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秋冬养生指南

2023-12-27 18:42奚艳
银潮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秋冬养秋燥肺气

文|奚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多发期,秋冬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那么,老年人在秋冬养生上要注意什么呢?

科学调养解“秋乏”

夏季炎热,大量出汗,造成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身体过度消耗。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出汗也明显减少,机体进入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为缓解秋乏,首先平时应早睡早起,早睡可使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其次,应保持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及烧烤类食物,多喝水,多吃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等果蔬,可帮助人体克服疲倦;第三,适当进行打太极、八段锦、慢走等有氧运动,缓解疲惫感。

少辛养肺防“秋燥”

“秋燥”是因秋天气候干燥导致体内水分缺失,而产生一些症状,如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咽干、便秘、流鼻血等。肺脏清虚而娇嫩,“秋燥”尤易伤肺,所以秋季养生,养肺先行。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加重“秋燥”,所以需要少辛养肺,减少肺气的耗散,防止“秋燥”。具体而言,不应吃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热食物,以免加重“秋燥”;多吃一些时令果蔬,如雪梨、银耳、百合、莲子、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养肺,缓解“秋燥”症状。

适度保暖防“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但是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以及慢性肾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夏末秋初,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使机体自然过渡到冬天,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但是,对于抵抗能力较弱或患有慢性病,如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御寒能力较弱,身体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容易诱发宿疾,因此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但也不用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

保暖对老年人尤为重要。颈暖: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头颈部是最容易受寒气入侵的部位,保证颈部不受寒可以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老年朋友出门不妨戴条围巾、披肩或者戴顶帽子,有效保暖头颈部。腰暖:老年人常有腰痛等腰肌劳损症状,受冷刺激容易加重,早晚出门穿个马甲、戴好护腰可以有效保护腰部。脚暖:脚是健康的“窗口”,五脏六腑都在这里有相应的穴位,足部保暖可以穿厚袜子、棉拖鞋,此外,可以用热水泡脚,达到舒筋活血、解除疲劳,但要注意的是,泡脚的水温不宜过热,最好40℃左右,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泡脚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秋季养生防“秋郁”

秋天内应于肺,悲忧最易伤肺,肺气一虚,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会降低。深秋至冬季是一年中季节性情感障碍最多的时期,需要缓解压力,调节心情。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老人心理和生理健康,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减少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病的发生;反之,性情急躁、消沉郁闷的心态,往往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注意戒怒、戒急、戒快,要有平常心、宽心、静心,才可畅情舒心,远离“秋郁”。

修养心志是抵御“秋郁”的最佳方法,可以培养一些陶冶情操的小乐趣,比如以书为友,坚持学习等。饮食上,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多吃核桃、糯米、乳品、梨,少吃高脂类食物。平时,多晒太阳以抑制松果体分泌过多的褪黑激素,多进行户外体育锻炼,让身心保持舒坦平和的状态。

秋冬养生,人体从激进转向从容,从豪放转向静和,从阳刚转向阴柔,记住以下几点:

1.性情要柔顺。老人应仁慈随和,凡事不强求,想开一点。切莫大喜、大悲、大怒、过于激动与冲动,要柔顺、温和、豁达开朗和知足常乐。

2.饮食要柔软。老年人牙齿松落,津液亏损,肠胃功能虚弱,故不宜吃生、冷、硬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养生灵》的“饮食六宜”有这样的论述:“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

3.穿着要柔美。老年人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皮肤破损后恢复缓慢,所以应穿着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穿紧身衣及化纤物品,以免使皮肤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擦伤、皮肤过敏等。衣服颜色艳丽可以防止秋悲,红色能够让人产生温暖感;橙色能让人产生活力,诱发食欲;黄色能让人充满希望、充沛精力。

4.行动要柔缓。老年人的神经、肌肉、骨骼等功能都开始退化,要是用力过急、过猛、过累,就容易受伤,所以活动都应柔缓,起床遵循“起床三部曲”:即醒后卧床1 分钟再坐起,坐起1 分钟再站立,站立1 分钟再行走。参加体育锻炼时,应选择太极拳、木兰拳、散步等动作柔和、运动量适当的项目,并做好锻炼前热身。

每天多睡一小时,科学调养解“秋乏”;

润肺多饮一杯茶,少辛养肺防“秋燥”;

睡前多泡一次脚,适度保暖防“秋冻”;

修身养性一本书,秋季养生防“秋郁”。

猜你喜欢
秋冬养秋燥肺气
从秋冬养阴说起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近30年《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研究进展*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去秋燥 吃啥喝啥很重要
养阴清肺汤治疗秋燥咳嗽22例
浅议肺气之概念及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