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的培养培训策略探析

2023-12-29 19:42赵右南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职教教师队伍

□ 文/赵右南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过硬的能力素质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及相关部委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政策规定,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及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作的战略安排。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包括职业品德、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1]。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过硬的能力素质,既来自入职前的培养与筛选,更来自入职后持续和系统有效的职后培训。但从现实情况分析,无论是在师资来源还是职后培训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基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的培养培训策略,对于推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提质培优,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的突出问题

1.职业院校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难以满足高质量教育教学要求。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制度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年)》中,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相关专业并未纳入其中[2]。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的职业技术师范类高校十分短缺且培养能力有限。同时,培养职教师资的硕士授予点很少,全国职业技术师范高校中还没有博士学位授予点[3]。因此,目前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无论从数量和学历层次上,都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需求有不小差距,而职业院校师资来源主要是非师范院校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既缺乏师范教育训练,也缺乏对行业和企业的深刻了解,其知识技能与岗位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2.职业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任何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项目,都应以培训需求分析为依据,切实把握课程设计、资源开发、培训实施及效果评价等环节,才能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但目前的教师培训活动仍多流于粗放模式。例如:教师培训活动多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项目化培训形式,这些培训项目往往缺乏系统规划,存在培训内容互相独立、碎片化、重复化等现象,而且受训名额的分配也很随意,导致培训资源浪费、培训效率低下等问题[5]。上述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粗放式培训,很难满足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要求。

3.职业院校教师职后培训方式难以获得满意的能力提升效果。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课程大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更加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与灌输。参加培训课程的教师作为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整体性参与度和过程体验感不强,导致主动思考和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学习活动枯燥无味,难以保证培训的实际效果[6]。另外,由于缺乏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教师培训平台,教师不能真正深入到产品研发、设计制作、监测质控、标准制定等实际工作中,很难满足获得职业知识、企业文化以及相关的工作过程、工艺流程知识的要求。

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能力的培养培训策略

1.完善和强化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本、多主体协同培养职教师资体系。基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培训,应体现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融合的特征[7]。作为一种具有跨界融合特征的教育,应充分认识其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及普通师范教育的特殊要求。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教师培养的开放性、集成性和协同性,完善与强化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本,高水平综合性院校、工科院校及优秀的企业资源参与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形成开放多元、高效协同的培养培训体系。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量,鼓励优质高职院校转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鼓励综合性大学、高水平工科院校及普通师范院校开办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积极探索“本科—教育硕士”一体化设计、贯通培养、分段考核、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的提升。同时,重视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对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员分类实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

2.建立和运行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职后培训的制度机制。职业院校要建立和运行完善的教师队伍职后培训制度机制。要以新进教师入职前规范化培训为起点,以职教教师发展规律和发展规划为基础,提供针对性、伴随性、系统性的全职业链条的培训服务。在培训规划方面,既要有针对教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要有针对特定群体或岗位的专项发展规划,确保能兼顾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远的发展需求。在培训内容方面,要提供一系列相互衔接和拾级而上的培训项目和发展平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其需要的培训。在培训条件方面,各职业院校要构建自主观摩、自主实践、自主建构以及同伴互助共振的学习平台和成长环境,提供充分的可匹配、跟进和伴随的专家资源,使教师的能力素质在自主发展、合作发展与接受指导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提升。总之,要通过一套完整的职后培训制度机制,实施覆盖全员、持续不断的在职培训,实现职业教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愿景以及能力素质的持续稳定提高。

3.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提供精细化培训。职业院校教师每个人的学业基础、岗位需求和发展方向均有差异,在组织培训时应适应这种任一起点、任一进程、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的个性化学习方式需求,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进行精细化规划。要切实重视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对职业院校教师群体进行特征分类,并针对不同亚群体教师的差异化培训需求制定和实施培训方案。要基于教师能力发展需求,对标教师能力标准,开发提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的专业性适配课程,做到综合多元与匹配可选。对于新入职教师,要着重开展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分析和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培训,促使其尽快形成稳定的职业认同;对于已初步适应岗位的教师,应逐步强化“双师”素质的培养,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稳步开展企业实践锻炼,支持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已进入职业成熟期的中坚骨干教师,要重点提升其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发展之路;对于业内名师,要侧重于打造教学及科研团队、开发和推广教学及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尽快成长为职教领军人才。

4.创新应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多样化培训方式。

要探索采用适合在岗职教教师易于接受、效果良好的培训方式,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外,应广泛采取情景式、讨论式、任务驱动、现场观摩等方式,使受训者在亲身参与过程中感知、认识与体验。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为参训教师提供充分的实践历练机会,通过直接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流程规划、技术路线革新、操作规范制订优化等行业、企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实践性活动,切实提高其专业技能及培训能力水平。鼓励受训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巩固和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目标[8]。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VR 虚拟现实技术、传感技术等,为参训教师创设虚拟而逼真的情景式教学环境;要搭建和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信息平台,汇集共享职教专家培训资源,同时上传参训教师授课视频,接受专家的点评和指导。总之,要开发应用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5.建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培训评价和保障体系。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及时对培训学时、培训内容、考评结果等信息进行登记备案,确保培训质量和全员轮训制度的落实。要制定和落实有益于培训工作开展的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如将参与教师培训的学时、学分、成果、证书等转换为相应的工作量,纳入教师教学业绩和绩效工资分配考核范畴,并增加其在职称评审体系中的权重比例。各职业院校要为教师参与培训提供必要的时间、经费以及场地、设施支持,使之有足够的精力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参与职后培训。要搭建由院校和企业参与的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教师培训共同体,并整体设计企业代职培训思路,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使受训教师真正能深入了解企业组织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以及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等,使其工作过程知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类型教育,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国内产业经济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应提供更多的产业技术创新和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产业人才。因此,通过有效的培养培训以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形势所迫、职能所系和发展所需。探索分析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策略,破解教师培养培训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对于国家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职教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