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中学课堂笔记·地理篇*

2023-12-28 06:08王奕朋
郭沫若学刊 2023年4期

王奕朋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郭沫若中学课堂笔记第九册和第十三册记有中国地理(地方志)内容,第九册封面所题文字已因纸张虫蛀不可识读,第十三册封面写有“中地”字样。两册笔记共涉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及甘肃十个省份,每个省份均分疆域(附府及直隶州一览表)、地势、山脉、河流(附湖泽)、道路(附铁路)、气候、风俗、物产、要地等版块详加介绍,临海省份还加设“海岸”一栏。需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虽然第九册编号在前,但从内容上判断其应当接续于第十三册之后。

以下附手稿识读原文,标点为整理者依文意所加,原文无;段落基本依照原文呈现。因纸张虫蛀、字迹模糊等原因无法识读之字均以()代替;括号内之字均表疑似该字,后加问号,供读者参考;括号中加省略号,表示相关内容无法辨认且不确定字数。

中国地理·地方志

长江流域

东抵东海,西(达?)西藏,南限南岭,北尽北岭,长江横其中,凡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七省皆隶之。域内山川灵秀,气候中和,沿海沿江既多良港大埠,而内地亦复支渠交贯,舟楫畅通,地辟人稠。洵吾国之精华所萃,而东半球极大之商战场也。

(一)江苏省

疆域 古吴地,位置在扬子江下游,东濒黄海、东海,南界浙江,西界安徽,西北界河南,北界山东,东西最广处约距七百六十里,南北约距八百余里。江宁、苏州皆为省会,总督、巡抚分驻之。全省共府八、直隶州三、直隶厅一、州三、厅四、县六十二。

各府及直隶州、厅一览表:

江宁府县七

扬州府州二、县六

淮安府县六

徐州府州一、县七

通州县二

海州县二

海门厅

以上皆江宁布政使司所属。

苏州府厅二、县九

常州府县八

淞(编者注:今写作“松”。)江府厅一、县七

镇江府厅一、县四

太仓州县四

以上皆苏州布政使使司所属。

江苏上级行政官吏驻所表:

总督、江宁布政使、江宁提学使、江安粮道、江安盐巡道。以上皆驻江宁府。

两淮盐运使扬州、淮阳海道清江浦、徐州道徐州。以上皆驻江宁布政使领地。

巡抚、江苏布政使、江苏提学使、江苏按察使、苏淞粮道。以上皆驻苏州府。

苏淞太道上海、常镇通海道镇江。以上皆驻江苏布政使领地。

地势 为扬子江冲积地,支渠交错,水皆安流,运河纵贯南北,北有洪泽,南有太湖、扬子江横贯其间。其行政上有宁属、苏属之分,宁属地味少瘠,而淮阳盐利之饶为他处所莫及。苏属绿野平畴,沃冠于全国。故苏、松、太三府州田赋之重,亦甲于各省云。

海岸 长约一千二百里,自山东日照入境,迤逦至云台山,又南至旧黄河口,又南为长江口,崇明沙横塞其中,分水道为二,北道线涉沙绵亘,巨舶难行,惟南道可通臣舰。又西南至金山卫,与浙江分界,自江口以北谓之黄海,其间多平沙浅滩,不便停泊,惟吴淞可以寄椗而已。

山脉 江苏地势平坦,间有山陵,亦如孤阜,惟江宁之钟山、石头山为形势所关,常州、镇江之西南,其山势直与浙江天目山联属,尚称高峻,余则惟以名胜著称而已。

河流 境内水利最饶,江河湖港交会纵横,不胜枚举,举其最著者:

(一)扬子江自安徽太平府入境,至崇明入海,长八百余里,江面最宽处约百里,最狭处亦三里有奇,江中沙渚甚多。

(二)运河分三段,江以南曰江浙运河;江以北曰淮,以南曰淮扬运河;淮以北曰祁宿运河。南达浙省,北通直东,最为交通关键。

(三)淮河在江苏省内者,只有淮扬运河一段,水量浩大,地势低洼,故两岸皆设堤以障之,然夏秋常有水患不减,永定河之于直隶,黄河之于河南、山东也。

(四)黄浦江

(五)吴淞江

(六)刘河(一名娄江)

此三江即禹贡三江之遗迹,太湖及浙西诸水,均以此为消纳之路,现在水势最盛者,首推黄浦,上海即在其沿岸。

(七)串场河在淮扬以东,逼近草荡之地,南达长江,北抵旧黄河,长约四百余里。

(八)仪泰运河由泰州经扬州至十二圩,为淮南(圩)(音围,义同围,江南特用之字)盐船出江必由之道。

(九)沂河

(十)沭河

两河俱源出山东沂州境,至江苏淮海以达于海,水势颇盛。

湖泽

(一)太湖在常州、苏州境内,纵横数百余里,湖中有二山,曰东洞庭、西洞庭。今设太湖、靖湖二厅以治理之。

(二)洪泽湖

(三)高邮湖

(四)宝应湖

(五)邵伯湖

四湖均为消纳淮水之地,尤以洪泽、高邮两湖为最大。今苏省人士,方以导淮归海为事,若竞(编者注:今写作“竟”)其业,则四湖均将涸出复为民田,未可知也。害去而利生,导淮之举,诚当务之急矣。

道路 江苏多以水,上海尤为航路所汇之区,东通日本、美州,北达直东、奉吉,南走闽广、宁波,皆有航路,西则溯长江以达汉口,内河则苏浙两省,四通八达,处处多行小汽船,而皆以上海为中枢点,故上海实江苏交通最要地也。

其陆路则惟有清江通山东及江宁,取道安徽以至京师之两路而已。

铁路之已成者有二:

(一)沪宁长七百里。

(二)沪枫由上海至枫泾镇,长一百七十里。

将成者有二:

(一)津浦

(二)清徐清江至徐州。

拟修者有三:

(一)仪泰泰州至十二圩。

(二)瓜清瓜州至清江。

(三)海清海州至清江。

气候 寒暑适中,淮以南系海洋性质,淮以北则略见大陆性质。

风俗 重文轻武,故于文艺甲全国,而不免柔靡。长淮以北慓悍轻生,与江南绝相反对,故盗贼之多,亦甲于全省。

物产 江苏物产,其天然品以米、豆、丝棉、食盐为大宗。

米长淮以南,弥生膏沃,产米之多远出他省之上,故每年出口之米极盛。其米市共有四处:(一)上海(二)无锡(三)镇江(四)仙女庙。

豆淮北产豆最盛,总汇处曰清口。中国豆产之盛,奉天而外,此为最盛云。

丝苏、常、镇三府,产丝最多,而皆萃于无锡,每年出产之数,约达万以上云。

棉通州木棉,名闻全国。其次如淞江、太仓,产棉亦极盛。

盐江以北曰淮盐,以扬州为总汇之区。江以南曰浙盐,浙江巡抚主之。

物产中之属于制造品者:

