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表现性评价探究

2024-01-03 03:13王盼郜彗赵娱冰朱宁宁付雪晴
地理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王盼 郜彗 赵娱冰 朱宁宁 付雪晴

摘 要: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外化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效果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需要这种聚焦高阶思维和真实能力的表现性评价。本文在剖析深度学习和表现性评价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深度学习的“三领域七能力”内涵,并以“构造地貌的形成”为例,从明确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目标、创设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以及制定层次分明的表现性评分规则三个方面探究促进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方式,旨在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与方法借鉴。

关键词:深度学习;表现性评价;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1-0017-04

在传统纸笔测验导向下,教师往往采用讲解——接受式的地理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却把学生限制在浅层学习层面,容易将学生带入“仅读背即高分”的认识误区。传统纸笔测评的仅仅是事实性知识,过于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以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为特征的高阶思维的培养。因此,新课改要求挣脱传统评价的桎梏,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地理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实作”和“表现”,从而促使学生实现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国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和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国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Assessment,Learning and Equity)致力于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设计的研究,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国内学者从2017年起开展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如周文叶[2]从表现性评价三要素的角度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但是国内对于两者相结合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还是较薄弱,许多研究还需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亟待拓展。本文尝试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旨在促进学生地理深度学习。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在哪里?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我国最早提出深度学习的理念是在何玲和黎加厚合著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文中提出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将融合后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3]。在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领域,郭华对深度学习的见解最为人们广泛接受,她认为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地参与、投入其中,体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从而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4]。

新课改提倡深度学习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高水平、高阶思维的认知学习,是一种高投入的、高级的学习状态,更接近知识与智慧的本质;而浅层学习则停留在低水平、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是一种单项的数据与信息获取,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的进阶,两者在时间维度上存在连续性,即浅层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的深化与升华,必须通过一定的浅层学习来获得基础的知识才能进行有深度、有意义的学习(图1)。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本文认为地理深度学习是指在地理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基于已有的地理基础知识,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批判整合相关的信息,建构新的地理知识体系,并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合作能力等高阶能力。借鉴美国研究院组织实施的Study of Deeper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Outcomes(简称SDL) 项目将深度学习能力划分为认知、人际、个人三领域,并参考SDL项目对深度学习能力从属关系的划分[5],本文将深度学习内涵组成划分为“三领域七能力”(图2)。

二、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或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也是对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6]。表现性评价包括基于课程核心的、需要学生持久理解的表现性目标;基于真实情境,能够引发学生“表现”的表现性任务以及能够判断学生学习结果和表现的评价准则。

表现性评价的对象是需要学生深度理解的目标,而学生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则需要完成基于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建构和创造,需要调动自己的高阶能力,最终指向深度学习。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借助评分规则来引导自己进行自我主导的学习,然后根据评分规则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进行了深度学习又促进和改善了自身的行为表现。周文叶[2]提出表现性评价是撬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引擎。笔者认为这句话不仅意味着表现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还包含着深度学习能够引领表现性评价,深度学习是表现性评价的宗旨和方向,两者并非单项输出,而是双向促进。

总之,深度学习相当于实施表现性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表现性评价目标具有一致性。表现性评价目标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依据,表现性评价任务是实现表现性评价目标的载体,而表现性评价准则是检测表现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反馈表现性评价目标达成度的标准,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方案

1.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

表现性评价目标的确定必须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点、以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地理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点,故在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时要遵循以下策略:①立足地理课程标准。通过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来确定表现性评价的主题。“构造地貌的形成”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示意图,说明褶皱的基本形态特征、成因以及形成的地貌;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的重要指导作用。②立足学情。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刚升入高中,高一学生虽然已具备了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地质构造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基于以上两点确定本研究的评价主题为“考察蓬莱景,明晰深度力”。③指向深度学习能力培养。实施表现性评价是为了培養学生的地理深度学习能力,所以,表现性评价的目标要与深度学习的“三领域七能力”相对应。结合深度学习能力的特点,确定评价目标如表1所示。

2.创设表现性评价任务

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是为了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表现”,从中收集学生的“表现”信息,从而为评价学生的地理深度学习能力提供依据。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紧扣评价目标,根据评价目标,选择合适的表现任务形式。②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教师要将所教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把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转换成表现任务,使得知识的学习落到“实处”,能够“实用”,不再是纸上谈兵,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从而激发其地理学习热情。③要根据学情设置任务的难度,要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能脱离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西游记》是假期热播剧,基于学生对《西游记》的喜爱和熟悉,本文以“考察蓬莱景,明晰深度力”为主题,让学生扮演开发商设计花果山开发方案,从而设计表现性任务群(图4)。

3.制定表现性评价的评价维度与指标

制定评分规则是实施表现性评价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表现性评分规则包括表现维度、表现等级、表征描述三个要素,故在设计表现性评分规则时应遵循以下策略:①基于表现维度,确定评价指标。地理深度学习能力分为认知、人际、个人三个领域,将这三个领域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一级指标,将其附属的能力作为二级指标。②划分表现等级或水平层级,进行等级描述。将地理深度学习能力的二级指标划分为四个等级,先确定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的表现特征,再确定中间等级的特征,要确保等级描述既有所区别又指向共同的目标,避免出现前后等级描述的包含关系。③量化表现等级或水平层级,完善表现性评分规则。本文借鉴孙裕珏[7]的赋分规则将水平4赋予最高分,为4分,其余层级依次递减(表2)。

4.实施表现性评价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表现性评价任务的顺序进行“考察蓬莱景,明晰深度力”主题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通过判读花果山的地貌,制作褶皱模型;其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褶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小组以演讲的方式总结地质构造规律。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为辅助的表现性评价,将分值权重设置为2∶2∶6[8],根据分值判断学生深度学习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结论

深度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是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评价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地理教学,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可为一线教師提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参考案例,以使教学能够摆脱传统评价的桎梏,由机械灌输走向深度教学;学生能够挣脱死记硬背的困局,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SCALE.Stud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EB/OL].[2017-03-10/2017-06-05].https://scale.standford.edu.

[2] 周文叶.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0):85-95.

[3]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21(5):29-30.

[4]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5] 卜彩丽,冯晓晓,张宝辉.深度学习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启示——美国深度学习项目(SDL)的解读与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5):75-8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7] 孙裕钰.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表现性评价研究[J].地理教育,2022(2):53-56.

[8] 廖苗,李树民.普通高中灾害地理教育表现性评价——以“台风灾害”主题学习为例[J].地理教育,2023(1):33-36.

通信作者:郜彗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