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舆论阵地格局 重构网络叙事逻辑

2023-12-20 21:37杨慧宏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舆论

□杨慧宏

网络科技不断创新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链条变迁、传播逻辑演化,使社会信息传播场域完成了向互联网的全面转移,地方主流媒体随之面临着全力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力的全新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与快速发展的全新机遇。当下,地方主流媒体只有重建舆论阵地格局,重构网络叙事逻辑,才能让主旋律发声更高昂、正能量传播更强劲。

一、重建舆论阵地格局,开拓地方主流媒体内容生产新领域

面对5G 时代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面对互联网众生喧嚣的“舆论战场”,地方主流媒体如何“抢麦”发声,让主流价值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重建舆论阵地格局,开拓媒体内容生产新领域是一个破题路径。地方主流媒体协调多元参与,实现跨业态、跨区域、跨媒体共融共振,解决过去传统媒体横向联动与纵向深入的失衡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向社会层面拓展,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1.政媒携手,城媒共振,实现跨界共融互通

智慧城市建设搭建起一个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平台,以巨大的信息网络构成整个城市的“神经系统”。当前,地方主流媒体发挥着制度优势,逐步参与本地各级政务新媒体的运营,采编业务随之向政务机构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深度延展,直接触达城市的“神经中枢”。这是地方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矩阵的“破发点”。针对互联网上耸人听闻、混淆视听的信息乱象,媒体能更为精准地抵达“第一现场”,更快、更智能地获取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第一时间做好权威发布、专业解读,正面引领舆论风向,回应社会热点,凝聚社会共识。

时政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头戏”,地方主流媒体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创新与政务合作之路,聚合全域政务信息和公共数据,从党委、政府重大的政策举措、会议内容中挖掘新变化、新现象,剥离出优质选题,在多平台联动传播、协同发声,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服务保障全域改革发展大局。近年,佛山新闻网代运维百余个政务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开设政务新媒体联盟专栏,发布佛山政务领域热点话题,利用“报、台、网、端、微、屏”各种资源,抓取相关稿件集中展示,最大限度释放传播效能,形成政务新媒体矩阵的强大宣传合力,为地方推进社会治理拉开引擎,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全方位的舆论支撑。

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不仅有党媒公信力和权威形象的优势,更有采编队伍长期的专业积累和独到的观察力,有“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权威观点和独家解读。地方主流媒体定位城市信息的“神经中枢”,与各行业跨界协作,深入全域民政、文化、交通、医疗、教育、衣食住行等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资源协调与整合能力、信息识别能力,借助多渠道传播,走出“新闻+服务”的新路径,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从单纯的舆论宣传向社会服务领域拓展,延伸地方主流媒体价值链,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有利于推动地方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

2.打通媒体间纵向连接和城际连接

打通“一条线”。地方媒体加入央—省—市—县纵向协同、交换、赋能的合作平台,“接天连地”打通媒体间纵向连接,从传统的新闻生产者延伸为连接者、参与者、策划者、传播者,与多级媒体互动互通、同频共振,跨入更大的网络宣传格局。

地方主流媒体提升站位,跨级拓展高度。向上接通央、省平台,积极供稿“主动求带”“借船出海”,借助大平台支点撬动本地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向下连接县级融媒体,捕捉基层最丰富、最鲜活生动的优秀作品,“借来”为我所用,扩容新闻素材库,通过再次生成、多元发布,真正实现打通新闻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应对重大主题宣传、公共突发事件和社会焦点热点,地方媒体可以打破媒介边界,发力“关键点位”,与央、省、县域媒体高效协同,擂响宣传战鼓,借风造势,最大幅度延伸新闻生产链条。同时,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引流,参与全程、全效、全覆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拓展地方主流舆论阵地。