绸缎江宁、苏州为最盛,以外如盛泽、镇江,出产亦多。

布松江、苏州、太仓、常州、通州五属,均富产之。

紫泥器宜兴陶器最佳,名闻全国。

玉器苏州制造最佳,与广东齐名。

玻璃在徐州宿迁。

席苏州产此最多且佳。

要地

江宁城周九十六里,居民四十万,当长江中权要地。商务甚盛,两江总督驻于此。

苏州城周四十里,人口六十万。物产富裕,工艺最精,上海未开埠以前,此处为全国第一商埠,今虽衰犹繁盛也。巡抚驻于此。

上海为全国第一大商埠,每年输出入货,多至三四万万,关税又在一千万以外。人民六十余万。近年工业渐兴,局厂林立,说者谓将来可比英伦纽约云。

镇江为长江第三重要隘,又属沿江大埠,人口十八万。商务之盛,在本省居第二位云。

扬州为淮盐总汇之地,人口约十余万,号称富庶。惟自兵燹以后,盐务日衰,市况亦惭(编者注:疑为“渐”之误)萧索,逈然非昔有之扬州矣。

清江浦为南北交通扼要之区,有江北提督驻扎此处(昔为漕运总督),人口十余万,颇称繁盛。清徐铁路发韧于此,瓜青、海青两路亦以为中心点。

无锡为丝米两业荟萃之所,地方繁盛甲于通省,且有缫丝纺纱织布诸厂,商务之兴未有艾也(无锡、金匮两县每年产之货,价约值千五百万以上云)。

通州产棉最多且佳,甲于全国,近来该处士绅注意实业,力求进步,大有一日千里之概,说者谓通州一地将来可比日本之大阪云。

十二圩淮盐上运两湖、皖、赣者,于此出江过载,帆樯林立,颇称繁盛。

仙女庙淮扬运河以东之地,通称里下河,产米最盛之处也。其米之荟萃处曰仙女庙,商务甚繁,帆樯如林,亦繁要之区也。

常州府江南木豆两业,以此为中心点,故其商务之盛亚于无锡。本府人自治力颇强,近来地方自由兴革之事亦甚多,他处所不及也。

徐州府清徐开徐津浦之铁路交会于此,有利国泽,产铁最旺,将来可与大治争衡者无过于此。

江阴为长江第二重门户,有炮台颇坚固。

吴淞口为长江第一重门户,昔日炮台今已拆毁,且将吴淞并作通通(编者注:原文如此,疑为“通商”之误。)口岸矣。

(二)安徽省

疆域 安徽省,当春秋吴楚之交,又称皖省,位置在江苏之西,昔与江苏合称江南省。康熙初年,始分拆为两省者。

东北界江苏,西北界河南,西界湖北,南界江西,东南界浙江,省城曰安庆府。全省共领府八,直隶州五,散州四,县五十一。

安徽各府及直隶州一览表:

安庆领县六

太平领县三

徽州领县六

庐州领州一、县四

宁国领县六

凤阳领州二、县五

池州领县六

颖(编者注:今写作“颍”,下同)州领州一、县六以上八府。

广德领县一

滁州领县二

泗州领县三

和州领县一

六安领县二

以上直隶州五。

地势 北岭山脉,自豫鄂之交入境,通过中央画分南北二部,岭北为淮水流域,岭南为扬子江流域。

山脉 安徽平原以淮北为最大,其余几乎遍地皆山。

江以北为北岭山干脉。

北岭山脉之在安徽境内者,以霍山、潜山为最著。

江以南为黟山山脉。

黟山山脉以黄山为最高(黟山山脉,西南自仙霞岭分支而来,其东面则连浙西之天目山)。

河流 安徽河流之最大者有二,一为扬子江,二为淮河,其次则属于大江以南者,有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属于大江以北者,则有肥水、颖水、涡河、浍河,皆为最著者。

(一)扬子江自湖北入境,至太平府出境,长约七百余里,沿岸有通商地,曰芜湖。

(二)淮水自三河尖入境,东流汇为洪泽湖,与江苏共领有之,长约八百余里。

属于江南者:

(一)新安江发源黟县山中,东流入浙江境,为浙江上游。

(二)青弋江

(三)水阳江

两江俱发源宁国府,境内并流至太平府入江,长仅四五百里。

属于江北者:

(四)肥水发源合肥北面山中,东流汇为巢湖,又出巢湖,南流至裕溪口入江。

(五)颖水(六)涡水(七)浍河三水俱出至河南,南流经皖北地,入于淮,尤以颖水为最。

湖泽 安徽湖沼甚多不可枚举,其最大者:

(一)洪泽湖即淮水下流潴(编者注:今写作“储”)蓄之地。

(二)巢湖为淮南第一大湖,湖中有二屿,曰姥山,曰孤山。

(三)丹阳湖湖无定名,又有名为石血者,东与江苏高淳连界,广约百余里,亦皖南薮泽之大者。

道路

(一)自凤阳东达金陵

(二)自凤阳西达安庆

(三)自安庆所属之太湖县分支,西通湖北、江西等省。

其凤阳以北直达徐州者,则三路入京总汇道也。

附铁道:

已从事兴筑者有二:

(一)津浦借英德款建筑者。

(二)芜广为皖人自营之路。

拟建筑而尚无兴工期者亦有二:

(一)浦信

(二)徽埇水道之要重者有三:

(一)扬子江上通鄂戆,下达江苏。

(二)长淮下通淮海,上达河南开封、陈州等处。

(三)芜湖南北之水路,由芜湖溯清弋江,可通宁国,入对岸裕溪口过巢湖,则达于庐州。

以上皆通大小汽船。

气候 与江苏略相似,夏不甚热,冬不甚寒,惟淮北则为大陆气候。

风俗 南部较朴,北部则强悍异常,滨江之民多事耕渔,徽属则经商者最多,淮北地瘠民贫,自古为盗贼渊薮。

各省人之长于商务者:

(一)广东之广州、潮州人

(二)浙江之宁波人

(三)山西之(太谷)、太原、汾州人

(四)陕西之西安人

(五)安徽之徽州人

(六)湖北之(麻城)、黄州人

(七)福建之漳州、泉州人

(八)江西之吉安府、丰城县、瑞州府人

物产 以茶米两项为大宗。

茶以徽、宁、池三府为最多,屯溪镇尤为茶业基本会萃之处,统全省计之,每年出产约可值银五六百万云。外此六安一州亦产之,惟销北路耳。

米长江沿岸产米最多,而皆萃于芜湖,故芜湖商业之盛,亦以米产为第一,每岁运至广东各省者,至少当在四五百万石以上。

米茶之次则推木植徽属万山丛杂,产木极盛,运销各省,亦商务之大宗也。

此外,出产之可称者:

(一)棉滨江各处多产棉花,尤以和州为其最。

(二)丝以泾县为第一,青阳、铜陵各县次之。

(三)麻宁国府属最多。

(四)纸宣城所产最有名,实吾国之最上品也。其次皖南各属产此亦多。

要地

安庆面江背山,形势险固,人物亦颇繁盛,惟商业则甚减色耳。

庐州为淮南最险要之地,出产甚多,商业亦颇发达,安庆所不及也。

正阳关沿淮商务最盛之处,北督销亦设于此。

临淮为沿淮第二商业地,逼近洪泽湖,亦用兵所必争者也。

毫州滨临涡水,上通河南,出产颇多,商业亦盛。

六安万山丛集,产茶最多。其富源居皖北第一。

屯溪镇为徽属第一巨镇,茶商荟萃于此,每岁所收茶税多至于数十万云。

宁国平田沃壤,产米极多,府城商务亦甚繁盛,实皖南重要之区也。

大通镇为滨江第一钜镇,皖省督销局设于此,近日该镇商民又自请开作商埠,其发达殆未可限量。

芜湖沿江大埠,汉口而外,首推镇江、芜湖,然芜湖商业之盛实在镇江之上。近年安徽有建铁路,又以芜湖为中心点,十年以后,其繁盛必有盛于今日矣。

江西省

疆域 江西亦称戆(编者注:今写作“赣”)省,在扬子江中段之南部,东西相距约八百里,南北相距约千里。东界福建、浙江,北界安徽,西北界湖北,西界湖南,南界广东,首府曰南昌府。全省共领府十三、直隶州一、散厅二、散州一、县七十五。

江西各府及直隶州一览表:

南昌领县七、州二

饶州领县七

抚州领县六

九江领县五

建昌领县五

南康领县四

袁州领县四

吉安领县九、厅一

瑞州领县三

赣州领县八、厅一

临江领县四

南安领县四

广信领县七

以上十三府。

宁都领县二

以上一直隶州。

地势 当南岭山脉之阴,五岭及武夷山环其东南,而东北及西北两嵎复为丛山环抱,故四面极高,而中央洼下,境内之水,皆汇集注于赣江,贯通全省,汇为鄱阳,由正北开一口泻入扬子江焉。

山脉 南岭干脉自骑田岭而东,至南安为大庾岭,为江南与岭南交通要道。又东北为江西、福建交界之武夷山,最著名者曰杉关岭,赣交通之要道也。又北至近浙江处为仙霞岭,其北出支脉二派:

(一)北入安徽为黟山(在江西东面)(一)(编者注:原文番号即为(一))由江西、湖南界上成太阳幕阜诸山至庐山而止(在江西西面)。

河流(附湖泽)江西主要之河流曰赣江,全省之水皆以此为干骨。其汇流入赣江者:

(一)章江章江西自南安东流至赣州城,合于贡江。

(二)贡江贡江东自宁都西流至赣州城,与章江汇流。

以上二水为赣江之上源。

(三)袁江源出袁州东面,东流八百余里至汉口(与樟树接近),汇于赣江。

(四)抚河源出建昌东西,西流经抚州至三江口,汇于赣江,为入赣第一大江,有河身长约千三百里。

(五)锦江又名瑞河,源出袁瑞两府之交,东流至南昌附近入赣江,源流约五百里。

赣江既汇诸水过南昌,迤逦入于鄱阳湖。

鄱阳湖周数百里,在南昌、饶州、南康、九江数府之间,交为内地淡水湖第二,所会洪水除最大之赣江外,尚有修河、上河、饶江三大水。

(六)修河源出义宁州之西,东流至吴城镇附近入湖(河长九百里)。

(七)上饶江源出广信府玉山县东面,西流至瑞洪镇入湖(约长八百余里)。

(八)饶河亦称乐平河,约长六百里,源出安徽婺源、祁门,西南流过饶州进入于湖。

鄱阳湖,既汇江西全省之水,遂由北面开一缺口,北流至湖口县入扬子江,禹贡所谓“彭蠡既潴”“东会彭蠡”,皆指此也。

道路 江西僻在南服,非各省往来必出之道,惟广东与北京交通,必经江西地面,然通商以后,改由海道,江西交通益形寥寂落矣。今记其最要之道于后:

(一)北自九江,南经赣州以达广东,为江西第一官道。

(二)东由建昌以通福建,由玉山以通浙江。

(三)西由萍乡以通湖南。

以上皆交通之最要者。

附铁路:

九南铁路由九江至南昌,长约三百里,虽开工已两年,然成工何日尚不可期也。

气候 温润中和,雨量四时平均,水旱之患颇少,山中草木清华更为佳畅。

风俗 纯朴无华,以耕织为本业,南部多事,商贾贩运茶木,恒以致富。

物产 以米、茶、纸、磁为四大宗。

米(南昌、吉安、饶州、广信、袁州),多产于鄱阳湖及赣江沿岸附近,除供本省食用外,每岁运往汉口等处往往以百万石计。吴城镇为总汇。

茶以义宁州为出产最盛之地,其次则武宁、吉安、德兴,均为产茶要区,出口总汇处则在九江府。

纸江西产纸最多,尤以奉新、万载、新昌数县为最,其次则宁都州属亦极多。

磁景德镇属饶州府之浮梁县,自古以产磁最著,凡全国所用上等磁器,大概皆景德镇所制,所养工匠多至二十三万余人,实江西唯一之特产也。近世有康某者特集巨资创立磁业,公司专以仿制洋磁为事,将来之发达殆不可限量。

景德镇产磁之价值最盛时年达五六百万金,即最微时,亦不下三百万云。

其次若葛布(广信最多)、砂糖(赣州)、木料(赣州、宁都)、靛青(乐平)、烟业,亦为出产之大宗,矿产则萍乡之煤、赣州之铜,皆极有名。

要地

南昌府为省会要地,滨临赣江,舟楫四达,商务最盛,全城居民约二十万。城外有滕王阁,城内有百花洲,皆为名胜之地。

吴城在南昌之北,出口即鄱阳,船泊云集。商务之盛不亚南昌也。

义宁州产茶最多,每向春季,商务云集,最称繁盛,与安徽屯溪相伯仲。

景德镇以制磁而致繁富,全省制磁业之窑有百十六坐,人烟十余万,江西四大镇中之第一镇也。

河口镇东通浙江,南达福建,商务云集,舟辑辐辏,江西东部第一繁盛处也。

樟树镇属临江府新喻县,为药材荟萃之地,市滨赣江,下达省城,南通吉赣,诚要镇也。

萍乡县居江西湖南之交,有小河可通湘潭,山中煤矿之旺,开采之盛,除开平外,他处不见其比,且有铁路下达湖南之醴陵。运输亦极便利,而故萍城工商、学术皆极发达,为全省之冠。近年陆军部新拟设南北两大兵工厂,北厂拟设于山东德州,南厂即设于此,已涉经营,将来萍城之发达更不可限量矣。

吉安府富庶为全省之冠,城临赣江,商业亦颇发达,赣江下流至吉安,水势渐平,故小汽船可通于此,然亦不能越此上达。吉安山水清奇,自古多豪杰之士,欧阳文忠公、文信国两公皆生于此。

赣州府城居章贡,两江合流流之口,粤赣两省交通以此为枢纽,且产糖、木两大宗,运销各处。故商务之盛,亦为南部各郡所不及。

九江府城临大湖江,英、美诸国皆设有领事于此,江西最大之商埠也,沿江各部除汉口外,贸易之盛,以此为最。

湖口县为鄱阳湖入江之口,有炮台数处,扼守要冲,实江西全省咽喉也。

浙江省

疆域 浙江,古越地,位置在太湖之南,东界东海,南界福建,西界江西,西北界安徽,北界江苏。东西相距约七百里,南北相距约七百六十里,省会曰杭州府。其全省共领府十一、直隶厅一、散厅二、散州一、县七十五。

浙江各府一览表:

杭州领州一、县八

金华领县八

嘉兴领县七

衢州领县五

湖州领县七

严州领县六

宁波领县五、厅一

温州领县五、厅一

绍兴领县八

处州领县十

台州领县六

以上十一府。

定海直隶厅

以上直隶厅一。

地势 地居海滨,幅员最小,仙霞岭山脉环绕西南,太湖亘于北面,浙江及瓯江诸水流注于内。浙东山多,地味肥瘠参半,浙西川渠交错,土沃宜农,蚕桑尤推极盛,宜其江苏之苏、常、松、镇、太,并称财赋重地也。

海岸 长约一千一百六十里,由江苏金山卫而西南湾入者曰杭州湾,湾口水势湍急,不利舟行。其东西有群岛百数,最大者曰舟山岛。西南有象山港,水深巨阔,能容巨舰,为我国完固良港之一。又南曰三门湾,更南有台州湾、乐清湾、温州湾等至(编者注:疑为“重”字之误)镇,下关则为浙闽分界处矣。

山脉 山脉以南岭中干之仙霞岭为主,由仙霞分支出者有括仓(在处州)、雁宕(在温州)、天台(在台州)、四明(在宁波)、天目(在杭州、湖州)诸山,皆名山也。

河流 全省河流以钱塘江(浙江)为主,次之者有瓯江、灵江、甬江、曹娥江及浙西之运河、莒溪,皆水利之大者。

钱塘江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安徽之徽州,曰新安江;南源出衢州,曰信安江,二水至严州合流,水势甚大,其下随地异名有桐庐江、富春江、钱塘江之称。

