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探析
——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经典诵读马拉松”活动为例

2024-01-02 07:27公建勇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晋城师生图书馆

公建勇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切实发挥经典古诗词特有的思想启迪、艺术感染力和美育功能,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2018年4月19日起创新性启动了以诵读唐诗宋词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马拉松”活动,旨在通过学生诵读、导师点评并领读等方式,让“品读经典诗词”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功能,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让“增强文化自信”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让“赏读、品读、诵读”等系列活动不仅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更彰显应有的教育担当,进而点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引导他们从经典中获取精神力量,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一、赏读经典、弘扬传统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中华文明都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绵延不断,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传承了五千年、根植于中华民族人民内心的文化精华被再次挖掘。蕴含着“精忠报国”“杀身成仁”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凝聚着“格物致知”“革故鼎新”的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华文明的文化根基。当陆游在《示儿》中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句时,他没有想到因为南宋的灭亡使得“王师北定中原日”成为永远的历史遗憾,但其内心积极入世的家国情怀却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在面对困难时,毅然决然地舍小家、为大家,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无畏精神,献身民族解放事业。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可以站在天地之间,赏读经典,告慰先祖:祖国的统一是历朝历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民族的昌盛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奋斗的目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青年的价值观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十分重视青年的思想建设,鼓励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对青年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中蕴含的思想智慧是传之千古的结晶。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赏读文化经典著作,汲取优秀文化营养,我们应当不断深入挖掘和传承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情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切实发挥经典古诗词特有的思想启迪、艺术感染力和美育功能,让赏读、品读、诵读活动不仅成为一种过程,更要成为一种习惯,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力量,进而走出价值迷失的误区,自觉成为弘扬传统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二、品读经典、践行使命

学院图书馆既承担着为晋城全市人民服务的公共馆职能,又承担着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提供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馆职能,它是晋城的地理坐标,也是晋城的文化维度,精神与思想在这里沉淀,文脉与笔墨在这里传承,品读经典、践行使命是图书馆应尽的服务职责,也是其该有的社会担当。

自古,好学上进的泽州学者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泽州学者如牛毛”“秀才举人两千五”的美誉。如今,开拓进取的晋城人民在这座崭新而秀美的城市里书写着“全民阅读助发展”“书香四溢润晋城”的篇章。“经典诵读马拉松”活动就是新篇章中璀璨的一页。这里的“经典”既包括诗,也包括词。诗言志,词传情。“诗者,志之所之业,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朝;而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明代徐师把词的形式概括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无论是先秦时为了协调劳动节奏而随口喊出的“耶!啊!”口号,还是唐宋间文人墨客直抒写意时巧思妙构写下的名言警句,都是中国人民智慧与生活的结晶。徜徉在这些经典之中,细细品读,不仅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去感受人类文明的力量。

自2018年学院图书馆启动“经典诵读马拉松”活动以来,以“品读经典作品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以赏读、品读、诵读为主要切入点,精选唐宋文学史上代表性的诗人诗作为关键词,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诵读范围,通过每周开展一个教学系的专场诵读活动,充分发挥经典诗词感化、教化的育人功能,让参与者在随口一读间,学习先贤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志向,让聆听者在顺耳一听后,坚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责任担当。

当青年一代爱上阅读、爱上经典之时,就犹如找到了开启智慧的金钥匙。面对困难时,他们不会再彷徨,不会再惧怕岁月的漫长,而是充满“彼方尚有荣光在”的信念,带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一路前行。“心有所期,忙而不茫”,当青年学子感悟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便不会再害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磨炼,也终将享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艳。

品读经典、践行使命,历年来,图书馆一直秉承传统,融经典阅读与休息服务为一体,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享受“身入繁世里,心在笔墨间”的快乐,让学子在浩瀚无垠的宝库中坚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信念,让阅读变得有深度,让教育变得有温度,让文化和思想、智慧和精神得以传承,让知识与心灵、人格与品质获得提升。

三、诵读经典、点亮人生

图书馆在文学资源方面有着充分的先决条件,围绕新时代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题,“经典诵读马拉松”活动历时7个月,共举办20场次,8个教学系190余名选手、2 300余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形成我院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的品牌化、常态化校园文化活动,既点亮了人生,也惊艳了时光,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同时为切实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实践模式。

