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期待,力促孩子健康成长

2023-12-26 20:01杨亚楠裴秀芳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太原030006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03000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情绪家长水平

◎ 杨亚楠 裴秀芳(.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太原 030006;.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 030006)

一、问题的提出

相比过去,现在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意识不断增强,热情不断高涨,物质和精神投入不断加大。然而,在教育资源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家庭教育系统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即孩子如何顺利并出色地完成学业。如孩子没有做好,家长会比孩子还焦虑,当今的竞技教育、超前教育无疑也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中国式家长焦虑”一词就由此而来。

其实导致家长焦虑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期待,尤其是不合理的期待。不合理期待下,家长的做法不但不会促进孩子进步,还会损伤孩子的心理健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2021 年山西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与需求教育系统调研结果报告》显示,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学生家长最希望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占比均在50%以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家长重视,家长也急需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孩子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有合理期待、情绪稳定的父母和科学的家庭教育作保障。所以,家长对孩子建立合理的期待值,这直接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牵连每一个家庭的命运。

二、合理期待的衡量标准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平时的学习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水平。家长要激励孩子制定目标,制定“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最好的选择。同理,家长的期待也是如此,也要保持在孩子能够达到的范围里。合理期待贴合最近发展区,建立在现有水平之上,不高于通过学习而达到的可能发展水平。高于可能发展水平的期待就是过高期待,低于现有发展水平的期待就是过低期待。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学业上。因此,接下来谈及的期待特指家长对孩子学业发展的期待。衡量期待是否合理的标准包括以下两条。

(一)孩子目前的实际(学习)水平

衡量孩子目前实际学习水平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识吸收及运用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心理素质。

1.知识吸收和运用能力:孩子知识吸收与运用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课上知识吸收快,课下做题自然而然得心应手,无疑比那些课上知识吸收慢、运用困难的孩子学习节奏快,学习效率高,同时也会节省出大量时间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2.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直接表现在孩子平时的时间管理、自控力方面,学习习惯好的孩子自控力强,可以抵制手机、网络游戏等诱惑,专时专用,优先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状态:好的学习状态是良好学业成绩的前提,学习状态不佳、受损,必然达不到制定的学业目标。

4.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非常大,却往往被家长忽视的因素,心理素质好的孩子心理调节能力也强,而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却经常遇到实力与结果不符的情况。

(二)在一定的时期内孩子通过有效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衡量孩子通过学习获得潜力而达到的水平,其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是不是有效的。有效努力包括花费在目标任务上的时间的高利用率、较高的专注度和投入度、恰当的学习方法、高效的时间管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长型的思维习惯等。而现实中,有很多孩子每天苦学,但是成绩却没有任何起色,很有可能说明孩子是在假努力,在低效地努力。

三、不合理期待的表现及影响

家长建立合理期待,才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支持、激励作用,家长的不合理期待反而会引发亲子冲突,继而产生一系列问题。不合理期表现为过低期待和过高期待。

(一)过低期待

过低期待指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明显低于孩子现有发展水平。期待水平过低的家长常见话语就是“其实你考成这样很不错了,已经可以了,我已经很满足了”“平时不用那么刻苦,只要考上个某某大学就行了”,诸如此类的话不胜枚举。家长说这些话本意也许是想给孩子解压,想卸掉孩子身上的额外负担,但是对于一些孩子,尤其是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孩子来说,可能不适合,他们真实的想法未必如此。孩子听到这些话语时,解读出来的意思可能是:1.认为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实力;2.孩子不认同父母的说法,父母可以低标准要求自己,但孩子未必想这样;3.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针对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孩子)。

(二)过高期待

过高期待指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明显高于孩子的可能发展水平。期待过高的家长会拿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当下的表现,孩子没能达到家长满意的标准和要求,家长会出现以下五种表现。

1.直接打骂

直接打骂是家长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的体现。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不敢在父母面前表现真实的一面,不敢向父母表达真实的想法,继而造成亲子沟通不畅、孩子拒绝沟通等问题。

2.抱怨指责

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没能达到父母心中的标准,会抱怨、指责孩子。在父母的抱怨指责下,孩子的内疚感被引发,陷入强烈的负面情绪中。内疚感是负能量值极高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孩子长久处于这种情绪中,负面想法会越来越多,慢慢地会损害其身心健康。

3.过分干预

从孩子的衣食起居到人格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和陪伴,家长尤其是母亲一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当孩子成长到一个新的阶段,如果家长还采用之前的方式,就是缺乏智慧的做法。这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体现尤其明显,有的孩子已经升入高中,家长还采用管理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方式要求孩子学习,很明显已经是过分干预。这种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自主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失去自由、不被信任。

