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2023-12-31 21:44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害虫树木林业

左 央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也结合实际情况,落实了人造林建设,将其纳入我国发展决策中,每年都建设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扩大了林地面积,也满足了生态环境的修复。然而,在营造林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大量的人造林建设给整体林业结构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降低了森林资源自身的抵抗力,甚至导致很多树木存在发育不良和病虫害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前的林业资源贸易量增长,给各类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出现了非常多的新型病虫害,也导致了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因此,加大对生态环境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对推进林业工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对自然生态、自然环境的向往之情,使人们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通过建设优质的林业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物种的多样化发展,还可以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与保护,可以促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均衡发展。基于此,就必须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明确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地探究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实施的策略,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1、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低碳环保也成为近年来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通过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宜居环境。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采取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其根本目的就是减少病虫害对于植物的严重破坏,避免林区内发生植物生长不良、植物死亡等情况。一旦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出现森林病虫害问题,则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地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大量滋生,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内动物和菌类的生存环境,进而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稳步发展,维持物种的多样性。

2、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林业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林业资源仍旧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焕发活力。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林业资源,林业资源具有较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但是根据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情况来看,森林病虫害潜藏着较大的危害,甚至在无声无息间就蔓延了整个林区,产生严重的破坏。由于病虫害破坏性较强,对于植物树木会逐渐侵蚀、损害,导致林木营养不良而死亡,病害、虫害在该过程中迅速地繁殖破坏,并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基于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够使植物受到保护,不会被病虫害破坏,使得幼苗的成活率显著提升,还能为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形成有效的保护。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与保护

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人们一方面享受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各类福利,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涵养水土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荒漠化问题。还可以对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使得温室效应降低,对工业排放和生活废气、毒气等进行有效地净化,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出较为显著的作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通过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采取有效的防御机制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1、林业的病虫害有较大的预防难度

林业的病虫害具有很多种类型,这些病虫害通常也不具备一定规律可循,尤其还具有突发性较强的特征,所以对其进行预防时很难做到高效、全面。首先,基于病虫害的突发性角度进行分析,发生于林业的各类病虫害蔓延速度相对较快同时造成的危害程度更大,如果发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流行的情况,就会导致整个林业发展遭受严重威胁。其次,基于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层面进行分析,一般病虫害的发生并无明显规律可循,甚至还具有一定随机发生的特点。展开相关预防工作时很可能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出现各类病虫害侵袭。最后,基于病虫害的种类进行分析,虽然不断针对各类病虫害的类型研究进行加强,同时对不同种类也具有针对性地控制与预防对策,但具体发展中依然存在多种病虫害威胁整个林业发展的问题,尤其随着森林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很难确保预防的全面性,只有对各种常见病虫害展开针对性预防才可让林木遭受的影响最大程度上降低。

2、病虫害传播范围较大

很多地区的林木都相对比较集中,在此区域内如果出现病虫害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蔓延,不但使正常生长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整个产业的整体发展造成威胁。如果冬天的温度较低会使一些害虫死亡,但近几年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害虫在冬天的死亡率降低,让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尤其部分林区树种类型并不丰富,单一的树种无法将完善的生态系统构建起来,此情况会导致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3、病虫害进化速度较快

以往对各类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通常都采用化学药物的方式,此措施可将防治效率有效提高,甚至可在短期内大面积消灭病虫害。但随着各类化学药物的长时间应用,会导致部分病虫害,产生一定抗药性,随着药物剂量的不断加大很难将其原有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提高最终防治效果不得不运用其他新型的药剂,但很快各类害虫、病菌,又会产生抗药性,长期采用此类措施最终会产生恶性循环,甚至还可能导致病虫害进化速度加快,使林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且加大了防治难度。

4、林业发生病虫害的原因多样

很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林业发生病虫害侵袭,首先为自然因素,比如地震、干旱和洪涝以及恶劣的天气环境等。其次,是人为因素,天然林的超限砍伐,和化学农药过度使用,都可能导致林木质量下降,并减少天然林数量。此情况下,原始的森林结构,多样性的物种,会遭受严重破坏。让生态环境在整体上,变得更加脆弱。最后为机械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没有符合当地的机械设备,或采用的各类设备无法满足对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防治需求。另外输入因素也可能导致出现各类病虫害,一些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杂草和病虫经人为方式传播很可能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比如松针褐斑和国外白俄以及松材线虫等都因为输入国外的林木产品而引发。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实施的策略

1、病虫害的营林防治手段

不同地区因不同的地理环境、森林资源种类不同,产生的病虫害也不尽相同,每种树木都会产生对应的虫害,管理人员要做到对树木的足够了解、增强责任意识,熟悉负责区域的土壤环境、温度、气候等影响树木生长的自然条件。在进行植树造林时,选择在该地区易于生长、抵抗性强的树木来进行种植,这样不仅能有效预防虫害,也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在进行树木种植时要注意光照条件和透气性,因为良好的光照和空气质量也可以降低病虫害的产生概率,树木之间栽种位置要适当,注意好行距和株距。对于一些天生存在位置问题的天然林,要进行人为修复,保证天然林的生长环境稳定。针对栽种的树木品种进行择优培养,提高整体林区的树木抵抗力和自身生长速度,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浇水、施肥等工作,要严格遵循树木的生长习性,确保足够的树木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从根本上进行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

