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创新的内核与传播效能的提升研究

2023-12-20 21:37□李
记者摇篮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内容

□李 琳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每天花费在手机应用上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已经超过5个小时。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79 亿人,而在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之上,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也达到了260万款。这一数字的公布,无疑揭示了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应用的极度依赖和广泛应用,也进一步凸显了手机、新媒体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当然,这种发展趋势,势必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传统的电视节目产生了以下几点深远的影响:

1.信息泛滥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信息来源。这导致了信息的过度泛滥和信息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的报道容易被其他渠道的信息所淹没。

2.资金压力

传统媒体依赖广告等传统收入模式,但随着广告主转向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受到冲击。同时,数字化和在线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和投资成本。

3.受众流失

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年轻用户,传统媒体的受众日益流失。年轻一代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传统媒体需要找到吸引他们的方式。

4.缺乏互动性

相比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互动性较弱。传统媒体主要是单向信息传递,大多数读者无法参与到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互动中,这在新媒体时代下显得相对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传统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也对其在全媒体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新媒体无疑拥有易于传播、新颖华丽的外在优势,以及唾手可得的便利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显著的问题,如内容泛泛、观点模糊以及人云亦云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可信度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媒体的扩张和发展。尼尔森评级公司对上百万个新媒体账号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新媒体中,只有14%的内容是原创的,67%的热门新闻仍然来自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这表明,尽管新媒体在数量和覆盖面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内容生产的能力仍然强烈依赖于传统媒体。

事实上,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而内容资源无疑是竞争的关键所在。不论是老生常谈的节目创新,还是不断变化的视听美感,内容始终是新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竞争的核心。因此,“电视艺术手艺人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展示出独特的“手艺”。

一、角度“刁钻” 巧妙破题

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有过一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作为摄影师,深入现场、贴近真实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罗伯特·卡帕的这句话并不是简单地在讨论摄影技巧,而是在强调一种态度,一种对新闻和真实世界的追求。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不仅要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观察世界,还要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索事件,以获得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新闻记者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要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感悟。在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尽可能地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在普通人眼中,柜台前的排队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深入柜台内部能够捕捉到更多生动的细节,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和人们的情绪。

当然,有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观察,还需要通过巧妙的剪辑来呈现最终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时髦”的剪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在剪辑新闻报道时,可以运用各种剪辑技巧和手法,如“蒙太奇”,来展现新闻事件的多个层面和角度。这种剪辑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看性,还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细节。《沙与海》这部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实现了章回式表述和时间空间转换,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两个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比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性格,这部作品成功地展现了牧民和渔民两个群体的差异和生活方式,也进一步突出了“沙与海”的主题。在那个年代,新颖的剪辑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在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记者需要更加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独特视角的选取。行之有效的一条实战技巧就是,学会在并联中寻找矛盾。比如同样是拍摄市场里的摊位,除了常规的时间地点、销售经营,还要找到空间的跨度,要看到这个摊位为什么火、那个摊位为什么冷清。同样是拍摄夜市灯火辉煌,要想到能否对比早市的熙熙攘攘,展现时间的跨度。总之,融媒时代的记者,不仅考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要做一个思维活跃、角度清奇的“好奇宝宝”。

二、谈情说事 内容为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种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工作之中。然而,在众多眼花缭乱、疲于堆砌的技术手段面前,“内容为王”这一原则始终不变。这个时代,信息如洪流般涌动,人们每天都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和碎片化的阅读中,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人入胜呢?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节目的创新。

节目的创新方向之一是日常化。日常化指的是通过纪实手法来还原原生态的日常生活。以辽宁电视台北方频道《大海热线》栏目为例,围绕农村题材,拍摄了“丰收”“乡恋”等系列作品,深入辽宁省内14 个市拍摄乡村、村民和农特产品,以一户人家的生活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反映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励志故事,充分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为提升互动性、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节目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预告、花絮和幕后故事等内容,通过线上投票、弹幕评论等方式让观众在节目中发声,讲讲“咱们村的故事”,让观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乐趣,优化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节目的创新方向之二是陌生化。陌生化简单来说就是展现不一样的生活。给城里人讲农村的故事,给上班族看游览世界的经历……展现生活的另一面,让大家知道在另外的地方还有另外一种生活。

例如,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合作的《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这部全景式警务纪录片真实记录了派出所的日常工作,无论是打击犯罪,还是处理邻里纠纷,各种典型案例、特色的人物,都很抓人眼球。

综上所述,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王道。一个好的节目应该以人为本,通过故事化的手法来展现各种人物和事件。把一道菜、一本书、一处景色……赋予人情,而人情味永远有共鸣,永远能打动人心,这样的节目让人看到人间烟火,看到温暖真情。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只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表达才能润物无声、历久弥新、后劲十足。

