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3-12-29 00:51陈诗銮
新疆社科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法聚类文献

王 群 陈诗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自2018年正式施行以来广受学界热议。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共图书馆法》标志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①系统回顾与梳理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总体趋势,聚焦研究热点与难点,厘清可能存在的研究薄弱环节和问题,对明晰未来研究趋势和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准确把握《公共图书馆法》过去和现在研究了什么,才能明晰未来怎样更好地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以 1994~2022年间254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绘制近30年来我国围绕《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对发文规律、主要研究作者和机构、高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以及突现关键词进行分析,力图更加全面准确地展现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把握研究规律,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研究提供智识支撑。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更好地梳理并呈现当前学界围绕《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尽量实现相关研究内容的合理性与前瞻性,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平台,将检索条件设定为“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法或篇名=公共图书馆法;期刊来源=CSSCI、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时间跨度为1994~2022年”,共检索出289篇文献,为确保样本研究的精确性,故人工筛选剔除会议记录、新闻报道、学术报告等与理论研究关联度较弱的文献,最终筛选出254篇文献作为本文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以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为研究方法,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将系列文献资料拆解为若干单元,通过对拆分单元的特征和要素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并提炼系列文献的内在联系和深层含义。基于此,本文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从两方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存量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深度剖析:一方面,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发表年份、研究作者以及研究机构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揭示《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整体概貌;另一方面,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功能,生成这一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图谱以及关键词时区图谱,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内容整合和体系化解读,展示并聚焦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整体动向和前沿问题,最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合理展望。

二、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总体特征

(一)文献增长规律

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可以体现一个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研究热度和研究动态。通过对1994~2022年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见图1)进行分析,可以将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期(1994~2009年),该阶段公共图书馆法研究文献发文量较少,相关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这一阶段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于介绍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制度规范体系和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基本情况,以及探讨国内图书馆政策和统一图书馆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问题。第二阶段为发展期(2010~2018年),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并在2018年达到数据峰值。综合实践进展,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先后经历了2012年送审稿、2015年征求意见稿,直至2017年6月全国人大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公共图书馆法(草案)》,到2017年11月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并正式颁布,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在这一阶段,学界主要还是倾向于从文本规范解读的角度,对《公共图书馆法》的征求意见稿、草案以及正式版本进行全方位解读,从立法精神、立法内容、立法不足和立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最终立法和相关立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素养,也为未来围绕《公共图书馆法》的法理与实践等议题的深化拓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阶段为成熟期(2019年至今),该阶段《公共图书馆法》研究文献发文量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除了聚焦《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技术、立法价值等主题外,也有许多学者将目光往返于《公共图书馆法》的具体法律条款与司法实践样态之间,聚焦《公共图书馆法》的规范与事实的内在张力与弥合的问题,例如张健、张东禹等学者以《公共图书馆法》为裁判依据在中国司法裁判文书网对相关案例进行检索,以期更好地把握《公共图书馆法》司法适用的特点、规律和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制度建议。②此外,《公共图书馆法》中具体条文的法律解释、《公共图书馆法》实施视阈下读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权等问题也成为这一时期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③

图1 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趋势图

(二)研究力量分析

相关领域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者的学术能力。图2是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核心作者分布知识图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研究领域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和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节点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存在的合作关系。据图2可知,金武刚(9篇)、柯平(5篇)、李国新(5篇)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普莱斯定律,在某一研究领域,最低产作者的发文量等于最高产作者发文量的平方根的0.749倍,即m≈0.749(nmax1/2),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根据这一公式,在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领域的m为2.25,取整数为2,即发文数量为两篇及以上的作者是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的作者有43人,累计108篇,占总发文量的42.52%,这表明在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领域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但核心作者的总发文量偏低。整体来看,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法》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学者间的合作交流有待加强。

