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融入社区美育实践探索

2023-12-26 17:16王嘉馨林成
河北画报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宋韵美育中华

王嘉馨 林成

(1.中国美术学院;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高等美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阵地,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以“美育”促进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当代美育中,强调通过学院介入社会,以艺术感染人,教育和塑造人;突出艺术教育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公共服务性介入;强调通过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自我生成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强调与时俱进,保持对当前社会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美育教育对于青年的审美素养、审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将美育融入到青年学生社区实践中,引导广大师生奔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主战场”,深入地方生活“最前线”,开展采风调研和田野考察,切身地接触现实、用常识了解生活,观察和理解社会,通过生活体验完善现实敏感度,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和塑造具有时代特色,具有民族绘画艺术修养和造诣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人。青年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使广大青年的利益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区美育中融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能够让艺术教育在新时代发展成为一种连接社会、渗透乡村的有为之学。

一、当代社区美育建设现状

中国的美育观念最早是由蔡元培提出的,他强调用美育代替宗教,这为美育在中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现阶段,在所有大、中、小学阶段的学校中,提高审美教育技能正成为学校教育日益理想的方向。美育能真正让学生认识真、善、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在学习阶段,作为青年学生形成生活日常审美以及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学。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华文化自信的首要文化支撑,高校正在通过整合传统文化,拓展美育内容,拓展高校美育方式,进一步推动高校美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在高校美育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促进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将文艺价值论、文艺本源论、以人为本的创作论等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社区氛围对于青年而言,是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场域,在社区范围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特质,引导人民群众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彰显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具有重要作用。

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社区美育实践中,高校和社区资源共享,秉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师生群众火热的社区实践中,要从政治角度出发,从思想角度出发,从年轻人的特点出发,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要培养对党的高度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信任,为莘莘学子焕发青春光彩保驾护航。在中国画写生中,向来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有直面自然,感知生活,不断磨砺感受力与共情力,并在复杂的世界中观察、体验、捕捉对象,以改造传统笔墨思维,激活传统造型,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才能。在社区美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中国扎根、认识国情,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在行走中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坚定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了解社会,读懂国情,让真挚的人民情怀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二、在社区实践中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再现“溪山清远图”,助力浙江省域品牌主题词建设

2022年6月20日,浙江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主题词。同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师生赴杭州市清波街道四宜路,历时近半个月,绘制了50米长的“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主题墙绘,吸引市民纷纷前往“打卡”合影留念。历时半个月,师生团队克服梅雨季节潮湿、闷热的天气,用传统的中国画笔法一笔一画将南宋纸本水墨山水画《溪山清远图》再现于墙面上,结合大家耳熟能详的宋词,再现水墨江南。画中群峰林立,茂林山石栩栩如生,长桥、村社等错落其中,一派形象生动的江南湖山景色,与吴山脚下的风景相得益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宋词以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字体书写于墙面,呈现山水墨色与诗画江南之美,为清波街道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宋韵与亚运共融,师生齐绘《宋画中的运动会》国画长卷

2022年4月22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学生赴中国美院附小,与小学生们共绘“宋画中的运动会”国画长卷,此次活动是清波街道“宋韵传世 雅韵清波”主题活动的一部分。十几米的长卷上,大学生和小学生围绕着宋代的体育项目进行国画创作,用丹青笔墨将运动的古人落于纸上,以小主人翁的姿态表达对亚运的祝福。本人带领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技艺,带着小学生们从宋画中来寻觅运动踪迹,从宋画中感受宋朝体育项目的魅力,让孩子们对宋韵,对亚运有更多的了解,本次长卷被中国美院附小珍藏留念。

