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智慧工地的应用研究

2023-12-26 23:04吴彬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塔吊工地施工现场

吴彬

义乌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义乌 322000

建筑行业近几十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安全管理问题始终存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落实好智慧化管理模式,应用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减少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使建筑成本得到有效管控,确保建筑项目的顺利推进。

1 智慧工地相关概述

在当前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中,智慧地球理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对于智慧工地本身来说,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三维设计平台开展项目施工模拟和精确设计,打造信息化生态圈,实现了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智能生产和互联协同。在智慧工地概念下,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实现工程项目的可视化智能管理,使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也为建筑的生态和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智慧工地中结合了众多高科技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可以在各类物体中植入。提高施工人员、机械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并结合物联网实现工程施工现场与工程管理的有效整合,通过更智慧的方式,对各岗位人员和组织人员进行实时交互,使信息交互的灵活性和明确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也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1]。

实现智慧工地的基础就是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实现各项资源信息的共享,确保分析和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可以让管理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感知,实现了人员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对整个工程流程进行了深度优化。在对智慧工地管理体系进行构建时,利用智慧工地系统还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对施工各个环节、材料、设备以及人才资源等关键性因素,利用智能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智慧工地,还有很多缺陷亟待解决,还需要对现有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重构,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及时进行排除。相关人员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起来,融合大数据、物联网、BIM等技术进行智慧工地模式的建设,并充分利用传感器对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 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 实现了智慧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智慧工地模式,可以使施工设备和施工机械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对设备设施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比如,管理人员可以在塔吊上安装传感器,对塔吊的工作信息和实时状态进行监测,比较常见 的传感器有:重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安全倾角传感器,这些可以对塔吊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管,并对是否存在各类故障进行充分了解。对于出现的设备故障,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置,使设备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2]。

2.2 提高了管理效率

智慧工地的应用,可以使工地的管理完善性得到增强,比如,开展劳务管理,可以利用智慧工地系统进行实名制管理,并结合生物识别技术、数字信号模拟、人脸识别等等信息,对出场和进场人员的信息进行记录。此外,劳务实名制系统的应用,可以让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考勤、出场次数以及具体的方位一目了然,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及水平得到提高。

2.3 增强了巡检快捷性

通过应用智慧工地巡检系统,可以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得到发现,并妥善进行处置,而且通过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制定更加完善的安全隐患清单。通过智慧工地巡检系统,让施工人员对现存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有效识别,管理人员也可以对潜在的危险进行排查和消除,使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智慧工地巡检系统,还可以对检查信息实时上传,让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有及时充分的了解,确保精细化管理理念得以顺利落实,也为综合管控方式作用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我国智慧工地当前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建筑业近些年实现了飞速发展,但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精准度,确保现代化建筑行业得以顺利发展。基于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智慧工地,也逐渐建立起了智慧管理平台,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无论是政策、行业标准还是专业人才都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行业标准不健全,主要是因为各地政府也有明确标定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内容,相关的责任义务和法律不清晰,再加上各地政府和企业对于智慧工地的宣传不到我,导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应用智慧工地理念时依然存在较多缺陷。其次就是专业化人才的欠缺,很多人员对于智慧工地的相关理论知识没有全面掌握,也未经过系统性地培养,在应用智慧工地管理时存在的盲点较多,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实际作用和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3]。

3 建筑工程管理中智慧工地应用方式

3.1 需求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的智慧工地概念的应用,需要管理人员开展综合性的需求分析,主要分析的对象为项目经理、系统管理员等,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人员管理、日常维护管理和安全检查工作。对于智慧工地的应用,管理人员需要对现存的实际需求进行综合性分析,对智慧工地的目标进行明确,使现场的施工安全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且智慧工地的应用,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实时监控,对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并整改,实现智能动态管理,并将可视化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细化,使智慧工地系统变得越来越完善。

3.2 结构框架分析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开展模块化设计,确保建设的智慧工地系统平台贴合实际,有完善的数据库作为支撑。基于此,管理人员在采集数据时,应当充分利用感应技术 和感应设备,如:二维码识别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前端传感器等,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利用内外部网络的综合框架,通过服务器实现智能化、综合化管理。

3.3 系统组件设计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时,要贴合现场的实际需求,建立切实实际的应用版块,如安全效益、安全巡查、员工、机械设备四大版块。在对机械设备管理模块进行搭建时,需要对机械的参数、使用人员的各项信息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和实时更新。在对员工管理模块进行构建时,要对员工的年龄、学历、爱好等各项基础信息详细记录在案,确保智慧工地系统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4]。

