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3-12-20 04:52管媛媛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育者

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既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又能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课程实效性。基于此,文章根据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教材、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联合网络平台以及革新教育者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促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有机融合,以期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3-017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昌工学院2022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武汉红色教育基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项目编号:2022JY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管媛媛(1984—),女,硕士,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先进分子以及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文化底蕴,其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历史荣光,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优质的素材,对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有着深远独特的教育意义。基于此,高校教育者要积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学相结合,借助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主题教学等活动,深度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心

红色文化最初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后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不仅是中华优秀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民坚定理念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的思想源泉,富含着鲜明的时代特点[1]。在当前,不管是党史教育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都是弘扬建党精神、传播道德思想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需要高水平的物质保障,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在高校“纲要”课程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坚定大学生理想的信念,从而增强大学生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心。

(二)有助于丰富“纲要”课程教学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教学课程是新时代开展红色教育的必然要求,不仅创新了“纲要”教学课堂,还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首先,由于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条件较好的新时代,从未体会过革命时期的苦难经历,这就表明在“纲要”课程中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可以使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染,加强其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其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的多元意识形态冲击着学生的思想与心灵,二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抗不良思想的冲击。最后,就“纲要”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来说,理论内容较为枯燥复杂,学生缺乏重视,若“纲要”课程仍局限于理论性描述,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一定程度地降低“纲要”课程的育人功能。总而言之,将独特的地方红色资源文化融于“纲要”课程,可以赋予思想政治课程新的生命力,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地学习思政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促使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新动力,进而提升“纲要”课程的感染力。

(三)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实践能力

除了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活动也是提高“纲要”课程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多样、形式多元,为学生开展实践考察活动提供了便利,加深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扩大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

二、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党史”学习热潮再一次被掀起,党史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要因素[2]。由此可见,“纲要”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受部分因素的影响,高校“纲要”课程教学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其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西方落后思想传入中国,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以及认知造成影响。高校教育者要加强对此现象的重视,不断增强“纲要”、课程的说服力与亲和力,借助“纲要”课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其二,受应试教育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在教育者心中根深蒂固,学生知识信息获取渠道逐渐增多,“灌输式”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对其也产生厌烦、倦怠心理。故“纲要”课程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在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学习热情。

其三,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对非专业课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认为只有专业课才是需要认真听讲与学习的课,公共必修课没有必要,这就使“纲要”课程处于十分尴尬的窘境中。因此,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纲要”课程的重视程度,利用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扩展“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探析

在高校开展“纲要”课程教学时融入地方红色资源,不仅能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尽管“纲要”课程属于公共类学科,不涉及相关的专业技能,但是其育人功能与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便利的交通、快速畅通的信息为高校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互联网也为学生现实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开展“纲要”课程之前,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或者实际考察的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解与收集,特别要鼓励学生积极参观红色文化遗址,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高校教育者要运用特别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提供多样性的策略方法。

(一)切实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教材

思政教材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载体,要切实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材,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当前的“纲要”课程教材倾向于概括性与通用性,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尚未详细解说,无法拉近学生与地区高校之间的情感距离[3]。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者要不断优化思政教材体系,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获得代入感。所谓代入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或者阅读时将自己想象成内容主体,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与较强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心灵共鸣与共情能力。在“纲要”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将现实性材料与知识性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了解过去。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对本土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以“纲要”中的知识理论为导向,对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甄选。高校开展“纲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党史与国情,领悟“四个选择”。“纲要”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是促使学生明白“四个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故教育者在整理资源素材时要重点融入中国共产党、优秀历史人物与事迹,帮助学生更为详细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主线[4]。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将专题式教学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并应用于“纲要”课程中。专题式教学在红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程中的应用,通常是指将具体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二者整理为一个完整的专题内容,使“纲要”课程教学更具逻辑性与灵活性,进一步吸引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兴趣。例如教育者可以“四个选择”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在思政课堂中可以使思政教育者灵活转变课程内容,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纳入“纲要”课程教学教案中,进而促使红色历史文化教材体系的构建。例如,安徽是红色人物辈出的地区,为“纲要”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红色素材,教育者可以通过文献查找、调查等方式对地区红色人物进行整理与挖掘,之后将其历史事迹与合适的“纲要”课程内容进行结合,弘扬其革命精神,以此突出红色历史资源融入“纲要”课程的特色性。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促进二者融合

