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转型研究
——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2023-12-25 07:58袁凌燕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融合高职

袁凌燕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深圳 518055)

一、研究缘起

商务英语指“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1]。 多数学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是英语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交叉性、复合型的特点。 20世纪90 年代中期,国内首批高职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以下简称高职商英)专业,自此翻开了高职商英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20 余年以来,众多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成效显著。

然而,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上,高职商英的发展却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2],至今未制订全国性的专业教学要求和指导大纲。 行业标准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缺乏,难以形成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机制。 直接反映人才培养成效的两个重要指标:招生与就业,高职商英专业近几年也遭遇瓶颈。 首先,高职商英的规模呈现下降萎缩的状态,招生数量下降。 教育部网站发布的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信息统计显示,2013 年全国开设高职商英专业的学校为748 所,2018 年下降至541 所,至2022 年8 月为462 所,2023 年上半年为305 所[3]。 其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不理想。 高职商英就业覆盖面广,毕业生初次就业适应性较强,但根据我们近几年对毕业生的持续跟踪调查,近一半学生毕业时选择升学。 参加就业的学生中,两年内离职的超过60%,五年内仍在同行业工作并得到升职机会的毕业生为30%左右。

2017 年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要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2019 年1月,国务院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独立的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拥有独立“类型”身份、以数字增值赋能的“智慧教育”新时代。 同时,产业界和学界专家们认为,在“一带一路”的新背景下,面向市场、行业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是必然的、尽快的行动,这将助推高职商英专业从以往“专业人才培养”向“产业人才培养”转变[4],以培养更具创新能力、水平优异的新时代语言服务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专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势在必行。 高职商英专业的建设如何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转无序为规范,化挑战为机遇? 本文在分析高职商英专业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回答高职商英专业为何要转型改革的问题,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商务英语(以下简称深职商英)专业的实践为例,探索高职商英专业转型改革的路径。

二、高职商英专业的现状

高职商英专业的现状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发展受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方面

高职商英专业毕业生过度饱和。 过去某些院校并未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况,短期内开设不少高职商英专业,院校之间专业同质化。 在专业内部,各班班型一致,班级人数众多,采取的形式并非小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高职商英人才的供过于求。

(二)质量方面

高职商英专业毕业生无明显的专业优势。 得益于国家对英语的高度重视,近些年青少年的英语能力普遍较高,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亚于英语专业学生。 新时代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更加全面、多元,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 新经济形势下,人工智能、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新媒体、全域营销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而高职商英专业的专业衍生力弱,拓展难度大,毕业生普遍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商务知识粗浅且未能很好地融合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因而社会对专业的信任度下降。

(三)专业内涵建设不足

我们每年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高职商英专业内涵边界划分不清晰,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不少高职商英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表述为: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掌握国际商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应用型人才。 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不明确,因而,各高职商英专业建设的实际措施就未能较好地反映时代的发展趋向,具体体现在:对接的岗位不明晰,专业特色不明显,“百校一面”,缺少专长与侧重[5];产教融合理念未实际落地,缺乏系统的、连贯的、动态调整的一体化方针及措施,教学与产业发展和企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脱节;课程设置方面,虽基本按照“英语+商务+技能+人文素养”几个板块来构建课程,但立体融合式的课程体系尚缺;课堂教学设计囿于传统,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资源拘于一纸教材等仍然较普遍;各校师资力量不平衡,双师型教师匮乏。 大部分高职商英教师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无商科学科背景及企业从业经历,对新业态发展的敏感性较差。 教师下企业实践与企业人员进校的流动也存在政策上的诸多不便。 高水平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难以真正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高职商英专业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脱节现象比较严重,高职商英专业转型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高职商英专业改革转型的路径

高职商英专业亟待改革,但非一砍了之,而需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及学情变化等关键因素,跳出“语言+商科”两张皮硬性捆绑的圈子,深职商英专业的“商务英语+”融合式专业建设模式是高职商英专业转型的可行路径。 “商务英语+”融合式专业建设模式是指以“产教融合”理念为指导,按照“商务英语+岗位方向”的思路构建专业建设方案及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形成专兼结合、英语与商务背景兼备的“双师型”团队;教学设计方面,融合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实施 “智慧教育”;实践教学体现多样灵活的方式。

(一)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体系

以“产教融合”的理念和“校企合作”的载体为先导,规划专业建设,构建课程体系。 把“产教融合”放在先导的地位,是因为合理的课程设置要反映出所处时代的产业要求和发展趋向[6],以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解决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不明确和对接的就业岗位不明晰等问题。

