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新闻编辑的价值回归

2023-12-20 21:37□程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智媒人工人工智能

□程 曦

新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日趋成熟,颠覆与重构了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在智媒时代,编辑人员在新闻生产传播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人工智能将会替代编辑”的话题。但在深度应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如“信息茧房”效应突出、低俗与情绪化内容明显增多等。为有效应对这一行业乱象,需充分发挥新闻人工编辑的价值引领作用,有机统一“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

一、智媒时代智能编辑的优势及新闻编辑流程的重塑

1.智能编辑的优势

目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编辑得到广泛应用,在速度、效率、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第一,信息抓取效率高。和人工编辑相比,智能编辑能够高效处理数据信息,依托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自动抓取数据,利用算法整合、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规模化处理海量信息。近些年来,涌现出较多的聚合类媒体,此类媒体依靠智能编辑自动抓取与整合合作媒体的信息,可显著提高信息采编效率。

第二,审校时间缩短。相较于人工编辑,智能编辑可以快速扫描作品内容,依托数据库对语句来源进行识别,高效排查关键内容,使编稿、审稿、校稿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同时,智能编辑能够依据作品主题,对全媒元素进行自动搜索与运用,促使作品的表现形式得到丰富。以“闻海平台”为例,依托搜索引擎、分析引擎能够快速筛校信息,利用可视化组件更好地展示作品。

第三,分发信息个性化。智能编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可高效获取、细化分析用户数据,制作涵盖阅读偏好、使用习惯等内容的用户画像,精准匹配海量信息与用户,个性化推送新闻资讯。

2.新闻编辑流程的重塑

近些年来,在新闻编辑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业态内部的运行范式遭到重塑,新闻编辑流程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前编辑环节。传统新闻选题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而在智媒时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有效简化选题流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可以对用户的使用痕迹进行高效获取,结合用户偏好信息开展选题策划工作,有利于增强新闻选题的科学性。

第二,编辑环节。过去由人工编辑负责审理与加工稿件,而在智媒时代,逐渐产生了“机器写手”,打破了新闻编辑的专业壁垒。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快速完成数据考证、文献查找等工作,且能够预判内容的传播效果,人工智能的“内容分拣”优势较为明显。

第三,后编辑环节。在内容校对环节融入人工智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更正海量新闻信息;在排版、印刷等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大幅度降低操作失误率;在发行环节应用人工智能,可以结合用户的阅读倾向智能化分发新闻内容。

二、智媒时代新闻编辑的价值背离与迷失

1.伦理价值的背离

第一,人工编辑责任意识缺失。新闻编辑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求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而在智媒时代,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通过新闻客户端等渠道获取信息。“算法编辑”能够更加高效地分发新闻内容,从而解构了新闻人工编辑的中心地位。一方面,智媒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去中心化”,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解构了新闻编辑的中心地位,弱化了编辑的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随着新闻生产传播流程的重构,传统编辑逐渐转变自身角色定位。部分人工编辑将市场利益作为关注的重点,违背了新闻底线。同时,新闻编辑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一些编辑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能力与新闻伦理意识。

第二,新闻事实核查失效。智媒时代的信息量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人工编辑难以认真核查各条信息,而算法编辑无法对内容质量、信息真伪等进行准确识别,容易传播虚假新闻,背离新闻真实性。

第三,“人工把关”让渡“算法把关”。新闻编辑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负责筛选与过滤新闻信息。智媒时代改变了媒介环境,人工编辑的把关权逐渐让渡给算法编辑,看似解放了新闻自由,但容易消解把关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第四,信息接收空间“窄化”。基于智能技术的支持,新闻媒体可向用户个性化推荐新闻信息。此种分发模式容易缩小用户的信息接收空间,逐渐形成“信息茧房”。用户长期在固定区域集中注意力,观看与自身观点、兴趣相统一的新闻内容,越发回避与厌恶不喜欢的内容。由于缺乏观点交流和思维碰撞,容易产生认知偏颇问题。

2.传播价值的背离

和人工编辑相比,算法编辑的效率更高,但容易出现采选不专业、“标题党”等问题,导致与新闻传播价值相背离。

第一,算法编辑采选不专业,影响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性。新闻媒体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人工编辑能够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向用户推送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时事新闻,而算法编辑着重考虑用户的阅读倾向,采集、编辑与传播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较少关注新闻内容的舆论引导性与实用性。

第二,算法编辑加工不合规,存在“标题党”嫌疑。加工新闻内容是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在新闻加工过程中,要结合用户的阅读习惯与新闻传播要求,科学加工处理新闻标题与内容。而智能技术并不具备情感性,主要关注新闻传播效果,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标题党”等问题,影响到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算法编辑话题选择倾向性强,传播导向难以把控。为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新闻编辑应关注新闻内容导向,多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信息。算法编辑为吸引受众注意力,往往会侧重传播刺激性话题新闻,影响新闻导向功能的发挥。

3.经济价值的迷失

经济价值并不是新闻传播的根本目标,如果对“技术理性”过于依赖,则容易一味地追寻经济利益,导致新闻工作方向遭到迷失。

第一,利用算法偏见获利。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智能算法并未真正中立,偏见广泛存在于数据输入、算法运行等各个环节。例如,在算法输入环节,搜集的数据信息存在着局限性,甚至夹杂错误信息,导致产生含有偏见的处理结果。

