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视角下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
——以伊犁师范大学音乐学(师范)专业为例

2023-12-27 17:31张海彬
轻音乐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伊犁音乐学师范大学

任 娟 张海彬

21 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 科技获得了迅猛发展, 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 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加自主, 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2022 年4 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新课标”) 并于同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新课标” 在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同时还增加了 “学业质量标准”等内容。 基于此背景, 笔者认为当前的高师音乐学 (师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时代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本文以伊犁师范大学音乐学 (师范)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 在教师教育的视角上对其近年来的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分析, 思考当前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及措施。 希望能够对高师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有所帮助。

一、 伊犁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

伊犁师范大学位于我国新疆伊犁, 这里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校内音乐学 (师范) 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 笔者根据 “新课标” 以及新疆地区基础教育的情况, 结合伊犁师范大学的发展规划, 对伊犁师范大学音乐学 (师范) 专业近三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 总学时、 总学分调整情况

伊犁师范大学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的音乐学(师范) 专业总学时分别为2696、 3992、 3250, 总学分别为159、 154、 163。 由此可知, 该校的音乐学 (师范)专业的总课时和学分在整体上是增加的。

(二) 各课模块学分占比调整情况

伊犁师范大学将该专业的课程分为四个模块, 分别是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 其中学科专业课程的学分在2014 年、 2018 年和2022 年分别占比36.0%、 38.7%、 46.6%, 是四个课程模块当中占比最高的; 其次是通识教育课程, 由2014 年的30.4%到2022 年的31.2%, 增加了0.8%; 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比第三, 其中在2018 年最高, 达到了21.2%, 但在2022 年仅达到了12.2%; 最后, 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占比最少且逐年减小, 由2014 年的16.8%到2018 年的12.2%再到最后的9.7%。

二、 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伊犁师范大学音乐学 (师范) 专业近年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思考发现目前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

过去, 我国高校师范类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受到各专业音乐学院的影响, 以至于一些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逐渐偏向专业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 当今, “新课标” 把坚持以美育人、 重视艺术体验、 突出课程综合作为课程的理念, 明确提出: 艺术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 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1]根据分析对比伊犁师范大学近三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知, 最新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增加了学科专业课程的占比, 更加注重音乐本体的教学, 将新课标所强调的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以及设计思路渗透到了音乐学 (师范) 专业课程体系当中。 笔者认为, 各高师院校应该根据 “新课标” 重新思考音乐学 (师范)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转变以往的培养观念, 根据新的培养观念及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和改进, 将新课标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

(二) 教学实践环节的弱化

在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 教学实践是学生从 “师范生” 到 “中小学音乐教师” 重要转变的关键步骤。 然而, 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中, 许多高师院校将教学实践和课程学习分离, 比如在教授音乐技能课时, 无法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演示和试讲。 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师范院校仍然缺乏 “见习” 和 “实训” 课程, 见习与实践应该被视为实习的关键步骤, 如果没有亲身到当地的中小学参观, 就会缺乏对教育目标、 教学方式的认知, 导致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很难立即适应并融入课堂, 从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的顺利完成。

结合伊犁师范大学的近三次人才培养方案可知, 伊犁师范大学2022 年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课程分为教育教学综合实践 (见习、 实习支教等)、 毕业论文 (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践、 军事训练、 劳动实践、音乐表演实践这六大部分, 其中将毕业论文 (设计) 课程的学分纳入到了学科专业当中且将普通话、 粉笔字、毛笔字、 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等课程学分放到了教师教育课程中, 所以在2022 年整体上出现了实践课程学分减少的现象。 这六大部分均采用集中性实践的方式, 其中教育教学综合实践中包括见习、 实习支教等, 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权, 使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中用、 用中学。

(三) 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

1.缺乏地方、 校本课程

《教育部地方课程管理指南》 强调,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 课程规划和本地的特色,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自主开发和管理, 以满足当地学生的学习需求。 伊犁师范大学的所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元素, 这些音乐独具地方特色, 学校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 例如中外乐器、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选讲、 哈萨克族音乐专题等, 以此弘扬地方特色民族音乐, 传承地方传统音乐文化。

2.课程内容重复, 课程间的联系不够

伊犁师范大学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 涵盖了四大类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其中2014 年和2018 年的课程设置当中每一类都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而2022 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科专业课程分为核心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将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分为师范技能类课程、 学科教育课程、 师德教育类课程和教育信息素养类课程, 将综合实践课程分为教育教学综合实践、 毕业论文 (设计、 作品)、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践和音乐表演实践, 这一细分有效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之间的联系。

纵观以往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过于强调每一学科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渗透不够, 缺乏课程的融合性, 师范专业应有的特点没有渗透到各科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 培养出的 “师范生” 只会技能, 不会教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 重专业技能的训练, 轻教育教学素质的培养