图2 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图3列出了发文量大于3篇的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机构。从研究机构力量来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遥遥领先,研究成果共17篇;广州图书馆(8篇)和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7篇)居其次;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5篇)、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篇)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5篇)紧随其后,其余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均在4篇及以下。总体来说,这一领域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科研机构是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主要力量,西部地区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相对较为薄弱。此外,从研究机构聚类图来看,各科研机构间没有形成明显聚类或聚类趋势,呈现出零散分布状态,这反映出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领域虽然有一定热度,但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程度较低,多为机构独立研究,研究成果共享和知识互动相对薄弱。

图3 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机构分布图

(三)高被引文献分布

文献被引频次与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呈正相关,高被引文献在相关研究领域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整理并分析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高频被引文献,可以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基础和学术热点。表1是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领域排名前10的高频被引文献,从高被引文献的发布时间来看,仅有蒋建林的《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一文发表于2004年,其余高频被引文献均发表于2010年以后,但如前文所述,我国围绕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始于1994年,这说明早期文献较之近年来的文献,对相关研究领域整体知识的贡献相对有限。从高频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来看,李国新于2017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贡献》一文共被引128次,被引频次远超其他文献。该文发表于《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前夕,作者详细阐述了该法的历史贡献,明确了政府在设立、保障公共图书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创新了公共图书馆的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确立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明确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功能。④这篇文献为后来者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重大成就和历史贡献提供了重要智识参考。蒋建林于2004年发表的《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一文位居被引高频文献的第二位,该文梳理了学界对于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的历史进程和图书馆人文精神在图书馆工作中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⑤,相关论述极富参考价值。从高频被引文献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站在宏观角度,以《公共图书馆法》这一实体法律为出发点,分析其立法基础与必要性、立法进展、历史贡献以及重大意义(序号1、3、4、8、9);二是从更为微观的层面出发,从《公共图书馆法》的具体内容入手,探讨我国图书馆建设中的人文精神、图书馆建设制度保障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等(序号2、5、6、7、10)。这说明我国对《公共图书馆法》的相关细分领域研究已渐成趋势。

表1 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10篇高频被引文献统计表

三、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热点主题

(一)研究热点:关键词词频分析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重点研究话题,关键词作为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是文章观点高度凝练的精华,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性大小,可以直观的了解学界在《公共图书馆法》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使用CiteSpace对254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351个节点,673条连线。关键词以年轮形式显示,体现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出现的时间跨度、关键词的共现、关键词首次共现的年份等。从图谱显示的结果来看,除“《公共图书馆法》”和“公共图书馆”两个关键词外,“图书馆法”“图书馆立法”“法人治理结构”“民办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事业”等都是围绕《公共图书馆法》这一议题的热点研究话题。根据各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可知,“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法》”“图书馆立法”等是共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这说明学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以及立法效能评估上。根据关键词共现的年份可知,学界对“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具有连续性和时代性,在2018年以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公共图书馆立法”“公共图书馆事业”“法人治理结构”“立法”,随着《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和适用,“司法适用”“法律法规”“图书馆从业人员”等主题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议题。

(二)热点主题: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图谱是将关联程度较高的关键词进行聚类,从而显示某一领域内已经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核心研究聚类。聚类的编号越靠前,说明学界关于该聚类的研究体量越大;聚类的轮廓值越大,说明该聚类内部关系越密切;聚类的年份越靠前,说明该聚类形成的时间越早,学界对这一聚类所属领域的研究时间越长。通过对某一领域研究成果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出该领域存量研究中的重点及热点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基于此,在已有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LR聚类算法,对围绕《公共图书馆法》存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绘制聚类图谱,最终聚类图谱模块值(Modularity,简称Q值)为0.8299,大于0.3,说明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简称S值)为0.9877,大于0.7,说明该聚类结果是高效率且令人信服的。囿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仅展示规模前十的聚类信息:0为公共图书馆、1为图书馆、2为图书馆立法、3为图书馆法、4为图书馆学、5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6为理事会、7为政府责任、8为图书馆服务、9为文创产品。

同时,借助CiteSpace关键词聚类的汇总功能,可梳理出围绕《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各聚类中的代表关键词(见表2),据此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聚类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而更好地把握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前沿。

