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AI主播的“进化”趋向与伦理反思
——以央视虚拟主播“AI 王冠”为例

2023-12-22 09:50王欢妮刘芹妍
视听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进化王冠真人

王欢妮 刘芹妍

随着元宇宙的火爆,“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概念迅速出圈。早在2003 年,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 Grieves 教授提出的镜像空间模型,即为数字孪生概念的雏形。2010 年,NASA 进一步指出,数字孪生是指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信息空间中对物理实体进行镜像映射,反映物理实体行为、状态或活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1]可以说,数字孪生即通过一系列仿真技术模拟出来的现实实体的数字双胞胎。关于数字孪生的畅想,进一步指明了传播媒介发展的未来形态。

AI 主播是数字孪生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2023 年两会期间,央视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以财经评论员王冠为原型,推出数字孪生主播“AI王冠”,与真人王冠同台主持《“冠”察两会》节目。“AI王冠”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个拥有超自然语音、超自然表情的超仿真主播,也是当前我国数字孪生AI主播领域的前沿成果,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观看体验。本文以“AI 王冠”及其在两会期间的新闻报道为出发点,分析数字孪生AI 主播的全新样态与发展趋势,并阐述其在发展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以期深入认知数字孪生AI 主播的未来图景及现实问题。

一、数字孪生AI 主播的全新样态

央视频于两会期间推出的AI 节目《“冠”察两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8K+AI”战略布局的持续深化。节目中,王冠和他的数字孪生“AI 王冠”同屏互动,对国家最新经济政策进行了解读。“AI 王冠”在形象、专业度等方面做出了突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感与新鲜感,呈现了AI 主播全新样态。

(一)超仿真:和真人主播形神无异

“AI 王冠”在外形的塑造方面相较以往的数字孪生AI 主播有着极大的突破,其采用同时拥有视频合成及语音合成源技术的深度学习技术制作,该技术可以用来建构各种虚拟形式,如AI 主播、AI 医生、AI律师等。深度学习技术将王冠的物理真身与虚拟化身精准匹配,实现了极高程度的仿真。

逼真度是“AI 王冠”的首要特质。在《“冠”察两会》节目中,演播室内的“AI 王冠”与外景采访的王冠同框出现在屏幕上时,视觉上相差无异。这位虚拟主播不仅五观上与原型人物一模一样,连发型、皮肤纹理、眼神等细节方面都一致。例如,在与真人主播交流时,“AI 王冠”也有许多细致的动作设计,双手交叉、点头等一系列动作非常自如,仿若真人主播的“分身”。

“AI 王冠”背后的技术制作团队历经2 个多月时间,用70 套高精度的扫描系统,对真人王冠进行了外形的扫描,打造了300 万面多面体,精细采集了真人的身体数据。技术团队做了分辨率16K 左右、像素4 亿的高精度材质扫描,对AI 主播进行皮肤纹路和衣服材质等细节刻画。之后,技术团队进一步刻画头发和面部细节,实现了在不同的光线、不同角度下,呈现自然的光影、发丝、肌肉的变动。最终呈现出来的“AI 王冠”一改以往AI 主播机械的体态,从面部到形体动作流畅自然,可谓形神兼备。

(二)高智力:比真人主播数据能力更强

“AI 王冠”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学习,每日捕捉的各类文档、材料、数据相当于人类数千小时才能完成的学习量,并且在节目中展现了AI 技术赋能下的“智慧大脑”。技术团队录制了王冠的4000 句语音,机器人自主学习了500 个小时左右,便可用流利的表达与王冠形成互动式报道,突破了AI 主播只做单一新闻播报的形式。找到好的人机协同模式,也是在智能媒体发展中平衡技术与人文关系的一种有效路径。[2]

