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 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

2023-12-29 05:56王琥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外语教学思政教育

摘 要:德乃立身之本。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道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外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国际交流合作增多,因此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逐步攀升。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的同时应当开展思政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将从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出发,对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外语教学;思政教育;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王琥(1989.08-),男,重庆人,重庆移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德语教学、信息化教学、混合式教学。

一个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他的技能如何,更取决于他的品性如何。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因为中外文化存在差异,学生容易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对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影响。因此应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外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外语教学中缺乏思政教育内容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是维护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想品行不仅能够促进个人发展,还能推动整个社会发展。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这为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对于本土文化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外国文化盲目推崇而忽视本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各学科教学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事实是,无论是外语教学活动,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对思政教育的落实都较为困难。一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在教学实践中缺乏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识。二是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好,难以让学生铭记于心。

(二)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外语教学从开始的一个语种,发展到如今多个语种。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表现,更是国家对外语教学给予重视的表现。但是随着外语教学的普及,我国文化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开展外语教学时,教师忽视了思政教育,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认知。无论是教材内容编排还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与思政教育关联不大,导致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低。

二、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为了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国家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推进思政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外语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三、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措施

(一)提高外语教师的思政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過程的重要参与者,是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所以教师的思政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因此要落实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就需要确保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过硬。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一味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思想品行不完善。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思政素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素养水平。然而部分教师的思政素养不高、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思政教育研讨会,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政素质,促使教师优化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自学,通过自学优化自己的思想品行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看思政教育公开课,进一步增强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意识。最后,学校可以就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建立评价机制,不仅重视教师的知识教学进度,还要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状况,促使教师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进一步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思政教育的开展是为了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唯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上才能走得长久。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还提出了“做学教合一”的理念。他倡导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知识,教师应当通过实践传授知识。但是当前的教学方式与这样的教学理念相悖,不但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认知,反而一味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抗拒心理。

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不但要进行外语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为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外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同国家的文化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针对这些文化差异,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集体意识。还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事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行。例如,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可以请学习成绩好、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较差、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促使学生成长为有能力、有德行的人才。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现代社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应用遍及各个层面。教师可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而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双减”政策,该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师能以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外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外语教学活动中融合思政教育,能够减少外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无论哪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教条式的教学方式都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教师想要将外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社会热点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播放热门话题视频,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导入。

(四)开展文化研讨活动,促进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外语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教学,还涉及不同文化的比较。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时,要促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不同文化。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重视思政教育,并将思政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开展思政教育,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开展文化研讨活动,在教授外语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外国文化。这种文化研讨活动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真正落实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教师应在外语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在教授外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刘冲亚.大学外语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11):151-153.

[2]杨骁.思政教育融入外语口译课程教学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大学,2022(9):177-180.

[3]甘容辉.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J].海外英语,2023(2):122-124.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外语教学思政教育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