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对新闻编辑工作的作用
——以沈阳日报社为例

2023-12-20 21:37王牡丹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沈阳受众融合

□王牡丹

2013 年,中国正式开启媒体融合的新时代。2023年8 月23 日至25 日,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围绕“新时代新媒体新发展”这一主题,来自全国的165家新闻媒体及行业机构论道沈城。至此,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走过了10 年历程。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AI技术不断加速并迭代,同时助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进入智能化快速化发展的崭新时代。新形势下,媒体人也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不断延伸脚力、提升眼力、增强脑力、创新笔力。

一、媒体融合特点及趋势

当今社会,媒体融合的特点非常鲜明,与传统媒体无法解决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相比,它不仅实现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琳琅满目的媒体形式及时、精准和广泛传播,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多媒体传播乃至全媒体传播已经成为我国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特点;此外,媒体融合还加强了互动性,受众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新闻,还可以参与新闻生产、制作及传播过程。这就促使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自身素质,适应新技术和新形式,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准确及快速、全面的新闻报道内容。十年来,媒体融合从“相加”阶段走向了“相融”阶段。

媒体融合为如今的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选择。当下,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丰富。在信息获取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有相同的需要,也有个性化的的需求,这就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数中老年群体更倾向于从传统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工作在报纸语言运用、内容整理、版式编排等方面多考虑中老年受众的感受。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老年读者并非传统媒体唯一受众。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添加二维码、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为自己的新媒体“引流”,从而吸引、影响受众的阅读习惯。年轻受众则更愿意通过新媒体获取资讯,多追求“短平快”,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确保权威准确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新媒体形式、内容“迎合”年轻受众,同时为传统媒体赢得话语权,成了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紧要问题。这要求全媒体编辑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在新媒体运营中多向发力,穿插传统媒体素材,塑造其权威形象,引导年轻受众寻找信息源头,助力传统媒体拓宽读者群体。由此可见,媒体融合是必然,亦是趋势,新闻行业若想生存及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媒体融合。

沈阳日报社围绕国家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及方向,以具有自身特点的“四全媒体”(以全媒体总编室为“脑”、全媒体工作室为“体”、全媒体运营中心为“市”、全媒体用户节为“场”)进行布局,探索实践。在此次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的报道上,沈阳日报社主动作为、提前策划、精心布局,全媒体形态及平台实现了矩阵传播,《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沈阳网、两微一抖、“沈阳发布”及“指尖新闻”客户端等同时发力,以图文、跨版、专题、专栏、直播、访谈等形式,实时、动态、全面准确传递大会信息,得到了参会业内人士及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大家在报道中认识了沈阳、了解了沈阳。会中及会后,关于沈阳形象的集中展示,在全国的各大报纸以及相关新媒体徐徐展开。一篇篇的报道,就像一幅幅的大美画卷,将美丽沈阳、魅力沈阳、活力沈阳呈现在全国人民的眼前。

二、媒体融合在新闻编辑工作中的作用

1.丰富新闻编辑工作容量

媒体融合促使新闻编辑延伸脚力,增强线上与线下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功。在某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中,内容是有限的,同时也是无限的。有限在于新闻的要素是固定的,无限在于新闻事件是发散的,可以无限延展的,这取决于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受众更追求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了解信息背后更多内容,这给了媒体融合的契机。媒体融合促使新闻编辑延伸脚力,增强新闻敏感性,迅速发现热点,准确分析事件,集纳资源素材,扼要表达信息,深入剖析现象,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赋予新闻更多张力。

例如,进行政务报道时,新闻编辑就可以通过各种官方渠道获取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发言稿件和相关政策文件,为新闻发布提供详细并且全面的信息内容。此外,媒体融合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新闻编辑当下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呈现新闻内容,为新闻报道增添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体育报道中,新时代的新闻编辑还可以通过添加慢动作播放和视频回放等展示运动员的比赛过程和技术动作,使观众能更加深入地沉浸式了解比赛情况。

在时代的大潮中,沈阳日报社充分把握全媒体深度融合的机遇,引导及组织能写得一手好稿件的编辑记者顺应形势,提升业务素质。在转型发展中,他们不断延伸脚力,提高优质新闻内容的生产水平,并逐渐成长为全媒体传播人才。相关成果在2023沈阳首届国际时尚体育节策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3年5月2日,沈阳首届国际时尚体育节正式拉开帷幕。7 月22 日,2023 沈阳首届时尚体育节嘉年华暨沈阳日报社全媒体用户节盛大启幕。《沈阳晚报》积极统筹所属的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先后推出了融媒体报道200余篇,总浏览量也超过了300万次。“指尖新闻”客户端还开设了专栏,以文字+图片+直播+视频的形式,持续推出了一系列的融媒体产品。利用开展赛事报名、评选和投票等活动,“指尖新闻”客户端还提升了自身下载量以及粉丝黏度。沈阳晚报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充分发挥可视化的优势,生动展示参赛达人的运动技艺,推出的一系列短视频阅读量都实现了10万+。沈阳日报社以承办沈阳首届国际时尚体育节为契机,建立了相应的宣传、运营和推广机制,有效增强了新闻编辑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沈阳晚报官方微博还与网络大咖们进行互动,并精选参赛达人,通过录制视频来展示选手的运动技艺,相关报道累计浏览量近百万。通过全媒体传播,沈阳日报社从高度、温度、广度、深度上持续发力,并在打造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上赋能沈阳体育产业发展,同时成功打造了报社自有的品牌IP,也为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及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提高新闻编辑工作效率

