰撞。“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遵循。”[2]案例情景表达的实质是以理论问题为深层原因、以实践上的冲突反映出來的理论难题,通过案例的讨论与研究,要呈现和归纳的是学理上的规律,这一过程中主导思想和价值观念要敢于“亮剑”,敢于参与不同思想的交锋和论战,围绕案例进行的理论思辨与论战越充分,主导思想和价值观的优越性越鲜明,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也就会越凸显。要避免案例教学表面化、空泛化甚至娱乐化的倾向,就要遵循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因为从案例情景解读到充分讨论及得出规律性结论,是一个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的过程,是用理论指引现实问题的阐释、用教学内容总结案例情景的过程,不能抛开案例坐而论道,也不能丧失严肃性一味哗众取宠。教师应以基本事实和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升华教学内容,在靠近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锻炼学生探究和剖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价值和行为认同的目的。

2.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配合

如果将传统的课堂讲授看作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那么案例教学则是转换教育中师生地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教学尝试。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承担收集案例、设计案例的职责,也可以由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采取集体辩论、小组讨论、个体自主思考等方式来解读和阐释案例,体现出学生的高参与度,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出具有规律性的认识。这一过程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特别考验教师的“控场”能力,也就是要做到“有意识地放手”,而杜绝“无目的地放任”。“以学生为本”是教学目的决定的,学生主体性不能理解为由学生完全掌控教学过程,在学生收集案例、演示案例和总结案例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在教学案例选取上的倾向性引导、在案例阐释中的目的性诱导以及在案例总结中的归纳性指导等。缺乏教师控场的案例教学极易陷入无序的状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任意选取案例、娱乐化解读案例、程式化归纳案例的情况屡见不鲜,盖因缺乏教师主导导致案例教学流于表面。教师的指导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剖析和思辨,培养学生分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学者将这种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称作“导学作用”[3],以进一步明确学生主体性发挥与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

3.知识构建与价值塑造相融汇

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一直主张,道德发展的规律与道德教育的目的决定了“不能运用一种灌输的方法来达到促进道德发展的目的”。就目前情况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案例教学的效果一直没能凸显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始终没有能够“在主体价值层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内在关联与沟通”[4]。思政课与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在教学目的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其特殊的课程使命,使得其除了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等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必须注重伴随“使知之”不断跨越到“使思之”,伴随知识习得到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有效构建。当然,价值观的塑造一定是建立在知识习得之上,没有知识基础,就没有透过知识对整个世界的价值评价,更不能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仰追求。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核心命题,就是意义的诠释,“案例分析的过程其实质是意义生成的过程”,深化价值认同就是要“将一个一个学生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个体性错误意识‘否定’掉,之后着眼于价值认同”[5]。因此,案例教学的开展,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案例的价值观渗透功能,避免纯粹单一知识层面的案例设置,将知识的构建和价值观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透过知识形成对于知识背后所倡导的价值观的共鸣效应,促成学生文化上的自觉追求,这时主体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才算完成,进而才能实现实践上的行为养成。

4.案例评估与教学反馈相促进

为达到案例教学的育人成效,案例评估和教学反馈也是必要的环节。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思政课中,案例的针对性、现实性、科学性等指标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形成对案例的客观有效性的总体评价。同时,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反馈是后续更新案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因而需要高校畅通问卷、访谈等调研方式,让学生有渠道充分反映对案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直观反馈受教育者的诉求与体验,包括对案例本身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反馈,也包括案例教学开展过程的体验感和科学性等。综合学生的意见,通过教学实施者和管理者进行归纳与消化,后续逐步将教学改革反映在案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考核等各环节中,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一旦学生与课程的关系得到显著优化,“群体奋进”[6]效应开始形成,课程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就能得到显著提升。

5.传统资源与信息手段相兼容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学生对数字技术掌握程度高,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盘活传统资源,拓展全新的信息化平台为案例教学服务。例如,各高校都在开展的微课程、慕课的运用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经典案例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案例库,上传网络平台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编制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新案例,以微课程、慕课、多媒体等方式补充数字化案例库,通过不断修改、归类和更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数字化案例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案例教学资源和教学研讨的交流空间,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学习、交流,甚至在线答疑、研讨和考核的便捷学习方式。目前,一些高校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网络案例教学资源,大大推进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得到了师生的认同。除此之外,现代化教学要迈出更大的步伐,甚至可以尝试利用手机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因势利导,通过手机考勤、分组、辩论、答疑等,使手机从教学的干扰因素变为促进因素。

总之,案例教学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核心在于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是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办好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从案例教学的整体设置来看,其是教师发起的一个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从对课程重点难点的把握到针对这些重点难点选取设计案例,从案例的闡释到总结,无一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流动的、易变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善于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特质并捕捉学生的现实需要,将教学案例的讨论以及结论的归纳牢牢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对案例教学规律的摸索和总结,提升自身对于案例教学开展的掌控能力,并通过科研反推教学,利用集体备课的机会和教学评价反馈等方式更好地钻研业务,不断推动案例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史宏波.理论联系实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98-102.

[2]金艳,周静文.高校师生典型案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9(24):39-41.

[3]项福库.论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探索,2012(01):66-67.

[4]施春华,尹凤芝.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特质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05):269-271.

[5]杨慧民.关于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课例研究》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学导刊,2012(10):62-63.

[6]刘怡.以案例为载体的“参与式”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16-117.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Cas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u Ningni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multicultural collision, intensified social competi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cas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needs to be reformed at a new level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nhancing students’ sense of gain. Universities should choose cases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develop realistic cases, design scientific cases, and provide innovative paths for case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ase scenarios and academic improvement, the coordination of student and teacher leadership,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value shaping, the promotion of case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feedback,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traditional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method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 caseteaching;teachingcases;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