除了学习真人语言表达习惯外,“AI 王冠”还要学习专业财经知识,通过自主吸纳海量财经数据,形成超越人类的数据解读能力。王冠在财经报道领域资深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AI 王冠”拥有超高的数据吸纳和判断能力,包括财经数据搜集、解读及趋势研判等。《“冠”察两会》最初推出时,把王冠连续12 年的两会报道经验与“AI 王冠”的科技感结合起来,融合财经专业度和科技创新力,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在《稳中求进 2023 年中国经济如何发力?》这期节目中,“AI 王冠”先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稳中求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2022 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制造业规模等数据进行播报,再邀请王冠对2023 年经济建设如何谋篇布局进行详细解读,形成“数据+解读”、真人与AI 的合作模式。

基于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AI 王冠”还可以为上市公司、交易所等机构做定制化的数据分析、财报播报等工作。节目对于AI 主播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科技感层面,更主要的是内容深度的挖掘。在人机互动的场景下,节目摆脱机械固化的形式,营造出丰富的感官冲击,以AI 主播的高智力、高业务能力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和服务性。

(三)新身份:与真人主播相互“补位”

虚拟主播的存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解放人类劳动力。AI 虚拟主播之所以可以替代主持人,还在于主持人身体长期的“离场”[3]。相较于“替代”,更准确地说,“AI 王冠”是真人主播的“补位”,可以让节目的呈现不必依赖于“真身”在演播室“此时”“此地”的存在,通过虚拟化身的补位,实现节目的情境化,即通过身体、场景等多种元素的展现,提供丰富立体的观看体验。

《“冠”察两会》节目不仅呈现了“虚实”两位主播的同台合作,也通过多屏互动的形式,营造出可视化、现场感与参与感的场景。在盘点2022 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两会报道中所用新技术的一期节目中,真人王冠与“AI 王冠”同台互动,配以场景切换,介绍了“5G+4K”慢直播、如影4D 全画幅四轴稳定拍摄等两会中的全新技术尝试。除此之外,真人和虚拟主播还实现了在不同的场地分工合作,如“AI 王冠”在演播室播报解读财经动态,真人王冠在菜市场实地采访,给予受众更加鲜活真实的财经信息。“AI 王冠”和真人主播做到了互补,实现了更高水平的新闻报道。

下一步,“AI 王冠”可能会适配到不同的情境中去,让真人拥有更多“分身”,在手机客户端、网页、H5 等建立专属模型,增强互动性,与用户互动聊天,解答财经问题,将数字孪生AI 主播的效用进一步放大,营造沉浸式、陪伴式的体验。

二、数字孪生AI 主播的“进化”趋向

美国媒介环境学学者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同时受到了生物进化论、哲学进化知识论和媒介环境学的三重滋养[4]。其中,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基于此,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的“进化”历程是不断地贴合人性,且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认识媒介》中表示,新媒介不会成为旧媒介的替代,而是成为整个媒介生态的有益补充,而旧的媒介也会在新环境中演进与适应[5]。数字孪生AI 主播的迭代过程,正可以验证保罗·莱文森所言的补偿性进化。

为知名新闻主播、主持人打造“数字双胞胎”,是对主流媒体内部资源的进一步盘活,丰富自有主持人形象,打造独家品牌。如何进一步放大主播、主持人IP 效应,必然是朝着完善数字人形象、拓宽其应用场景、完善其智慧内核等方面发展。从2018 年央视与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康晓辉”、2019 年在央视网络春晚齐亮相的“小小撒”“朱小迅”“龙小洋”等,到2021 年北京时间打造的“时间小妮”,都是基于康辉、撒贝宁、朱迅、龙洋、春妮等知名主持人制造出的数字孪生AI 主播。其不断进步升级的过程中,也展现了数字孪生AI 主播的“进化”趋势。