媒体融合促使新闻编辑提升眼力,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观察社会的视角。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编辑要用事实说话。新闻编辑要获取新闻事实,不仅要符合自身职业规范,更要提升眼力。以往,因为条件所限,新闻事实获取渠道比较单一。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新闻编辑工作也在不断变化,通过使用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采用多个渠道,运用多个平台,从多个角度快速获取并处理新闻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不至于重复劳动。比如,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新闻编辑可通过线上实时更新的相关数据库以及信息源,全面迅速获取第一手信息和素材。此外,新闻编辑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传播等方式,迅速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这无疑缩短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时间。

媒体融合提高了新闻编辑工作效率,使得新闻得以实现多渠道、多平台、多角度的信息采集及编辑。与传统媒体报道形式相比较,这种高效便捷的工作方式不仅为新闻编辑增加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进一步深入挖掘新鲜的新闻事件,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新闻的内涵。

2022 年上半年,沈阳日报社积极运用媒体融合的发展成果,进行了多场线上5G 直播,吸引2500 余万人次陆续进入直播间,在后台有上万名网友留言,不仅成功打造了“新闻+服务+商务”的新模式,还为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及助推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沈阳日报社从“融”字破题,通过带货、带车、带岗、带房以及电商大赛等一系列特色直播活动,不断做优内容、进行精准阐释,用群众容易接受的互动直播形式进行推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同时,为践行守正创新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升眼力,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充分把握媒体融合时代的受众接受习惯,不断发挥视频直播的优势和特性,进行融媒矩阵传播,将5G直播间作为主平台,沈阳网、地铁第一时间视频号、抖音号、微博和“沈阳发布”及“指尖新闻”客户端同步推送,叠加《沈阳日报》《沈阳晚报》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媒体融合,用户导向体现了品牌化,新闻编辑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3.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质量

媒体融合促使新闻编辑增强脑力,用主流价值导向准确驾驭互联网“云脑”。优质内容是媒体融合传播的奠基石。如果没有优质的内容,媒体融合就无从谈起。新闻编辑必须增强脑力,在坚持主流价值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强内容平台建设,准确驾驭互联网“云脑”,以精品化为目标,实现技术场景与用户场景的完美精准适配,使新闻报道呈现更优质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主流价值观是前提,只有坚持主流价值观,才能精准选择新闻信息,搭建合适的互动场景,从而生产优质内容,使新闻编辑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如果方向跑偏了,内容把握就会出现偏颇,精品化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用户的画像必然不够清晰,用户黏性减弱,媒体融合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022年,《沈阳日报》开展了“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的专题系列报道。在新闻编辑过程中,《沈阳日报》探索出一条读者提出相关建议、记者进行实地采访、邀请相关单位及时逐条回复的新路径。同时,注重倾听读者意见建议。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编辑充分发挥新媒体产品覆盖面范围广、参与性强等特点,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沈阳发布”客户端推出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就相关工作征求群众建议,同时进行统计分析,为有关部门的决策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沈阳发布”客户端既是良策的收集者、发布者,也是让良策最终变成决策的推动者。新闻编辑通过开设专题,收集到来自各个领域的真知灼见、民声民意、意见建议,同时趁热打铁,及时发布收集上来的“金点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领作用,聚焦沈阳市中心工作策划话题,并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献智献策,将力量汇聚成奔腾之势,创新性地打造出一个媒体融合的优质案例。

4.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竞争力

媒体融合促使新闻编辑创新笔力,夯实基础,做一专多能的“全媒体编辑”。在新闻报道中,包括记者、编辑在内,谁都不可能是每一条新闻的目击者。大量的新闻素材来自不同的消息源。当互联网、抖音等新媒体成为媒体工作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后,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源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面对纷繁复杂的消息源,新闻编辑要合理选择、甄别,从而使报道更加准确、真实、活泼、生动,这成了新闻采编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无论媒体融合发展如何“眼花缭乱”,新闻编辑都应该静下心来,拨开“云雾”,夯实基础,创新笔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全媒体选手”,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新闻内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使新闻层次更加饱满。这里提到的基础,便是指每位新闻编辑都应坚持尊重事实、尊重消息源。基础打牢了,创新才有空间,一专多能才有发挥余地,竞争力才能得以体现。

例如,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沈阳晚报》新闻编辑获取线索后,便会及时收集社交媒体实时更新的信息源,加上前方传来的最新信息和图片,图、文、声、像并茂,辅助短评、链接等,迅速在“指尖新闻”客户端、沈阳晚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报道,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接下来,在新媒体持续跟踪,让内容“多飞一会儿”。编辑过程中,新闻编辑会将新闻背后的事件剖析得更加全面、深入,加上技术手段辅助,使读者实现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自如切换,新闻传播的开放性得以完美诠释,可持续性也得以实现。

三、结语

媒体融合对如今的新闻编辑工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它不仅提高了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丰富了新闻编辑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进而提高了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当然,媒体融合也给当下乃至今后的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如何处理社交媒体上获得的大量信息及素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怎样才能在多种渠道获取素材和信息的过程中,确保新闻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何提高新时代纸媒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受众?这些问题都需要新闻编辑深入思考,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寻求解决之法。

猜你喜欢
沈阳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