4.盲目肯定

来自家长的肯定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至关重要,尤其是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的肯定会直接提升孩子的心理复原力,使其顺利走出困境,脱困制胜。可是一些家长的肯定是盲目的,是没有根据的,是没有事实支撑的。例如,孩子因为没有考好而难过,盲目肯定的家长会说:“我认为你可以的,下次一定能考好。”但是孩子几次没有考好,家长依然这样说,不但起不到安慰、鼓舞孩子的作用,反而使得孩子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

5.过分比较

比较这一现象在中国家庭中最为常见,表现为家长总是拿自己孩子和邻居家、亲朋好友家、同事家孩子比较,尤其会与一些成绩好的孩子进行比较,意在表达别人家孩子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如何有出息,以达到激励自己孩子的目的。但是过分比较就不好了,可能有的孩子被比较后其动力被激发,然而对于更多的孩子而言,起到的却是反作用。跟同水平或相近水平的人比较可以起到正向作用,但大多数家长总是拿孩子和一些特例进行比较,这种过分比较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超过激励作用。经常进行比较尤其是过分比较,对孩子的影响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认知方面:总是体验自己的劣势,感到没有价值,变得自卑。

(2)情绪方面:反感、厌烦。

(3)行为方面:拒绝与家长沟通,不在家长面前表现真实自我。

(4)成长过程方面:过分敏感,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经常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不知道同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形成讨好型人格;孩子不能接纳自我,试图成为别人;建立的是他信而非自信,建立的是他尊而非自尊。

(5)学习状态方面: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低成就动机,害怕失败;低自我概念,学习态度消极;消极定势,总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低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四、教育建议

为真正促进孩子学业进步、养成健全人格,家长可以试着按照以下四个方面去做。

(一)基于实际,建立期待

第一步:了解孩子实际。此处的实际有三个主体:孩子、班级、年级和学校。有时家长产生焦虑,往往因为只是看到了以孩子为中心的一点,其实还需要看到孩子所在的班级、年级情况甚至所在学校的整体情况。其中,最需要的是了解孩子的自身实际。家长可从以下七个问题出发,也可以借助这几个问题帮助孩子了解自身。

(1)是否了解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你认为是怎样的?

(2)是否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你认为是怎样的?

(3)是否了解孩子的心理素质,你认为是怎样的?

(4)是否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你认为是怎样的?

(5)是否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你认为是怎样的?

(6)是否了解孩子的考场发挥水平,你认为是怎样的?

(7)是否了解孩子的归因风格,尤其是面对学业失败的时候,孩子往往把失败归因为什么?

第二步:与孩子核对信息,达成一致。家长的期待必须与孩子的期待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所以,家长完成第一步,基于孩子自身实际、班级年级实际、学校实际建立家长期待之后,还需要与孩子沟通核对,期待能否被孩子认可,是否还需完善。亲子期待一致,家长建立的期待才算有效。在建立了合理期待的基础之上,家长再运用恰当的激励方式,孩子的成长必然会事半功倍。

(二)有效鼓励,支持内心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和她的团队一起研究了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 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结果显示,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并导致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表扬容易让人变得脆弱,鼓励使人培养进取精神;表扬是夸奖其天分,鼓励是夸奖其行为。所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要及时肯定、认可其努力和付出,并分享其喜悦,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新目标,并继续努力;当孩子表现不理想时,家长需理解,并及时支持孩子,帮助孩子重建自信。

(三)纵向比较,收获平和

如果家长总对孩子说别人家孩子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如何有出息的话,这样会有意无意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从内心对学习及其他事情产生恐惧、厌恶情绪,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淡化比较。其次,家长要更多地引导孩子跟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并及时反馈给孩子。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从而收获并保持平和的心态。

(四)情绪保健,享受和谐

情绪稳定的父母、和谐的家庭氛围,也会使孩子拥有稳定的情绪、平和从容的心态。所以,家长和家庭有必要为情绪保健。

首先,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表现不好时,家长如果想发火,不妨先暂停一下或者离开现场。情绪具有自发性和短暂性,家长不妨在预感情绪快来临时先叫停一下。

其次,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看似事情让自己焦虑,其实是背后的想法才引发了自己的情绪,想一想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情绪ABC 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再次,发挥同理心。父母要经常换位思考:她/他这样做,一定有她/他的道理和原因。每一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驱使,当我们看到孩子出现让我们不满意的行为或结果时,可以用以上方法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然后通过有效的沟通方法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最后,夫妻互相帮助觉察情绪。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觉察自己的情绪,有时自己觉察不到,可以借助其他家庭成员的反馈来起到提醒作用。

猜你喜欢
情绪家长水平
张水平作品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