瓯江为全浙第二大河,源流约七百里,温处两府之水,俱汇于此。

曹娥江其上游曰剡溪,山水最号佳胜,源流约四百里,在绍兴府境。

运河起自杭州城北,北流过嘉兴府以达江苏,长约二百余里,帆樯林立,交通最便。

苕溪有二源,自东来曰东苕溪,西曰西苕溪,合流过湖州。又东流南浔镇,其下流入于运河及太湖。

道路 以杭州为中心,北过嘉兴则通江苏(水路),南经严衢则达江西福建(水、陆路),又由杭州过江经绍兴以达宁波,为浙省东路驿道(水、陆路)。

铁路

己成者有一:

杭枫铁路由杭州至枫泾,约长二百里有奇。枫泾以北则江苏地矣。

未成者有二:

(一)宁绍铁路

(二)常玉铁路

气候 四时温和,冬季浙东较暖,浙西较寒。嘉湖一带空气润,严衢较为干燥,两泽之量,沿海较内地为富。

风俗 民俗颇勤,浙江耕织之盛全国无与京者。宁波人尊经商,绍兴人多游幕,温处台州一带慓疾刚劲,盗贼极多。

物产 其最繁殖者以蚕桑为大宗,其次若米、若茶、若棉、若纸、若渔业、若纺织、若酒,皆本省极有名之生业也。

丝之产地

湖州第一,嘉兴、杭州次之,绍兴又次之。

丝之聚集地

(一)南浔每年贸易约达千万

(二)杭州

(三)硖石

(四)菱湖

(五)绍兴

其余各埠,为丝业所荟萃者不下三十余处,名繁不备列。

丝之出产数最盛时全省每年所产约三千余万,即衰时亦不下二千余万。

丝税之收入每年约达百万金。

米浙省以嘉兴、金华、衢州产米为最,但不敷本民食,宁绍两府每岁自镇江运来之米殊不少。

茶绍兴、衢州、温州、杭州四府产茶,每年销洋产者约为一二百万金。

棉花杭、嘉、宁、绍四府皆产棉,尤以绍兴所属之余姚为最。

纸浙东西近山,各处皆产纸,颇不菲。

渔业宁波渔业之盛为中国第一,鱼船多至数万,恃此为生者约三四十万人,其盛可想。

纺织杭州绸缎最为著名,每岁所产约达五百万以上,其次则湖州、宁波、濮院数处,织业亦盛。若纺纱织布,则以金、衢、绍三府为多。

酒绍兴酿酒,既佳且广,销流各省,课税所入岁四五十万,亦巨宗也。

其余若杭、宁、绍三府之锡箔,温州之柑,金华之火腿,近山各地之药材,皆为生计大宗。

矿产最稀,虽偶有开采,亦不甚旺。

要地

杭州府为南宋故都,今之省会,城垣广大,人烟稠密,居民六十万。城北为通商埠头,舟楫四达,工商并盛。城西有西湖,为我国第一名胜,四时游人不(编者注:原文疑脱一字)。近有铁路,北通上海,交通益便利矣。

硖石镇在杭州北,嘉兴南,有小轮船逐日溯往上海,又为扈杭铁路经过之地,商业颇盛,丝业尤最。

嘉兴府平畴沃野,物产丰饶,甲于全省。府城滨临运河,又为铁路首冲,有杭州分关,商务发达,有蒸蒸日盛之势。

乍浦镇昔为浙西第一海口,商舶云集,贸易极盛,自上海开埠以还,即日就寥落,几于不可复振,近有富商特开轮路以通滬甬,又拟自辟商埠。创作嘉乍铁路,将来繁富意中事也。

湖州府产丝最多,织绸业亦甚盛,城内外居民约十万有奇,亦繁盛地也。

南浔镇为丝业荟萃之区,富商云集,殷盛实冠于浙江全省也。

绍兴府为越国故都,城池甚大,居民亦颇辐辏,贸易之盛首推丝棉,所酿之酒行销各省,每年不下百万石。

平水镇在绍兴南。产茶极多,每岁与外人交约一二百万金,虽安徽之屯溪,江西之义宁,不是过也。

宁波府为浙东第一商埠,工业亦极发达,居民三十万。江上帆樯辐辏,每日有汽船开往上海各处,繁盛殷振浙省,更无其匹。此府人民最尊经商,江海各埠,外洋各国踪迹无所不到,因商起家致数百万者,亦指不胜屈。

定海厅亦称舟山,为海疆最要之地,昔日与英国立有战时共守之约,故英人于此亦极注意,有要求开作商埠之说,今虽未果行,恐将来有其时也。

温州府境内为瓯江流域,故亦称瓯汉。有东瓯王即此地也。为沿海商埠之一,海关曰瓯海关,外国贸易尚未盛。然此府出产颇多,又有瓯江转运之利,将来甬瓯间铁路告成,则此埠商业必同时发达矣。

衢州府居江西闽浙三省之冲,形势最握,贸易亦颇盛。

兰溪县上江商务毕萃于此,有小杭州之名,山水亦颇秀,()富庶繁盛为金衢严三府之冠。

湖北省

疆域 古楚地。位置在扬子江中段,东界安徽,南界湖南,西界四川,西北界陕西、河南,东南界江西,东西相距千一百六十里,南北相距约八百余里,省会曰武昌。全省共领府十、直隶州一、直隶厅一、散厅一、散州六、县六十。

湖北各府及直隶州厅一览表:

武昌府领州一县四

汉阳府领州一、厅一、县()四

黄州府领州一、县七

德安府领州一、县四

安陆府领县四

襄阳府领县六、州一

郧阳府领县八

荆州府领县七(编者注:下接第九册)

眉批(编者注:第十三册眉批许多与当页正文内容无明显关联,故集中抄录于末尾):

1.中国盐务最盛者首推两淮,而两淮之中,惟淮南犹盛。淮南所辖为淮安、扬州、通州。因地近东海,故煮海为盐,但其地乏煤,出煤相隔甚远,必费转运而后能达。煤既不易得,故其地多以芦苇代之,芦苇生于(),故淮南()自(草)场(),东至于海(者),数百里之地,皆不许开垦,若开垦为田,则煮盐材料无所借取矣。

2.清(徐)铁路,由清江至扬庄十五里之间,现已开车。

3.中国长江的三重要隘,首为吴淞囗,次江阴,其次镇江,皆设炮台驻重兵,及光绪()年,(…),商务所()可免争索,于是乎撤吴淞口之重兵,毁其炮台,而开为商埠,所以弭争端也,然其炮台之成立,其初不知费几多之经营,几多之金()而得者,一旦无事,以有碍于外人而毁之,若不甚惜者。夫设险所以御外也,不足以御外人,又何用乎设之?乃设之以防外人,更毁以媚外人,吾不知是何说也。吴淞之险已毁,则其为要隘者为江阴、镇江而已。

4.(…),安庆府形势甚为萧索,咸丰朝为长毛所据,迄同治朝始得恢复,以其形势既萧索且更偏处一隅,故有主议徙于庐州者。庐州在巢湖上游,较安庆为繁盛,然其议终寝。

5.长江自四川流出,于湖北会洞庭,又于江西鄱阳,容纳水量甚大,俱流()安徽,(…)安徽诸水往往皆会为湖泊,(…)。

6.他如宁国府之宁国县、旌德及泾县,池州府之建德在埭,皆产茶。

7.安徽矿产煤铜为最。

8.淮南盐务行销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南部。淮北盐务则有淮北督销局。

9.江西四大镇:吴城、景德、河口、樟树。

10.中国产茶各省比较:

(一)福建

(二)江西、安徽、湖南

(三)湖北、四川、浙江、广东、云南

(四)贵州、广西

11.茶业总汇处其最盛者:

(一)汉口

(二)福州

(三)九江

(四)上海

(五)厦门

(六)广州

维厦门、广州二少逊焉。

12.河口属广信府铝山县。

13.吉安之南为万安,赣水经流,水势甚急,有所谓万安十八滩者,其险恶无与京也。

14.定海本为县,属于宁波,外人呼曰舟山,及道光二十二年始复为厅。

15.乐清湾东西有玉环厅,属于温州府。

16.南浔为丝业汇萃处,其丝业甲于全国。

17.浙江滨太湖之地,惟乌镇、长兴二县有港七十二。

18.乍浦属嘉兴平湖县。

(以上录自郭沫若中学作业本第十三册)

宜昌府领州一、县五。施南府领县六。以上十府。

荆门州领县二。鹤峰厅无领。

以上直隶州、厅各一。

地势 居江汉之交,洞庭以北,四面限以大山,中央平原颇广,盖江汉二水之冲积地也。水流纵横,运输便利,土田亦腴沃宜耕,西部地势较高,宜、施、郧三府九为林箐丛密之所。

山脉 山脉分二大支:

(一)大别山脉自桐柏山而东为湖北、河南之界,又东入于安徽。(就中关隘甚多,武胜关其尤著者,京汉铁路由此经过)

(二)巴山脉自陕川间入境至均州为武当山,又东南有荆山、纪山诸名其自湖北四川,自南施者夹江成三峡之陕与南领(编者注:今写作“岭”,下同),支脉武陵山相属。

河流 扬子江自夔巫而下,水势奔悍,滩险层出,至宣(编者注:疑为“宜”字之误)昌之平善坝始漫为平流,迤逦东过荆州、汉阳、武昌、黄州之境入于江西,诚湖北全省水道之枢纽也。

入江之巨浸有一,为洞庭。

入江之巨川有一,为汉水自陕西白河东南入境,经郧阳、襄阳、安陆、汉阳至汉口始与江合,襄阳以上山峻水急,襄阳而下地平水缓。

伏秩涨发时有溃决堤之患。

江汉而外水道之最较著者:

(一)清江发源施南,东北流至宜都入江,源流长千里。有奇(惜?)滩口,丛杂不能行舟。

(二)白河即河南南阳之白河,南流至襄阳入汉。

(三)丹江即陕西龙驹寨东流之丹江,经河南浙(编者注:疑为“淅”字之误)川荆紫关至均州东入汉。

湖泽

沙市以东、汉阳以西,薮泽丛杂不可枚举,即古所谓云梦者也。

武昌府界内湖泽亦多,最著者东面之梁子湖,西面之黄盖湖是也。

道路 陆路之最要者有二:

(一)北自河南信阳入境,经应山孝感至汉口,逾江达武昌而西过咸宁、蒲圻以达湖南临湘,乃京汉、粤汉铁路所经之地。

(二)自河南新野入境,经襄樊荆门以达荆沙,逾江由公安入湖南境,乃云贵入京之通衢也。

水道以汉口为中心点,东达江皖苏浙,南通湖南,西入四川,皆有汽船畅行。

气候 三时温和,夏日酷暑。施鹤一带瘴疠殊甚。

风俗 强劲俭朴,多事农业。汉、黄两郡农事而外兼营商业,郧襄习俗强悍,施鹤尤多盗贼。

物产 以棉花、稻米、茶叶、水产为最多,其次则蚕丝、木材、油料、石膏亦推大宗,大冶铁矿尤为新发明之绝大利源。

棉花江苏而外,首推湖北,汉、荆、安、黄四郡所产尤多。其总会处则汉口、沙市、武穴、新堤也。

稻米武汉黄荆数郡出产颇富,但人烟稠密,本省所产不敷食用,须赖湖南、江西接济。

茶叶武昌府属产茶最盛,其聚集处则崇阳县属之羊缕峒也,此外宜昌施南亦产茶,但远不及武昌。

蚕丝以黄州、沔阳、河溶(属荆门)当阳县所产为最多。

油种类颇多,以皮油、桐油为最富。其出产之区别以襄阳为第一,麻城次之。

石膏产于德安府应城县为数极多。(应城亦有盐井,但所产无几耳)

木材宜、施、郧山中森林颇富,惜伐取过甚,又无培积之术,近亦日渐缺乏矣。故武汉建筑之所需皆仰()于湖南、江西也。

水产江汉之间湖泽极多,实为水族渊薮,近有议设渔业公司以辟利源者,将来必为湖北重要物产之一无疑。

要地

(一)武昌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势同鼎足,城池坚深,自古为东南重镇,湖北省城建于此,又为粤汉铁路发轫之处,居民十余万。

(二)羊缕峒为茶商荟萃处。

(三)汉口居江汉之交,为长江上流命脉,中国第二通商港也。居民约七八十万。街衢绵亘数十里,江中帆樯之盛虽上海有所不及。海关税之收入每岁已近三百万,将来诸铁路告成,其商业之发达或驾上海而上之未可料也。

(四)新堤镇沔阳州居江汉之间,有大镇二,曰新堤、滨江者也曰仙。

(五)仙桃镇桃滨汉者也,三处商业均盛,尤以棉花为最。

(六)武穴黄州属,繁盛地以此为最。有淮盐掣验局。

(七)荆州沙市荆州距沙市仅十五里,城池极固,有驻防镇守之。沙市水陆交冲,贸易甚盛,人口约八万,湖北第二都会也。

(八)宜昌居川楚之交,扼峡江之险,自古推为重镇。江边新开商埠贸易未盛,然四川出入口之货必于其地过载。故航业最发达。湖北全省中除汉而外,他处莫之及也。

(九)襄阳、樊城两城隔汉水对峙,形势极要险,樊城贸易最盛。

(十)老河口在光化县境,豫、陕、楚三省之交,懋迁以此为枢纽,实沿汉第一繁盛地也。

(十一)田家镇在黄梅县竟(编者注:今写作“境”)中,滨长江,两岸皆山,有极坚固之炮台。由江入楚之门户也。

眉批:1.湖北贸易地凡三:

(一)汉口

(二)沙市

(三)宜昌

湖南省

疆域 在洞庭以南亦称湖省,东界江西,西界贵州,西北界四川,北界湖北,南界广东、广西。东西相距约八百八十里,南北相距约千里。其省会曰长沙府,全省共领府九、直隶州四、直隶厅五、散州三、县六十四。

湖南各府、直隶州、厅一览表:

长沙领州一、县十一。

永州领州一、县七。

宝庆领州一、县四。

辰州领县四。

岳州领县四。

沅州领县三。

常德领县四。

永顺领县四。

衡州领县七。

以上九府。

澧州领县五。

桂阳领县三。

郴州领县五。

靖州领县三。

以上四直隶州。

凤凰、晃州、永绥、南州、乾州

以上五直隶厅皆无领。

地势 当南领之阴、洞庭以南,地势与江西极相类,全省多山,惟洞庭附近盆地平野相连,极为膏腴云。

山脉 为南领正支,自越城领而东有萌渚、都庞、骑田诸名,皆横障南境,所谓五领者是也。分支北出者曰太阳山,为湖南、江西之界限,其自西竟分支,傍资水而此者,即衡岳也。

河流 其最重要者有四:

(一)湘源出广西兴安县,与灕水同源,曰分湘灕醴北,经永州与潇水合。又北经衡州、长沙两府界至湘阴县北入洞庭湖,流长几二千里。

(二)沅源出贵州都匀府东,汇泉流至湖南之洪江,水势始大,又东经辰州、常德两府入于洞庭,流长二千三百里。

(三)资源出武冈州东北,流经保庆府、新化、安化、益阳诸县至沅江县,北入洞庭湖,流长千七百里。

(四)澧源出桑植县东,流入澧州境,汇诸细流过津市至安乡县入洞庭湖,流长约八百里。

此外,水之著者,若潇水,若耒阳江至衡州入湘,若绿江至绿口入湘,若涟江至湘潭入湘,若镇达河由贵州入湖南境,经沅州府至黔阳县入沅,若酉水由四川秀山入境,经保靖县至辰州府入沅,皆湖南重要之河流也。

洞庭湖广数百里,为内地第一大水泽,其北面有一缺口,湖水即由此北趋而入于江,其会口曰城陵矶。

道路 湖南大道有二:

(一)云贵道。北自湖北公安入境,经澧州、常德、辰州、沅州诸处入贵州省。

(二)广西道。北自湖北武昌入境,经岳州、长沙、衡州、永州以达广西。

航路四通八达,舟楫往来最盛。若湘、沅两江之下流则已航行汽船,益为便矣。

气候 空气润湿,西北部多瘴疠,余多以江西……

风俗 劲直尚义,乐耕耘,士习旧极顽固,近以新知识之输入,遂致从前进步之速转为各省所不及。

物产 物产大宗首推棉花、茶叶、竹木之盛为长江流域之冠。此外则矿产之煤、铁、锑,工艺之纸、磁、葛布皆推大宗,今分别略叙如次:

茶叶全省傍山处皆广产之,尤以安化、桃源、平江、浏阳、湘潭数县为最,盖吾国第二产茶地也。

棉花沿洞庭地面出产极多(常德、澧州、南州、岳州、长沙各处)江苏、湖北而外莫之与京。

木材西南部山中森林极盛,商人伐木()筏运销江汉流域各处,为湖南最大之出口货。

煤、铁、锑到处蕴藏极富,惜风气开通较迟,今犹未能多辟。

纸长、保、衡、永各郡制造极盛,与江西齐名。

磁醴陵制磁乃最近发达之事业,亦吾国实业史上最有光彩之事,将来或与景德镇捋盛亦未可知。

葛布浏阳、祁阳最有名。

除上数种而外,湖南产米之多与安徽、江西相等,湖北民食不足全恃湘中接济,故湖南若偶遇偏灾,湖北即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古谚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即指湖南言也。

要地

(一)长沙省会要区,人物辐辏,军兴以来进步尤速,近则开为商埠矣。长沙最占形胜,用兵之秋往往以此地之得失卜事机之成败。最近洪阳一役,以其未能得志于长沙,后世牵制大多,故终致灭亡也。

(二)湘潭在长沙上游九十里,商务之盛为湘江流域第一。

(三)益阳为资江下游商务最盛处。

(四)岳州居洞庭入江之口,形势颇重要,惟商埠尚未盛(兴),则以地理上物产聚散之区域太狭也。

(五)常德为沅江全部第一繁盛处,云、贵、四川商贾多出其途,其盛概虽湘潭不及也。

(六)津市为澧江流域商业最胜处。

(七)浦市属辰州府,泸溪县商务甚盛。

(八)洪江市为沅江上游最繁盛处,湘、黔商货毕萃于此,长沙、常德、湘潭而外他处皆不及也。

(九)镇筸地居苗疆,形势最称扼要,有统兵道员镇抚之。

(十)衡州湘江中枢,商业以此为枢纽,其势亦扼要,吴三桂故宫至今犹存。

(十一)宜章为湖南入粤孔水陆之枢纽也。

四川省

疆域 四川,古巴蜀地,位置在扬子江上游,东界湖北,东南界湖南,南界贵州,西南界云南,西界西藏,西北界青海,北界甘肃、陕西。东西相距约三千里,南北相距约二千里有奇。共府十二、直隶州八、直隶厅五、散州十一、散厅七、县一百一十三。

四川各府及直隶州、厅一览表:

成都领州三、县十三

重庆领州二、县十一

龙安领县四

夔州领县六

雅州领州一、县二、厅一

绥定领县六、厅一

宁远领州一、县三、厅一

保宁领州二、县七

嘉定领县七、厅一

顺庆领州二、县六

叙州领县十一、厅一

潼川领县八

以上十一府。

叙永领县二

石柱

松潘

理番

懋功领屯五(绥定、荣化、抚边、章屯、懋功)

以上五直隶厅。

茂州领县一

眉州领县三

绵州领县二

泸州领县三

功州领县二

忠州领县三

资州领县四

酉阳领县三

以上八直隶州。

地势 据扬子江上游,横断山脉擁其西,岷山峙其北,巴巫诸山绕其外,扬子江横贯其间,岷江、嘉陵江汇众水来注之,故水运便利,惟巨川行于山谷间,中多石滩,不如三江两湖之航运通畅耳。

山脉 四川西部皆横断山脉,即昆仑山脉东迤而盘结于青海、西藏、四川之间者是也,自西而东横列数之:

其在四川境内凡分三脉:行金沙江之西者云嶺山脉也;行金沙江鸦砻江之间者素龙山脉也;行鸦砻江大渡河之间直至金沙江之西者大凉山脉也。

其横障北部自青海东来者为岷山之脉,北嶺之正干也。自岷山分为二支,一东南行至龙安府为大担山,至保宁府为剑山即古剑阁,又东南即大巴山矣,至夔州为巫山,而与湖北连界;一南行于岷江、大渡河之间者,在灌县为青城山,在嘉定为峨眉山,皆蜀中名山也。

河流 扬子江由青海流入,经四川西境曰布垒楚河,入云南境为金沙江,又由云南入四川环宁远而东化一大曲与河套边相对,至叙州会岷江,始总称为扬子江。又东北经泸州重夔东入三峡,即瞿唐峡、巫峡、西陵峡也,峡中长七百里,滩多水急,奇险气壮,出峡至湖北宜昌府西水势始平。

入江巨川

(一)鸦砻江源出青海西南,流经崇山峻岭。南至宁远府,入金沙江。

(二)岷江源出岷山,经成都、眉州、嘉定,合大渡河南流入江。

(三)大渡河源出横断山脉中南,流至嘉定入于岷江。

(四)沱江与岷江同源异流,至泸州入江。

(五)嘉陵江源出陕西凤县东南,流入四川界,南流至重庆入江。

(六)涪江源出松藩东南,流至合州城入嘉陵江。

(七)瞿江源出绥定之东,西流至合川北十五里入嘉陵江。

(八)乌江源出贵州贵阳府,北流千余里入四川境酉阳界,经彭水至涪州入于扬子江。

道路 四川官道凡分四大支:

(一)东大道由成都经资州以达重庆,又由重庆沿江北至万县,由万县东出湖北,计程约二千里有奇。

(二)北大道由成都经绵州越剑阁以达陕西宁羌山,计程约九百余里(指川境言)。

(三)川东北小道由成都经顺庆以达万县,计程约千四百里,乃近时交通最盛之道。

(四)川南大道由成都经雅州以达打剑(编者注:今写作“箭”)炉(以上内地),由打箭出关经里(编者注:今写作“理”)塘、巴塘以通西藏之察木多,长约二千里,最险要。

四川之水道,以岷江通扬子江之路为交通最盛处,计由成都经嘉、叙、泸、重,由重经涪、万、夔、巫以出湖北,水程不下三千里,重庆以下己通行汽船矣。

气候 四时温和,雨晹调节,为全国最适宜之处。

风俗 勤俭质朴,民务农桑,士重文学。西北部番族身处高寒之地,多以畜牧为本业。

物产 分农产、林产、矿产、畜牧、工艺五大宗。

农产 以米、麦、棉、麻、菸靛、罂栗为最盛。

米为四川最广之物产,除西北荒寒地外,无处无水田,即无处不产米。川东运米出口为近时大宗商业。

麦以西北部为最。

棉多产于川北,但不敷全省之用,每岁由外省外国运来者恒值数千万两,四川第一大漏巵也。谈实业者,不可不于植棉之业加之意焉。

麻以成都沿近为最盛。

菸靛随处皆广产之,尤以川东北为巨擘,亦出口货之大宗也。

罂粟昔为四川第一宗物产,今因功令禁烟渐渐衰颓近矣。

林产 物以茶、桐、漆、腊树、竹木为最盛。

茶川茶行销西藏,为出口货一大宗,其产处以雅州、嘉定、邛州、灌县各郡邑为最多,总汇处则打箭炉也。

桐子榨油亦川产大宗,桐豆林最盛处以酉阳州属为最盛,第一夔州,重庆次之。

漆树以川东为最。

腊树为嘉定特产,毎年春间有商人由宁远一带贩运至嘉,置之腊树至秋则白腊满树,取而制之即白腊也。嘉定有白腊公司,每岁质易不下百万,诚至利也。

竹以叙州、泸州、绥定、忠州、绵州、嘉定各属为最盛,或制纸以利用,或制筏以贩之远方,皆大宗也。

木产处首推宁远、雅州、嘉定,次则灌县、松藩、龙安,运销下游各处为利不赀。

矿产物以盐为第一,炭次之,铜铁产又次之。

盐川东盐井遍地皆是,其最盛则富顺之自流井,嘉定之五通桥牛华流(编者注:疑为“溪”字之误)也次之,则川北之射洪、蓬溪也又次,则南部资州、简州、绵州、云阳、乐至、大宁、彭水皆产盐有名之处,行销之广,除本省外,凡贵州全省及云南之曲靖、东川,湖南之澧州,湖北之西半部皆川盐势力范围所及之地,每岁国家所征税课已达四五百万,诚两淮以外第一产盐区也。

石炭中州遍地皆炭,因其最著名者之处尤以江北、合州、荣昌、灌县为第一,将来工业盛兴交通便利,其发达未可量也。

铜产于宁远、彭县,以开采未尽如法,故亦数尚未多。

铁以绥定、保宁两处为多。

金冕宁金()最著名。

牧畜 西北部高地所产以牛羊为最多,故皮革出口为川省贸易一大宗,然内地之豕牛鸡鸭亦称蓄息,故其皮革毛羽牛口仍为川省贸易之大宗也。

工艺 以织绸、制糖、造纸、酿酒、刺绣为最。

绸业之最盛有三:一成都,二嘉定,三顺庆。其他出产之地尚不少,以非最著者,故不备列。

造糖以资州、叙府、嘉定各郡为最盛,尤以内江为第一(大概在沱江流域)。

制纸业各处多有之,其最著者绵州、夹江、梁州数县也。

酿酒。亦工艺之最盛者,其出产最多处则重庆江津、绵州、内江数府县也。

顾绣业大抵皆在成都,其出货之盛虽不及以上数业,然亦工艺品之极有名者也。

蚕丝出产之盛以嘉定为第一,涪州次之,潼川次之,川北各属又次之。若成都附近虽亦不乏,然逈(编者注:今写作“迥”)非以上各地之比。

要地

(一)成都工商辐辏,廛市纵横,西南各省其都会之盛以此为第一,近年讲求实业,广兴土木,愈较昔日繁盛,将来川汉、川滇、川藏铁路告成,则成都一埠将与滬(编者注:今写作“沪”,下同)汉津粤事(备?)矣。

(二)赵家渡为成都东北面商业会萃处,据沱江之上游水陆之通衢也。

(三)中灞北通甘肃,下达重庆,乃川中药材总汇萃地。其他商业亦甚盛。

(四)绵竹产纸、酒最多,地方繁庶为成都附近之冠。

(五)嘉定为岷江大渡河雅河流域之冲。工商最盛,全省有数之商场也。

(六)叙府南通云南,据川滇贸易之冲,又滨大江,运输极便,贸易日兴。全省除重庆、万县殆无其正。

(七)泸州沱江流域之商业以此为枢纽,又为盐船荟萃之区,其表面之繁盛,虽叙府不及也。

(八)重庆四川全省河流毕汇于此,故全省商务亦以此为中心点,非偶然也。近时全国最盛之商埠除滬汉津粤外,贸易之殷盛,形势之扼要,举无有出重庆上者。重庆之可宝为何如耶。

(九)涪州南通贵州,运输极便,烟禁未严时,此埠为鸦片总汇处,今稍衰矣。

(十)万县川东北供给需要之都会,水陆之要冲也。他日宜万铁路告成,此地之价值必将十倍于现在无疑。

(十一)夔州川中之咽喉也,形势极险要,惟商业颇冷落,是为缺点。

(十二)三汇渠河中权要枢处,商业颇盛。

(十三)顺庆嘉陵江滨最繁盛处,又为陆路要冲,工商业皆颇可观。

(十四)潼川为川北丝业会萃之地。

(十五)太和镇属射洪。川北产盐之总汇,又当水陆要冲,贸易颇盛。

(十六)遂宁为涪江中权,商业之最盛处。

以上三处皆滨涪江。

(十七)合州为川东北三江交汇之地,商业甚盛。

(十八)自流井属富顺县,产盐极盛,其地井商之富、魄力之厚,几有驾于全省之势,实蜀中财赋之薮也。

(十九)打箭炉关内外之总枢纽,夷汉杂处,人口殷繁,贸易则以茶叶、羊皮为最盛。

西江流域

西江流域含有福建(编者注:福建主要属于闽江流域,不属于西江流域)、两广、云贵五省地,北接五岭,东至东海,南濒南海,西与缅甸安南英法之属地为界。偏居中国南部,对于国际之关系无甚重要焉。

眉批:1.四川山脉之正支纯属扬子江者,面()四川所统地在扬子江北十九,而在扬子江南者十一,至扬子江之南之山脉为五岭之支脉而已。

2.湖南沅州出腊。

福建省

疆域 亦称闽省,北界浙江,西界江西,西南界广东,东南至南海。东西相距约八百里,南北相距约八百九十里。共府九、直隶州二、厅四、县五十八。

各府及直隶州领地表:

福州县十、厅一

福宁县五

兴化县二

泉州县五、厅二

汀州县八。

漳州县七、厅一

延平县六

建宁县七

邵武县四

以上九府。

永春县二

龙岩县二

以上二直隶州。

地势 全境多山,平原绝少,水急滩高,与蜀无异。

海岸 北起福宁、迤南,有三沙、福州、兴化、泉州、厦门诸湾,过厦门海岸折而西南,有诏安湾,又西与广东接境,长约千三百余里。

山脉 南岭正干自江西、广东间之九连山东迤入境,环抱西北,曰武夷山脉,全省诸山皆由武夷分脉而出者也。

河流 最大之水曰闽江,其上流凡三源,曰建溪,曰富屯溪,曰沙溪,三源合于延平府城,其下始称闽江,经福州省城又百余里始入于海,所谓五虎门是也。源流一千四百余里。

此外尚有晋江、九龙江、汀江。

晋江在泉州,九龙江在漳州,源流最远者不过六百余里,无足称也。

汀江由汀州南流入广东境,其下流谓之韩江。

道路 福建僻在海隅,素非往来孔道,交通不便,视它省尤有过焉,今日最通行之道路则北达上海、南通香港之海道也,陆路惟由福州北出蒲城,以至浙江及西出杉关,以通江西之二路最为重要。