为了实现专业和行业对接、课程和岗位对接,深职商英成立了由校内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产学研用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由企业专家为专业建设“把脉”,探索出了“商务英语+”的专业建设方案,提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英语及商务知识和技能,面向现代服务业,能够从事跨境电商运营、商务翻译、初级英语教育与培训、涉外商务事务处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这个培养目标清晰地厘定了深职商英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与主要岗位(群)。 以此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构建了基于“商务英语+岗位方向”的专业建设思路,即学生在前三学期学习高职商英基础课程和通用课程,在第四学期设立“跨境电商”“语言服务”“教育培训”“商务管理”四个专业拓展方向,每个方向分别开设三门左右专业拓展课程。 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实施分流,分别编入不同方向的专业拓展班,进行第四至第六学期的学习与实践。 与此同时,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素养5C”课程贯穿五个学期,由对口的企业专家以讲座形式授课。 需要说明的是,“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体课程名称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产业发展进行修改。 课程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此外,以“产教融合”理念为指导,深职商英同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产业学院(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企业人员被“请进来”,定期开设讲座,与教师合作授课,对口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培训内容也被引入专业拓展课程。 商英教师也“走出去”,每年在假期和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走访企业,调研企业用人需求,根据企业的建议更新、补充课程内容。 这些与企业良好的互动方式使课程体系更加合理,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的转型须由一支专业能力过硬、具备良好的数字化素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来实现。 专业能力方面,目前高职商英专业课的老师主要来源于英语专业毕业后短期进修了商务类、经济管理类课程,或是有境外大学商科的背景,而真正有商务领域工作经历和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实际操作经验的老师在一线课堂上少之又少。 为弥补此短板,在教师招聘时可采用更切合实际的做法,适度降低对师资基本学历的要求,将博士研究生学历的要求降至硕士研究生学历,明确要求应聘者的英语教育背景以及商务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 同时,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实施 “企业家进课堂”等校企协同育人活动。 企业工作人员与校内教师合作完成某些课程的教学。 深职商英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授课教师中,都有一定比例在企业工作的兼职教师。 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大纲,合作完成授课与实训环节。 在教师数字化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可制订相关措施,推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大力提倡以智慧课堂增强教学活力,并为教师提供定期的数字化课程培训,让教师在智慧教学中体验获得感。

(三)“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

专业的转型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即教法、教材的转型上。 “智慧教育”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发展,为高职商英课堂教学的转型提供了范式。 具体而言,“智慧教育”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服务,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7]。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解决的是“教什么”问题。 随着“智慧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纸质教材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要。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具备学习支持功能、学习分析功能、教学管理功能和资源常态更新的数字教材成为纸质教材的重要补充,具有传统课本不具备的优势。 深职商英的所有课程实现了纸质教材与微课、资源库等配套数字资源全覆盖,部分课程采用了云教材。

教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解决的是“如何教”问题。 “智慧教育”的目的,就是落实把数字技术与英语教学相融合。 新时代大学生是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中长大的“E”代青年。 他们不能摆脱电子产品,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强,习惯“短思维”。 因而,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的设施,考虑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集中式和泛在式学习相结合,同步和异步学习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融合式教学。 深职商英专业各课程利用ISTUDY 平台进行融合教学。 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就可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在线上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相关作业,师生还可在平台上发起讨论等。 即使进入教室后,很多教学活动也可通过平台进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进行线上随堂小测,发起讨论等。 课堂教学结束后,师生依然可以利用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共享教学资源,进行讨论等,因而线上教学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教学的必备活动。 线上线下教学经常性地融合式呈现,符合新时代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能丰富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融合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学评价。 过去,批改纸质作业和试卷等一直给教师们造成较大的精力体力负担,学生作业中反复出现的语法表达等错误也是对外语教师的困扰之一。 采用无纸化和智慧化的评测手段显然会大大减轻老师们的负担。 深职商英专业利用 ISTUDY 平台以及IWRITE 爱写作APP,较好地实现了作业批改及形成性考核自动化,结果呈现实时化。 当然,智慧化的测评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劳动,教师还需对平台的评测结果进行人工校验,收集作业及测评中所反映的班级共性问题等。

技术的日新月异既促成了“智慧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对外语教育不容忽视的冲击。 最新兴起的人工智能软件如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被认为可能对外语教学产生重大冲击(如被学习者用来生成不同类型及格式的作品、翻译材料等),但其亦可被合理利用来为教学服务。 我们在最近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重塑教学任务利用AI 来为教学服务。 比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设定文章题目,要求学生对比AI 生成的文章和自己撰写的英语文章,从而发现自身写作的优势或不足。 如何“智慧地”发挥AI 技术的正面作用,是英语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又一新的课题。

(四)灵活的实践教学

有别于一些制造类的专业,各个企业接受高职商英专业实习学生的量非常有限,且由于商业保密等原因,企业对学生的指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高职商英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转变全员集中实习的做法,采用校内集中实训、校外短期集中实训和半年分散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校内的集中实训,以商务实训室的硬件设施和实训软件为基础开设实训课程,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 校外短期实习需充分考虑地方经济与商务活动的实际,组织学生到与专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实训(习)基地实习。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这类实习一般只适合在大型展会、论坛等。 深职商英专业与深圳家具协会建立了长达20 年的合作关系,每年组织专业二年级的全部学生在深圳国际家具展上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习。 半年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进行,以校内教师指导和推荐、学生自找等方式引导学生到各企业实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商英专业的转型,需充分融合产业需求,以“产教融合”理念为指导,构建对接产业与岗位的专业建设方案与课程体系;需充分融合现代技术,以“智慧教育”改变课堂教学;以融合了英语与商务的双重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保持专业的活力,并采用灵活的实践教学机制。 融合式高职商英专业建设的模式适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高职英语专业的语境。 在专业转型的过程中,教师的转型困难、校外企业专家进课堂存在障碍等问题仍然困扰各高职商英专业,这需要社会、校方、专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在新的形势下,高职商英专业需在危境中寻找机遇,化困难为动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融合高职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融合》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