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路径

2023-12-30 07:51叶淑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现代学徒制试点

[摘 要] 建设高质量现代学徒制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现代学徒制在院校的试点过程中面临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不完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学徒身份认知存在偏差等困境,校企双方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合作机制、组建高质量教学团队、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等方面入手,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路径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推行的一项以校企双重主体育人为根本、以“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为保证、以岗位成才为路径的一种新的深层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形式。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校企双方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共同育人,这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不完善

一直以来,校企合作都是“校热企冷”的状态。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有时会因为生产需要,无法按照校企双方商定的教学进程,安排师傅为学生授课,或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开展技能实训。加上缺乏约束机制,教学只能让位于生产,导致教学秩序、教学质量、育人效果受到影响,试点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教学质量水平整体不高

1.企业师傅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欠佳。虽然企业会指派业务骨干担任师傅,但毕竟企业师傅未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经常出现师傅竭尽全力教,徒弟却收效甚微的情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学校教师对企业不够了解,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出现偏差。尽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依然是“学院派”,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

(三)学生对学徒身份认知存在偏差

“招生即招工”是现代学徒制的一个重要特点。部分学生看到进入试点班可解决就业,在未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便签订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协议。在学徒过程中,出现学生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很初级,与个人的期待存在差距,从而提出转班或转专业申请,甚至违反学校及企业管理制度的情况,加大了校企管理难度,也为校企双方的合作设置了障碍。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路径

(一)校企双方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合作机制

1.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和权利。校企双方须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内容,合作之初,充分沟通自身的优势和需求,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学徒制能够平稳运行。构建责权对等的合作体系,为最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学徒制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赋予企业更多的主动性。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体,以营利为目的。学徒制中企业的“利”,应该具体体现在人才资源上。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尊重企业,讓企业共同参与学徒岗位设置、岗位周期设定、评价考核等方案的制定。对企业而言,学徒的培养等同于新聘员工的培训,学徒毕业后入职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等同于招聘熟练技术工人,从这两个方面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用人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主动性。

3.健全合作机制。第一,要建立校企对话机制。成立学校和企业对话工作组,构建常态化校企对话机制,协调解决学徒制培养期间遇到的重大问题。第二,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畅通学校和企业信息反馈渠道,校企针对合作过程中的常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这也有利于双方及时跟进予以解决。第三,要建立导师考核机制。双导师机制是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导师队伍建立后,校企双方对导师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要有退出机制,并及时调整导师队伍。

(二)制定合适的学徒培养方案

1.精确分析岗位需求。在制定学徒培养方案前,学校要深入合作企业,了解企业岗位人才配置情况,按岗位人才缺口确定目标岗位,精确分析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要求,据此确定技术培养模块,突破传统课程限制,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2.制定学徒培养方案。首先,校企双方在相互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岗位需求分析结论,并结合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在联合培养、各尽所能、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制定学徒培养方案,明确学徒制培养方式和实施办法。其次,邀请行业、企业、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对培养方案给出指导建议。再次,根据专家指导意见修改培养方案,经校企双方一致同意后施行。最后,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和问题,校企及时沟通协调,对出现的难题可以请专家“会诊”,提出解决办法,并不断完善学徒培养方案,保证学徒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组建高质量教学团队

1.教学团队组建。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选派教师,应严格按照校企双方约定的专业、职称、任教年限等条件,学校从试点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专业核心课程骨干中选派教师作为教学团队成员;企业也应按约定的工作年限、技术技能等级等条件从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中选派师傅,以保证双师队伍育人的可靠性。

2.明确教学任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企业与学校一道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只有校企双方协同发力,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应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和不足,对教学任务进行分工。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内容的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企业师傅则主要承担实操实训、岗位技能培养工作,一般以一名师傅带一位徒弟或一名师傅带多名徒弟的方式进行教学。

3.建设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学校教师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但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偶尔出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脱钩的现象。基于此,学校要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引进部分具备条件的行业高技能人才,充实学校师资队伍。二是完善教师寒暑假下企业参与实践锻炼的制度,保证教师每年至少有一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三是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通过定期邀请企业技术能手、技术骨干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拓宽教师视野,帮助教师了解行业前沿知识及技术,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及水平。

合作企业在技术骨干中选拔企业师傅时,应该把表达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企业师傅既要有扎实的实践技能,也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技能要点准确传授。此外,为提高企业师傅的教育教学能力,企业也要主动与学校联系,定期邀请学校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深入企业为师傅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组织企业师傅到学校参观交流,观摩名师课堂,助力企业师傅育人能力的提升。

(四)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考核评价体系

校企双方组成的教学团队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考核评价体系。

1.校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尤其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等模块组成。校企双方要合作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注重模块化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二是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经校企双方认真研讨确定后,双方应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及实际情况,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教学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后,到企业跟随企业师傅学习专业技能,并在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及岗位实习。

2.校企共建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考评应体现多元化的特点,要将学校教师的评价与企业师傅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应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可综合考评学生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企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一是校内教师授课课程考核,课程成绩由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课程的考试以期末考核为主要形式,可进行理论知识部分考核和实践技能部分考核;平时成绩主要从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二是共同授课课程考核,此类课程一般为综合实训课程,考核应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考核。结合学生和课程的情况分别设置课程各项实训内容的成绩比例。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校内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小组长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和组长主要通过作业记录、课堂参与度、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可从考勤纪律、参与实训情况、组内成员协调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互相评价。三是企業师傅授课课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技能掌握、职业精神等内容,具体对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综合表现进行评定。

(五)重视企业利益,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企业是关键一方,缺少了企业的参与,现代学徒制就缺少了开展的前提。现代学徒制涉及校、企、生三方利益,只有让各方都受益,大家才有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特别关注和重视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利益诉求,注意避免出现企业“人财两空”的尴尬局面,要让企业能获得真真正正的利益,这样企业与学校合作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才会有所提高。另外,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大部分在企业完成,学校一定要清楚认识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重要性,要充分尊重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有事情共同商量,有责任共同承担,有效益共同分享,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人翁作用。

(六)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学生认同感

1.让学生充分了解学徒制。学生入校后,学校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详细介绍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及工作开展情况,让学生清楚学徒期间去企业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实践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让他们更好地熟悉企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的技术和能力,为他们毕业时能够快速实现角色转换奠定扎实基础,实现零距离就业。

2.设置学徒岗位。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岗位需求和学徒培养方案要求,合理设置学徒岗位和学习时长。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低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岗位应尽量避免。即使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工序的了解而设定,时间也不宜过长,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在企业当廉价劳动力的想法。同时,企业应定期开展企业文化宣讲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在企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方向,坚定学习信心。

3.合理制定学徒薪酬制度。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到企业实习,付出了劳动,应该取得报酬。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商定学徒薪酬,对学生技能要求越高的岗位,学徒薪酬应越高。让学生知道只有通过努力,逐渐提升技能,才能得到企业更多的认可,也可以让自己获取更高的回报。

学校积极探索、逐步推进,企业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学生认识到位,将会有效推进学徒制的实施,开创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西省教改课题“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21-82-1)。

[作者简介]叶淑芳(1983—    ),女,江西鹰潭人,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现代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现代学徒制试点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