根据伊犁师范大学2022 年的培养方案可知, 在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占比中学科专业课占比最大, 教师教育课程占比最少, 且要求所有学科专业课程整体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 而教师教育课程中必修课和选修课加起来还不到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笔者认为这句话对当今各高等师范院校办好音乐学 (师范) 专业具有非常大的启迪意义, 值得高师院校的音乐学专业教师认真揣摩, 细细品味。 当今的高师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教学” 的现象, 从教师教育的视角上看, 音乐学专业的教学首先是 “人的教育”, 其次才是音乐的教育。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学习声乐、 钢琴等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但不能只局限于努力学习这些技能, 而应该致力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2]知道 “教什么” “怎么教” 和 “如何教”, 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

三、 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建议

(一) 深入解读课标, 更新培养观念, 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高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育部发布的政策文件, 深入解读2022 年版新课标,并根据新课标对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了解、 研究新课标的内容, 这样能够在根源上避免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国家所要求的出现偏差。

高师院校的音乐学专业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长期以来, 人们都从音乐的视角看待这个专业, 坚持把学生培养成歌唱家或者演奏家, 片面强调某一课程或某一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重视“音乐” 而忽视了 “教育”。 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看待音乐学专业, 以培养优秀的音乐教师为目标。

各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将音乐学专业师范类的人才培养目标同专业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开来, 明确自身的定位, 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落实的指标和方向。 为了提升高师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等师范院校应当根据当地的音乐教育现状, 定期邀请学生参加各类中小学的音乐课程, 并与他们分享有关的音乐教学经验和知识, 以期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此外, 还应该举办专题研讨会, 让大家一起探究如何更有效地授课。

(二) 加强教学实践, 形成实践闭环

在伊犁师范大学的本科年级, 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将在大二到大三期间接受教育和实习。 这些学生将会接受一些集中的实践活动, 包括见习、 支教和毕业论文设计。 实习的时间通常在大四上学期的8 周左右, 但是这些活动的数量较少。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应该安排他们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定期前往当地的中小学,观摩和学习在职教师的音乐课程, 并亲身体验这些课程。 此外,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 高校应该在大三时安排他们参加短期的实习。 同时, 我们也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 并通过课堂讨论、 演讲等方式得到指导。 最终, 他们才有机会在大四时继续参加这类实习。 通过 “实习——反馈——再实习” 的实践活动,形成实践闭环, 可以显著提升实习的成效, 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 笔者认为各高师院校应该与当地政府、 中小学校以及贫困乡村建立良好的联系, 选择合适的学校作为实习和支教地点, 并配备专业的实习支教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学校对学生的见习、 实习和支教的重视将激发出学生更多的热情, 使得实践活动不仅仅局限于 “走过场”,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管理能力。

(三) 重视学科联系, 优化课程结构

近年来, 学科交叉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许多学者纷纷投身其中, 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高校, 学科交叉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学科交叉的不断扩大, 高师的音乐教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以伊犁师范大学为例, 笔者认为其2022 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分析与写作与歌曲分析与写作这两门课程的独立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割裂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 此外, 高师院校在给音乐学(师范) 专业的学生开展声乐课的同时应和钢琴课结合,在要求学生唱出优美歌声的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伴奏意识和能力的培养。[3]

高师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应该完善课程系统, 优化课堂结构, 重视学科联系, 让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始终。身为高师院校的专业教师, 应该摆脱传统的专业分类和界限, 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具创造性的思维, 以及更加灵活的方式, 将不同的学科融合到一起, 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人类艺术的发展, 并且重新设计和完善高校的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四) 结合地方特色培养音乐教育人才

1.开设专业特色课程

为了提升本专业的特色, 高等师范院校应当根据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课程, 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课程, 应当加强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伊犁师范大学有许多哈萨克族学生, 他们会唱哈萨克族民歌、 会弹冬不拉, 具有深厚的民族音乐背景和情怀, 学校在音乐学 (师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可以为这些学生开展一些特色课程, 如民族器乐课、哈萨克族音乐专题等必修、 选修课程, 以满足地方学生的需求。

2.开展创新型教学实践

过去, “灌输式” “填鸭式” 课程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 学生在课下学习。[4]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展现地方特色。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导者, 而非权威。 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一些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例如自主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 质疑激趣法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 以唤醒他们音乐学习的热情; 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评价的方式, 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3.创设地方特色评价体系

有了地方特色课程之后, 高师院校要针对这些特色音乐课程建立一套教学评价体系, 以此来检验和衡量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 例如可采取问卷调查、 访谈、 开展特色音乐演出汇报等形式, 了解学生对此课程的想法以及满意程度, 以便高校专业教师对此课程进行完整、 调整和优化, 继而开展新一轮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结 语

从教师教育的视角来看,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规律。 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 需要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更新、 调整和修改,以期达到方案的优化和完善。 希望此文能对完善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所帮助, 以便培养出符合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的音乐教师。

猜你喜欢
伊犁音乐学师范大学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伊犁书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伊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