4 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4.1 机械设备管理

塔吊监测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主要涉及到的机械设备管理内容有车辆管理和塔吊监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关键机械设备,塔吊使传统的施工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取代了部分的人工作业。但对于塔吊这种高空作业来说,存在的安全风险也是较大的,如果没有妥善进行操作,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基于此,在智慧工地背景下,需要建设塔吊监测系统,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得到实时监测。并对收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将危险源及时进行识别排除,有效避免塔吊事故的发生。此外,利用塔吊监测系统,还可以对内部的损坏零部件及时发现,确保施工机械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落实塔吊监测时,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全工程全周期监管。

车辆管理。智慧工地下的车辆管理工作,会实时记录车辆的进出、车辆类型和进出时间,实现建筑工地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而且基于数字化物联网管理系统的智慧工地,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实现云端分析和终端感知,对整个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打造智能化的智慧工地决策体系,确保从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动态监管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也使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4.2 现场作业人员管理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人不规范,再加上建筑施工的从业门槛低,很多施工人员未经过系统性的培训直接上岗,这部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规范化操作不熟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应用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可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并汇总他们的资历、年龄、技能水平等信息。而且利用IC卡、指纹识别、门禁闸机、人脸识别等技术,核定人员的身份信息,对外来无关人员做到有效防范[5]。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对于需要进行特殊作业的人员,需要在入场开展进行资格认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才能正式作业。这就可以通过人事管理数据库,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信息进行管理,在使用设备时,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指纹技术防止机器误用。还有对于现场配电箱的管理,也可以利用系统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的指纹识别、QR码的录入后,才能打开电气箱,避免私自打开导致电击安全事故的发生。

4.3 其他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应用

物料验收系统。对整个建筑项目质量来说,物料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时,应当对物料验收管理系统不断进行优化改进,使建筑现场的物料验收环节的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升,确保只有合格的施工原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在应用该系统时,主要利用的是多个摄像头和前端地磅秤重,将获取的相关信息上传到服务器进行识别。

深基坑监测系统。近些年,我国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这对深基坑施工作业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因为深基坑施工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在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时,建立深基坑监测系统,这样可以在进行开挖作业前,对现场信息进行全方面勘查,确保开挖方法和开挖位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际在进行深基坑监测作业时,利用智慧工地平台,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经过系统和人工判断,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处理[6-7]。

智能化喷雾降尘。在开展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粉尘污染,因为建设中会使用大量的砂石、水泥等材料。这就需要通过应用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对施工现场的灰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在该系统中,需要安装自动感应装置,如果设置的灰尘浓度超过上限时,就会自动喷洒水雾,起到降尘的效果;当监测到浓度低于设定值时会自动关闭。对于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的应用,需要在开展施工前就需要场地布置工作,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建设蓄水池,使工程用水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并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使绿色环保理念得到有效落实。

远程视频监控。因为整个建筑工程涉及到的环节众多,施工面积广、施工时间长,而且也具有转移频繁和高度分散的作业特点。在这一背景下,想要实现人员和物品的高效管理工作,就需要对整个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可以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航拍无人机、高清智能相机等设备,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实现远程监控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材料堆放区等区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4 日常管理软件的更新应用

对于建筑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想要实现实时监管的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出智慧工地平台的作用。利用智慧平台实现实时监管,比如,可以对物料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和查询,对基础性材料的损耗进行减少,可以使建筑工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可以对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适当减轻,如,配置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可以对进场物料自动进行放行、减重和装卸,使后勤人员的压力大大减轻。而且传统的人工盘点方式,不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精力,还会增加后勤人员的工作难度。但在智慧工地模式下,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BIM技术,实现物料的跟踪管理,确保实现全周期监管,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8-9]。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背景下,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建设成本。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应当将“智慧工地”管理理念落实下去,营造高效、安全的施工环境,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而且对于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工地的实际管理效果,对潜在的施工危险源进行准确识别和判断,及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处置。并将施工管理体系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度结合,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的实时全面监控,确保整个项目的有序安全推进,也为我国建筑领域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猜你喜欢
塔吊工地施工现场
儿童主动学习行为的分析及支持策略——以扭扭积木《塔吊》为例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波比的小工地
多标段工程群塔布置与安装
塔吊检查
超高层建筑塔吊选型和布置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