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成长共同体赋能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成长

2023-12-20 21:37王盈鑫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评价

□王盈鑫

为鼓励和支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发展,积极构建成长共同体,学校应充分挖掘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共同体中的地位与价值,发挥学生共同体在专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具有现代特点的专业发展模式。通过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赋能每一个学生,使其在成长中感受自身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做智慧的学习者;借助共同体教研平台,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蓄能”助力;在“以评促学”的机制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体。

一、赋能引领,形成学生的专业成长自觉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自主创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点燃梦想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赋能专业化成长。

1.彼此欣赏,共享生命成长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优点,善于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时时刻刻心存美好并记录下来,彼此鼓励、欣赏,让阳光普照自己的心灵,做一名阳光、快乐、充满自信的学生。学校可定期进行“我说我的成长故事”分享活动,允许学生自由探索和个性发展,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让思维“活”起来,给予每个学生成长的空间,支持每个学生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通过活动,让学生做有故事的人,会讲故事的人,彼此沟通、交流、分享、体悟,让生命中的善良和美好相互传递。

2.加强交流,提升学习境界

学校应深入挖掘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在各项活动中,采用抛出问题—讨论思考—沟通碰撞—分析成效的方式,尊重学生意见,商讨解决策略,让问题解决更具有效性。经常性组织开展“成长论坛”“学习故事分享”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同步开展“假如我是电台主持人”等“同理心”式分享交流活动,实行“赏识与引导并举”“预防与纠偏同行”,畅通交流渠道,使学生形成一种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增强学习内动力,在负责、明责、团结一体的成长策略中提升境界。

3.提升思维品质,追求卓越成长

人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教师可在教学中倡导和引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做到“三有”,即有多元视角,有战略性思维,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格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要善于打破自己的传统思维,向专业播音员和主持人学习,重新审视自己,不断地自我训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勇于改变自己,突破瓶颈,克服惰性,融会贯通,练就自己的绝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要在不断地观察、记录、评估、分析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带着新思路寻找新出路,确定自己成长的目标和动力,坚持并不断地学习、成长,追求卓越。

二、智能聚力,生发学生共同成长的智慧

专业学习研究是提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专业学习研究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学校要重点思考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研而有效”“研而致用”。

通过多年的经验摸索,许多院校已经形成了针对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专业学习研究模式,满足学生实践工作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习研究的实效性,提升专业学习研究质量。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需求,在实际的专业学习研究中,学校应通过“定制”专业学习研究,让不同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1.赋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关注个体需要

专业学习研究要基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学校应尊重每个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有平等交流、分享的机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让学生成为专业学习研究内容的“菜单”制定者,内容目的明确,具有个性化、类别化,在专业学习研究中有更多的选择权,让专业学习研究成为全体学生能够平等对话的智慧平台、研究平台。

2.立足需求,实行分层教研

①评比式教研,注重过程。学校采取评比式专业学习研究模式。在评比中研讨,既淡化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对评比结果的关注,又在实际研讨中解决大家的困惑。变“任务结果”为“过程效益”,强调和注重学生在评比研讨中的学习与思考,参评中的研究、分析、讨论,以及参评后总结、归纳、提升的全过程,实现评比前研讨—评比中推进—评比后反思提升再学习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能够打破学习中因“固化经验”形成的发展瓶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②跟踪式教研,评价客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结合,缺乏灵活的处理策略。学校需通过追踪式专业学习研究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情况,根据追踪中的具体情况开展深入的专业学习研究。

③体验式专业学习研究,激发内驱力。一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研究中参与度不高,也因专业知识不足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较多。学校可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确定体验的素材,在引领者的引领下,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去感受、理解,在循序渐进中调整学习策略,最终达到内化的目的。实践教学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鼓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对学生采编、策划、制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主持实践的训练;更深层次地培养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对于节目.形式的判断,和对节目内容的比较能力。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潜移默化指导学生如何破题、解题,实践教学主要教给学生在现实语境当中拿捏变化的语意、语感。轻车熟路地见招拆招。

3.鼓励多元,形成互助专业学习研究模式

学校鼓励不同层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开展互助专业学习研究,在相互专业学习研究中,少数骨干群体的引领作用会最大化呈现。学生在相互借鉴学习中找到差距,激发成长。互助专业学习研究模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互助、联动的专业学习研究中互通资源、互享经验、互学互助,实现共同成长。

