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干好“一号工程”展现大区大担当新作为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2023-12-31 03:34王志杰
重庆行政 2023年6期
关键词:涪陵区涪陵全市

王志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等重要指示批示,为高水平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市涪陵区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调研指示精神,围绕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立足经济大区、水运大区、产业承接转移大区、制造业大区、页岩气大区、文化大区“六个大区”优势,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支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长江经济带沿江绿色发展轴重要节点、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四大作用”,紧扣“六个大幅跃升”目标,深化落实全市“十项行动”,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科创、改革开放”三个高地和“城乡融合、绿色转型、高品质生活”三个示范区建设,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奋力交出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力争2027年形成百亿企业10户以上、上市企业10户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元以上,GDP21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4000亿元以上的“十百千”产业和经济量级,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一、紧扣“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加快推进战略支点城市建设

涪陵区深化落实全市“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行动”“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挥新型城镇化主战场作用,不断提升涪陵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坚决稳住经济大盘彰显大区大担当。持续抓项目、抓招商、抓服务、强主体、兴实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涪陵区以全市3.6%的面积、3.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市5.2%的GDP、6.3%的辖区税收、7.4%的二产增加值、8.4%的工业增加值。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GDP1159.8亿元、同比增长7.6%,分别居全市区县第五和第四;二产增加值668.5亿元,居全市区县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1818.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2亿元、税收39.3亿元,均居全市区县第二,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2.5%。推动产城融合增强人口和城市承载力。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强化产业集聚、人口吸纳、职住平衡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六人普”至“七人普”10年间,涪陵区常住人口在重庆东部区县(含“两群”)增加最多。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8万人,城镇化率73.4%、中心城区外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达78.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71.4万人,区域中心城市承載力持续增强。构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全市教育强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涪陵中心医院转隶为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排名跃居全市三甲医院第六位,三级医院增至3家,浙涪友谊学校等46所学校与知名学校合作,在校学生区外生源占比27.4%,就医人群区外占比16%;江南城区、高新区两大百亿级商圈提档升级,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零总额441.8亿元、中心城区外第一。

二、紧扣“产业能级大幅跃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建设

涪陵区深化落实全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加强链长、链主企业招商引资,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更好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发挥工业对提升经济质效的主支撑作用。助力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打造“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建设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3个五百亿级、4个百亿级、9个“新星”产业集群。材料产业2022年在区县率先迈上千亿台阶,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健全规上企业、亿元级专精特新企业、十亿级“小巨人”和链主企业、百亿级领军和龙头企业、千亿级旗舰型企业矩阵培育机制,培育年产值百亿级企业6户、全市工业“双百企业”34户、市级领军和链主企业10户,数量均居全市区县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2%、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发挥产业科创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动力作用。紧扣全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以产业科创为主攻方向,迭代构建“1238”产业科创体系,推动涪陵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慧谷湖科创小镇,紧扣新材料及绿色低碳、生命健康、数智科技3个方向,围绕8个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以科创成果产业化为导向的企业研发中心。新引进理工清科、国仪量子等研发中心16个,相继攻克从页岩气中提取氦气、尼龙66用己二腈、碳减排催化剂等“卡脖子”技术及产品,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主城新区第二,获评重庆市企业创新奖15户、全市区县第一。美心翼申在北交所敲钟上市,打破2010年以来无新增A股上市企业的僵局,另有新铝时代在深交所成功过会。发挥数字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成智能工厂18个、数字化车间62个,总量居全市区县前列;入选全市智能建造示范区,入选全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6户、占全市的15%,3户企业入选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2023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17.4%,居全市区县第四。

三、紧扣“改革开放能级大幅跃升”,加快推进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涪陵区深化落实全市“勇当内陆省份改革探路先锋行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行动”,深入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争当数字化改革先行军。积极承接部署“1361”整体构架,加快推动三级中心贯通运行,深化运用六大应用系统,抓实核心业务梳理、数据归集和“一件事”谋划等,危化品运输车辆应急处置、榨菜“产业大脑”、服务企业、危岩地灾防治、安全生产“两单两卡”智能监管、护学和“莎姐守未”等具有涪陵辨识度的“一件事”应用上线运行。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央地混改,扎实推动国资国企、开发区(园区)、“亩均论英雄”等重点改革,太极集团与国药集团“央地国企混改”和人行涪陵分行“重点农业产业链金融链长制试点”入选全市十大经济改革创新案例,全区制造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估算达17.7万元、182.2万元。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着力构建“八铁九高四港一空”综合交通格局,入选全市唯一的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承载城市(港口型),韵达物流全国最大智能分拣中心建成投产、日进出量超百万件,常态化开行铁海联运班列。2023年前三季度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430.8亿吨公里、占全市的16.4%,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发送集装箱4148标箱、增长20%。努力在区域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建好用好涪陵综保区、重庆自贸区涪陵联动创新区、全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持续叫响做亮“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营商环境品牌,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签约项目220个,未来5年将新增工业产值2000亿元;承接长江中下游浙江、江苏等地转移产业项目136个,其中攀华重庆基地年产值近500亿元、华峰重庆基地突破300亿元、重庆万凯超过100亿元。前三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1.1亿元、全市区县第六。

四、紧扣“基础设施能级大幅跃升”,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涪陵区深化落实全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功能设施,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和乡村振兴。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主动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长涪汇”城市会客厅、五桂堂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等城市更新提升项目建成开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年相继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市唯一同时拥有以上三个城市品牌的区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大乡村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等称号;扎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强村富民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超过73万亩、10万亩,综合产值分别达130亿元、115亿元。推动城市乡村美美与共。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燃气、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步伐,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居民安装天然气超过6万户,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等称号,正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五、紧扣“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幅跃升”,加快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

涪陵区深化落实全市“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加快建设美丽涪陵,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标杆,为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贡献涪陵力量。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长江、乌江两岸第一道山脊线内实现应绿尽绿,森林覆盖率达52%,持续开展“三排”“三乱”等专项整治,认真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入选长江安澜见证之旅线路景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五年稳定在320天以上,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稳定为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达标率98.4%、全市第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入选全国案例,镇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全市首届生態保护修复十大案例。持续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挥“头部”企业作用,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以“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绿色转型,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6个、市级绿色工厂23个、市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产品2个,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果居全市第三,涪陵区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六、紧扣“生活品质能级大幅跃升”,加快推进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

涪陵区深化落实全市“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扎实推进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实体经济,着力稳就业促增收,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2.5万人,2023年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453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12元。有序实施市级、区级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实施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408万平方米,惠及3.5万户居民,照亮城乡道路“安全夜光灯”、温暖环卫工人“豆花饭”、全国首个老年痴呆症智能守护平台“遗忘者”等成为涪陵民生暖心品牌。坚决防范化解安全稳定风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综合债务率由“红”转“橙”并持续下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保交楼项目交付率100%。首创安全生产一线岗位“两单两卡”制度并在全市推广,连续49个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在主题教育中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强化党建统领,全面整合基层治理力量,推动“一中心四板块一网络”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分散治理,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作 者: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钟学丽

猜你喜欢
涪陵区涪陵全市
涪陵榨菜
永远创新的涪陵页岩气公司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涪陵区阳光行政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