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

  • 老年人秋冬养生指南
    病等的多发期,秋冬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那么,老年人在秋冬养生上要注意什么呢?科学调养解“秋乏”夏季炎热,大量出汗,造成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身体过度消耗。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出汗也明显减少,机体进入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为缓解秋乏,首先平时应早睡早起,早睡可使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其次,应保持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及烧烤类食

    银潮 2023年11期2023-12-27

  • 基于古今异轨刍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1]4其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谓是脍炙人口,被视为四季养生防病的圭臬,自古至今被广泛应用在中医的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中。历代医家对此阐述,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临床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现代众多学者[2-4]对此更是从不同角度切入论述,促进了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亦对临床有所裨益。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16期2023-10-18

  • 荷塘月色
    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盛逐渐转为阴盛的转折。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结束,仍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管子》中也提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饮食方面应特别注意润燥养阴,宜食生津养阴、清肺滋燥之物,少辛辣、煎炸。独创膳点:荷塘

    食品与生活 2023年8期2023-10-01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争议解读与逻辑整理*
    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凝结着古人对于时令与万物节律的相关性及相应养生方法的思考。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发。本文溯源此条文及后世医家的阐述,以阴阳性质和关系为纲,重新解读其内涵,并梳理各观点之间的逻辑和相关性。1 重要概念1.1 养:“养”主要有三种解释:以制为养、以补为养、以调为养。以制为养,即强调对立制约观念在调养中的重要性。王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春夏食寒凉能制约盛阳,秋冬常服温热能制约盛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2期2022-12-06

  • 《黄帝内经》论养生
    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事。(一)知“七损八益”之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能知七损八益者,即知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阳消阴长之理,冬至一阳生而春夏象阳,春乃少阳,夏即太阳,夏至一阴生而秋冬象阴,秋乃少阴,冬即太阴。人位天地之间,四时之内,调人体阴阳以求阴平阳秘者,必当先明天地四时阴阳之变,春夏秋冬

    养生月刊 2022年6期2022-11-25

  • 春夏养阳勿上火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原文“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通俗地讲,“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这时人们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并不断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4期2022-05-17

  • 中医专家教你如何以“中和”养生
    ,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形神和 即身心要和谐。在中医中,心不但主血脉,还主神明。心气平和,气血流通,才能实现身心和谐。比如,一些老年人壮心不已,做什么事情都不称心,一不称心就发脾气,这样会影响健康。老年人要先服老,再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做才會开心。 饮食和 即养好脾胃,谨慎地调节饮食,谷类、水果、肉类、蔬菜等各种营养要全面才能饮食健康。另外,中医从来没有强调吃素。据统计,吃素人群比正常饮食人群的期望寿命要少十几岁。此外,饮食不能过酸、过咸、过苦、过甜,

    新传奇 2022年6期2022-02-22

  • 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本义论析中医“治未病”之养生观
    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历代释义者颇多,以王冰的“制养”说、张介宾的“顺从其根”说、张志聪的“夏阳外浮”说等流传较广。现代学者从时间、医学、体质、脏腑、治法角度不断发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说的泛化,难免出现误读、误解,甚至曲解,导致误用、滥用等流弊发生。因此,本文聚焦“养”“阴阳”及所养之“道”的含义内涵,对“春夏养阳,秋冬养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9期2021-03-27

  • 女性冬季养阴之法,因人而异
    也。”因此,“秋冬养阴”对于女性而言更为重要。然而,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体质、未病或已病状态也有不同情况,养阴之法,又应因人而异。12~20岁的青春期女性肾气旺盛,阴血未伤。秋冬季节应注意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勿熬夜,勿饮食燥热。月经后以沙参、玉竹、红枣煲汤调养。21~34岁的育龄期年轻女性身体盛壮,阴阳平衡,常常是生儿育女之期。除了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耗损阴血,亦可通过药膳养阴补血,如熟地、淮山、枸杞、红枣,或养阴清热的生地、玄参、麦冬、莲子。35~45岁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2期2021-03-09