想要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转化学生角色,其有效手段是要将“纲要”理论知识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并将其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思政教育开展的主戰场。在思政讲堂开展“纲要”课程讲解,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引导学生传承文化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的不二选择。首先,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红色文化基地开展实际研究或者利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充实自己的文化储备。其次,教育者在“纲要”课程中借助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以及实际调查法对地方文化资源与“纲要”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不仅能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构建新型教学课堂,提高“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

1. 案例分析法

“中国近现代“纲要”要”课程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在中华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历史名人与伟人事迹,其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不断影响着后人。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选取正能量的红色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某一特定时期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广西虽处于中国边境,但是其自古以来就蕴含着醇厚的革命主义精神[5]。如最初的太平天国运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这两次规模较大、影响较远、威震南疆的武装起义以及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都诞生于此,这些历史事件均体现出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敢于冒险、前赴后继的伟大革命精神。在“纲要”课程讲授过程中,教育者要为学生选取最具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属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赋予“纲要”课程鲜活的生命力,进而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2. 小组讨论法

高校教育者可运用小组讨论开展“纲要”课程教学,教育者要选取符合教学目标的研讨主题,将班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成小组,要求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研讨主题的调查与分析,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各自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将广州的“辛亥革命博物馆”融入教学内容中。广州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是孙中山先生开展革命活动的主阵地。首先,教育者可以设定“辛亥革命在哪方面改变了中国,广东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引导各小组自主查找文献或者与广东的朋友进行交谈,形成书面性的研究报告[6]。其次,教育者在课堂中组织小组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与汇报,从而引导学生根据中心问题进行交流。最后,教育者要对学生的研讨情况进行评价与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 实践调查法

新时代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应局限于校园课本教材与网络,教学实践活动也是满足学生知识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交通便利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达,为学生开展实践考察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便利,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学生通过参观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基地,可以感受近现代化历史,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例如长沙的高校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参观“中共湖南省委旧址”“徐家祠”“毛泽东、杨开慧故居”“蔡和森故居”等红色文化遗址。

(三)联合网络平台开展课程教学

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者要牢牢把握住网络媒体思政教学的主动权,促进“纲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是开展第三课堂。第三课堂与第一课堂相比,更具亲和力与创新性,网络课程可以很好地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并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红色文化资源,进而高效完成“纲要”课程的教学任务。二是在互联网中搜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图文并茂地开展“纲要”课程,促进教学手段与内容的探索与创新。例如,教育者在开展抗日战争课程讲授时,可以将陕西省“革命圣地延安”、江西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河北省“西柏坡革命根据地”等红色革命基地的相关人物、事迹通过图片、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就此展开交流与讨论,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人民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革新教育者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

为进一步发挥地方红色文化在“纲要”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高校教育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提高网络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实现地方红色文化与“纲要”课程有机结合。一是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提高对红色历史资源的认知能力,不断加强自身对地方红色文化史的了解。二是要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地方红色遗址摄影大赛、红色歌曲比赛、地方红色文化主题征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有机结合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教育者要提高对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积极运用新形式对“纲要”课程进行创新,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有效促进高校人文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 苟颖萍,席永杰.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推进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1(03):55-58.

[2] 汪洋. 鄂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J]. 大学,2021(04):77-78.

[3] 胡小京,刘静.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探究[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2(04):51-56.

[4] 罗尧,谌晓芹. 地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路径探析——以常德地区为例[J]. 武陵学刊,2019, 44(06):127-131.

[5] 郑建锋.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J]. 河南教育(高教),2019(09):60-63.

[6] 谭晓旭.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以四川省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 新西部,2019(12):40-41.

(荐稿人:陈浩然,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