(一)活动主题

“经典诵读马拉松”是不同于传统诵读的活动形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发展”的理念,提倡用“发展”的眼光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近年来,从国家层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在治国理政的系列讲话中,巧妙引用大量的经典诗词,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构筑“以民为本”的中国梦,以“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也”畅谈“美美与共”的共享理念,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从地方活动来看,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下,一些省市电视台推出诸多类似的节目,随着这些节目的高频次热播,散发着数千年古典馨香、充盈着无与伦比丰富意蕴的中华传统诗词,再次焕发出夺目的生机与活力,唱响在新时代特有的韵律节拍里,以其卓越的姿态呈现出“万树千树梨花开”之新景象。借此态势,图书馆为了将活动常态化,特意以经典诗词为重点,通过“诵读+阐释”的比赛要求,引导学生“开卷”受益,并鼓励大家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诵读活动,用“辩证”的思维,深入了解诗人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中心思想和情感基调,以“发展”的眼光解读对作品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另外,为了拓宽传统文化传承的模式,图书馆还努力探寻“领读+诵读”“诵读+表演”等多种学习渠道,力争通过选手诵读与导师领读相结合、小舞台剧等形式与诵读比赛相结合等方式,读经典、诵经典、讲经典、爱经典,不仅让参赛学生学习诵读古诗词,同时引导现场师生品读经典诗词,让师生在全身心投入比赛的过程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经典诵读的兴趣,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常态化的活动开展频率,带动全院师生诵读经典,全面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

诵读活动不仅在内容上紧贴社会价值,而且在形式上体现出时代新意,生动、鲜活的传统文化与发展、创新的时代意境相结合,既传递出“国富民强”“民为邦本”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又培育了“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诗和远方不再是梦想,追光的人也不再迷茫。

(二)活动形式

1.学以致用,经典诵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从“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到“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旅游系将经典古诗词与山西旅游相结合,以《人说山西好风光》为主线,通过诵读描写山西景色的经典诗词,山西的大美风光跃然于前。

2.创设诗境,经典诵读与情景剧相结合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醉不可待的李白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写下《清平调三首》。财经系以李白沉香亭醉赋的故事为情景剧,设立了《清平调三首》的创作情境,结合角色诵读带领师生穿越时空,入境悟情,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诗意,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将艺术教育特色植入活动,创新教育模式,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3.古今传承,经典诵读与现代散文相结合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长安,‘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长安……”,艺术系以现代散文为诵读内容,以“唐诗里的长安”为主线,通过以组合形式诵读描写长安的唐诗,觅诗眼,品佳句,在咬文嚼字中升华,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

图书馆紧密联系教师教育系,在开展“经典诵读马拉松”活动的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将课堂搬上比赛场。在比赛中通过导师点评的形式,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诵读诗词的中心思想,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春望》一诗,学生通过牛爱红老师的指导点评,深刻体会到诗人杜甫在国破家亡、流浪迁徙的痛楚下,那忧国忧民的沉痛心情,也让我们明白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祖国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抱负和理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陆游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成为我国古诗词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重要诗篇。

(三)活动效果

定期开展“经典诵读马拉松”活动以来,学院师生到馆率较往年有所提升,文学书籍的借阅占比由2017年52%上升至2018年55%,师生参与文化活动人次明显增加,推动了学院书香校园建设。

同时,在“经典诵读马拉松”活动举办过程,也发现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1.缺乏主观能动性,活动黏合度较低

数据证明,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学生到馆借阅书籍的频次直线上升,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期,学生借阅书籍频次和相关书籍的出借率有所回落,说明在活动举办之后的时间,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数较少,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主办方也要注意推广内容、推广层次、推广程度、信息传播度等。阅读活动的黏合度越高,越有可能打好传统文化推广工作的根基。

2.活动连贯性不足,缺乏反馈评价机制

经典作品对人的熏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持续地浸润,而且需要与时俱进。诵读活动忽视了在活动举办之外的时间中,学生对经典诵读作品的兴趣。学院图书馆作为和职业技术学院的紧密合作单位,有条件持续利用该活动余温继续推进相关活动,加深学生对经典传统作品的内涵理解。同时也应该建立活动评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师生建议,充分发挥参与者和旁观者对各个环节的多元化评价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活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根源来自中华传统文化,其培育途径也注定离不开中华优秀诗词的涵养,其核心价值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天下大同”的美好向往,也寄托了新中国对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是未来,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所以“立德树人”、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青年是希望,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所以“培根铸魂”、传递丰富的知识涵养是现代化图书馆的职责担当。图书馆充分发挥服务意识,引导师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借“赏读+品读+诵读”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各项文化活动中,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模式,力争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而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真正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晋城师生图书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图书馆
马不停蹄找到你
马不停蹄找到你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