  • 孙思邈《千金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探析*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古人顺应四季规律以调整个体阴阳偏颇而至和谐状态的一种原则性提法[1]。此说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在思想上存在承继关系,用于中医预防医学体系,成为人体顺应自然规律把握阴阳和谐状态的方法之一。纵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发展史,自《黄帝内经》开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仅被视作一种“因时施治”“因时先防”的养生原则或治则治法,至隋唐时期医家开始从饮食起居、治疗方药方面加以理解与

    现代中医药 2021年5期2021-01-04

  • 秋冬养阴:针药并重有讲究
    爱“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养生的这一说法人所共知,但秋冬如何养阴,其中有许多讲究,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何为阴阳人体的阳,包括心阳、肝阳、脾阳、肺阳、肾阳等。四时都可以保养人体阳气,岂能只限于春夏?同样,人体的阴包括心阴、肝阴、脾阴、肺阴、肾阴等,四时都可以保养,岂能只限于秋冬?而且《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春夏只保养阳气,秋冬只保养阴气,则有违“阴平阳秘”的养生思想。阳气是人体生存的重要因素,由阳气生成的生命之火,是生命的动力;阴成形,通

    家庭医学 2020年1期2020-12-28

  • 睡眠时头的朝向
    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南北派”的主要依据是所谓“地球磁场说”。他们认为,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之间有一个大而弱的磁场,如果人体长期顺着地磁的南北方向睡,可使人体器官细胞有序化,调整和增进器官功能,久而久之,有益于健康。那么,关于睡眠朝向对于睡眠到底有没有影响呢?睡眠专家认为,无论哪一派都没有得到现代科学证实。与其纠结床头朝向的问题,倒不如从睡眠的本质入手,才能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是一個很个性化的问题,每个人应根据普遍的睡眠规律,结合自己的情况,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11期2020-11-11

  • 秋冬养生,人参这样吃
    切片含服最简单: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入口中含服,直到味淡或无味,再把参片嚼服咽下。这种服法适用于需要进补强身的一般健康人。切片泡茶也方便: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取3 克左右放入杯中,冲入沸水,代茶饮服。可反复冲泡,直到参茶变淡无味,将渣嚼服。与含服法适用人群一样。煎汤服用药效最浓:这种服用方法药汁中的有效成分浓度高,因而补益作用较强,起效较快,适用于大病之后,邪气已去,虚症严重,急而进补调养者。隔水蒸服与煎汤服用特点相似:人参切片或切段后放入瓷碗中,加入大半碗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1期2020-02-14

  • 《养生四要》中“法时”养生思想探析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与自然万物一道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升降出入、往来流转,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现对《养生四要》“法时”养生思想进行分析及总结,具体如下。1 遵循“法于阴阳,顺时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这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本质是指调摄人体阴阳之气,效法自然界的规律,从而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万全遵循“法于阴阳,顺时养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02-11

  • 近30年《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研究进展*
    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的著名命题之一。本文拟对近30年国内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述评。1 文献研究1.1 句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载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有学者认为在“万物之根本也”句下标为句号[1],或在“以从其根”句下标为分号[2],这显然影响了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2期2020-01-10

  • 从立冬说起
    法,进补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以顺应“闭藏”季节的特点,一般不用助阳耗精之品,以免损耗阴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补多以食补为主。一日三餐,“五谷为养,五畜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精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不足者,补之以味。……故亦可以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益寿而以百数……”,是保持健康身体的主要途径。中医有五色入五脏的理论,其中黑色食品补益肝肾,且有助于抵御寒冷,例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紫菜、海带等。黑色食品还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效,对阳气不足的体

    中老年保健 2020年11期2020-01-02

  • 夏季养生要注意
    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时节,阳气是最盛,但接下来秋天就开始逐渐消耗。因此,在这个时候,尽可能的将阳气养足,以备秋冬之用。另外,当阳气足了,就可以避开寒湿之邪的入侵。夏天大家比较容易“贪凉”,有些人甚至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吃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总之怎么凉爽就怎么做。这样不仅阳气耗损虚亏,并且寒湿邪气就上身了,非常容易生病。人体五脏六腑、经脉里的寒湿之邪是万病之源,在伏天采用温阳、补肾、纳气、利水、散寒的药物,常用的药物如附片、肉桂、细辛、白芷、高良

