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长街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运用研究

2024-01-03 09:35胡祯琦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长街哈尼族中华文化

胡祯琦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1]哈尼族长街宴是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大规模的年度民族节日宴饮活动,既是哈尼族传统梯田农耕祭祀文化的产物,又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开发和运用哈尼族长街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有利于以文化人,帮助哈尼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对于增进各民族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哈尼族长街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运用的必要性

(一)促进哈尼族文化自觉与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两创”的必然要求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要实现对哈尼族长街宴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哈尼族应首先实现“文化自觉”。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3]哈尼族过去没有文字,长街宴是其民族文化和精神特质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活动载体。了解和学习长街宴的历史,吸收其蕴含的优秀民族精神与良好伦理道德的文化内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哈尼族“文化自觉”的必要过程。

过去,长街宴是口传文化的重要场合,发挥着规范行为、传授知识的育人功能。在今天,充分挖掘长街宴承载的民族精神及其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继续发挥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是促进哈尼族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不仅能为哈尼族本民族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使其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持生命力,更能以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的良好接续。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4]这从根本上明确了哈尼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正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各族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思想风貌与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辉煌灿烂,无疑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它包含着各民族文化与思想的共通点,在凝聚民族力量,助力中华振兴中发挥着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一方面,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经久不衰,就必须尊重、保护和传承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个体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赖感的同时,鼓励各民族在文化上积极交流互鉴、共融共通、相互尊重与欣赏,以发挥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保证中华文化枝繁叶茂,筑牢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另一方面,要维护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实现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就必须强调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帮助各民族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上下功夫,以文化认同推动力量凝聚,实现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促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和谐局面。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来看,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推动了世界文化的频繁交流,西方资本主义趁机以文化为突破口开展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许多西方国家蓄意挑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意图引发我国民族问题。要摆脱新时代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就不能脱离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生活实际照本宣科,而必须推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化、本土化、大众化,以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强化其民族认同。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引领下,挖掘民族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突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适应教育对象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背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就国内而言,目前哈尼族对自身长街宴文化的文化自觉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通过旅游开发以推进经济发展,这固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但其对长街宴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实际上,长街宴作为哈尼族的独特文化符号,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认识长街宴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地位,应用多学科研究思路,积极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运用于教学之中,这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丰富其构成要素,拓展其研究领域,革新其内容、方法与环境,最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突出表现为各族人民共享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精神向往。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文化工作,更加需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构筑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换言之,从文化着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须处理好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此处的文化认同强调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这一整体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指其对于自身中华儿女身份的认同,国家认同是指在前两种认同形成的前提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要实现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推进国家认同,就要承认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尊重包容少数民族文化差异。既要充分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文化资源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各少数民族的本民族文化认同,又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通之处,推动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认同上升到中华文化认同的高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民族提供共同精神归依,凝聚起各民族力量以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哈尼族长街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有福共享、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

长街宴所蕴含的有福共享、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得益于其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以及群体共享原则,其集中表现在哈尼人对“公平”的追求以及长街宴的制作过程中。

哈尼族向来有浓厚的平均意识。《绿春县志》记载,“上山打猎,见者有份”是哈尼族的传统习惯[6]。就长街宴而言,最为突出的是“祭肉”的分配。“昂玛突节”长街宴上的“龙猪肉”“苦扎扎节”长街宴上的“份肉”和“十月年”长街宴中的“生轰”,都要在全寨进行每户均分[7]。虽然每户最后所得的祭肉分量并不多,但这一制度化的分配形式反映了哈尼族公平正义、一视同仁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传递“有福共享”的集体意识,整合村寨共同体,在强化民族认同与群体心理状态、塑造民族集体精神中发挥象征性权威作用。

哈尼族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还体现在长街宴的准备过程中。长街宴的食物选用考究,许多食品往往制作过程繁琐,工序复杂,需要人们团结协作来完成。例如长街宴中必不可少的荞子粑粑和糯米粑粑,就需要众人的分工合作,使用碓或石磨来制作。对于哈尼族人民而言,这一过程不仅是辛勤劳作的过程,更是一种象征团圆、幸福和吉祥的群体性娱乐活动,充满节日乐趣,是促进人际交往、加强地缘与血缘纽带关系的重要机会。