第二,人工编辑逐利加剧。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面临着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为抢占流量,部分人工编辑过于关注眼前利益,大肆制作“标题党”新闻,生产与传播低俗信息,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相背离。

三、智媒时代新闻人工编辑的价值回归

面对智媒时代产生的乱象,要逐渐平衡“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重视新闻人工编辑的作用与价值,坚守新闻专业精神,依据相应准则生产与传播高品质的新闻内容。

1.伦理价值的回归

针对智媒时代新闻编辑与伦理价值相背离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第一,充分重视人工编辑。在新闻生产传播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人工编辑的部分工作进行替代,进一步提升新闻生产传播效率。但如果过度依赖现代技术,则容易出现脱轨失控问题。因此,新闻媒体应全面看待技术的优缺点,在引进智能技术的基础上,避免大幅削弱人工编辑的权力。在具体实践中,人工编辑既要审核与分发新闻内容,又要做好原创、策划等工作,有效弥补技术的不足。

第二,坚守新闻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生产传播的重要要求,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真实性把控方面的不足,人工编辑要将自身的“把关人”作用发挥出来,在传播链条的前端与后端控制新闻真实性。在前端补位方面,人工编辑要认真核查新闻事实,如果难以保证内容真实性,则要放弃此条新闻。在后端补救方面,新闻媒体可专门建立辟谣机制,设计涵盖监控、求证、辟谣等环节的辟谣流程,采用单条新闻、长图海报等形式在媒体平台上发布辟谣结果,让受众充分了解事实真相。

第三,打破信息茧房。传播媒介通过设置议程,能够对公众注意的焦点与公众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产生影响,促使信息茧房被打破。人工编辑在选取与传播新闻内容时,需充分关注新闻的内在价值,依据时新性、重要性与显著性等原则向用户推荐新闻。同时,和算法编辑相比,人工编辑具有情感性。在新闻编辑过程中,需融入人性与温暖,利用新闻蕴含的正向力量引导广大受众。

第四,重视专题制作。专题新闻集中体现了人工编辑思想,浓缩展示了人工编辑价值。在智媒时代,新媒体利用先进技术快速生产与传播新闻内容,对新闻媒体的发展造成冲击。针对这种情况,新闻媒体要将人工编辑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整合呈现某一新闻事件的碎片式报道,融入相关领域专家的预测及评论。同时,编辑对相关历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向受众完整地呈现事件脉络。通过制作新闻专题,能够对智媒时代调查报道、深度报道缺失等问题进行弥补。新闻专题融合了客观事件与各方声音,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2.传播价值的回归

为提升新闻传播价值,需充分发挥人工编辑的专业优势,对新闻采选、内容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生产高品质的新闻。

第一,严控新闻采选。在采选新闻信息时,要重点关注新闻类型与新闻时效。在新闻类型方面,应结合媒体定位与受众特点,着重采编对应类型的新闻,避免因新闻类型分布不均而影响到传播效果。在新闻时效方面,在短时间内推送新闻信息,如果新闻缺乏良好的时效性,则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陷入劣势,难以吸引受众注意力。

第二,重视内容加工。一方面,人工编辑要合理控制新闻标题长度,结合受众阅读倾向适当调整标题内容。但要注意的是,需保证新闻标题与新闻正文相符合,否则容易沦为“标题党”。此外,可在新闻正文后添加与主体内容关联密切的其他新闻,如此前报道、新闻发生背景等,帮助受众对新闻事件全貌进行深入了解。

第三,正向引导舆论。现阶段,一些媒体为吸引受众关注,往往会设计抓人眼球的新闻标题,大肆传播刺激性话题新闻,忽视了新闻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此,新闻编辑要牢牢坚守新闻底线,积极传播正面导向性新闻,设置中性的新闻标题。同时,引导用户发表冷静客观的评论意见。新闻内容会对舆论导向、用户价值观等产生直接影响,算法编辑容易引发舆论失控问题,而人工编辑可正确引导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3.经济价值的回归

在智媒时代,利用智能算法只能暂时获取流量,难以真正形成竞争优势。新闻媒体只有打造优质内容,才可以获取更多的受众资源,提升经济效益与综合竞争力。因此,新闻媒体要改变人工编辑的定位,引导其转变为优质内容生产者的角色,充分发挥编辑的原创能力优势,策划一系列新颖有内涵的新闻栏目。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渐深入,信息过剩问题日益严峻,媒体平台传播的新闻内容存在着高度同质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优质内容成为获取红利的重要利器。对此,人工编辑要准确把握行业生态变化的本质,在调整自身角色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专业优势,编创精品栏目与新闻内容。需注意的是,人工编辑价值的回归并不是全部夺回智能算法占据的领地,而应对自己的弱项与短板进行全面审视,明确智能算法与自身优势,深入推进人机协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智媒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人工编辑的价值造成了明显的冲击。一些媒体过度依赖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中引发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新闻传媒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新闻媒体在应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应充分明确人工编辑的不可替代性,利用人工编辑弥补智能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新闻编辑生产水平与新闻传播效率。同时,新闻编辑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对自己的价值坐标进行动态调整,积极应用现代智能技术,不断强化自身专业优势,适应智媒时代的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智媒人工人工智能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人工智能与就业
智媒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