    科学生活 2019年9期2019-11-29

  • 养收之道贵在防火
    ,这就是所谓的秋冬养阴,只有阴气雄厚了,才有可能将收敛的阳气密密包裹;同时千万不可扰动阳气,使之外泄而引起阴阳冲突。比如说为何要早睡早起,就是因为秋天本来就是一年四季中阴盛的季节,晚上又是一天之中阴盛的时辰,早睡能减少阳气的扰动。收敛神气、无外其志,就是心神和行为都不要“躁”,不要乱思乱动,也能减少阳气的扰动。中医讲“烦”和“躁”,有先烦后躁,称之为烦躁;有先躁后烦,称之为躁烦。其病因有邪热入里,属实热证;有虚火内扰,属虚热证;都是上火的一種表现。秋冬季节

    家庭医学 2019年9期2019-10-10

  • 秋冬养阴,结合针灸养好你的五脏
    考问题。一、“秋冬养阴”的正确理解现代将“秋冬养阴”转述为养生术语,秋冬季节,应收养阴气,为阳气的到来做好准备。此时段的养生,以“防肺燥,护阴津”为核心,在饮食、保暖、锻炼身体、保健等多方面积累知识,为养生奠定基础。二、“秋冬养阴”对针灸临床的意义秋冬季节,人体易受寒气所侵,寒气过大,藏于体内,很难被发现。但长时间积累,人体阳气明显低于阴气时,就会使静脉受损。而春夏阳气较重,如果不能根据时节变化调节体内阴阳,季节更换时,就会出现阴阳相冲,也就是“季节性疾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2019-09-10

  • 夏季养生,这样做
    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一种“顺应天地之刚柔”的养生智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分别指两个时令的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的意思就是春天和夏天,大自然的气是向上、向外生发的,人体的气也应该养护成向上、向外生发的气势;“秋冬养阴”,就是秋冬的时候,大自然的气是向下、向内收藏的,所以人体的气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气势,培养向内、向下收藏的气势。人体的气(自然万物都是一样的)要顺应自然界气的变化规律。不注意“春夏养阳”为什么会致病?医生从“天人合一”的角度,生动地

    婚育与健康 2019年6期2019-07-30

  • 热水泡脚治好我的筋膜炎
    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热浪滚滚,很多人易疲劳,食欲也不好。晚上睡觉前如果坚持用温水泡脚,不仅可以储存阳气,而且可以祛除暑湿。夏季湿气正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而夏天坚持晚上温水泡脚,正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具体方法是:每天晚上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水最好超过脚踝到达小腿;水中加点盐,还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如果吹空调导致感冒、头痛或发热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36期2019-01-28

  • 热水泡脚治好我的筋膜炎
    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热浪滚滚,很多人易疲劳,食欲也不好。晚上睡觉前如果坚持用温水泡脚,不仅可以储存阳气,而且可以祛除暑湿。夏季湿气正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而夏天坚持晚上温水泡脚,正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具体方法是:每天晚上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水最好超过脚踝到达小腿;水中加点盐,还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如果吹空调导致感冒、头痛或发热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12期2019-01-14

  • 秋冬养好阴,春夏美三分
    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八个字。正值冬季,我们要如何养好“阴”呢?充足的睡眠睡眠是最经济实惠的养生方法。《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于现代人,能做到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叫醒的机会并不多。“早卧”,就成了我们抓住睡眠的绝佳机会。动“微似汗出”冬季,阴寒之气较重,容易入侵体内,对于老年人,易引发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加重骨关节疾病的症状等。此外,冬季毛孔处于关闭的状态,不建议剧烈运动,以避免大量出汗,毛孔开泄,给寒邪可乘之机。同时,汗液是体内阴液

