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23-12-25 16:42王婷婷
校园英语·上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Section B阅读教学为课例,探析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王婷婷,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围绕核心素养,秉承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来组织教学。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首先,就教学内容而言,传统的阅读教学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侧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对主题、语篇、文化知识以及學习策略的渗透不足。其次,就教学方式而言,程式化严重、千篇一律、过于单一死板、缺乏灵魂。最后,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与迁移创新活动,英语核心素养难以得到高效提升。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

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在主题引领下进行整合性学习,参与到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个层次的活动中,进而能运用所学围绕主题发表观点,解决真实问题,发展英语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突破了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的认知局限,实现了语言、文化、思维三位一体,实现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位一体。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案例分析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下面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B 阅读教学为例,从语篇的深入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教学活动整合性的创设等几个方面,探究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极大影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深入的文本解读不可或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起点,主要从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这个五个维度展开分析。并且要重点明确三个问题:1. What (主题与内容)2. Why(主题与作者)3. How(文体与语言)。简而言之,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What】(主题与内容)

主题是语篇的灵魂和统帅。本语篇所属单元的话题是“life goals”,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中“生活与学习”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语篇阐释了resolution的含义、类型、难以坚持的原因。语篇主题明确,意义清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能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指导作用。

【Why】(主题与作者)

作者在开头和结尾均采用设问的方式,开篇抛出问题“Do you know what a resolution is?”,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时追问“How about you—will you make any next year?”,不断激发学生思考制定“resolution”的意义,引导学生反思往昔、规划未来,将远大决心切分为切实可操作的小目标,并通过不懈行动实现决心。

【How】(文体与语言)

本语篇属于介绍性说明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运用定义法、举例法、分类法等展开主题,文章多次出现与resolution相关的主题词汇,如a kind of promise、New Year's resolutions、wishes、plans等,不断细化主题。

(二)学情分析

学习此课时,正值新学期伊始,不少学生可能已经制定了生活学习方面的目标,储备了一些和本节课话题相关的知识经验。因此,要重点关注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其探究新知的欲望。此外,学生通过前2课时的学习,已经初步能运用be going to 和want to be 来表述自己的目标计划,但其所制定的目标可能存在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品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外界适时的引导,激发其内驱力,持之以恒地践行自己的计划。

(三)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与活动观的三个层面相呼应,渗透核心素养。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情,本课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上完此课,学生能够:

1.通过整体阅读,获取、理解resolution的含义,明确resolution的分类等事实性信息;

2.概括、解释不能信守resolution的原因;

3.运用所学,谈论自己的resolution及信守resolution的具体做法;

4.自我反思、规划未来,通过强大的意志力和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决心。

各目标相互关联、层层深入,体现出学习活动观的实施过程。目标1属于学习理解层面——感知注意与提取概括的学习活动要求;目标2属于应用实践层面——推理判断与描述阐释的学习要求;目标3属于应用实践层面——内化运用、语言表达的学习要求;目标4属于迁移创新层面——想象创造、批判评价的学习活动要求。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要依托教学目标、围绕主题探究,设计与英语学习活动观三层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相契合的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各教学活动应围绕探究文本的主题层层展开,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从解码文本符号的字面意义,递进至挖掘文本语言的引申含义,再深化至批判性地看待文本的主题意义。

1.学习理解类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涉及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三层面。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激活已知、联系未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1)感知与注意。教师创设打造班级许愿墙的情境,并询问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term? And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以此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接下来,通过播放外国学生讨论新年resolutions的视频,铺垫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并继续询问学生“Did you make resolutions last year? Did you keep them?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resolutions?”,以此引出主题,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

(2)获取与梳理。

步骤一:教师引导学生速读文章,标划每段的主题句,提取主要信息,完成段落大意匹配,快速获取语篇的内容结构,提升学习品质。

步骤二:教师创设如下情境:老师收到来自本文作者的微信消息,该作者谈到写作时不小心将杯子里的水洒在了稿纸上,导致本文的部分信息缺失。以此指引学生完成课本2b 任务,将四句话匹配到原文空缺处。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完成此项任务的积极性。

步骤三: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What is a resolution?

When do people usually make resolutions?

How many kinds of resolutions are there? And what are they?

What do these resolutions have in common?

以此引导学生了解resolution的主题含义,获得与resolution相关的文化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3)概括与整合。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Why do people usually make resolutions?

How can people remember their resolutions?

Can you come up other ways to help people remember their resolutions?

学生在以上问题链的引导下阅读文本,细化对resolution的认识,为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2.应用实践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以下几个层次: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新获得的结构性知识,展开深层次的内化学习。

(1)描述与阐释。教师激发学生思考“Why do people hardly ever keep their resolutions? ”,并追问学生“Why do people think it may be difficult to keep their resolutions?”。

学生通过概括、解释常见的不能信守resolution的原因,由人及己,与文本产生共情,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积极改变的倾向,实现德育渗透。

(2)分析与判断。教师呈现不同的resolutions让学生判断类型,巩固所学的结构性知识,并追问学生该resolution是否具体,继而引出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的目标管理 SMART原则,SMART是以下五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教师引导学生制定明确(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ttainable)、相关联(Relevant)、具有时限性(Time-bound)的resolution,帮助其拓宽文化视野,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更好地解决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3)内化与运用。教师鼓励学生对照目标管理 SMART原则写下自己的resolution及信守resolution的具体做法,并张贴到班级许愿墙上,既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所学解决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迁移创新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以下几个层次: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超越语篇的深层学习活动,思考语篇蕴含的价值观及作者态度。本课例设计了以下层面的活动:

(1)想象与创造。教师创设以下情境:假如你是Student Voice的记者,采访小组同学制定的新学期resolution,以此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2)批判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Do you agree that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 Why or why not?”,以此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批判性地看待事物,深刻认识语篇的内涵与价值,实现思维由低阶到高阶的转变,能力向素养的转变。

(3)作业设计。学生课后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Task 1: Make a poster for your resolutions.

Task 2: If a friend asks you for help to make New Year's resolutions, what suggestions are you going to give him? Please write them down.

Task 1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resolution,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Task 2通过情境创设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教师要在主题引领下,深入挖掘语篇,形成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方可设计有效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其情感参与度,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丰富阅历,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与反思中。

2.与学生心灵相交。教师不应将个人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是基于文本主题,师生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思考,共享观点,在对话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让文本的意义在交流中被内化,情感在交流中得以传递。

3.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教师要让评价指向教学目标、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学习的情绪以及实际的学习效果,适时地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自评、互评等课堂评价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教师应通过情景化、活动化、层次化、关联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文化知识,自主地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不断提高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葛炳芳,印佳欢.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20(6):102-108.

[2]赵文娟,毛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评析: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尝试[J].基础外语教育,2022(6):3-11,109.

[3]张秋会,王蔷,蒋京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1-7.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