长街宴以其独有的仪式感凝聚着民族力量,增进了群体认同,其蕴含的有福共享、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反映为“平等”“公正”与“友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

(二)尊老敬老、长幼有序的道德风尚

哈尼族自古以来就追求“以老为主,老少和睦”的道德境界[8]。长幼有序、尊老敬老,既是其伦理法则,又是其价值尺度。这一悠久的尊老传统在长街宴中得到集中而充分的展示。

在长街宴中,首先反映尊老传统的是座次的安排。老人们往往被安排在主持宴会的“龙头”位置,以彰显其在寨子里德高望重的地位。即便哈尼族长期秉承男女有别的传统思想,不允许本民族妇女参加长街宴,却也专门为老年妇女设置了“女席”让其享用[9]142。这些安排都鲜明地反映了哈尼族尊老敬老的道德观念。其次,在长街宴上,主人通常要先为年长者斟酒,敬酒时也只能由小辈向长辈敬酒而不能相反,这些规范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哈尼族孝老尊亲、长幼有序的良好社会风尚。由于哈尼族没有文字表述,口传文化是其系统地传授民族历史、伦理规范、生活经验和生产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长街宴是进行这一活动的重要场合,是文明传承的象征[9]171。在这项活动中,老人不仅具备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知识,深谙民族传统,还是口传文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延续和传播民族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具有极高地位。《十二奴局》有云:“世上的人哟,个个都要老一回,做儿女的人哟不要学山雀硬了翅膀不回窝,要拿出一片诚心来孝敬老人,让他们日子过得快活。”[10]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11]可见,哈尼族人尊重老人的文化心态与儒家传统中所推崇的“孝”文化不谋而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更好开展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珍贵素材。

(三)顽强坚毅、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

长街宴绵延浩荡,象征着哈尼族古老的迁徙史,哈尼族神话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从什虽湖到嘎鲁嘎则”这一章专门记述了哈尼族的迁徙历程:“先祖走过的高山,七十七双手也数不清。先祖涉过的河滩,七十七张嘴也说不完。熬过多少干季和冷季,耐过多少雨天和热天,哈尼来到南方的群山,来到嘎鲁嘎则地方。”[12]26-27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客观存在。哈尼族的南迁史与该民族性格的塑造同样也是辩证发展的,正是“血雨腥风”的客观历史事实造就其崇尚和平、顽强坚毅的民族性格,而这一民族性格又为哈尼族负重前行、延续文明提供了精神支撑。

首先,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开展全族的迁徙异常艰巨。在迁徙途中不仅要应对猛兽毒虫,更要克服西南高原恶劣的地势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应对疫病与战争的威胁。如果没有顽强的集体意志,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这样的史诗级成功迁徙无法实现。其次,正是历经了血雨腥风的南迁,哈尼族更懂得珍惜和平与安定的生存环境。《哈尼阿培聪坡坡》记载:“和和气气地来和和气气地走,不要把眯细的眼睛变成睁大的眼睛!喜喜欢欢地来喜喜欢欢地去,不要用抬酒碗的手去抬弓箭棍棒!”[12]30最后,在定居后要进行顺利生产的艰巨任务使得哈尼族延续了坚毅而团结的民族性格。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云南哀牢山区原始森林的地理条件,接力开凿出壮观秀美的梯田,结束了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3]自强不息、奋力进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品质,把哈尼族顽强坚毅、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延续民族优良传统,塑造中国精神的必然要求。

(四)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哈尼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说明了其深厚悠久的梯田文明[14]。毛佑全指出:“节日活动实际就是与农事活动、民间信仰直接关联的岁时民俗,是先民遗传给后人的一种文化现象。”[15]长街宴作为哈尼族农耕祭仪的重要活动,是哈尼族和谐梯田文明的典型象征。因此,要挖掘长街宴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梯田文明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视角,其所标志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核,是当下都值得弘扬的生态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16]远古时期,人们的认知受到自然经济的约束而具有局限性,哈尼族将无法解释的自然规律视为天神意志,将诸多自然界的现象与物产人格化,赋予其宗教内涵。这虽然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自然崇拜,缺乏科学性,但在这种宗教信仰熏陶及相应禁忌规范下所长期维持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准则,维护了梯田文化生成与发展的生态链条,构建了哈尼族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塑造了哈尼族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心理意识,彰显出哈尼族古老的生存与发展智慧。

