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

2023-12-30 07:51朱新燕陈晨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朱新燕 陈晨

-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策划    本刊编辑部    主持人    满令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是支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全面提升国民综合素养、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起始的环节,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学前教育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摘 要] 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对固定环境下的活动很难提起兴趣。为此,幼儿教师要从多方面出发,设计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而区域活动刚好符合这一点,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所以,幼儿教师要合理规划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吸引幼儿参与,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真正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本文就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展开研究,希望为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幼儿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他们会通过不同的活动开阔视野、丰富认知,所以区域活动对幼儿教育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这也使得幼儿园格外重视此类活动,在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做出创新,切实提高了幼儿的参与热情,给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但是,仍然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误区,如区域材料投放不科学等,削弱了幼儿教育的效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遵循幼儿爱玩的天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所以,农村幼儿园需要提高认识,发挥资源优势,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的区域活动,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协作互助,实现深度学习,使他们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

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游戏自主性不强

区域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满足幼儿的个体发展需要。但从当前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现状来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并不是很强。一方面是由于活动设置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很多教师过分追求形式,弃“土”求“洋”,设计了很多具有浓厚都市味的区域活动,对农村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使区域活動缺乏乡土气息,与幼儿的生活环境不相符,造成幼儿难以融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过度保护,有些教师出于生命安全考虑,在区域活动中会对幼儿干预过多,存在“代劳”的情况,无形之中抑制了幼儿天性的释放,打击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材料投放缺乏合理性

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丰富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投放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由于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有限,区域活动中的很多游戏材料都是反复使用的,有些材料已经破烂陈旧,而且很多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半成品,性能、颜色等都满足不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另外,很多教师教学理念较为狭隘,只注重现成游戏材料的投放,却忽视了对身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忽视了对游戏材料的创造性利用,从客观上也影响了游戏材料的丰富性。面对单调、陈旧的游戏材料,幼儿很难提起玩的兴趣。

(三)存在“放羊式”区域活动

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教师对幼儿过度保护,另一种则是采取“放羊式”的做法,对幼儿完全放手,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使区域活动呈现出了一种自流的状态,当幼儿陷入困境时,很难做到及时给予幼儿启发与指导,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也很难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这种“放羊式”的活动形式能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但也会导致他们脱离教育活动,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且,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限,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习惯玩简单的桌面操作游戏,很少从事建构游戏、角色游戏等较为复杂的活动,导致幼儿得不到全面的发展锻炼。

二、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

(一)合理划分活动区域,提供环境支持

1.区域动静分开,合理布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不但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幼儿可以自由体验与探索,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教育。在区域活动开展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决定了活动的价值。通过对不同案例的总结分析发现,划分为三大区域更符合幼儿实际情况:学习型区域、社会型区域和运动型区域。学习型区域中的阅读区、数学区、益智区等活动量较少,需要安静的环境,而社会型区域中的建构区、表演区、音乐区等则属于较为热闹的“动区”。为了避免不同活动间相互干扰,教师要做到动静分开,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特点进行适宜的搭配,为幼儿创造更为舒适的活动环境。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利用书柜、专用的隔离板等作为动静区域之间的“隔墙”,在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画进行装饰,突出区域活动特色。

2.合理布置环境,适宜搭配。区域活动环境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它可以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朝着预期的活动目标前进。完成区域的布局后,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活动,合理地布置区域环境,通过色彩、挂件、墙绘等的适宜搭配,打造具有活动特色的空间环境,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感染,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区域活动主题创设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主题墙面,如在开展“认识蔬菜水果”的区域活动时,可以在墙上张贴各种蔬菜、水果的图片,在开展“购物”活动时,在墙面上绘制超市场景等,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活动情境,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对环境的认识是感性的,熟悉的环境可以消除幼儿心中的畏惧,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主动和放松。教师在布置环境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也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带入活动区域,拉近家园距离,使幼儿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

