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4-01-03 02:15王文君陈广香周荣艳陶晨雨王德贺
畜禽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育种学家畜思政

王文君,陈广香,周荣艳,贾 青,陶晨雨,王德贺,石 雷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提出,家畜育种技术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作为畜牧生产课程的关键内容之一,家畜育种学旨在通过逐代遗传改良来提升家畜群体的生产性能,实现高效多产和优质畜产品的目标[1]。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授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家畜育种学作为畜牧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引入到家畜育种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和学科的贯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探索家畜育种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事研究工作,还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 家畜育种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和特点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方案[2]。该方案旨在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的统一。学科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应结合课程思政规律,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使思政融入学科教学,从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不会显得突兀、生硬或晦涩。作为教师,需要与学科特点结合,推动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家畜育种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掌握家畜遗传育种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发现、培育和选育良种的能力,推动家畜养殖业的升级和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活动,巧妙地结合家畜育种学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职业道德观念。例如,当讲授选择育种技术时,可以引入中国农科院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的成功案例,即其组织全国优势育种队伍持续多年研究,成功培育了肉牛新品种“华西牛”[3]。这样能让学生由衷感叹我国科研工作者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树立起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使其内化于心。

2 家畜育种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讨

2.1 课前思政引导设计

课前思政引导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提高问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提升学生的教育意识与道德素养。在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引导。

2.1.1 集体讨论

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一起探讨课程主题,广泛收集不同的观点,形成一种主体性的思考和讨论形式。例如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变化的现实问题,提出家畜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在保障环境不被破坏的同时实现家畜养殖的盈利等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家畜养殖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政意识。

2.1.2 实践探究

家畜育种学课程中,实践探究对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选择家畜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畜养殖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升实践和应用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畜牧行业,培养他们对基层工作的热爱和价值认同。通过实践,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并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2 课中思政案例剖析

在课程中,通过深入剖析家畜育种学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家畜养殖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探讨并挖掘出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4-5]。

表1 家畜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现

通过以上案例和思政教育方案,旨在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获得专业知识,并思考科技发展与伦理、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

2.3 课后思政反馈机制

在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成果的评估,可以对学生思想内容进行反思,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

2.3.1 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是一种常见的课后任务形式,可以通过它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对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反思和优化。例如在家畜育种学课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家畜养殖计划,并对其进行评估。通过书面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思政内容与课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2.3.2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是一种贴近实际的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参观现代化畜禽养殖场,调研和实践其管理模式、环境控制等方面,了解家畜养殖业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报告,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评估的能力。通过实践报告,学生将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家畜养殖业的实际问题和难点,并扩展自己的思维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3.3 思政评价与激励

课后思政评价与激励是对学生思政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的一种方式,也是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重要手段。在家畜育种学课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与激励。①提供多样性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报告、实践任务完成情况、个人思考读书笔记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思政水平。通过给予多样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②给予及时和具体的激励。在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课堂表彰、奖励证书、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支持。这种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政教育中,进一步提高思政水平和道德素养。

3 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将思政元素融入家畜育种学课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往,该课程仅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感到模糊。而通过增加思政元素的引导和启发,如动物保护、农村养殖可持续发展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并提高了政治素养。近年来,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参与企业实习、专业技能大赛和创业大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体现了学生对本专业实践的认识和追求。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成就,为未来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作为高等教育的从业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教师素养关乎教学成效,为实现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增强政治觉悟并加强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并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及国内外形势,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通过多元化的引导和鼓励,确保思政教学对学生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才。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4 结束语

经过家畜育种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施,希望学生能够在专业技术与思想道德的双重培养下,成长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通过家畜育种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学生将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能秉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回馈社会。他们将成为家畜育种行业的中坚力量,推动我国家畜产业蓬勃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育种学家畜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中科研反哺教学初探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实验中的应用
冬春家畜冻伤的防治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