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传媒业变革研究
——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为视角

2023-12-20 21:37□高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所有制生产力传统媒体

□高 渊

2010年以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所面对的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环境的反映者和塑造者,传媒业受到了新技术的冲击。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传媒业正面临彻底的变革。

一、传媒生产力与传媒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传媒产品的生产是由从事传媒劳动的智力劳动者以计算机、相机、手机等物质设备和以版面、时间、批号等渠道资源为生产资料,对数据信息(传媒劳动对象)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形成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产品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传媒产品的生产同物质产品生产投入三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一致的。传媒产品的生产无法由个体完成,必须在具体过程中形成互助的关系。除了传媒产品生产所形成的协作关系之外,在传媒产品交换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定的商品关系。传统媒体的“二元市场”关系就是为适应传媒产品性质产生的商品关系。这种关系是确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同物质生产也是一致的。因此,不能因为传媒产品属于上层建筑,就否认其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所构成。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决定其他两个要素的核心。物质生产以实物工具作为生产资料,而传媒生产资料分为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两种形式。传媒物质生产资料指的是制作传媒产品的所有硬件设备和算法,传媒的非物质生产资料指的以传播渠道为表现的传媒本体。传媒物质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同样决定了传媒生产过程中内容生产者、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传媒生产关系是由传媒生产力决定。传媒发展历程就是传媒技术发展的历程。古登堡活字印刷术使纸媒成为大众媒体,电波技术使广播电视成为主要媒体形式,数字技术使网络成为当今社会媒体主要类型。以技术为核心的传媒生产力决定了此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媒介和受众的关系为例,在印刷媒体和电波媒体时期,媒介机构是绝对的主导,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决定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数字媒体改变了这种关系,受众从被动变为主动,他们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媒介信息反而来源于受众。因此,传媒生产力对传媒生产关系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通过改善传媒生产关系能够促进传媒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述为: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能够促进其发展,反之便阻碍发展。通过改善与传媒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继续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传媒产业开展了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媒体进入市场,传媒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正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促使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因此,传媒生产力决定传媒生产关系,传媒生产关系反作用于传媒生产力,其与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是一致的。

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生产力的提升

传媒生产力是由传媒劳动者、传媒生产资料和传媒劳动对象三要素组成的。人工智能技术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升了传媒生产力。

1.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劳动者的提升

人工智能发展伊始,社会各行业就开始产生危机意识,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替代论扶摇直上。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替代的是人类重复性的劳动工作,对创造性的劳动起到辅助提升的作用。

①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传媒人重复工作强度,提升劳动效率,是对传媒人的一种解放。传媒业中存在着许多简单重复、机械化、缺乏创造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常常占用传媒人大量的时间,阻碍其创新。人工智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人工智能带来媒介内容生产的快速提升,生产时间极大缩短,单位时间内生产数量成倍提高。新闻写作工具的进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传统手写新闻到电脑写作,大大提升了记者的书写速度和效率。第二阶段是正在发生的从电脑写稿到机器写作。人工智能以缩短时间、提高数量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传媒工作者的劳动效率。

人工智能给传媒人带来的变化是将其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传媒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劳动,提升自身能力,推动传媒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②“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提升传媒人的工作能力,“人机协作将是未来传媒业的主流形态”。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运用的目的,是提高新闻记者对新闻数据的挖掘、分析和使用能力,弥补传统新闻在科学化策划、多样化采集、快速化写作、可视化呈现和精准化推送等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人工智能将作为传媒人工作的辅助工具,大大提升其工作能力。

③用户成为新的劳动者.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功能的提升,传统媒体的用户从传播流程的最末端走到最前端,用户由内容接受者转变成内容生产者,成为传媒生产过程中新的劳动者。传统媒体时代,传媒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类型,用户一直被认为是内容的被动接受方,也就是消费方。人工智能技术极大提升了普通用户的内容生产能力,降低了传媒行业的进入门槛,用户从台下走到了台上,一系列自媒体UGC 内容的出现和流行,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形成的。用户正在代替机构媒体成为传媒生产中最重要的劳动者。

2.人工智能促进传媒生产资料进步

传媒生产资料分为物质生产资料和非物质生产资料两种形式。传媒物质生产资料指的是制作传媒产品的所有硬件设备及算法,传媒的非物质生产资料指的以信息传播渠道为表现的传媒本体。人工智能能够促进两类生产资料的提高。

在物质生产资料方面,人工智能提供更为便捷、功能更齐全的工具设备和算法技术。传感器提供各类数据,智能计算机和算法极大地提高寻找分析数据、文本、语音和图像的效率,智能移动和可穿戴设备能够增强个人信息采集的能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设备正在改变传媒的生态环境。