连成“一个圈”。地方主流媒体加强城际间合作,信息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日益显著;建立联动机制,媒体跨界融合方式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城市相互打通了文旅朋友圈、交通朋友圈、特产朋友圈等,地方媒体凭借各自城市的优势资源,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互用、抱团发展。媒体间的协同互动赋能融合发展,从产业协同、文旅融合、生态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挖掘宣发内容,携手唱好“双城记”、合力建好“经济圈”,在实现媒体共赢发展的同时,助力多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吸纳社会力量,握指成拳引爆生产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重构新闻生产方式与风格。移动社交平台上,传播渠道之多元、传播方式之多样、传播主体之广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为了在舆论场汇聚更大声量,共画地方建设最大同心圆,地方主流媒体需要打造高素质全媒“通联队伍”,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注入社会智能。

通联队伍作为社会信息生产力量涉及面宽、辐射面广,是原创内容的策源地。他们往往身处事件第一现场,掌握新闻第一手材料,是基层信息的发掘者和传递者,有着媒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源。当下,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积极“开门办媒体”,“串珠成链”、化零为整,吸纳本地优秀的社会力量进“圈”入“群”,不但有传统意义的通讯员,还通过圈层互动,吸纳当地正能量自媒体,培养社会写手、拍客共同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握指成拳,引爆媒体生产力。

采用单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结构,其中输入层和输出层均采用2个神经节点,隐含层采用20个神经节点。隐含层与输入层之间的传递函数为Sigmoid函数,输出层与隐含层之间的传递函数为Purelin函数。神经网络采用的训练函数为trainlm函数,最大训练历元为5 000,训练精度要求为1.0 e-8。误差曲线见图1,计算精度统计见表1。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以专业“主力军”带动社会“同盟军”,大胆借助社会力量的有益表述和潮流元素,丰富信息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样式,增强产品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其中,自媒体擅长以平民视角讲述社会人生百态,他们以个性化风格斩获大量粉丝,在网络舆论场中拥有较大的号召力。地方媒体可以引导他们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轻松活泼幽默地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让他们的视频制作更加直观、生动地服务当地用户生活,助力区域政策的宣发、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力文明乡风培育,为本地名片深度传播打造全媒出圈爆品。

二、重构网络叙事逻辑,提升地方主流媒体传播力

今天,所有信息都可以变成数据,从微博、微信到今日头条,从直播平台到短视频平台……只要一部手机,信息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及。过去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变成了如今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较量的“舆论战场”,传播力成为衡量胜负的第一尺度。地方主流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再次回到传播力建设这个根本上来,如果没有面向互联网的传播力,那么地方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移动互联网上,地方主流媒体开疆拓土,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构网络叙事逻辑,提升媒体面向互联网的传播力是另一个破题路径。只有让高品质内容有颜值、有气质,养眼又养心,并以最大限度传播出去,地方主流媒体才能担负起新时代党媒的宣传使命。

1.吸引Z世代眼球,打开新生代用户市场

Z世代是网络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与以往任何时代的同龄人不同,他们游走于互联网各类平台、客户端,长期全面浸润于网络文化中,其注意力是舆论场激烈争夺的宝贵资源。他们思维活跃、崇尚个性、摒弃固态思维,拒绝高高在上的说教和严肃、空泛的语言范式。

新闻宣传工作与时代的发展相生相长,互联网上蓬勃壮大的Z 世代群体,也给了地方主流媒体“弯道超车”的机会,打开“Z 视界”,占领更大的舆论阵地,首先要更新语态,全面提升“悦读”。配图配乐,能否比别人清新脱俗?同样是叙事,谁打破常规独树一帜?这需要地方主流媒体聚焦瞄准新生代用户,积极拥抱“新玩法”、打造新视听、增加有趣体验,让主流意识形态成为Z世代群体愿意关注、引领风尚的“流行潮”。

短视频、长图海报等传播形式当前广受欢迎。地方主流媒体可以积极探索创新轻阅化、年轻态的表达方式,比如消减文字加入视觉符号,插入动图和相关链接,文字围绕声音、图片、视频即时捕捉社会事件动态,让漫画“动”起来说话,让图表“活”起来,让视频“动感”吸睛……只有真正触达Z世代,实现与Z世代的沟通对话,才能真正巩固和提高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赢得年轻人便赢得未来。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主流媒体打开新视角,提升新技术内容的创造力与体验感,以年轻化、时尚化、科技化的特点,满足当代用户的个性化信息诉求。