    晚晴 2018年2期2018-12-06

  • 春捂秋冻 百病难碰
    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秋季气温开始下降的时候,过分保暖增加衣服,会导致暑热稽留在人体内不易发散,从而不利于“存阴”。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春捂秋冻”对身体健康也是大有裨益。因为适当的“冻”,可以使身体受到相应的寒冷刺激,人体能够自然而然逐渐地适应气温变化,提高耐寒耐冻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做准备。这样即使到了三九寒冬之际,人体的上呼吸道因为已经习惯冷空气的刺激,毛细血管也不会过分收缩,相应血流量灌注量相对维持稳定,从而使抗菌能力相对增强,更容易抵

    养生月刊 2018年10期2018-10-11

  • 元月养生计划:“小寒”最冷,“大寒”回春
    的一句格言:“秋冬养阴”。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 古人常在此节气应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以補充肾气。因为肾气充足,能抵御寒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身体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神志深藏于内冬季是生机潜伏、万物蜇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相当缓慢,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勿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勿急躁发怒。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春、夏

    国企管理 2018年1期2018-05-30

  • 秋冬养阴,“针”养五脏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仅在四时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曾经成为中医治疗某些疾病之经典治法之一。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天地四时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节律,而机体生命活动对天地四时的变化又具有适应能力,五脏六腑、脉象等与四季寒暑变化存在相应的节律性变化。冬主收藏,“数九寒天”是外界气候最冷的时候,而此时人体阳气开始入内收藏,抵抗寒邪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添加衣物,则易发生一系列冬季疾病如

    问健康画报 2018年3期2018-03-12

  • 谈春夏养阳秋冬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最早是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其中对此有如下阐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1]自《黄帝内经》以来,历代的医家对其是见仁见智。1 历代医家最具代表性的见解(1)唐代王冰从“阴阳互制”理论出发,认为“养即制也”,故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1]。通过互制,达到互养,扶阳消阴,壮水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4期2018-02-09

  • 五运六气:中医学的源头
    形成的基础。”秋冬养阴并不是多吃滋阴食物顾植山谈到,“阴阳首先代表的是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太极图由衰到盛叫做阳,由盛到衰叫做阴。”由于摈弃了五运六气,现代教科书对阴阳的解释往往脱离了《黄帝内经》中阴阳概念的本意,仅仅把它看作对两种事物的分类,完全改变了阴阳的基本含义。“本来七损八益是中医学调阴阳的根本大法。只有从三阴三阳六气的开阖枢动态变化中,才能理解七损八益是对天地阴阳动态变化盈虚损益的描述。但近年来一些人误以为七损八益就是房中术的专用术语了。”顾植山说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期2018-01-30

  • 秋冬养好阴,春夏美三分
    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八个字。正值冬季,我们要如何养好“阴”呢?充足的睡眠睡眠是最经济实惠的养生方法。《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于现代人,能做到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叫醒的机会并不多。“早卧”,就成了我们抓住睡眠的绝佳机会。动“微似汗出”冬季,阴寒之气较重,容易入侵体内,对于老年人,易引发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加重骨关节疾病的症状等。此外,冬季,毛孔处于关闭的状态,不建议剧烈运动,以避免大量出汗,毛孔开泄,给寒邪可乘之机。同时,汗液是体内阴

    晚晴 2017年12期2018-01-15

  • 夏病冬治三九炙
    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所谓“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两者均是借助自然界气候变化来调补阴阳,正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一“天人相应”理论。冬病夏治的代表治法为三伏灸,夏病冬治的代表治法为三九灸;三九灸是巩固加强三伏灸的疗效,其目的是通过调补阴阳,祛寒扶正;两者相互配合,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效果相得益彰。其治法有各种艾灸法、药物敷贴等,主要体现在选择温阳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而调制成的药饼,敷贴在针灸医师通过辩证论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11期2018-01-02

  • 养生的这些说法不一定适合你
    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常饮绿豆汤”,这些养生方法也适合你吗?养生需要个性化,应在总体养生原则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科学养生。说起夏季养生,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些说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常饮绿豆汤”,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中医科主任王睿林认为,夏天应该进行个性化的养生选择。王睿林说,之所以讲“春夏养阳”、“夏吃姜”,主要是告诫人们,在夏季气候炎热的情况下,人体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而活