表2 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聚类名称及关键词节选统计表

根据表2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合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热点内容,大致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对公共图书馆域外法治建议经验的研究以及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的经验及启示;二是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进程、意义和内容的解读;三是对《公共图书馆法》中法律条文解释及司法适用的实证研究。

1.对《公共图书馆法》域外法治建设经验的研究以及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的经验及启示

代表性的聚类关键词为英国、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法、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法等。

第一,从《公共图书馆法》的域外经验来看,吴凤霞以挪威公共图书馆体系和公共图书馆法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挪威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基本状况、管理机构以及公共图书馆法的主要内容。⑥孙冰等以《图书馆服务法》《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美国的《联邦图书馆法》,展示了美国联邦公共图书馆立法中的拨款授权、馆舍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图书馆与博物馆联合之趋势。⑦此外,曹磊介绍了英国的公共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英国公共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的特点概括为多层次、指标化、关注社区、持续反馈修订等。⑧刘朱胜从管治权责、组织架构、人事编制、经费分配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介绍了美国马里兰州的公共图书馆法的框架。⑨相关研究以域外公共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为研究对象,从各个角度全面展示了域外公共图书馆立法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为我国制定专门的公共图书馆法提供了经验支撑。

第二,从域外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来看,金潞等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公共图书馆法制建设进展进行研究,指出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制建设的进程中,要密切联系国家经济、教育政策,推动各界参与公共图书馆立法,建立反馈机制,实现国家法规与地方条例互补,并强化中国图书馆学会职能。⑩严贝妮等通过宏观、微观视角对比了国际组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体系建设概况,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即参照国外公共图书馆制度的修订频率,提高行业协会制定公共图书馆标准的比例,针对读者隐私保护、全民阅读、信息素养等具体问题进行规范引导,事先预设公共图书馆等级、做好战略战术及可操作性业务规划等。胡晓明通过分析美国各州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危机管理条款,提出我国要尽快建立健全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明确经费管理细则、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文献资源保护中的具体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和设施安全的管理制度以及明确其他突发事件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关研究立足于域外公共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的实践现状,总结得失,为我国制定并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法》提供了重要智识参考。

2.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进程、意义和立法内容的研究

代表性的聚类关键词为图书馆立法、理事会、法人治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等。

第一, 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进程的研究。在宏观层面,陈瑶从立法目的、图书馆的界定范围、内部治理结构、外部关系定位、权利义务分配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在微观层面,谢光旗提出《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条款不能满足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实现其功能的需求,建议《公共图书馆法》完善关于公共图书馆保存、信息网络传输、馆际互借、破解技术保护措施、排除限制性合同及责任豁免规则的相关规定。

第二, 关于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背景及立法意义的研究。闫凤娟等从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出发,梳理了《公共图书馆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将《公共图书馆法》的现实意义概括为有利于适应时代要求、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规范图书馆的管理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柯平认为,《公共图书馆法》全面保障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化建设,富有时代性和专业性。卢云辉认为,《公共图书馆法》的现实价值体现在其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定义、基本职能、主要任务、建设主体、服务对象以及建设方法和路径等方面。

第三, 关于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内容的研究。以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研究为例,王天泥基于社会组织治理转型视角,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实践现状,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归纳了法人治理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通过调研,霍瑞娟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存在改革缺乏立法层面的依据、政府与图书馆权责不清、理事会定位及作用存疑等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强调中国图书馆学会应在推动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发挥积极作用。王敬宇通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理念、结构、试点、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途径进行梳理,提出完善公共图书馆法人研究治理研究的新思路。此外,还有学者结合《公共图书馆法》相关规定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对孤儿作品的数字化使用,以及与读者权、读者权利体系相关的问题。存量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回顾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进程、价值意义和立法内容,进一步丰富了理论认知,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3.针对《公共图书馆法》中的法律条文解释及司法适用的实证研究