气候 含半热带性,夏暑冬暖,沿海一带自古罕见冰雪。雨量以三、四、五三月为多,秋季多飓风。

风俗 勤俭朴实,南部民俗慓悍,时相械斗,最称难治。然冒险性质富,海外各处无不有闽人之足绩者,是足尚也。

物产 山多田少,产米最稀,除延、建、邵外皆恃客米以为接济,其来路北则江浙,南则暹罗、越南,东则台湾、吕宋。每岁入口之数至少亦不下数百万石,实闽省第一大漏卮也。

其出产之最盛者,以茶为第一全省皆产茶,建宁、福宁尤盛,虽扬子江流域不及也。福州、厦门两关以至全省釐金,无不恃茶叶为大宗者,其盛况可想见矣。木次之中国产木区域有五,而福建居其一焉,每岁出口数约值一二百万金。纸又次之福建出纸之多不亚江西、浙江,凡上游各属无地不富竹,故造纸最盛也。此外若糖漳、泉、福、兴四府产焉,其数次于广东、四川。若盐滨海各处皆产之,其行销区限于本省,中国九大盐区之一也,皆物产之大宗也。

福建富于水果且更有特色者,则龙眼茘支(编者注:今写作“枝”)、香蕉、羊桃、橘柚也。

工艺品中漆器之佳好为全国第一。

矿产亦不乏,但未开辟,无足言。

要地

福州商务最盛,人口约六十万,滨海一大都会也。城外有南台,为洋商荟萃处。

马尾沿闽要隘,船政局所在处。

三都澳在三沙湾内一小岛上,为闽省三商埠之一。

泉州城大而坚,前为陆路提督驻札之所,商务颇繁盛。

厦门华洋辐辏,商业之盛不亚于福州。人口约十万,闽人之出洋谋生者皆于此间出发,其回国者亦必于此上陆,有保商局在焉。

漳州全省第一富庶之区,人口亦甚充实。

石码镇为漳厦两埠抗要之地,商业颇盛。

建宁上游最繁盛之所,商务以茶米为大宗。

崇安产茶之多甲全省,商务颇盛。

水口在福州、延平间,汽船至此而止,商业亦甚盛。

眉批:1.产米区:东三省、湘黔、皖赣、蜀闽。

2.本国九大盐区:长芦(直隶)、河东(山西)、山东、两淮、两浙、福建、两广、四川、云南。

广东省

疆域 广东,古南粤地,故又称粤省,以在五岭南,又谓之岭南。东界福建,北界江西、湖南,西界广西,西南界越南,南临南海。东西相距约千七百里,南北相距约千二百余里。共府九、直隶州七、直隶厅三、散州四、县七十九,省会曰广州府。

广东府及直隶州、厅一览表:

广州领县十四

廉州县二

肇庆县九、州一

韶州县六

惠州县九、州一

琼州县八、州一

潮州县九

高州县五、州一

雷州县三

以上九府。

罗定县二

阳江县二

嘉应县四

钦州县一

南雄县一

速州县一

崖州县三

以上七直隶州。

赤溪

连山

佛冈

以上三直隶厅皆无领。

地势 南岭绵亘于其内,北勾漏支入于其西,故境内山颇多,惟三江沿岸有倾斜地,而三角江附近之冲积沙洲尤为平坦肥沃,水道畅通,输运便利,南部最繁盛之区也。

海岸 约四千余里,自福建诏安湾西南迤,有南澳港几峙海中。又西南有汕头港,韩江入海之口也。又西南曰九龙,与海中之香港皆为英国属地。又西为广东湾,洙(编者注:今写作“珠”)江入海之口也。广东湾之西有澳门半岛,今为葡属。又西为广州湾,法国租借之地也。又西而南为雷州半岛,其孤峙海中者琼州岛也。雷州半岛之西为东京湾,湾之北岸有北海港。

山脉 南岭干脉横于北,曰畸田岭、曰大庾岭、曰九连山,皆湘赣界之大山也,其南出支脉有二,曰罗浮,曰苍梧。勾漏山正脉自广西来,东绕高广之北曰十万大山,曰深田山,甚(编者注:疑为“其”字之误)支脉曰雷山,渡海为琼州岛,岛中最高峻者曰黎山,亦曰五指山。

河流 珠江为众水所归,其上源凡三:曰西江,曰北江,曰东江。西江自广西流入,北江源出大庾岭,南流自三水县与西江合(西江自三水分一支东南至江门入海,即崖门湾也)。两江既会,又东南流至广州城西南,江中成一圆沙洲曰海珠。

甘肃省

疆域 甘肃省在陇山之西,亦称陇西或曰陇省,位置在内地之西北隅,东界陕西,南界四川,西界青海,北界内蒙古,其西北一部错入蒙古、青海、新疆间,省会曰兰州府。

共府八、直隶州六、直隶厅一、散州六、厅八、县四十七。

兰州领州二、县四

平涼(编者注:今写作“凉”,下同)领州一、县三

庆阳领州一、县四

宁夏领厅一、州一、县四

西宁领厅四、县三

巩昌领州一、厅一、县七

涼州领厅一、县五

甘州领厅一、县二又县丞一

以上八府表。

化平州……直隶厅一。

阶州领县二 泾州领县三 秦州领县五

肃州领县一、又州同一 安西领县二 固原领县二

以上直隶州六。

地势 境内概属高原,硗瘠特甚,西南部辟山盘郁,中部较为垣平,黄挟洮水斜贯其中,泾汭诸水亦导源境内之东部焉。

山脉 山脉以黄河为根,南为北领山脉,北为祁连山脉。北岭山脉东行者亦有二:一即秦岭,在渭水以南者是也,一为六盘山脉,在渭水以北者是也。又有南行者,一支则四川之巴山也,祁连山脉迤东入内蒙古,曰贺兰山,曰阴山。

河流 最大者曰黄河,自青海入境,东经西宁以至兰州城外,又北至宁夏出境。其次曰洮水、湟水,皆汇流入黄河。黄河左游一带水势甚安,流无溃决之患。兰州城外旧有船桥一座,亦有名之钜工也。

道路 甘肃外接西域,为本部西北门户,由陕西之邠乾入境,经泾州、平涼至省城,而西北过涼州、甘州、肃州,出嘉峪关以达新疆,现拟筑之西迪(由西安达迪化)铁路,即沿此道以从事云。

气候 纯系大陆性,寒暑俱烈,祁连山、贺兰山之积雪有盛夏始溶解者。

风俗 尚武、务农、好畜牧。近山者多穴处,喜食鸦片,西部多回民,与汉民如水火,时有交哄之事。

物产 兰州之水烟,庄浪之羽缨皆为著物,羊毛尤为出口大宗。其他农产有麦、粟米,植物有罂粟果、药材等,动物则有牛、马、羊、骆驼为多。矿产多石炭,亦多石油井,然不得提练法,故出产亦极寡。又兰州有制绒厂,所出绒尼颇富。

要地

兰州为省会首善之区,商贾辐辏,全城分新旧两城,居民约近十万。

宁夏土田肥美,贸易殷繁,皆居全省第一位。其形势则控制蒙古、襟带黄河,自古为西北第一重镇。

西宁逼近青海,为汉番互市之所,商务之盛为全省第三。其形势则为中国有事西番时必争之地,域垣雄固,最为有名(有办事大臣一人专理青海番事)。

以上三处于政治上、军事上、商务上皆居必要之地位。

涼州有雪水灌溉之利,民物殷繁,稍次于宁夏,有驻防副都统居之。

甘州形势雄固,土地辽阔,亦甘肃西北重镇。甘肃提督建节于此。

嘉峪关为通西域咽喉,俄人设有领事馆,亦陆地商务之一也。

以上为军事上重要地。

秦州陇东南商务会萃于此,颇称繁盛。

以上为商业上最要地。

(以上录自郭沫若中学作业本第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