2、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预防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种类的了解,制定科学的巡视机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落实合理的巡视记录,根据历史资料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类型,降低病虫害的出现几率,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展情况,提前落实科学的防治方法。此外,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深入分析病虫害的类型,有效解决病虫害给森林资源带来的困扰。建立网格化的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林业资源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控,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病虫害的相关信息进行检测与分析,针对存在的病虫害类型进行跟踪管理,及时遏制出现的病虫害,防止病虫害蔓延。森林本身具备一定的病虫害修复能力,但在出现严重的虫害时会导致修复能力下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及时开展病虫害预测工作,减少病虫害给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害。

3、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

①诱杀法。诱杀法是最为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之一,以害虫的生活习性特点为基础,在害虫繁殖过程中利用光线或者信息素等其他手段吸引害虫集中在一处,可以对害虫的繁殖进行有效控制,降低繁殖速度,这也可以做好虫口密度控制。害虫普遍具有趋光性,通过在林间放置杀虫灯能够让害虫集中在灯的附近,之后利用人工的方式对其进行统一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防控效果。以国外白蛾为例,会给果树以及行道树等带来危害和影响,经常会发生在阔叶树林内,对紫外光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喜欢在夜间进行活动,可以合理布置黑光灯,根据林间树木的种植面积、密度以及害虫危害情况确定黑光灯的布置数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林间放置黄板,利用黄板也可以让害虫集中在一处,将粘在黄板上的害虫进行清理。

②高温法。高温法具体是指在进行播种前利用高温处理的方式对种子做好消毒处理,通常会选择利用热水对种子进行浸泡,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较低,杀灭种子内部的菌源。随着林业现代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消毒时也开始选择高温设备,能够提升消毒效率。选择在高温天气将种子进行集中晾晒,通过高温暴晒的方式做好消毒,去除其内部所存在的不耐高温病虫,能够有效提高种子抗性。

③阻隔法。个别害虫或者病原菌会选择在躯干的某个位置大规模排卵和繁殖,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问题,可以在进入繁殖期之前使用塑料布围住树干,抑制其繁殖速度。以春尺蠖为例,该种害虫会给榆树、枣树造成危害,在进行防治时可以选择在树干上绑塑料薄膜,宽度在5cm~7cm 之间即可,可以避免雌蛾产卵。或者可以选择在树干下方涂抹胶粘环,能够对害虫进行粘捕。害虫迁移很有可能会引发病害问题的传播,因此应当做好阻隔,能够有效控制病虫的迁徙活动,保证可以将病虫害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手段

农药等化学试剂一直是治理森林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大部分农药都具有毒性、污染性,因此一定要合理使用农药,防止对森林环境产生影响和危害。目前,我国已经针对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战略研发出新型的农药和相关化学药剂,在制作过程对化学药剂的成分进行严格把控并针对不同的病虫制作出相应的化学药剂,使用时不会对环境和树木造成危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病虫害的预防手段也要不断完善,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确立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以保护环境为工作前提。

5、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法

①昆虫防治法。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害虫是传播病害以及侵袭林业资源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病虫实施研究可以发现其在自然环境内存在天敌,通过天敌捕食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密度。但是在使用该种方式时应当重视加强天敌的保护,保证天敌的有序繁殖,从而为病虫害防控打下良好基础。黄刺蛾是经常出现在7 月到8 月阶段的一种害虫,在幼虫阶段会给叶片造成侵蚀,无齿青蜂以及黑点小蜂是黄刺蛾的天敌,可以利用人工繁育的方式进行饲养,在特定时期放飞天敌。

②鸟类防治法。很多害虫都是鸟类的食物,因此鸟类防治法在当前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关部门可以选择在林间放飞大量的益鸟,能够起到捕食害虫的效果,常见的益鸟包括啄木鸟以及喜鹊等,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合适的鸟类进行引进,结合害虫的特点放飞相应品种益鸟。啄木鸟是捕食害虫的益鸟之一,在幼年阶段每天可以捕食20 只害虫,当啄木鸟步入成年阶段后每天捕食的害虫数量在150 只以上,对于松毛虫以及天牛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引入鸟类时应当重视引入的数量,避免出现引入数量过多而出现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需要注重对昆虫以及鸟类的特性进行区分,选择最为合适的品种进行引入。

③微生物防治法。微生物防治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做好病虫害防控,通过细菌、真菌或者其他病毒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其进入到害虫以及病原菌内部,从而起到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当前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白僵菌是最为常见的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控,但是在白僵菌生产过程中对于设备以及工艺的要求较高,仍然无法在林业中进行大面积推广,应当重视对设备、工艺进行创新。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使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得到有效地控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环境受到有效地保护,并进一步创造与提升社会经济效益。要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共建美好家园理念的指引下,逐步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这样不仅能够使人们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物质生活,还能在生态环保的自然环境中获得身心愉悦,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猜你喜欢
害虫树木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树木之最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land produces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