代表性的聚类关键词为图书馆从业人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交流、文化传承等。

第一, 对《公共图书馆法》具体条文的研究。王肃之以《公共图书馆法》中关于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建议在遵循科学的基础上,明确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边界,并适当借鉴域外成功经验,在法治的轨道上保障读者的个人信息。袁海龙从公共图书馆的内涵及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发展演变出发,着重介绍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给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内容,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第34条的相关内容,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给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李亚云以《公共图书馆法》第26条中关于出版物交存制度的相关规定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出版物交存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综合对比了美国、英国及日本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我国制定与《公共图书馆法》相匹配的行政法规,修订相关立法,并完善出版物交存的补偿机制。相关研究以《公共图书馆法》的具体条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剖析了《公共图书馆法》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 关于《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适用研究。陈颖仪以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实践中因借阅服务与收费制度引发的相关案例,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潜在法律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邓杰明对《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就如何完善《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规定提出针对性建议。张健等以《公共图书馆法》施行后的139篇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总结了该法在司法场域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完善建议。相关研究既有规范层面的条文释义,也有实践层面的司法适用情况研析,具有重要启发性。

四、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演进趋势

利用CiteSpace关键词突现功能可以检测某一时段内出现的学术概念和研究前沿,进而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研判。图4呈现了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相关研究的13个突现关键词的突现时间和突现强度。相较于前文研究所用文献的时间跨度,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关键词突现时间跨度较短,且大多数关键词突现时间偏于新近,表明相关突现词汇的前沿属性较为突出。

图4 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根据关键词突现图谱,可将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突现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4年及以前,代表性突现词为“图书馆法”“图书馆立法”“读者权利”“立法研究”“理事会”“法人治理”,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研究上,学者通过对域外公共图书馆及法律规范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此同时,基于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如何保障读者权利也是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此外,随着政府管理权限的逐步下放,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理事会、法人治理等关键词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二是2015年至今,尤其是2017年之后,由于《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学界对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逐渐转向对其法律条文解释和司法适用情况的实证研究,代表性的突现词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事业”“阅读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图书馆权利”“个人信息”。此外,根据关键词突现的强度可知,学界对“图书馆立法”这一主题的研究持续时间最长,而这也是这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突现年份可知,“图书馆权利”和“个人信息”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议题,一方面,是基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对图书馆权利的受益权功能的具体研究。另一方面,是以《公共图书馆法》中关于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数智时代背景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迫切需求,对《公共图书馆法》中关于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漏洞与完善途径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以及跨学科研究视角的兴起,学界对《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不断呈现从单纯的理论研究逐步向理论研究同实证研究、具象化研究相结合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以CNKI数据库中254篇关于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发文规律、主要研究作者和机构、高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以及突现关键词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呈正相关,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9年为起步期,这一阶段以域外公共图书法律规范及立法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2010~2018年为发展期,这一阶段研究重心是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草案以及正式版本展开讨论,以及对其立法精神、立法意义等进行研究;2019年至今为成熟期,这一阶段的研究重心转移至对《公共图书馆法》法律文本和司法适用的实证研究,以期为图书馆立法完善和司法适用提供对策建议。

第二,从主要研究力量来看,该研究领域已形成数个核心研究团队,但核心作者的总发文量偏低。从整体来看,相关研究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学者间合作交流有待加强。就研究机构而言,主要科研机构空间分布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研究机构偏多,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

第三,从对《公共图书馆法》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对《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基础与必要性、立法进展、历史贡献及重大意义的研究和对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图书馆建设制度保障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从热点关键词及其聚类来看,学界对《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公共图书馆法》域外法治建设经验的研究,对《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进程、意义和立法内容的研究和对《公共图书馆法》中具体法律条文释义及司法适用的研究。这一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展高度重叠,显示出《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时代性与前瞻性。

第五,在研究趋势上,《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方式逐渐由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转变,新近的研究方向为对《公共图书馆法》中法条具体内容的理解阐释和对《公共图书馆法》司法适用情况的实证研究。这说明,随着《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实施和立法完善,围绕《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内容逐渐向具象化和实践化发展。

