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救助”改革构建地方社会救助新格局

2023-12-31 03:34冯永生
重庆行政 2023年6期
关键词:救助慈善重庆

冯永生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强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数字重庆建设战略背景下,深刻认识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全面总结“数字救助”改革实践经验,对深化推动社会救助各项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市“数字救助”改革现状

(一)基本生活救助数字化改革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3年以来,按照数字重庆建设和主题教育工作要求,重庆市民政局通过广泛调研和前期试点,迅速部署在全市推广“重庆救助通”应用工作任务,切实打通困难群众快捷高效获得救助的堵点,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重庆救助通”应用作为“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的重要载体、“渝悦救助”应用的发展基础。一方面,深入凝聚基层数字化发展共识;另一方面,广泛吸纳基层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系统应用,受到广大基层干部、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据统计,“重庆救助通”上线以来,累计收到在线救助申请12.7万人次,签署核对授权书15.3万人次,待遇资格认证67.6万人次,已对符合条件的3.1万人给予保障,2.7万人正在救助办理中。通过“重庆救助通”应用的信息积累,将在册和暂不符合条件的共计115.6万人次纳入持续监测信息库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构建10余个模型对持续监测对象进行动态预警,初步实现了数字化主动发现及在册对象的有效管理。

(二)专项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情况

教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城乡建委、医保局、司法局五部门分别负责的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司法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大都采用传统线下救助模式,数字化程度较低。

(三)急难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情况

应急救援部门负责的急难社会救助也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线下救助层面,数字化程度较低。

(四)慈善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情况

以慈善会和红十字会为代表的慈善社会救助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上,数字化程度普遍偏低。

二、重庆市“数字救助”改革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救助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管理机制,无法协调解决“多跨救助”难题,客观存在“九龙治水”现象。二是社会救助工作网络不健全。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救助网络体系缺乏有效联动,还未完全展现整体性力量。

(二)救助信息尚需畅通

一是救助部门的信息不畅通。现行社会救助工作缺乏数字救助平台支撑,各救助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处(科)室之间信息不共享,数据信息壁垒没有彻底消除,客观导致求助群众反复跑路多头跑路的现象发生。

二是救助政策信息传播不畅通。救助政策公开透明度低,使群众质疑救助的公平性,认为救助存在优亲厚友和暗箱操作现象,导致与此相关的信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救助合力亟须聚焦

一是因救助资源分散,难以统筹形成救助合力导致无法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求助信息,无法实施精准救助,同时转办协办迟缓、救助效率低下、重复救助、多头救助、碎片化救助等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社会力量参与救助还不足。在实践中,慈善救助面临着“慈善蛋糕”不够大的问题,慈善组织的数量、慈善捐赠总量有待提升。社工、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救助虽然成效显著,但参与渠道不畅通限制了作用发挥。

三、綦江区“数字救助”改革探索实践

重庆市綦江区以推进“数字救助”改革为抓手,建立“三破三立”体制机制,初步构建起信息聚合、资源统筹、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一)破解体系不健全“难点”,建立“数字救助”多级融合新模式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健全救助体系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专班,区民政局牵头协调推进“数字救助”改革具体工作,增强“大救助”领导力和执行力。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为健全救助体系整合资源。依托“重庆救助通”应用,将救助事项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掌上办”“指尖办”,调动激发全区有救助职能和惠民补贴的13个单位主動作为,进一步厘清救助事项、整合救助资源,建成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动态监测机制。

三是强化网络体系为健全救助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建立区级救助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救助服务站21个、村(社区)救助服务驿站381个,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三级救助服务体系。

(二)破解信息不畅通“堵点”,建立“数字救助”多跨协同新格局

一是依托“重庆救助通”提升困难群众申报社会救助便捷度。推动“重庆救助通”应用在綦江上线,困难群众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低保、特困、住房等社会救助的线上申办。目前,通过“重庆救助通”提交各类社会救助4640人,已纳入救助1582人,签署核对授权书4518人次。

二是依托“重庆救助通”提高办理社会救助效率。通过利用“重庆救助通”大数据平台,救助待遇资格认证、核对电子授权、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办理进度查询、申请救助公示、社会救助证明、超标提醒、资料收集等功能基本实现了社会救助线上全程办理和系统自动完成。