三、蓄能助力,供给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成长的能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迫在眉睫,但又不能一蹴而就,作为引领者一定要有效拿捏好“度”,准确把握助推学生成长的速度、力度和高度,才能突破专业成长中的“围城”和“瓶颈”。学校只有立足学生专业发展实际,找准与学生专业相链接的“节点”,让每个学生的专业迈进有动力、彰显专业有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专业成长路径精准、渐进、有力。

1.精准把脉成长的时效性

学校在充分给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自主成长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每个学生适时、适量的驱动目标和任务。在制定目标和规划任务时,既要规范又要高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四个原则,即:简单——目标明确、易懂——操作简单、好记——过程留痕、管用——显见成效,不断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成长机制。

2.注重“传、帮、带”的引领性

学校要结合专家给予的理念,对不同层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剖析,帮助学生正确定位成长目标,明确适宜自身的成长路径,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注重集聚能量。同时,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每位学生要牢记“尊重、支持、陪伴、倾听、理解、共同成长”六个关键词。

3.两个有“力”,蓄能要满格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激发学习的是兴趣,激发专业提升的是学生的自身动力,一时“充电”带来的成长不能立竿见影,导致学生往往不能沉下心来静静地学习,出现惰性与浮躁情绪。学校只有通过多元蓄能方式,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逐步彰显其专业能力。

①专业迈进有动力。学生专业成长要行动在前,在边学边思的行动中逐渐强化“我能行”的自我认同感。行动始于“学”,根据活动推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对项目研究及观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乐于“思”,让思考成为每位学生的习惯,在学习—研讨—实施—观摩分析—再研讨—再实施的过程中,切实转变学生的“固有”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②彰显专业有能力。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而言,成长的标记就是专业水平提高。学校重点关注学生的解读能力和播音主持能力,通过一“练”一“晒”,让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变得更规范、组织的各类研讨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能力养成重在“练”,说千次不如练一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互相补充和协调,将系统的理论贯彻到学生的日常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自己上手,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通过具体实践、分析、讨论等,进一步吸收消化理论知识,并且也为学生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从而突出学生主体以及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能力彰显通过“晒”,专业学习研究团队在分享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学生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学习研究团队相互促进,共融共生。

四、效能激发,创造学生的最优发展空间

学校立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发展,以评促学,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借助学生成长共同体的优势,找到发展目标,激发自身成长的内驱力,做到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1.挑战自我,拓宽自己的成长空间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挑战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学生的成长要有专业的底气和自信,实现“术业有专攻”,每一个学生享受自主、创造性学习的自由,每个学生在对自身学习认同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不断挑战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抱挑战,就是拥抱成长。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打卡阅读、专业理论测试、成长故事分享等,不断提升学生自身专业发展,加强每个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实现学习理念与学习行为的有机融合。

2.多元评价,让学生的成长看得见

学校要树立“以支持为导向”的评价观,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定位”,而是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激活学生成长的潜能,支持学生成长,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专业自主权,凸显学生的专业自主能力,凸显学生专业自信,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①落实学生常规性评价。学校采取日跟进、月评价、学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将学生的日常活动组织、专业学习研究活动、成长故事分享、示范播音与主持等纳入每个学生的常规性评价。评价计划、评价内容由大家共同讨论、商定,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大家共同遵守,营造宽松的氛围,把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反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的日常学习,鼓励学生运用评价进行反思,提升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意识和能力。

②实施学生成长分层评价。学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每个层面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每年进行一次评优活动。分层评价中,通过对学生的任职岗位、兼职工作、专业学习研究、成长故事分享、个人获奖荣誉等指标进行评价,激励每个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学生根据层级发展评审的标准,可以自主申报。

学校需明确每一个层级认定中,学生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从而达到引领学生的成长方向,形成“层层出优,人人展示”评价模式的目的。每个参与评价的学生,既能对自我成长进行自评,同时也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在收获中感悟成长。在分层评价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需要竞争,无形中激发了学习热情,提升专业素养。良性评价机制的引领,使每个学生在发展的平台上有自己的施展空间,在自我不断成长的同时,构建成长共同体,实现共同成长。

五、结语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有了理念的引领,有了智慧的碰撞和交流,有了深度学习研究的能力,有了自我需求成长的动力和激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将进一步成长,从团队中汲取营养,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爆笑街头艺术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