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一口井前的静思

2024-01-03 01:40红雪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泥浆池王进喜钻井队

每到好天气,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户外休闲寻趣,或挖野菜,或漫步湖边,或广场推太极,或听鸟儿应答。我却选了一处别致的地方——铁人一口井。

站在了铁人一口井前,就有了粗粝的风声、浑厚的吼叫、隆隆的机鸣。

看着六十多年前铁人和他的战友们使用过的钻机仍然高高挺立,仿佛看见值班房还亮着昏黄的灯盏,泥浆池中还有人用身体在奋力搅动,还有穿着杠杠服戴着塑盔的钻工在地窝子里小憩,人拉肩扛运钻机的场景热火朝天……

我好像在阅读一部钢铁之书,每一页、每一章节,风云激荡,动人心魄。

铁人纪念馆旧址四周的树木,已有井口般粗壮,高有数丈,环抱着铁人一口井——这是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来到大庆之后打的第一口油井。

王进喜如果还在世的话,已是百岁老人。只可惜他在47岁的壮年,溘然而逝,留下唏嘘、悲伤与精神。

时光倒转,回到1959年的金秋。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宣告大庆油田正式被发现了。王进喜急匆匆从玉门油田率领钻井队赶到大庆,加入了石油大会战。然而,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住都成问题的残酷现实。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王进喜说 :“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迎着寒风奋战三天三夜,大家齐心协力把既高又重的井架竖立在荒原上,谱写了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故事。

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他带领工友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仅仅用了五天就钻完了第一口井,创造了当时世界石油钻井速度的最快纪录。

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那些日子,王进喜身患重病顾不上去医院,被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拄着双拐继续在井场指挥。

一天,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搅拌不开,王进喜见状,忽地一下甩掉拐杖,跳进冰冷的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被制服,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

就这样,“铁人”之名在茫茫荒原里找油的、打油的、采油的队伍间叫开了。铁人和工友们一起铸就的铁人精神,如熊熊的火,喷薄燎原,鼓舞了会战,更让伟大领袖的手,握向了铁人,握向了大庆 。

斯人走远,可精神火种一直赓续。地火向远,三代铁人持续接力,为祖国加油。大庆油田用累计产油25亿吨的成绩,铸成熠熠闪光的奖牌。大庆还是那个大庆,大庆已不是那个大庆!如今的大庆,荒原不荒,百花妖娆,不断拔节的城市,展现出现代之美。

我在铁人一口井前流连,熏风吹拂,树木飒飒,有花香与鸟语,似奏响的轻音乐。阳光从树木的罅隙中照下,形成一朵一朵的虹霓,好像一双双思索的眼睛。耳旁不时响起很多疑问:王进喜给人们的印象,除了硬汉形象,还有什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是我们城市的灵魂?

《铁人传》的作者孙宝范于1963年到钻井指挥部二大队当宣传干事。刚到井队时,孙宝范身体单薄,干不了重活儿,铁人可是个细心的人,便安排他做些轻松的工作。一次,铁人回到队部,正要休息,突然说:“不行,我得再去井队一趟。”孙宝范问什么事,铁人说 :“钻台上好像有一个钻头,掉下来容易砸伤人,我得去看看。”孙宝范说他去搬下来就行了,可铁人坚持自己去。孙宝范只好跟着一路小跑到了井场。铁人腾腾跑上平台,一边搬平台上的钻头,一边虎着脸批评队长和司钻:“这些钻工二十多岁就被爹妈交给咱们,我们一定要照顾好,要像宝贝疙瘩一样看待。”

电视剧《铁人》的编剧李国昌曾是1205钻井队的驻队记者。他回忆起一件印象特别深的事。那时候,工人间传着一句铁人说过的、特别鼓舞人的话——“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个油井来”。李国昌到钻井队采访时,就问过铁人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原来,是1959年国庆节,铁人去北京参加全国工交群英会,看到公共汽车背着一个大包袱,有些不解,就问别人。人家告诉他,咱们国家现在缺油,汽车背的是煤气包。铁人大吃一惊,心里一翻腾,走到路边蹲了下来。作为一个搞石油的,全国缺油,对他的刺激很大。泪水从他的眼眶中流出来。有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难受,你看嘛,石油工人没有搞到油,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我心里有愧,我真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个油井来!”这话传到了当年的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耳中,他深受感动,说这句话是英雄的一种境界。

作为铁人王进喜的大徒弟,《铁人之路》的作者戴祝文17岁便到玉门油田贝乌五队当钻工。1961年9月,钻井二大队成立半年多了,住在全国各地的家属和孩子,也陆续来到了大庆。孩子们整天摘野花、撵兔子,没人看管。铁人觉得应该有个学校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学知识。很快,在离大队部几百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 “土窝窝”,上面还支起了一顶旧帐篷。铁人怕孩子们冬天挨冻,还扛来芦苇,把帐篷四周围了个严严实实。这样,石油大会战的第一所“土窝窝”学校——钻井二大队小学在荒原上诞生了。铁人亲自担任第一任校长,并上了第一节课……

我久久地站在铁人一口井前,想要跟随那些被大庆这座英雄的城市铭记的故事,去触摸沉积在岁月深处的热情。我很愧疚,我在这里生息,曾以为自己理解每一寸土地、知道铁人的所有。我认真听每一个人说起的“大庆记忆”,认真读每一本关于铁人的书,但这依然不夠。

粗粝的风声卷起又落下,浑厚的吼叫响彻云霄,隆隆的机鸣像在唱一首永续的歌。王进喜已经离开我们五十多年,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高过云天,让我们有了敬仰的高度。虽然大庆从未缺少活力,但我还是在想,待到春雨飘飘洒洒地落下,杏花满街满街地开时,应该有更多的事物在泥土里、在我们心里苏醒吧。

让我在铁人一口井前再停留一会,再静一会。

故乡人|红雪

原名秦斧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宁小铺屯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百余家报刊,出版《碑不语》《散落民间的阳光》《最近处是远方》《见证》及《人民楷模王启民》(合著)等著作。

猜你喜欢
泥浆池王进喜钻井队
水基钻井废物泥浆池原位处理环境影响分析
铁人王进喜(节选)
钻井队成本控制现状及主要途径探析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泥浆池的清理和泥浆池搅拌机的检修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归侨钻井队一箭三雕
CHINESE IDOL
富水区粉砂土地质钻孔桩装配式钢结构泥浆池设计施工技术研究
每期一照
敬呈大庆1202英雄钻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