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研究

2024-01-02 18:38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证证书考核

孙 静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随着2019 年2 月职业教育20 条等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2019 年也被称为是职业教育元年。其中,“1+X ”证书制度的实施则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与“1+X ”证书制度

1.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X ”

幼儿照护证书是第三批批准的等级考核证书,共有690 个试点院校,其中237 个为高职院校。幼儿照护证书等级考核标准主要是面向托幼机构相关岗位设计技能要求,强化岗位能力训练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面向服务一线的托幼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对幼儿照护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和管理。目前,在国家提倡多孩政策的推动下,对早期教育及幼儿教育人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很大的缺口。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主力军,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要逐步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对高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侧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的供需平衡,就要求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扩大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以就业反向要求学业,以需定供,以出定产。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照护证书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试点院校对“1+X ”证书制度落实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其他学校实施的效果,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课证融合是实现“1+ X ”的途径

变则通,通则达,达则成。为此,在“1+X ”认证视域下,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施课证融合的方式,促使“1+X ”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取得成效。课证融合是将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要求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与学历教育课程有机衔接。对照幼儿照护证书考核标准,将其考核内容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通过课证融合的有效方式,以实现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能取得毕业证,又能取得幼儿照护证书,实现精准育人,以满足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急需专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学前教育教师的需要。

为此,以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为试点开展课证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核心目标是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特点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的关键点

1+X 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职业院校除了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的作用外,还要突破传统“单线”的育人模式,鼓励学生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获得“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等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实施中,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夯实“1”的基础

“1”是学历证书,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包括通识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自我成长及专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学历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幼教行业的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新时代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地探究与自主学习来适应乃至引领学前教育领域的新发展,具体到实践层面,要求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具备自主发展、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促进社会进步的意识。

(二)拓展“X”的职业性

“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将社会发展需求与自身发展相嵌合的个性化选择,要凸显其特殊性,必然需要提供多样的选择,实现个体个性化的社会发展。“X”在数学中还代表未知,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选择考取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技能等级证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X”复合型人才,这种自主选择恰巧体现了1+X 证书制度中“X”的未知性。除了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特长、专业及就业发展需求考取相应职业证书、等级证书,比如舞蹈考级或获取舞蹈教师资格证。所以,“X”证书不仅是数量、等级、种类的差异,其组合也极为丰富、多元,充分彰显了“X”的多样性、选择性及针对性。

(三)促进1 与X 的深度融合

“1”的学历教育是“X”培训的基础,拓展“X”的职业能力是强化剂,而至关重要的是“1” 与 “X”课程内容必须深度融合,两种证书课程互认、互通,才能真正发挥1+X 证书制度的作用。“课”代表专业人才培养,“证”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者在内容上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互融互通,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课证融合的具体策略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照护职业技能证书相对应的等级是中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与幼儿照护等级中级的课证融合为例,对融合与实施的过程进行探索。

(一)明确融合新目标

1.树立教育新理念

当前,课证融合要在三教改革思想的引领下,明确教师是改革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程融合研究,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重构。教材是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途径,以教材为改革的主要要素,通过分析教材与证书相关内容的融入点,对教材实施相应的补充和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效。教法是实现融合内容和融合目标的有力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更有效的融合。

2.完善融合目标

为突出课证融合理念,结合原有课程目标,制定课证融合新目标,实现有效融合。以下我们以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与指导》为例。在原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的目标为:了解课与证融合的基本内容;能结合学习知识,按照证书等级考核要求,解决不同情境下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能力;增强课证结合的意识,提高课证结合的能力等目标。

(二)认真分析融合内容

1.了解证书考核相关信息及内容

教师对“X”等级考核标准内容的了解程度是课证能有效融的前提。我们以湖南金职伟业母婴护理有限公司组织编写的幼儿照护职业技能教材(中级)为依据。幼儿照护证职业技能标准中级考核内容分为五大模块,19 个项目,76 个知识点和技能考核点。考核形式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通过前期调查学生考试情况及对相关教师的访谈发现,确定理论考核部分中的案例分析题、情景任务题为难点;实操考核中操作步骤和操作熟练度为难点。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参加专题培训等方式,深入了解考核要求和考核方式等相关信息及内容。