(三)积极响应“青春三下乡”,携手畲族儿童共绘宋画长卷

2022年暑假,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师生赴浙江省建德市进行“宋韵建德”主题社会实践,为了体现宋韵文化之精髓,为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群众更贴近,更有感染力,实践队在当地文化礼堂带领当地畲族小朋友进行了二十米的水墨长卷绘制。畲族小朋友的笔触虽显稚嫩却又富有童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得宋韵文化更加焕发生机,在借鉴南宋牧溪的《水墨写生图》基础上完成的长卷质量超乎想象。让小朋友们沉浸式体验宋韵文化,从小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宋韵文化的熏陶,也是让宋韵文化走近身边、走进生活的一种现代美学传承。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美育实践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书画艺术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锤炼和长期积淀逐步形成的,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深厚底蕴,将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精华内涵有机融入社区建设中,促进“美美与共、携手共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能量,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实现“精神共享福利”的实践,全面展现社会街道建设“城市客厅”的新形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美育是提高群众审美素养的迫切要求

中国美院师生团队定时、定人、定岗、定责全面参与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在规划设计、节点打造、书画展览、美育课堂、社会实践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深度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学科优势和政策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合作。共建合作以来,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与书法系50余师生300余人次深度参与“清波街道共富单元”建设实践,不仅项目成本节省节约达数余万元,而且项目建设更有品质保障。师生们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吸收精神养分,用画笔记录中华民族发展的铿锵足音,鲜明标识中华文明赓续的精神丰碑,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艺光彩。

(二)中国画艺理兼容的特质是社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蕴含的艺理兼容的特质是社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思想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现代价值,用好思想资源,培养时代新人。在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中,高校青年学生以艺术之笔担当社会责任、表现时代精神。社区美育实践形式以“拼盘式”的资源供给、“浸入式”的研学体验、“孵化式”的培养路径,帮助师生扎根中国,增强研究中国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美院师生以美学下乡、设计扶贫,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参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纳人民的呼吸、发人民的呼喊、述人民的心声,有效破解了空心村和留守儿童等现实问题,使群众得到实惠。社区美育实践活动受到各地群众的普遍认可与好评,也得到居民朋友“高规格”的招待。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融入社区能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社区美育实践活动已成为历届美院学子共同的情感焦点,学生们美育艺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人民之心情怀纵横祖国大地。他们深入到社会发展的第一线,踏踏实实地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插上艺术的翅膀,真正把青春写绘在祖国大地上。通过对当地文化和当地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与他们成长的土地建立精神联系,并对他们脚下的土地,生活中接触的人民和他们的文化产生认同感、爱和依恋。中国画是画家情感的迸发、思想的表达,更凝结着中蕴含着无数先人圣贤的智慧和人生哲理,也是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画语言简洁,内涵丰富,理性思维与情感相结合。学习书法讲求的是“先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这些丰富文化内涵对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积极作用。

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社区美育的长效机制

(一)发挥传统文化的载体作用,实现与社区美育的有机融合

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社区美育是学生实践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渠道,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美育相结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复兴,塑造文化教育的力量。高校教师应当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美育相结合,自觉履行文化传承使命。

(二)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实现艺术教育内容创新

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美育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吸引力,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坚持“以美好的心灵启迪人心”的崇高理想,致力于构建新时代的社会美育实践体系,在社区美育实践过程中广泛开展“双百双进”基层服务、艺术公益支教、绘画心理辅导、文化遗产保护等各类社会服务活动,构建从社区建设到城乡发展的多层次社会美育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创造性能量,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体系,实现社区美育的机制创新

要把中国画与书法艺术中的精华内涵与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的教育相结合,在坚持文化自信,坚定守正创新之路中,将课堂内外、理论实践等相互融通。把美育教学贯穿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既能增加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当而有效的艺术教育,也能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增加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明的精神丰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美育相结合的重视,专业艺术院校也深化了对社会艺术教育的研究,在艺术教育方法论、社区艺术、民间艺术、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民族艺术教育、儿童艺术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和互动实践。这些扎根中国大地的社会实践工作,是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化阐释,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例证。高校艺术家也拓宽了艺术教育的视野,更加关注艺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对艺术本体的形成与艺术教育、社区艺术教育与公共文化、国民素质与终身学习的密切关系形成了新的认识,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猜你喜欢
宋韵美育中华
宋韵如水 浸润千年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寻诗入画
寻诗入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