(二)研究展望

纵观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研究近30年的历程,学界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和视角对《公共图书馆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理论空缺,也给该领域研究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和研究视角。展望未来,针对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强化《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1.强化对《公共图书馆法》立法效能评估的实证研究

随着《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与完善,学界掀起了实证研究的浪潮,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现有研究分别基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网站信息公开服务、省级文化主管部门对公开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基本信息情况、各省份涉及公共图书馆案件以及中国裁判文书网援引《公共图书馆法》为法律依据的案件情况进行的实证研究。但受制于各省经济发展状况,各省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及《公共图书馆法》的理解适用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司法裁判文书公布的完整性和滞后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进行的实证研究可能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未来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图书馆建设情况、《公共图书馆法》实施的相关情况,总结一般规律并建立评估模型,尤其是要强化《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对普通人生活影响的个别访谈研究,加强《公共图书馆法》实施中地方和部门的典型案例研究,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法》实证研究的现代化水平。

2.加强《公共图书馆法》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现有《公共图书馆法》研究已有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例如基于《公共图书馆法》和新《档案法》对社会力量参与图档事务法条比较分析,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为中心对我国公共文化法律的有效实施进行思考等。由于对《公共图书馆法》的研究有跨学科的属性,涉及法学、档案学、图书馆学等学科,未来应继续拓展《公共图书馆法》研究的多重学科视角,例如,对《公共图书馆法》与《著作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交叉内容进行对比研究,深化数智时代背景下对诸如读者、未成年人读者的个人信息协同保护研究,不断加深对图书馆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建构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公共图书馆法》中相关制度的持续完善与发展。

3.深入对《公共图书馆法》司法适用一般问题和法理普遍问题的研究

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法》相关法律条文具体适用的研究,以更好地保障公民文化基本权益,不断促进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学者将《公共图书馆法》的相关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以湖南省相关案例为研究对象或以裁判文书网上的相关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而分析《公共图书馆法》在司法场域中的适用情况。未来研究不仅应继续关注《公共图书馆法》在司法适用中的相关问题,还应关注《公共图书馆法》的法理普遍问题研究,围绕公共图书馆的设立、运行、服务和法律责任方面的法律规范,深入探析相关法律条文背后的价值法理、关系法理、运行法理等,增强理论研究的深度;不仅要关注《公共图书馆法》施行以来各地图书馆的实践运行情况、《公共图书馆法》对地方图书馆立法的引导作用和《公共图书馆法》实施背景下民办图书馆的立法及发展等问题,还要强化对《公共图书馆法》中条文司法适用的分析研究,为《公共图书馆法》司法适用提供用于不同情景的有效与有用的论据,进而从经验的维度描述《公共图书馆法》,从逻辑的维度建构《公共图书馆法》,从实践的维度发展《公共图书馆法》。

注 释:

①马海群:《解读〈公共图书馆法〉的学术研究视角》[J],《图书馆建设》2020年第6期,第30页。

②张健,张东禹:《司法场域中〈公共图书馆法〉表达与实践(2018-2021)——以法院165份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J],《图书馆杂志》2023年第2期,第36页。

③李紫阳:《〈公共图书馆法〉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条款的立法反思与协调》[J],《图书馆》2022年第9期,第13页。

④李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贡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年第6期,第6页。

⑤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4年第1期,第30页。

⑥吴凤霞:《挪威公共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第110页。

⑦孙冰,张丽:《美国联邦公共图书馆立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年第2期,第88页。

⑧曹磊:《英国公共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年第2期,第91页。

⑨刘朱胜:《公共图书馆法——美国马里兰州介绍》[J],《图书馆》2014年第5期,第51页。

⑩金潞,孔兰兰:《国外公共图书馆法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日本、韩国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年第10期,第36页。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法聚类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公共图书馆法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公共图书馆法》力促全民阅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完善建议探析
加快《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