在非物质生产资料方面,人工智能主要提升了媒体自身的精确性,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智媒最大特点在于智能算法推荐,智媒在对受众浏览记录的分析基础上,与有相似记录的其他受众进行交叉分析,预测受众可能的兴趣爱好,向受众精确推送文章和报道。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媒介的受众分析能力,巩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3.人工智能丰富了传媒的劳动对象

传媒劳动对象指的是数据和信息。传感器、物联网拓展了信息采集的新维度,突破人类观察范围受感官所带来的局限性。新华社这样介绍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行车记录仪等智能采集设备,结合新闻发生地附近的多维数据,自动检测新闻事件、自动生成数据新闻和富媒体咨询内容。”人工智能极大丰富了传媒的劳动对象,提高劳动对象质量。

三、区块链技术对传媒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在人工智能技术大幅提升传媒生产力的前提下,传统媒体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将发生变化。近年来,传媒业所面临的一系列改革创新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由于传媒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传媒生产关系的内在需要变革,而区块链技术为这种变革带来了可能性。

传媒生产关系由传媒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传媒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利益分配形式构成。

1.区块链对传统媒体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革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核心。通俗地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指生产资料掌握在谁的手中,这直接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最终产品如何分配。区块链使传媒生产资料所有制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变。

传媒产品的生产资料分为物质生产资料和非物质生产资料。传统媒体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是以中心化作为所有制形式的,其中,以传媒生产硬件设备为代表的物质生产资料由于价格高昂、用途单一,在传统媒体时代一直被媒介机构所占有。数字时代,随着数字设备价格的降低,原有笨重的传媒生产设备正在被随身携带且多用途设备所替代,个体能够拥有传媒生产设备,传媒内容生产的“中心化”也被打破了。

信息传播渠道作为非物质生产资料的代表,是传统媒体的核心资源。当传媒内容生产工具变为个人所拥有后,渠道中心化限制了内容的发布,网络平台媒体的产生打破了这种限制。平台媒体本身并不制作内容,它把内容制作权给予网络个体或机构,自媒体依靠手中的设备制作内容,通过平台进行发布,打破了原来中心化的所有制形式,“去中心化”的传媒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得以建立。然而现阶段平台媒体的“去中心化”并不彻底,仅局限在内容制作方面,在内容发布环节,平台媒体本身又成为了另一个中心。

区块链是平台媒体实现“去中心化”的方法。在传统的社会体系中,只要存在管理必然形成权力的中心,社会不能缺少管理自然就不能消除中心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人生产能力的提升,亟须“去中心化”的管理。区块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区块链组织模式去除中心管理机构,实行社区式“去中心化”管理模式,每个成员都参与到管理中来。

2.区块链改变了内容生产者、媒体、用户在传媒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传统媒体中心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媒体在传媒生产关系的核心地位。由于传媒生产资料掌握在媒介手中,内容生产者进行生产必须依托媒体,进行内容发布也依靠媒体。因此内容生产者附属于媒体生存,媒体是用户了解信息重要渠道,媒介提供哪些信息用户就接收哪些信息,媒介进行议程设置使用户处于被动地位。

区块链媒体“去中心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受众在传媒产品生产中的核心地位。用户既是内容接收者,也是内容生产者,更是内容传播者和管理者,在区块链生态环境下传媒产业完全依靠用户支撑。在区块链传媒中,用户成为新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渠道,传统机构媒体虽然也是平台用户但没有此项特权。

四、结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思想是解释社会发展的经典理论,也是研究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视角。当代社会多种新技术共同作用之下,对传媒业未来发展的把握尤为重要。传媒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既有相似性也有其特殊性,传媒生产关系是基于上层建筑的关系,传媒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推动或阻碍着媒体产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生产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减少传媒从业者重复工作强度,提升劳动效率。更多传媒人能够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劳动。“人机协作”大大增强了个体生产能力,由此使得用户能够从信息接收者成为信息生产者。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的以智能手机和传感器为代表的设备功能强、成本低,正在大范围普及,通过这些设备能够采集大量信息和数据,为传媒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工智能提高的生产力必然要求与之相对应生产关系的变革。传统媒体中心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正是改革途径;传统媒体以媒介作为关系中心将被区块链以用户为核心所替代;传统媒体的“二元市场”利益分配形态正在让位于区块链用户贡献利益分配模式。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将以崭新的传媒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模式推动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和变革。

猜你喜欢
所有制生产力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传统媒体
所有制结构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