“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在今天,加强培育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把长街宴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梯田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实效,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三、哈尼族长街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路径

(一)将长街宴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以彰显民族特色

学校教育是充分开发和系统利用哈尼族长街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主阵地,长街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应与其相结合。

一方面,要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应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结合不同学段教育对象特点和各学段教育规律,设计相应教学目标,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长街宴中传统美德与优秀人文精神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各学段之间的良好衔接。例如,小学阶段,要以培养学生对哈尼族长街宴的兴趣为主要目标,通过图像叙事等简明易懂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长街宴文化;中学阶段,应突出思政课政治引导功能,培养学生对长街宴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的掌握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阶段,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这类资源的能力,建设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要注重校本课程开设与乡土教材编写。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发的过程中须突出其民族特色以保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哈尼族长街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良好运用,就要因地制宜,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结合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发展实际,积极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配套相关乡土教材,把哈尼族长街宴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生态理念、社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各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哈尼族长街宴文化精神内核的体认,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对长街宴文化的传承中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

(二)将长街宴蕴含的传统美德融入家庭文明建设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17]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的形成深受家庭影响,将长街宴蕴含的传统美德融入家庭文明建设,是发挥家庭文明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在家庭与家教上下功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17]家庭文化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趋向,在此环境下所形成的家庭文化心理也进一步影响社会整体文化心理的塑造,个体家庭追求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家国情怀的养成。家庭教育的渗透性、感染性、长久性等特点要求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家长作为教育主体要持续提升个人传统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把长街宴蕴含的传统美德融入家庭德育之中,教育子女尊老敬老、谦恭礼让,塑造其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身体力行以引导所有家庭成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二是要抓好家风建设。“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17]尤其在民族地区,优良家风的弘扬有利于崇德向善、和谐淳朴的民风建设。新时代,结合长街宴所蕴含的传统美德进行家风建设,应将长街宴中所展现的公平正义、亲友睦邻、尊老爱幼、爱好和平等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平等、公正、友善等思想内核相对应,并进行时代化阐释,汲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以建设家风,涵养社会良好风尚。

(三)利用长街宴载体优势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参与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是指“利用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等文化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活动载体,是指“通过设计活动方式、活动形式,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8]长街宴既具有多重哈尼族传统文化象征意义,又是传统农耕祭祀仪式活动之一,集文化载体与活动载体于一体,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一,发挥长街宴的文化载体作用,应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一方面,在民族地区环境的塑造上,应凸显哈尼族特色,把更多民族元素融入当地校园环境、社区设施的建造中,设立特色村镇、街区,把长街宴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环境中,营造出相应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社区、学校要积极开展主题文化教育活动,例如开展演讲、辩论赛、摄影展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本土化,促使更多人主动了解和学习长街宴文化,接受哈尼族优秀传统道德观念与民族精神的熏陶。

第二,发挥长街宴的活动载体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在现代旅游经济促使长街宴知名度提升的现实背景下,结合哈尼族“昂玛突节”“苦扎扎节”等传统节日,定期举办长街宴活动,在满足人民参与感的同时弘扬长街宴所蕴含的传统美德与思想理念,增强获得感、认同感。二是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推动参与者在活动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例如,可创造性运用口传文化这一传统形式,鼓励受教育者自主学习长街宴精神内涵,并结合时代精神融入个人理解,在同其他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进行多向交流的过程中自我反思,提升个体思想道德素质。

(四)善用互联网创新长街宴文化传播与交流途径

“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4]互联网时代,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显著,长街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作用也须适应这一趋势。一是要牢牢把握主流媒体舆论主动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在积极宣传哈尼族长街宴这一传统文化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二是引导新媒体工作者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打造优质宣传片,提高长街宴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三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提升自我思想道德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积累的同时创作出更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网络文艺作品;四是要以互联网为抓手,进一步打造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网络技术全面记录、搜集长街宴相关影音、文字资料,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扩大民族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为人民群众深入了解与创造性传承长街宴文化资源提供必要数字平台。

另外,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在传承长街宴思想内涵的同时提炼其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例如,长街宴所蕴含的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与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展示长街宴的精神内核,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

猜你喜欢
长街哈尼族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喜茶无锡南长街灵感特色店
古朴的西长街:那么远,这么近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南歌子·整日尘霾锁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