3.拓展区域空间,延伸教育。和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有着绝对的地理优势,他们的活动空间更大、更广。所以,教师不能只注重室内区域活动,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园内外的各种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户外区域活动,拓展区域空间,延伸教育范围,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特殊地形,在园内开设“农家小院”、饲养区、种植区、玩沙区、戏水区、编织区等,使区域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的户外活动空间,让幼儿近距离地接触自然,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自然、社会是活的教材,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纳入户外区域活动中,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进行观察、探索和实践活动,让区域活动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提高环境的亲切度,引导幼儿在感受自然、观察生活时丰富知识储备,并让他们学会自由、主动地学习。

(二)科学投放活动材料,提供材料支持

1.材料与活动主题相结合。材料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同的材料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同。因为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不同的活动主题需要不同的材料来支持。所以,教师要围绕活动主题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同时也要意识到材料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度”。投放时要充分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科学投放,有的放矢地投放,并且要投放得恰到好处,让游戏材料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幼儿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质地、形式,多投放一些易感、易操作、安全系数高的材料,使幼儿用自己的双手、眼睛、耳朵等感官就能充分感知、体验和探究,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形成自己的经验。教师还可以结合活动主题投放一些半成品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些半成品改造成为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使活动材料更富有童趣,调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积极性。

2.提供多样的活动材料。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以幼儿为主,充分了解他们的爱好、习惯等。在同一区域内要设计不一样的活动内容,让不同的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与身体机能。除了一些常用的现成的活动材料,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将泥巴、秸秆、菜叶等常见的事物作为活动素材,应用到区域活动中,通过筛选、提炼、改造,使其成为区域活动的材料,增强区域活动的乡土气息。农村中生活生产物资丰富,教师要做有心人,因地制宜,发动家长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在保证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作为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变废为宝,使它们成为多变、好玩的教育玩具,带给幼儿无穷的乐趣。此外,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一些陈旧的活动材料进行改装、重组,使其成为新的游戏材料,提高活动材料的利用率,推动幼儿区域活动向纵深发展。

3.活动材料要安全和更新。幼儿对危险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教师提供的区域活动材料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那么会使幼儿受伤,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对一些尖、小、利、锐的物品要坚决避免,要确保活动的安全性,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第一,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所选材料要符合国家规定,并且在正规渠道购买,还要做好定期检查和消毒工作,保证材料无毒无害。第二,材料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不能选用超出幼儿能力的材料,否则将会事倍功半。而且,教师要适当降低活动材料的操作难度,提前对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第三,教师要做好示范。拿到活动材料后,应为幼儿介绍使用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技能,既能够保护自己,也能够不伤害同伴。第四,材料要定期更新。将一些陈旧、破损的材料及时淘汰,选择新颖、独特的活动材料。还可以借鉴其他幼儿园选择的活动材料,取长补短,这样能够开阔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经验。

(三)教師给予帮助,提供技术支持

1.加强活动之前的引导。为了帮助幼儿快速融入区域活动,教师要在活动开始之前做适当的引导,使幼儿了解活动规则,明确活动主题,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喜好,以此为基础选择区域活动。要尊重儿童的权利,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接纳幼儿的真实想法,使每一次区域活动都别开生面。其次,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活动主题,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使幼儿身心舒畅地参与活动。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还要善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调动幼儿的求知欲。再次,教师要给幼儿讲清楚活动的注意事项,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最后,教师要让幼儿互相交流,比如自由组队、互相鼓励等,让每一个幼儿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活动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2.活动开展中适时介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加入幼儿之中,与幼儿进行互动和合作,使活动过程更有趣。但是,教师不要完全代办,要让幼儿有充足的实践空间,这样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使活动不断深入。比如,看到幼儿停滞不前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让幼儿快速完成活动内容,从中找到成长的真谛;看到幼儿之间出现矛盾时,教师也要立即介入,让幼儿知道团结才能获胜,使他们保持纯真的友谊。为了增强区域活动效果,幼儿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参与活动,锻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最终幼儿既完成了活动,又解答了问题,有较大的收获。

三、结语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探究合适的区域活动形式,开发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玩耍,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要做好规划和反馈,根据幼儿需要及时调整区域活动,保护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参考文献

[1]王开华.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5):85-87.

[2]巩俐.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3):76-79.

[基金项目]2021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关于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21]GHB1494)。

[作者简介]朱新燕(1986—    ),女,甘肃古浪人,古浪县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陈晨(1985—    ),女,甘肃古浪人,古浪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