    大众健康 2017年8期2017-08-23

  • 浅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浅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陈凯丽,周丽(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自《素问·四时调气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今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相关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自然、根据四时的时令主气养生保健,调节自身阴阳之气,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五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时调气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福建中医药 2017年4期2017-04-05

  • 一叶知秋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阳盛,立秋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由此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人体也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饮食起居还是心情调整皆要以养收为原则。秋冬养阴首先要“润燥”。秋之主气为“燥”,《饮膳正要》中提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面对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维生素,适当进食甘润的食物如芝麻、秋梨、百合、银耳、蜂蜜、荸荠、柚子、萝卜等也会起到润燥的作用。秋冬养阴还要注意“安神

    中老年保健 2017年8期2017-03-23

  • 秋日养生大套餐总有一款适合您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秋季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那么,秋季该如何养生?我们的身体器官在秋季会有哪些变化?如何有效避免秋愁?重阳节至,我们该如何养

    养生大世界 2016年10期2016-10-12

  • 冰糖葫芦利与弊
    所周知,山药是秋冬养生的好食物,山药豆同山药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都是健脾补肺、滋补温和的秋冬养生佳品。冰糖葫芦好吃,但也有一些食用禁忌。首先因其含糖,故糖尿病患者要慎食;山楂味酸,空腹吃容易伤脾胃,所以患有胃病的人不适合空腹吃山楂糖葫芦;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易与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影响消化吸收,所以吃完猕猴桃糖葫芦后不宜马上喝牛奶;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多食易胸腹胀满、大便干燥、便秘者最好少吃。冰糖葫芦还存在一个安全隐患,那就是在糖衣的包裹下,人们用肉

    饮食科学 2015年2期2015-09-24

  • 山药和山药豆啥区别
    所周知,山药是秋冬养生的好食物,但市面上还有一种叫山药豆的食物,这两者究竟有何区别?其实,山药是山药植株的地下茎,山药豆则是山药地上部分叶腋间肾形或卵圆形的珠芽,又称零余子、山药籽。山药豆和山药一样,都是健脾补肺、滋补温和的秋冬养生佳品。首先,山药豆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促进消化吸收。其次,山药豆中的黏液蛋白,可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护动脉血管,预防动脉硬化。最后,山药豆中的皂甙、黏液质有益肺止咳的功效。山药豆口感滑润绵软,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5年1期2015-05-14

  • 春季养肝三要素早起、舒缓、清淡
    生就要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在生活中要记住这三点:早起、舒缓、清淡。早起:生发阳气和肝气春天到了,要晚一点睡,早一点起,因为春天到处充满生发之气,阳气开始复苏,白天变长,晚上会变短。早起可使精力更加充沛,减少困倦,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若是久卧可能会伤气,造成新陈代谢功能下降,气血运行不畅。如果你把本来应该生发的肝气给压制住了,肝属木,木就不生火,到了夏天你就会着凉、肚子疼,体内的阳气就会被抑制,各种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舒缓:衣宽大、发散披春天

    家庭医药 2015年4期2015-04-08

  • 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其对治未病的意义
    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其对治未病的意义张 旭1刘圆圆1张庆祥2(1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本科,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25035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内经》中提出的重要的养生原则,也是治未病原则的具体体现。强调顺应四时调节阴阳、养生防病外,还体现了融合调整机体,养生防病的理念。文章查阅历史文献,总结了各时期医家较为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总结讨论。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进行探讨,试图探求《内经》中该理论的本质,并且举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2期2015-01-31

  • “三九”贴敷的研究进展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三伏”及“三九”贴敷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近年来,现代中医各家对中药穴位贴敷防治疾病的研究较多,尤其是“三伏”贴敷更是研究的热点,而与之相对应的“三九”贴敷则相对研究较少。“三九”贴敷是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是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和季节性发作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以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

    吉林中医药 2014年3期2014-04-15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新议❋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自古以来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见仁见智。如王冰持“以制为养”的观点,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1]。马莳认为:“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2]”即春夏应当养人之阳气,秋冬应当养人之阴气。张景岳从阴阳互根角度提出了春夏养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秋冬养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类经》中讲:“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8期2014-01-26