今年3 月,惠州日报社携手环球数码集团,开展虚拟人技术合作,积极探索未来的数字世界媒体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利用商业平台在技术、渠道、运维上的优势,面向Z世代展现新时代的新活力、新力量,壮大主流媒体的传播力。

2.突出地域特色,讲好本地故事

原创性和本土化是地方主流媒体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深挖本地元素,讲好本土故事,突出地域特色,是地方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上竞争的独特优势和制胜法宝,是地方主流媒体做精做强产品斩获粉丝的首选渠道。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民俗民风、人文历史,传承着世代约定的风俗、道德、伦理、艺术,是其民众所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了这一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有生态,有着取之不尽的生动题材。地方主流媒体应深耕本土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充分提炼本土标志性文化符号和元素,创作具有独创性、稀缺性的产品,为提升城市影响力助力。

全方位挖掘整合优化本地各种资源,聚焦本土文化特征,依托数字技术构建多端口、多平台传播渠道,发挥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移动化的优势,打造本地生动形象的“融”产品,地方主流媒体可以展现更加清晰的特色风格。

地方主流媒体讲好本地故事,一方面通过聚合经济、民生、文化、教育、旅游、公益等多元要素,嵌入本地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中,服务本地民生回应“急难愁盼”,激发本地用户的审美认同和情感共鸣,进而达到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推动地方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从地域文化中发掘“源头活水”,差异化呈现当地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故事、生存状态、精神特质和风貌,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特色、有烟火气的原创作品传播出去,能够不断提升地方主流媒体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3.思想引领、文化铸魂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有灵魂的副刊作品能为报纸增色,激发读者长久阅读兴趣。互联网时代“玩法”变了,但“游戏规则”没有变,高品质的内容永远是“稀缺品”“压舱石”,入脑入心的作品永远是媒体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根本。优质内容道正声远,地方全媒体传播构筑主流舆论新高地,仍然需要推进内容生产再创新,让扛鼎之作有思想有深度,刷屏之作有品质有温度。

当信息碎片化充斥网络,真假难辨成为常态,受众的注意力就会转向经典;当“流量崇拜”消解社会媒体产品输出的品质,创作有思想有深度有人文精神的刷屏之作便成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全媒体传播时代,网络平台上不仅有动画、音频、视频等技术元素的比拼,有H5、VR、AR等全息感官体验的传播大赛,更有思想的较量、文化的冲突、观念的交锋。

在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进程中,地方主流媒体首先要思想立魂。凭借调查与监督的深度、观察与思考的高度,深挖真相,以事明理,凭借报道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权威性和创新性观点支撑网络流量,凭借传得开、叫得响的创新内容抢占“舆论阵地”,高举旗帜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要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把文化元素艺术性地融入数字产品,打造格调高、内容精、形式活的高端产品,如各地以融媒创新探索文化传承之路的“二十四节气”制作,纷纷打破内容边界,以歌舞、动漫、长图、情景剧等表现手法展现艺术特色,凸显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让传播更有张力。

最后,不忘以人为中心,实实在在关注生命个体。当前社交媒体上刷屏之作通常是视角上平等交流、态度上平易近人,以细腻为抓手,捕捉用户情感,传递人间真情的作品。地方主流媒体应回应受众关切的热点,把大事件、大新闻、大道理进行亲民化的解读,说得明白、讲得清楚,让受众看得懂、理解透,加大信息的穿透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适应全媒体发展形势,地方主流媒体要加速向智媒体转型,从“简单相加”迈向深度融合,抢占舆论引导阵地,为塑造主流舆论传播新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结语

在人人都可以参与流量、制造流量、分享流量的时代,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进入了深水区,面对的挑战不再是媒体与媒体的载体融合,而是媒体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地方主流媒体开拓内容生产新领域,提升面向互联网的传播力,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汇聚宣传合力,为地方推进社会治理开动引擎,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全方位的舆论支撑;另一方面释放传播效能,在服务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主流舆论引导力的同时,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