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是立德树人的优良载体

2024-01-03 21:53王强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边塞诗立德树人初中语文

王强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边塞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认真解读边塞诗的内容与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落实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立德树人  边塞诗  教学策略

边塞诗是反映边疆地区军旅生活、自然风光等题材的诗歌类型,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极具历史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道德,而“家国情怀”是边塞诗中典型的道德内容,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优良载体。

一、统编教材选录的边塞诗内涵

《劝学》记载:“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高尚的品德历来是成圣的必备条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录的边塞诗“立德树人”内涵丰富,是我国各类经典文学的代表作,蕴含不同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1]

边塞诗是我国盛唐四大诗派的重要派别之一,常以征战沙场、戍卫边疆为题材,以文字刻画英雄形象,展现人生百态。在边塞诗中,有渴望建功立业的将军、雄心壮志的士兵、捍卫家园的骑士、思想愁苦的征夫、等待家人归返的妇孺、流离失所的百姓等。边塞诗中写尽了残酷征伐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彰显百姓对和平以及国家强大的渴望。在边塞诗教学中,教师应先分析诗歌内涵,再引领学生体悟诗中的人生百态,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在其心中种下爱国种子。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四首唐代边塞诗,下面对其立德树人内涵进行分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选编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属于七言绝句,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以及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选编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属于五言律诗,颂扬唐朝军队的强大,高歌壮丽军队胜利、山河之美,抒发爱国之情。

《雁门太守行》(李贺)选编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属于七言古诗,通过描写军旅生活,抒写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表现将士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统治者重用贤才的美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选编在九年级下册教材中,属于七言古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充溢乐观进取的精神。

以上四首边塞诗分属不同学段教材,相关教学契合《课程标准》中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边塞诗的讲授依据教学方针进行设计,让立德树人内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并加以体现。

二、把握边塞诗的创作背景,涵养学生立德树人情操

创作背景是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第一步,有助于体会诗歌内涵,涵养学生的立德树人情操。教师要从“知人论世”角度出发,通过介绍诗人的生平经历或逸闻趣事,让边塞诗与诗人的经历联结,辅助学生理解诗中的个人情感,使他们与诗人进行情感共鸣。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边塞诗教学,需要教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经历,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让学生将诗人经历与诗中的关键内容建立起联系,形成关于诗人特质的认识,感受诗人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怀,涵养道德情操。[2]

如《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教师可以利用《霍小玉传》这一课外资料引发学生对诗人李益的关注,使学生了解“唐传奇”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透过极具戏剧性、趣味性的小说故事,了解李益的人格品质,使其明白品德不端将遗臭万年。如《使至塞上》一诗,教师可以介绍诗人王维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文学流派分类的相关知识,阅读有关《辋川集》的课外资料,了解王维宅心仁厚的表现。教师可以引用苏轼的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分析王维“诗佛”称号的意义以及他的人格特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古诗以及相关创作背景资料,懂得王维家庭笃信佛法,他多次向朝廷请求献出自己的受封领地,用作布施救济,这足以彰显他的爱民、友善品德,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如《雁门太守行》一诗,教师可以介绍李贺的王室血脉,将诗人的生平经历与古诗内容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在了解李贺生平的同时,能透过边塞诗的风格、主旨,了解创作背景。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教师可以将诗人岑参两度出塞的经历,融入诗中彰显独特爱国情怀的句子中,在“知人论世”中补充有关诗人的生平经历内容,使学生能加深对诗人品格的认识,学习诗人身上的爱国者精神品质。

三、解读边塞诗的内容,于体会中培育学生立德树人精神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四首边塞诗,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边塞风光,彰显人文风貌。在边塞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细致解读诗歌的内容,于阅读体会中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基于立德树人的边塞诗教学价值。[3]

1.《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以辽阔的边塞地貌和寒冷天气,渲染戍边将士们的艰苦生存处境,哀愁之情溢于言表,抒发了边关将领以及士兵们的浓烈思乡情感。

