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工作的方法研究

2024-01-02 18:38吴林烜王婉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音乐

吴林烜,王婉婷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红色音乐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承载,具有政治性、时代性,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内容上和价值引领上高度贴合,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红色音乐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其在社会教育、文化传承和艺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将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工作,不仅是进行“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音乐专业学生对中华名族优秀音乐艺术的传承创新,高校音乐学专业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将红色音乐融入学生工作的路径,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红色音乐的发展脉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音乐作品(1921-1949)

主要指五四运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如1921 年中共一大代表在红船上歌唱创作于1988 年的全世界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1921 年创作,“世界大同,劳工神圣”的《五一纪念歌》;1922 年创作《工农兵联合起来》;1926 年北伐战争时期创作,反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革命歌》,是当时北伐大军和老百姓的精神力量;创作于1938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等红色音乐主要展现中国革命精神,充满对革命的热情、催人奋进,无不是当时的“见证者”、“记录者”。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音乐作品(1949-1978)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的红色音乐,有体现祖国俊美河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边疆处处赛江南》;有歌颂军旅生活的《我是一个兵》《三八作风歌》;追求民族解放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时期作品受时代和历史环境影响,多展现人民拼搏奋斗不怕艰苦的精神,也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谱写着爱国爱党歌颂新生活的思想情感。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音乐作品(1978-20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这一时期的红色歌曲创作焕然一新,有描写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优良品质的音乐作品,如《公仆赞》《两袖清风为人民》等;也有反映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之情为主要内容,如《党啊亲爱的妈妈》;歌曲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们艰苦奋斗,大力发展经济民生。这一时期的歌曲展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成就,典型歌曲有《大中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军港之夜》《小白杨》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红色音乐作品(2012 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新时代的红色音乐进一步发扬壮大,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涌现出了大量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有体现抗疫精神的《逆行者》《在一起》;有体现冬奥精神的《冬梦》《冬奥·云鸟》;有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万疆》《领航》等。

纵观可见不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主题表达,都可说明红色音乐作品在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现实意义,他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功能有传承性和相对灵活的创新性。

二、红色音乐与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融合

红色音乐的创作依赖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民族兴衰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生长于不同地区,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乡土风俗和地域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礼乐》中讲到“制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以”,说明音乐对人的影响很大,更何况是经过炮灰锤炼和革命考验的红色音乐,有激励教育、坚定理想、传承历史、美育渗透等功能,蕴含着丰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3]。重视红色音乐文化、传承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不谋而合,亦可将其作为一种教育媒介,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历史与音乐的双向交互中不断增强爱国情怀。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应该长期坚守的工作阵地,高校要持续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开展知识教育的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怀、强国动力、报国行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融交会。高校建设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能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同美食烹饪中的盐,做美食不能只放盐,一道丰盛的美食是将盐适当的溶解到食物中而散发香味”。红色音乐串联起了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蓝图,镌刻了伟大的时代印记,充分展示了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是激荡中国力量的重要载体,要充分认清红色音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作用,通过将思政课程建设与音乐专业教育协同融合,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这个盐充分融入“红色音乐表演”和“红色音乐创作”等食食物之中,打造出特色学生活动,真正让音乐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三、红色音乐融入高校学生工作的价值内涵

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思想工作,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内涵。红色音乐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与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相连。通过将其融入高校学生工作,具有五个方面的价值内涵。

(一)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音乐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将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同时,红色音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其成才为国的价值思想。

(二)丰富音乐课程资源设置

红色音乐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将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可以丰富音乐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学习红色音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红色音乐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三)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红色音乐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高校通过红色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其次,红色音乐可以激发听众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最后,学校通过举办大量以红色音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之中,能够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音乐自古就是传播文化的有利渠道,通过学习和传承红色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同时,将红色音乐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可以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此外,通过将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培养更多具有红色文化素养的音乐人才,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红色音乐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提升,中国正在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综合实力强国的伟大转变,中国元素在全世界中的影响地位也在日益增强。将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让世界听到来自东方巨龙的声音,让中国文化在世界发展中大放异彩。通过将红色音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可以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和传播红色音乐,可以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红色音乐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工作的方法途径

通过红色音乐可以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进一步发扬传承,2021年5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音乐党史”系列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红色音乐的教育引领价值作用进行了充分认可。在新时代何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 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提出“十大”育人体系,其“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都可充分结合红色音乐,发挥音乐专业学生优势所在开展好学生工作。

(一)课程育人——优化红色音乐课程,建好红歌赓续体系

学校可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将红色音乐课程纳入教学大纲,对红色音乐资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充分挖掘,能够将其应用于学生教材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的基础知识。学院可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红色音乐美育通识课堂等形式,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对红色音乐的认知程度。

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主体功能,培育红色传人,提高教师的红色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将红色音乐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系统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红色音乐,提高师生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同时,坚定信仰力量。

(二)实践育人——乐享实践,赓续红色精神

通过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用好学生党员和干部,开展有特色、有亮点的学生党团学活动,如“用音乐讲述党的故事,让红色故事‘声’入人心”,可以利用红色音乐丰富实践内容,对开展实践的活动形式进行充分创新,通过开展类似于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实践活动,用好红色音乐文化,重走红色音乐之路,颂山河万里。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红色音乐活动,如红歌比赛、红色话剧表演、红色影视作品配音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艺术感悟党史,用歌声铭记初心。

(三)文化育人——以文化人育人,赓续红色文化

音乐本身的文化传递性,让红色音乐在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创造中起到了不可复制的作用。红色音乐运用文化创作的方式,能够让受教者便于理解接受,通过有目的的音乐教育活动,让受教育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感受红色文化,传授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理论道理。

大力繁荣校园文化,鼓励创新校园红色音乐文化品牌,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师生原创红色歌剧、红色舞蹈、红色音乐、红色影视等文艺精品展演,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赓续红色文化。

(四)网络育人——唱响红色网络思政主旋律

学院可以将党团、学生会等组织作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红色音乐创作,利用红色音乐资料和红色经典影视,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音乐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音乐作品,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网络革命文化教育。亦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如“每周红歌”,利用网络媒体,丰富学习环境,让红色音乐资源在新媒体领域大放异彩,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五)心理育人 ——让音乐舒缓情绪

众多的实践研究证明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调节压力、缓解消极情绪、促进人际交并培养健全人格,这也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将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拓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并且也能满足音乐教育的目标,通过红色音乐进行教育的功效,可以发挥音乐治疗专业优势,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开展音乐团辅活动,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治愈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的音乐风格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且能够达到不同的情绪调节作用。 如:《春江花月夜》,旋律平缓、和谐,能够使人们在悠扬、惬意的旋律当中祛除烦躁的心情,获得放松、平稳的心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六)服务育人——以乐育人服务人人

通过音乐教育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让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将所学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引入社会,建立校地联动的有效机制和服务体系,可走进敬老院、孤儿院、部队、社区等地,为特殊人群进行红色音乐慰问演出,采取短期和长期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红色音乐服务育人功能,既承担部分社会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任务,又可为社会音乐文化事业的进步服务,提高公民的音乐文化素质,锻炼学生的舞台演出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进而实现了学生的个人价值,培养了大学生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关爱之情。

结语

红色音乐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中国革命时期,红色音乐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为革命事业提供了精神支持和艺术表达。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红色音乐逐渐从政治斗争走向社会生活,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红色音乐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教育价值,高校音乐学专业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将红色音乐融入学生工作的路径,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音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音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