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成效

2023-12-25 03:40周静
校园英语·上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模块,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引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等新颖的教学理念,以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听力能力、阅读能力、语法理解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以读促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周静,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初级中学。

如果说阅读教学代表着知识输入,那么写作教学则代表着知识输出。因此,无论是写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偏重于知识点的输入与输出,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深入探讨以读促写理念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知识输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一)大声朗读选段,培养英语思维

语言诞生于特定的生活、社会环境,因此,语感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语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还能提升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汉语的表达习惯、语法、顺序与英语不同,所以,为了避免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产生影响,教师要明晰大声朗读的重要性并展开科学引导,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将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语言敏锐度、语言捕捉能力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This is me! ”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Reading部分的内容。“How many characters appear in the article? How do they introduce themselves? ”,随后,学生一边大声朗读,一边寻找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教师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搜集文章是如何介绍“我”的,但受学情的影响,他们总结得并不全面。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根据导图的内容,学生一步步地填写、了解、记忆自我介绍的逻辑框架。在后续的知识点复习中,教师设计了自我介绍的任务,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从hobbies、appearance等诸多方面进行介绍。相较于直接进行自我介绍,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掌握课本中的内容。

此外,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来看,学生的表述中存在“中式英语”。针对中英文表达在句子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既要点明学生存在的问题,又要选择优秀的素材让他们大声朗读。通过让学生将优秀英语习作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学生逐渐掌握了英语表达的逻辑。

(二)依托阅读素材,积累写作资源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学习与应用都需要一定的素材积累量。丰富的素材积累,既能让学生快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又能让他们在后续的写作中有话可说。因此,在引入以读促写这一教学策略时,教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源。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看到文本的第一时间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词汇、句型学习上。这样,他们在积累语言资源时大多依靠抄写,这就使得语言资源的应用停留在浅层。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应筛选合适的文本,引导学生记录有关联性、转折性、形象性和专项性的词汇、短语,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根据阅读活动了解学生的学情。

以译林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Neighbours”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围绕社区、邻居、职业主题展开。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外,还要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基于上述目标,教师在课程讲解阶段,首先要求学生一边阅读Reading部分的内容,一边划定有关志愿服务的表述。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教师在PPT中设置了一个空白的思维导图。“What volunteer services are covered in the passage? What convenience do these services bring to people? ”,根据上述问题,学生将有关“志愿者服务”的内容提取出来并填充在思维导图中。相比于以往的课程讲解和词汇积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明晰各语言要素间的联系。

教师引入思维导图、表格等多种教学形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思维导图通过箭头、图形等直观的表现手段,带领学生更快地厘清词汇与词汇、句式与句式间的关系。当学生做好前期的资料积累后,他们就能有序地展开写作训练,有助于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成效。

二、优化引导策略,加强协作训练

(一)重构教学理念,促进师生互动

当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后,就要谋求后续的应用与迁移。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写作训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试;二是作业。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单调且机械的作文训练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首先要重视素材的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积累素材,再将它们按照特定的主题进行归类与总结。随后,针对形形色色的词汇、语句材料、英语典故等,教师定期设计写作训练的内容。在后续的训练评价中,教师选择学生的作品作为评价的范例,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逐渐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Wild animals”教学为例,在課程讲解阶段,学生逐步了解、掌握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针对阅读中出现的句式以及单元主题,教师拟定了下述写作任务“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在此过程中,学生依托自己的理解并尽可能地将“not...any more”以及“It's+adj.+for sb./sth.+to do sth.”运用到作文中。然后教师选择三篇文章展示在大屏幕上。相对于以往的评价,教师并不急于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高效的互动,学生能够有序完成知识点的内化与迁移。

写作训练的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拟定完整的“命题作文”,也可以设置“每日写话”,通过长期且科学的训练,学生能够不断地利用积累的素材,完成语言的组织与应用。一般来说,初中英语教材已展示了多个应用场景,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多元的写作任务。

(二)构建生活情景,启发写作灵感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基于这一教育理念,生活情景逐渐成为教师开展阅读引导,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方法。情境化教学讲求将某一文本和写作要求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语篇内容,把握其中的主旨。另一方面学生将写作要求放在生活情景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从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经常将英语写作视为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套用模板。虽然基于特定模板的作文看起来非常规范,但细究其内容就会发现,作文缺乏丰富的情感以及缜密的思维。因此,教师将生活情景与以读促写理念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Past and present”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学生已初步掌握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知识。为了确保知识点的连贯性,教师拟定了下述的写作任务“How has our city changed in the last decade?”,考虑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依次罗列衣、食、住、行等关键词。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分享自己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设计完整的写作任务,就会导致课堂节奏拖沓。所以,轻松、简单的口语交际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让他们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情景的构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肢体营造一个生动的情景。这时,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以及知识积累,完成教学情境与自己的连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一个情景。凭借视频化、图片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逐步明晰写作要求,并搭建自己的写作框架。

三、设计探索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一)设计阅读任务,加强自主探索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容易出现深度不够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很难主动根据教师的讲解,探索文章中的逻辑框架以及背后深意。与此同时,作为阅读质量的重要表现,初中生的文本创作容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缺乏逻辑性,其二是语言缺乏精准性。为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进一步贯彻以读促写这一理念,教师可以设计多元阅读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将根据具体的典故、词汇、语法现象开展项目化学习。学生运用丰富的报刊、网站等资源,各学习小组逐步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一般来说,阅读的形式比较多样,学生可以凭借纸质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各学习小组也可以利用PPT等形式,综合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7“Films”教学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框架并分享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作品。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具体的探索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将其划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接下来,各学习小组详细地分析教材内容并思考“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ood movie? ”,随后,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合适的电影,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PPT的形式加以呈现。在课程讲解阶段,学生相继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

依托阅读活动,学生总能从中获取诸多的信息。针对文章中出现的意象、框架、内容,学生将深刻理解单元语境。其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想形成文字输出。相比于以往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以利用读书报告、观后感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二)开展课外实践,优化素材运用

虽然初中生已初步形成抽象思维,但实践仍旧是他们获取经验,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精彩而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更好地贯彻以读促写这一教学理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要从集体研学、公益奉献、英语翻译职业体验、交换生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英语的实际应用,尽可能地实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此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引导学生高效输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何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所感所闻,成为教师主要探究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要素,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2 “Great people”的Project 1“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教学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整合、掌握多个国家的文化并进行相应的分析“What culture have you learned about? What are its features?”。为了降低探索难度,教师提供多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学习资料,供学生阅读。接下来,学生将从多个层面了解不同国家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以及行为习惯等。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邀请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分享。

学生在积累好素材后往往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不知该如何应用;二是为了应用而应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挖掘教材内容,设计恰当的实践任务,通过多元呈现方式以及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敢写、能写、乐写,教师应引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等理念。促进学生内化语言资料并学会应用,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与此同时,针对学生的诸多反馈,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爱军.以读促写  讀写结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0):56-58.

[2]郭小兰.“以读促写,以写促解”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J].校园英语,2022(46):76-78.

[3]林卫华.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22(23):104-106.

[4]李慧琼.思维可视化: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新路径[J].教育家,2022(49):55.

[5]张红亚.浅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以读促写”教学法[J].学周刊,2023(1):145-147.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