三是依托“重庆救助通”推动部门协同开展社会救助工作。“重庆救助通”对接了市级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和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业务系统,链接住房、慈善等救助力量,优化救助功能模块,将各级、各方、各类困难群众信息融汇到一处,各部门信息共享、数据互认,业务申请数据、过程办理数据、结果处理数据跨层级跨平台流转。目前已开发住房线上救助,办理救助43户。通过“重庆救助通”对困难群众电费、垃圾处置费、有线电视费线上减免信息采集2.6万人。

(三)破解合力不聚焦“痛点”,建立“数字救助”多元帮扶新路径

一是为职能部门开展救助提供数据参考。借助“重庆救助通”,创新探索建立多维度贫困识别指标体系,从健康、教育、就业产业、家庭结构、生活形态5个纬度12个指标立体综合评估,精准勾勒困难家庭画像,形成多维困难需求数据库,建立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智能推送职能部门帮扶。

二是为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提供平台支撑。发挥綦江慈善优势,以“99公益日”为抓手,建立助学、助残、助医、助老、扶幼、济困等慈善项目,吸引鼓励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发动引导社工、社会志愿者参加救助服务,实现慈善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截至目前,綦江区鼓励引导4家社会组织、120余名社工、200名志愿者,关爱帮扶困难群众13.5万人次。

三是发挥“5+3+N”队伍合力推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充分发挥社区、社工机构(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五社”力量,充分发挥热心社会救助公益事业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员”作用,充分发挥区教委(学校)、区司法局、区乡村振兴局、区人力社保局等区级重点救助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N个”合力,第一时间帮助指导群众线上办理和收集相关资料,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让困难群众享受“零距离”服务。目前已实施主动上门服务2500余例。

四、重庆市“数字救助”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高位推动“数字救助”改革

一是强化“数字救助”机制建设。将“数字救助”纳入市委改革办“数字重庆建设”“渝悦救助”“一本账”统一管理,整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慈善社会救助等所有救助资源,真正实现“多跨协同,一窗通办”。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健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部门间分办、转接程序,加强部门间工作协调对接,推动“重庆救助通”“渝悦救助”等信息平台的数据实时更新,促进各项救助政策的无缝衔接,力求加强动态信息汇总研判、部门联动综合救助,推动数字救助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网络体系。健全市、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健全全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协调推进社会救助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区(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汇聚全区(县)救助资源和困难群众数据。全力推进镇(街)社会救助工作站建设,提供专业化“数字救助”服务。探索建立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扩大“数字救助”服务覆盖面。

(二)全面打通各类数据壁垒

着眼“惠民有感”,利用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跨部门合作,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实。

一是实行“一窗办”。探索依托“重庆救助通”为所有救助申请端口,民政局系统将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失能补贴、慈善等纳入“重庆救助通”申办或“免申即享”。整合住房、教育、医保、就业、司法等其他专项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以及慈善社会救助到“重庆救助通”应用实施,阳光透明,实现一门受理。

二是推广“指尖办”。人人都是救助员,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重庆救助通”,线上申请救助、授权核查、了解政策、查询结果,实现高效便捷,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三是深化“协同办”。通过“重庆救助通”受理救助申请,救助综合业务系统推送办理,强化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实现主动发现、分层分类综合救助,形成跨部门、多层次、可共享的协同救助格局,使困难群众一次都不跑,多重救助一次享。

(三)持续提升多元救助合力

整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會救助以及应急救助、社会慈善救助资源,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率。

一是畅通数据共享渠道引导社会慈善参与。开设慈善救助模板,联合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形成“政府+社会慈善”救助链,推送基本救助之外特殊困难家庭救助需求,发挥慈善补充作用,以项目帮扶为突破口,多方链接资源,激发社会参与。

二是打造多元合作机制凝聚综合帮扶合力。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打造“慈善+社工+志愿者”救助综合体,开通社会组织帮扶模块,汇聚帮扶多方力量,开展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探视走访、精神慰藉、实物救助等救助服务,多项叠加让困难救助帮扶最大化,切实增强救助帮扶合力。

三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推进多样化救助帮扶服务。根据困难帮扶类型,建立从单一基本生活保障到心理、精神、能力建设、社会融入等多层次多样性服务。线上搭建服务监管信息平台,细化服务标准类别,从项目申请到上门服务到项目结案全流程监管。线下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分散特困老人、低保家庭、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生活照料、送医陪护、心理慰藉、升学就业、资源链接等分类差异性服务。

作 者:重庆市綦江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刘小侨

猜你喜欢
救助慈善重庆
重庆客APP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慈善义卖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水下救助抢险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