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构建探究

2024-01-02 18:38骆德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育人

骆德云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开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不断提高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水平,确保贫困生不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无法顺利学习、安心学习、成人成才。而各种形式的勤工助学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勤工助学资助是经济帮助,也应该是教育手段,那么这需要相关的高职院校将育人和资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要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贫困问题,也要满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价值教育。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利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来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价值所在

(一)利于展现教育的公平性

长效机制构建是对当前的阶段性、短期性的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进行有效的整理整合,实现系统性、全面性和全方位地落实各项勤工助学资助工作开展,有效地应用勤工助学资助的育人功能,使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更加稳固、坚实。从开始到结论,以结论的反馈来更好地实施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工作开展,全过程有效监督,进而有效改善和提高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开展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展现教育的公平性。

(二)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确确实实是存在着经济问题,但是仅采用经济支持,而忽略了贫困学生的精神需求,也不利于发挥出资助育人的作用。并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存在着父母陪伴较少、人际交往困难与不自信等各类问题,进而需要帮助贫困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而构建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在协调解决各类资助问题上也会重视贫困学生的精神需求,全方位、综合性地给贫困学生提供生活、学习、经济、心理等各方面的帮助,更符合新形势下的贫困学生发展。同时也会有效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勤工助学不仅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满足在校期间的基本经济需求,也能锻炼综合能力,有效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理念引领

(一)树立“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

要以国家新资助政策《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①《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2007-05-13)[2023-03-20],据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tnull_27695.html。为基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所涉及的岗位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对学生的选择机制也需要遵循精准资助理念,合理科学地应用各方资源,使其资助能够给予最需要的人和事,要将相关的资助资源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手段、大数据等有效地应用到学校各类教育工作中[1],那么在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时有效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分析贫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精准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收入、家庭组成和家庭支出,从不同层面上得出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科学的手段来认定贫困家庭。同时,在建立长效机制时要将学生在学校的所有表现和在兼职工作时的表现,以数据化的形式存储,将所有信息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交叉分析,有效地综合判断,实现精准帮扶。相关的数据也有利于观察学生的长效发展,便于相关工作开展与学生的发展契合度更高。

(二)强化“造血型”工作理念

国家奖学金、贫困补助金、社会补助金等都是直接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资助,以缓解学生的生活经济困难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学生长远来看,解决学生存在的经济问题和学生性格上自我封闭、不自信等问题,还是应采取授人以渔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校企合作可以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勤工助学平台,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寒暑假应强化与企业的合作,进行暑假兼职、暑假工作,而院校要检查和检验单位的资质,为相关学生提供更真实、更有效、更安全的工作平台。不仅如此,高职院校也应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建立综合性的实践平台,与相关企业达成助学基金基地建立等方式,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兼职岗位,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自信自强。将“输血型”资助方式转变为“造血型”资助方式,全方位落实资助,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构建

(一)完善选择机制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前提是选择学生,或者是学生选择岗位,合理科学的选择是保障勤工助学工作开展公平和有效性的关键。首先,针对贫困学生的评定。只有贫困学生评定工作开展得公平,才能够将相应的资助给予最合适的人,高职院校有效地完善评定机制才能够使最终评定的结果得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才能够使后续的资助育人工作更好地实现长效发展。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建立应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完善评定机制。其一,明确评定标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与地区发展经济水平对所有学生的生源地经济情况和生源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进行有效调查和分析,全方位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收入,包括医疗、生活、教育等支出情况。其中更需重视的是是否经历过自然灾害,家庭成员中是否有重大疾病,学生是否存在孤儿、残疾等问题,了解家庭的低保情况,负债情况,综合各方面科学合理地制定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并且,要对其相应的标准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议分为贫困、一般贫困、特别贫困三个标准,要有具体量化的内容,建立细致、全面、明确的评定标准,使评定工作符合高职院校资助育人长效发展。其二,实现动态化评定工作管理。评定工作不应该是固定的,其原因是每一个家庭的状况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停地发生变化,就业市场环境和学生自身兼职的变动都会使学生的贫困评定受到影响。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各项评定工作时,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全方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评定工作是动态的,是可以做针对性调整的,无论是微调,还是大调,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落实资助育人目标。其次是学生和工作岗位匹配度评定。学生与工作的匹配度可以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评价,有一部分工作与学生的匹配度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当然也有学生的责任心不够的原因,导致岗位工作完成效率低,符合企业兼职实际,也未发挥出勤工助学应有的育人作用。因此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和学生选择机制,结合岗位针对学生专业情况和综合素质,优先选择专业中家庭贫困的学生。结合贫困学生情况选择岗位,从专业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岗位,从而有效地保障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达到勤工助学资助育人目标。