(一)外形表现:从拟态到求真

事实上,数字孪生是一个动态的智能模型,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字虚体与物理实体之间多元化精准映射的孪生关系[6]。新闻领域行业最初引进数字孪生AI主播的时候,是从外形相似度开始的。2018 年,央视与相芯科技、科大讯飞联手合作,推出虚拟主持人“康晓辉”,进行《直播长江》的新闻播报工作。“康晓辉”从五官、脸部特征、读稿时的嘴部动作等来看,有强烈的机械感,不如真人那样自然,只达到了“拟态”的阶段,距离“求真”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数字孪生AI 主播刚起步的时候,只塑造了简单的点头、侧身及唇部张合等动作,存在机械化、死板等问题,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遇到了不同方面的局限。第一,在新闻选题方面,只适合参与简单题材的播报,如体育赛事、金融、股票等方面的事实性消息的报道。第二,新闻内容的可看性低,由于其形态较为僵化,很多受众把AI 主播称作机器人,观感不佳,因此并未大量投放使用。前期数字孪生AI 主播的应用,可以说仅是形式上的创新尝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孪生AI 主播建模的相似度问题正在逐步解决,通过对真人神态、动作、音色、音调的不断采集、精准处理和深度学习,AI主播在外观上逐渐进化到与真身“真假难辨”的程度。比如“AI 王冠”,从外貌到服饰,从表情到动作,可以说是真人王冠的“孪生兄弟”。AI 主播从形似、神似逐步实现1∶1 完美接近。

(二)专业能力:从单一到多元

新闻播报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见字出声”,新闻节目也不仅仅是资讯类消息的播报,还包括新闻评论、新闻访谈、现场报道等多种形式[7]。媒介进化理论中提到的补救性媒介,指出后续媒介都是对前者功能的补救。数字孪生AI 主播通过不断强化专业能力,对初代AI 主播进行补偿性发展。起初,数字孪生AI 主播更多地应用在坐播形式的报道中;现在,AI 主播可以随时穿越屏幕,跨越地理位置的障碍与真人主播、受访对象等直接交流。除了代劳人类主播做新闻播报工作,如今AI 主播可以与真人主播互动播报,各司其职。AI 主播具备7×24×365 在线能力,可以同时应对解决多项任务,并且对于时效性强的热点新闻事件做到秒级响应。

数字孪生AI 主播的“进化”趋势还表现为多元智慧功能的投入使用,为AI 主播注入了更强的智慧内核。《“冠”察两会》节目中,“AI 王冠”所体现的超强数据分析能力与解读能力,与真人主播人性化、情感性的分析解读相结合,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说服力。数字孪生AI 主播业务能力不断被建构和开发出来,AI 主播逐步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提升了AI 新闻节目的价值。

(三)应用场景:从“辅助式播报”到“陪伴式服务”

保罗·莱文森把媒介进化的三个阶段比喻为“玩具”“镜子”“艺术”,意为媒介会从诞生之初的形式创新到达复制现实阶段,并最终超越现实,成为艺术。智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和传播领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参与,对人与机器合作模式的深入探索将带来智慧与智能的协作共赢[8]。数字孪生AI 主播已经实现播报形式的多样化,从新闻演播室到外景采访,从新闻节目到新闻客户端,从大屏到小屏幕,从而为用户提供“陪伴式服务”。

2021 年10 月13 日,北京时间推出了主持人春妮的数字形象“时间小妮”,区别于其他媒体的AI 主播应用在新闻报道方面,“时间小妮”更加侧重用户体验。在北京时间APP 上,“时间小妮”像是一个“智能助手”,不仅为用户播报新闻,还提供秘书式的服务,如提醒用户日常事务、播报天气、查询信息等。春妮本人的知名度加上亲和力,为“时间小妮”增添了天然的亲切感,让用户体验感更佳,也让北京时间客户端“动”起来,这是AI 主播提供“陪伴式服务”的进一步探索。

数字孪生AI 主播在真人主播的光环下、技术的加持下,参与到客户端、小程序、H5 等更多形式的互动中去。对于主流媒体而言,AI 主播从“辅助式播报”到“陪伴式服务”的转变,是对名主播、主持人IP 效应的指数级放大,是拉近用户距离、提升传播效果的有效举措。