在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爱国主义情感方面进行解读,指导学生分析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坚韧不拔精神,将镇守边关与思念家乡形成对比,使学生能明确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理解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学生懂得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要为保卫国家而努力,从而将爱国这一道德规范烙于心中。教师也可以从时空环境的角度,为学生解读边塞诗的创作风格,使学生能懂得李益在诡谲多变的情势下,仍保持对国家的热爱,从而对诗人塞外风景的书写和爱国情感的表达,都形成强烈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2.《使至塞上》——王维的忠实爱国情怀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营造禅理意境,使得边塞诗的画面感强烈,既有奉命前往边疆慰劳将士途中的见闻,也含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在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解读王维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结合唐玄宗“开元盛世”背景,联系唐军大破吐蕃国的历史事件,讲解王维受到朝廷内斗影响而被排挤外放的经历,让学生了解王维心系国家的忠诚表现,感受诗人身上的爱国情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既彰显了盛唐强盛的国事与繁荣的文化,又能将诗人的爱国情怀融入众多意境中,表明自己的忠诚之心。王维对朝廷的忠诚,是新时代爱国、敬业价值观的体现。教师可以在诗句意象与气势描写解读中,引导学生鉴赏全诗,使其能体悟王维的爱国情怀,学习他身上的爱国、敬业的精神品质。

3.《雁门太守行》——李贺捍卫家国的决心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绘的残酷的战争场面,用日落前“兵临城下”的肃杀气氛,道出战场战士们的果敢与豪迈,在残酷时刻引出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场面,巧妙用典抒发自己捍卫家国的决心,悲壮苍凉且震撼人心。

教师可以解读不同的场面,使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充满画面感。保家卫国、奋勇杀敌,是边塞诗鲜明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长津湖》,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人物牺牲奉献的经历,结合诗歌内容,激起学生爱国的赤胆忠心,使其理解爱国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可以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推断“藩镇割据”历史背景下的战争,从诗中的战争场面,感受诗人渲染的磅礴气氛,体会边塞诗的壮丽之美,体悟李贺捍卫家国的决心,学习他身上的爱国精神品质。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的豪迈爱国情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了一幅辽阔西域大雪纷飞的场景,在白雪皑皑之中揭开将士们训练的序幕,以友人送行抒发豪迈之情。

整首诗的解读,可以从景色入手,便于学生参透诗人的豪迈爱国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诗中的景色描写内容,使其感受场景的壮阔、绮丽,体会情景交融写法的好处。这一阶段的学生能体会诗句中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提点,让学生根据诗人的写法以及画面,体会爱国情的具体表现,懂得寒冬之日将士们仍坚持训练,彰显了外冷内热的爱国之心,体现了众将领的保家卫国恒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将士们十年如一日训练,是为了给后方民众安定生活提供保护。教师可以从士兵们的爱国行为中,提炼爱国爱民的精神,结合新时代公民需要肩负的使命,解读豪迈的爱国情,让学生感悟诗人情怀,学习他身上的精神品质。

四、组织学生讨论与反思边塞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讨论创作动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与反思边塞诗,分析诗人的创作动机,引发学生关于诗歌创作意义的思考,由此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

李益在创作中,为镇守边疆的将士發声。王维在创作中,表明自己的心志。李贺在创作中,鼓励打胜仗的唐军。岑参在创作中,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纵览四首边塞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朗诵、鉴赏过程,在讨论创作动机的同时,结合诗人的特殊经历,分析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同爱国行为,以及对国家的热诚。不同的创作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共同都指向爱国情感的抒发。四位诗人用饱含爱国情的笔触,向公众展示了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在讨论中,教师可以适当抛出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诗人在边塞诗中传递出的爱国情感,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创作动机,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2.反思古诗观点

多元化的边塞诗观点,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空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指导学生反思古诗的观点,让学生与诗人进行共鸣,感受镇守边疆将士们的不易,及其身上的爱国品质。

李益在诗中抒发将士们思乡的情感,王维在诗中表达被排挤仍忠于朝廷的观点,李贺在诗中介绍将士们视死如归的护国之心,岑参在诗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决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配乐朗诵等方式,深度反思古诗的观点,结合边塞诗渲染情境的特殊方式,感受镇守边疆将士们在边塞的心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对诗人、对将士、对家国的独特情感,并能体会不同观点共同指向的爱国情,为不同角色发声,与其共鸣,让爱国的种子在学生心田发芽。

五、结语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应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这也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指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边塞诗取材不同、创作手法各具特色,均以爱国价值观为核心。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从创作背景分析、诗句解读等角度入手,指引学生体会不同边塞诗的内涵与主题意义,将爱国种子深埋于心,如此便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周贵海. 春光失色下的唐朝边塞诗[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3):87-88.

[2]吴辰怡. 边塞诗的豪与怨——《从军行》与《夜上受降城闻笛》比较阅读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2):80-81+97.

[3]单玉娇. 德育融入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现状研究[J]. 教师,2020,(05):23-24.

[4]陈  浩. 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J]. 中学语文,2019,(18):97-99.

[作者通联: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边塞诗立德树人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