(二)构建全面支持机制

资助育人仅是经济上的支持,过于单一,无法实现育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时应实现全面支持机制,人力支持、经济支持、物质支持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发挥出资助育人的作用[2]。其一,人力支持。为提高资助育人的工作水平,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支能够与院校各项工作开展相结合的育人队伍,由校级领导牵头,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团队共同参与,负责参与和跟进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情况,使资助育人工作开展得更加专业。另外,高职院校的所有教师都应是资助育人的教育者,还可以引入一些学生作为资助育人工作团队的成员,全方位帮助贫困学生开展更好的学习,更加灵活有效地为相关学生提供服务。其二,经济支持。考虑学生生活所需与考虑学生长线发展,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所拨的资助资金,运用更多的社会资助资金和筹集资金,一方面要保障贫困学生生活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学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而高职院校可以综合分析学生的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金,对学生的科研、创新创业、就业发展等各方面提供灵活的经济支持,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落实勤工助学工作开展的同时,为学生多提供一份经济保障。其三,物质支持。高职院校在开展各项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工作时各项物质基础可以促进相应的工作开展更加有效率,一方面,为相应的工作开展提供物质条件、场地、硬件等,使相应的工作开展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也要给贫困学生提供相关的物质条件,鼓励学生能够进行科技研究、创新创业等。另外,学校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搭建一系列符合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内有兼职的平台,进一步推进勤工助学工作开展。

(三)优化教育机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构建,要使资助作为开始、育人作为归宿,资助是解决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参与学习的一种手段,资助育人则是通过资助来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全面育人”目标。其一,创设针对性课程体系。资助育人工作应是全面的、系统性的、长效的,高职院校应结合师资力量,综合考虑资助育人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分析贫困大学生的特性,开设针对性的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共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现全面发展。并且,选修课程应分析贫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在保障共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兼顾贫困学生的差异性,创新创业教育与兴趣爱好培养等[3]。其二,强化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结合资助育人工作开展发现,很多贫困学生由于缺少家长的陪伴,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比普通大学生承受着更多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家庭贫困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为了有效地帮助家庭贫困学生树立自尊心,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集中进行,同时在开展相应教育工作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信仰、有理想、自信自强的新一代大学生。另外,要强化贫困学生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勤工助学所涉及的工作内容,长效的基础是学生能够自食其力,自己满足生活上所需的经济。

(四)开放参与机制

为了提高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更加公平,在构建长效机制时可以设立开放参与机制。其一,高职院校内部教师全员参与。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需要高职院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参与到相关的工作中出谋划策。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搭建一个综合性的所有教师参与资助育人的平台,要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为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提供服务,使相应的工作开展更加符合相关政策、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新形势下学生的发展[4]。其二,学生互助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开展,由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组成,既有家庭贫困的学生,也有普通学生,使普通学生能够参与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实现群策群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义务劳动,或是小额捐赠等,利用这些方式促进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更加有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帮扶本院校的贫困学生,还可以培养整个院校的学生树立乐于助人精神,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无论是帮助贫困儿童,还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发展,都是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其三,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针对贫困学生相关的职业院校应与企业达成合作,为学生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或者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资助贫困学生学习,建立相关的资助基金。此外,还可以与有关的企业合作,为贫困学生提供兼职机会,实现“造血型”资助,使学生能够自助。

(五)建立反馈机制

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需要在反馈机制中有效体现出来,通过相应的反馈更好地调整资助育人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效率,实现长效发展。其一,持续跟踪机制。从勤工助学认定学生开始就应该给本院校的所有相关学生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库,包括认定标准、资助信息、学习情况、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发展状况和在工作中的各项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全方位的信息。并且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跟踪,涉及学生的兼职情况、勤工助学、家庭变化等,使相关的跟踪机制能够更好地促使相关教育工作者为贫困生提供服务。其二,全面评估机制。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地使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更加公平,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是一部分。同时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校外兼职情况与勤工助学情况,并将相关的信息纳入统一的评估机制中,对学生的资助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有效保障相应的工作开展更好地满足贫困学生的实际需求。其三,及时反馈机制。有效的跟踪和评估是基础,还需要通过及时反馈,了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落实情况,充分掌握贫困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参与勤工助学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情况,根据相关的反馈内容合理科学地调整学生的资助金额、资助方式和提供的岗位,从而有效发挥育人功能。

四、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构建,需要高职院校重视“造血型”育人工作开展成效。不断完善相关机制,积极采取各类措施使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工作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将相应的工作和资助更科学地配置给最需要的人和事。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