三、找对网感 打造爆款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人在运营和传播等方面的劣势逐渐凸显。传统新闻报道注重全面、客观地报道事件,追求“大而全”的报道方式,但这种报道方式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相比之下,网络短视频注重“只打一个点”,通过简单、直接、细节的方式呈现一个主题或观点。具体表现为:逻辑简单、只打一个点;细节饱满、放大一个点;旋律合拍、烘托一个点;情绪到位,拔高一个点。把高潮部分提出来、核心内容提出来、锁定关键人物、搭配好听的音乐……这些都是找对网感、打造爆款,“只打一个点”的实战技巧。

对于传统媒体工作者来说,在“视频可视化”“还原现场”“共情发声”“拿捏文案”等方面,可以说是有天然优势,那么如何让这些优势触发流量密码呢?

首先,要具备爆点察觉能力,培养对流量的敏感,包括流量人物、流量节点、流量事件等。遇到流量事件要拼尽全力抢。

比如北京冬奥会时,一位记者在采访短道速滑运动员时,三句话采访都使用了倒装句,这下触发了山东人的倒装句基因,一系列倒装句的演绎段子,将话题冲上热搜,相关视频和账号均收获一波流量红利。

其次,要注重细节和放大细节。

在制作短视频时,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来呈现主题或观点。比如小女孩走夜路回家得到路人照明……反复强调这些细节增强可视性和感染力,自然有共鸣,流量也就随之而来。

最后,文案遇上情绪等于大流量。

2023年6月《大海热线》发布的《沈阳“被电击女孩”》融媒作品,“被电击女孩”说:“好了之后再找个班上!”编辑拟文案“懂事得让人心疼”,代替用户发声,与用户共情,感受用户的感受,与用户一起宣泄情绪。此独家深度报道,单条短视频流量超2.3亿,点赞200万+,全网流量4亿+,帮助“被电击女孩”筹集善款逾50万元。

四、技术升级 数字转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媒体重新找回主动权,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工具和生产方式,使其能够更高效地生产、管理和传播内容。

首先,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

数字化技术使得媒体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内容生产和发布,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和覆盖面。以前电视内容生产需要历经现场策划拍摄、素材导入转存、线上剪辑包装等过程,而有了5G 全媒体直播、4K信号融合等新技术,不仅实现高清与超高清一体化,更可以实现云编、云审、云播的移动编播功能,大大缩短了内容生产周期,一个“新”字抢占先机。

其次,技术让传统媒体更好地了解受众。

通过科技手段,媒体可以收集和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了解用户兴趣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提供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例如,如果数据显示观众在晚上喜欢观看综艺节目,电视台可以将热门的综艺节目安排在晚间时段,并根据观众喜好选择相关的明星嘉宾和内容。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也可以为传统媒体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如果数据显示观众对科幻剧的关注度较高,电视台可以考虑增加科幻剧的制作和推广,以满足观众需求。

最后,技术丰富了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应运而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通过结合音频、图像、动画等元素,传统媒体可以更生动地呈现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或观众。例如,技术升级后的广播直播间具备了视频直播功能,使广播节目告别了单纯的声音呈现和线性传播,迈向视听综合、多渠道传播的融合新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8 月底,辽宁卫视推出数字主持人“小辽”,全新的样貌、全新的风格、全新的态度。数字主持人可以实现观众想象的每一种样子,1∶1复刻真人形象,“七十二变”不在话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无需搭建拍摄场地,可以365 天24 小时不间断地直播。诞生在元宇宙时代的“小辽”,一出道,就吸睛无数,作为为辽宁代言、为东北代言的IP,也成为传统媒体开启数字时代的符号性象征。

在新的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广电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保持主流媒体的地位,广电媒体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学习新的技能和技巧,以及探索新的推广方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例如,可以利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打造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利用新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拓展节目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利用新的运营模式,如跨平台合作、流量变现等提高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几十年来的收视习惯,使得广电媒体在大多数听众、观众的心中处于主流媒体的地位,具有权威性。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人不仅要认识到电视节目的独特优势,更要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精细化节目的各个环节,制作出有深度、有内涵、有底蕴的节目。

据CTR(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市场资讯及研究分析服务提供商)发布的《2021年主流媒体网络传播力榜单及解读》,截至2021 年年底,全国38家省级以上广电机构共有超470个粉丝量过百万的账号,其中千万级以上粉丝量头部账号48个,较往年同期增长92%。广电MCN 规模不断提升,在各新媒体平台影响力不断增强,运营架构逐渐完善,部分广电机构已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些数据反映了节目影响力,因为有了“新”、有了“优”,才有这些数据。所以,做好广播电视全媒体格局搭建,做好节目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在新时期获得可持续发展,才能取得舆论引导的先机和传播效能的提升。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