三、数字孪生AI 主播的伦理反思

在数字孪生主播不断“进化”的背后,无论是真身与“化身”的独立性问题,还是数据利用等问题,都是数字孪生AI 主播在应用中会面临的伦理挑战。

(一)真身与“化身”的相互独立性问题

约翰·彼得斯在《对空言说》中表示:我们总是在人际传播中追求摆脱身体,在中介化传播中努力寻找身体。数字孪生AI 主播的本质是以人为原型进行模仿后的新技术实践载体,为观众带来的是一种介于人物原型和新技术之间的“感知界面”[9]。数字孪生AI 主播这一中介化身体是基于真人主播的身体原型塑造的,通过技术对真人主播的面相、声音、动作等一系列个人化的特征进行采集和建模,追求一种“以假乱真”的视觉冲击。深度合成技术落地应用的风险来自其超真实的虚拟仿真,超真实的技术逻辑模糊了真实与虚拟(虚假)的界限,“深度伪造”让眼见不一定为实[10]。

如果说,“化身”的外形是基于真身制造的,且在传播过程中利用了真人主播的专业美誉度及形象好感度等优势进行宣传推广的话,那么,真身和“化身”是否相互独立?从受众视角看,真身与“化身”几乎相差无异,会导致二者捆绑,相对独立性较差。此外,数字孪生AI 主播的内核,即所报道的内容、观点、立场等是背后团队所灌注的,倘若AI 主播的报道内容出现真实性、客观性甚至倾向性的错误,那么,真人主播就会被动埋单。

未来,人工智能的不断自我进化,为保证真人与AI 主播各自的权益,亟须一定程度上保持二者的相互独立性。另外,数字孪生AI 主播的“操盘手”是背后技术持有者及观点持有者,故而AI 主播的外在和内核是相互区隔的,遇到问题,需要做具体情况的剖析。例如,需要对真人主播及AI 主播的作品做出区分,以免真人与数字孪生AI 主播的作品有权益纠缠。对“虚实”主播各自信息权益的厘清界定,可以解决真人主播与AI 主播身份捆绑“销售”的问题。

(二)真人主播的数据权益受侵问题

近些年,“数字人权”被称作“第四人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可见数据信息权目前亟待以制度化的形式被保障起来。现代性的理性人逐渐转化成可计算的“微粒人”——“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转变,随着这个转变的发生,我们将会在这个数字和程序算法的世界里发展出一种新的人性形态”[11]。人机共存、人机互动的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侵犯真人主播权益的现象。尽管技术是中性的,但是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都有着一定的价值指向,技术的价值指向往往会直接作用于技术的使用方式[12]。

未来,数字孪生AI 主播投放到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中去使用,如类似“时间小妮”私人助理样式的使用。由于数字孪生AI 主播是带着真人主播的外壳出现的,媒体机构需要与真人主播达成一致,尊重真人主播的出场意愿,并确保适度使用真人主播相关数据,以免对真人主播IP 过度开发。

另一方面,真人作为生物体是有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AI 主播要想时刻保持与真人的孪生状态,需要对真人身体特征进行持续不断地深度学习。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如今要改为“数据就是力量”[13]。以“AI 王冠”为例,持续学习的结果就是会出现“40 岁版本”“50 岁版本”的“AI 王冠”,工程师需要对“过期”的身体数据,包括外貌、声音等,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分类处理,对于不可持续利用的部分都需要及时封存或销毁,以免侵犯真人主播的身体数据。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数字孪生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创作了趣味、专业、多元视角的AI 新闻节目。数字孪生AI 主播外在与内在的同步提升,给新闻节目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同时给予真人主播更多有价值的“出场”机遇。

面对数字孪生AI 主播的“进化”中出现的人权、数据权方面的伦理问题,真人和数字孪生之间的边界感需要建立起来,并做好互动与配合。如何让优秀的新闻主播IP 效应实现科学性发大,实现技术与新闻传播的合理性嵌套,依旧是值得省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进化王冠真人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一“点”之差
编外“鱼”赴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纪录片理论进化的黄金时代
“点”搬家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巧qiǎo 画huà 长chánɡ 颈jǐnɡ 鹿l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