2.分析课证融合具体内容

在详细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对证书模块项目知识点和考核点进行细分,查找与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相对应的内容,通过找相同、细内容和补缺口等方式,实现课证内容的一一对应。具体过程为:

首先,找相同。通过仔细分析证书考核内容发现,其中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与指导》相对应的内容有:照护证模块三,日常保健---心理保健的分离焦虑的应对、情绪情感反应的应对、常见行为问题的照护这些内容与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这些部分内容是能一一对应的,这是我们实施课证融合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其次,细内容。有些证书考核内容要比课程内容能为具体,因此需要细化课程内容。如证书考核内容中发展环境创设---幼儿社会环境创设部分,包括依恋关系、自我意象、性别认同、自我概念发展及管教的环境创设,内容比较详细。为此,我们将与之对应的课程内容中细化相关概念、类型、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教师应创设的相应有助于幼儿发展的社会环境等内容。通过此方式解决证详课略的问题。

最后,补缺口。有些证书考核内容在课程中没有明确体现。为此,我们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找到比较恰当的融合点,将这部分内容补充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如通过分析自制社会性发展玩教具内容,将其补充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方法之一的操作法中。操作法是通过组织操作玩教具,实现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目的。当已有的或购买的玩教具不能满足教学或幼儿发展目标时,幼儿教师需要自制玩教具。自制玩教具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因此,可以在这部分内容中补充自制玩教具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又通过课证融合加强了专业能力,一举两得。

(三)精心设计融合过程

在实现课证内容一一对应的基础上,为保证课证融合的有效实施,需要针对融合内容,精心设计融合方式,强化课证融合内容。

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课证融合中的基础性知识,要求学生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识记要点。对能力性知识,则多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活动展示、情景模拟等形式。师范性知识则多采用实操训练。通过以上多教学种方法,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的教学方式,采取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2.加大实训练习

重视线上和线下已有资源的有效运用,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如校幼儿教育实训室、早期教育实训室、智慧教室。以此建立以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本+教学资源库为依托的一体化实习实训环境。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活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做好产教融合。在实训中提升高专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创新

职业教育课证融通的开展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专业学科教学的可视化和可操作化,这非常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更加科学化的指导。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的结合,能够实现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碎片化构建,使学生能够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充分的理解专业学科理论应用和技术实践的要领,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专业学科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的充分展示,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中参与相关的专业模拟实践。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模拟实践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从而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院校专业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教学资源,以具体的课证融通教学和育人目标,实现教学场景的扩展化,引导学生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中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实践需求开展具有特色化、能动化的学习。所搭建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实现对于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的有效监测和评价。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科学化的指导方案,也能够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反馈推进教师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从而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水平。

(五)重视评价融合效果

明确评价依据,建立有效评价体系。有效的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和提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更能检验课证融合的有效性。通过改变原有以个人成绩为主、定量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实施充分体现小组学习为主、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评价考核体系。课证融合评价中评价内容及占比为小组活动成绩(课堂展示活动+课后作业)40%+个人成绩(作业+出勤)20%)+期末考试成绩40%;评价主体为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

例如:证书考核自制社会性发展玩教具,可以结合此项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将小组制作的成品在班级内展示,制作精美,使用效果好的作品可以在同年级班级之间交流展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激活评价主体,采用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将每次活动的评价结果按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中。学生提交的学习作品的评价结果的高低,成为检验学生掌握证书考核内容效果的重要依据和指标,也成为教师检验课证融合效果的依据。

(六)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高职学院发要挥自身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建成专门的产业学院,拓展管理思维打造“产业学院”与“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协同创新发展格局。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企业在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课证融通,提升职教师资“双师”素质培养。

依托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让用人单位深度参与课证融通,拓展了管理思维,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育职业学校与企业都满意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以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企业深度参与课证融通能够强化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发展的专业属性。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改革背景下,规划考量,融入“新工科”“新师范”“新双创”等人才创新的成果,打造人人懂教育、人人肯钻研、人人敢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

四、结语

总之,本研究在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中实施课证有机融合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希望能以此方式给予同行启发,推动更多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课证的有效融合。为提升“1+x”证书制度有效落实能力,不断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课证证书考核
WJCI 收录证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内部考核
收录证书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