  • 从三因制宜新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发,首以“三因”而养的观点,谈如何“养”的问题。1 四季均要养生命之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见于《内经》。笔者理解:春夏秋冬是时间问题,阴阳是核心内容,如何养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养是整个理论的精髓所在[1]。就时间来说涵盖了所有时间。阴阳为何如此重要?值得一年四季予以关注呢?《内经》提出人或生命是“阴阳二气而已”,“生之本,本于阴阳”,故阴阳是指生命之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需养生命之气,故阴阳确实非常重要。可以得出结论:一年四季都

    中医研究 2014年9期2014-01-24

  •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中医养生方面的应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揭示了人与天地四时相应,惟有顺应外界四时气机变动,采取适宜的养生方法,才能保持人体健康的道理[2]。具体到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的理解以及在指导养生的实际运用上 ,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例如医家王冰认为“养即制也”,主张“春夏制其亢阳,秋冬制其盛阴”;但大多数医

    世界中医药 2013年2期2013-04-07

  • 夏季消暑以热止热法
    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认为,夏季五脏六腑阳气相对较少,盛夏消暑,不要贪凉饮冷而耗伤阳气。阳气释放过多,会使内脏虚寒而生病,比如腹泻、咳嗽、关节疼痛、怕冷等。食用绿豆汤或冰镇西瓜、喝冰镇啤酒或冷饮、在空调环境中工作或休息,是一种消暑的方式,但不要过度,一旦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胸闷等不适感觉。夏日还有另一种消暑好办法就是以热止热,常用的方法有:热毛巾擦身,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人体降温节律;洗热水澡,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

    时代农机 2013年6期2013-04-06

  • 关于《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教学体会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教学体会禄颖1张俐敏2(1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北京100029;2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01)本文从《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教学体会入手,强调了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即把握原文本义、辨析注家观点以及结合临床实际综合理解,并且在教学形式上要多样化,比如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经文的理解。《内经》;教学;体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内经》顺四季而养生的重要原则,对于这一原则历代医家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2012-01-28

  • 新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论述都凝聚对这句话的理解、发挥以及在临床上运用后体会的结晶,而其中不乏有相反的观点。笔者深研其理,领悟了其中的一些奥旨,论述于下,以供同道指正。“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其大意为春夏应养阳以生长,秋冬应养阴以收藏。顺四时之气,而调节人体精神意志,保持身体健康。人与自然界一样,为阴阳二气而已。春应生,夏应长,为阳;秋应收,冬应藏,为阴。人

    中医研究 2012年6期2012-01-23

  • 运用“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理论干预治疗慢性HBV 感染免疫耐受的探讨
    用“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理论干预治疗慢性HBV 感染免疫耐受的探讨蒋开平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的干预治疗正受到临床高度关注。通过分析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的治疗现状,结合临床实践,提倡从长计议,引入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整体干预治疗,内容包括:辨证论治基本方药、宗李时珍之说因时选择用药、按药物属性因时选择用药、因时调整治法方药以及因时调摄精神、因时调摄起居、因时调摄形体锻炼、因时调摄饮食等身心调摄项目。通过该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1期2011-10-12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四时养生及用药探讨*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夏养生长之气,秋冬养收藏之气,这是《黄帝内经》从“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的中心思想出发,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理论先导,从自然界四时阴阳之气的规律性变化来探讨机体生理、病因、病机及传变等规律,以此指导中医学预防养生及治疗,是中医学时间医学思想的萌发[2-5]。本文从四时养生及四时用药的角度,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指导意义。1“春夏

    中医研究 2011年10期2011-02-10

  • 秋冬养阴”的原理与方法
    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就颇具指导意义。本文现就“秋冬养阴”的含义、原理与方法略作介绍,以冀对读者能有所裨益。一、什么叫“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意思是说,自然界一年四季中阴阳之气的正常变化是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气的正常变化,在春夏两季特别注意保养阳气,秋冬两季尤其重视蓄养阴精,以从根本

    祝您健康 1988年6期198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