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充盈的青春岁月

2024-01-03 01:40黄鹤轩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绸缎先辈丝绸

黄鹤轩

一块绸缎可以包裹住多少时光?如今的考古发现,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有丝织品。彼时,粗粝的石头拥有了新生命,但我们的祖先依然用树叶和兽皮遮身蔽体。传说中,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这显然不只是遮羞物的飞跃和进化,更让孕育中的文明慢慢褪去荒蛮与野性。

丝绸开启了我们的祖先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透露出追求精致、富庶的初始诗意。《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写及蚕、桑、丝、绸的,多达五十余篇。丝绸已然不仅是物质化的存在,也是精神化的存在,织进了意志、情怀和梦想。这种难以分离的缠绕,这种形影相隨的依存,让丝绸的品性与一个民族的品格悄然叠合。每一根丝所展现的,是追求而非束缚,是柔软而非野蛮,是谐和而非参差。

时光回拨,以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为起点,我们的先辈穿越艰难险阻,开辟了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以郑和七次远航为主线,我们的先辈又在惊涛骇浪中闯出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世界的真相因此变得愈发清晰,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因此有了更多的通路与载体。在这些旅途中,丝绸不论是作为物质商品还是精神象征,都闪耀着柔性之光。

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大概是懂得中国人品格中的丝绸属性的。1868年至1872年间,他七次在中国长途跋涉,之后写出鸿篇巨制《中国》。在书中,他把这条被岁月掩映的、从长安辗转至罗马的东西方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从此,这条绵延千年的天路露出了婀娜的身姿。“丝绸之路”这一称呼,因形象而贴切,被官方、民间以及文化学者所认同。

丝绸之路为什么有那么强盛的生命力,以至于再多的艰辛和阻隔都不能将它湮没、割断呢?真正的原因,蕴含在丝绸里。丝绸的柔软其实是一种使命、一份担当,它所展现出来的极致柔性,是对野蛮与暴力的摒弃,是对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的契合,是对文明交流、相互认同的升华。每一根蚕丝都是丝路精神的源头,都意味着开放与开拓、包容与胸襟、财富与创造、和平与友好。

而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实践,正是对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镶嵌其中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情怀,是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它给世界带来了新视角、新道路、新契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宏大叙事。所以你看,一块绸缎包裹的火与光并未冷却,一条复兴的辉煌大路正在讲述更多的中国故事。

丝绸之路足够古老,但不会老去。它依然拥有开放的姿态、包容的气度,依然充满智慧、懂得尊重、不弃涵养。它的青春岁月,重又变得充盈丰满起来。

逐光|丝路精神

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绸缎先辈丝绸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河岸的花
遥望“丝绸路”
丝柔尽现
路上丝绸
绸缎是微凉的
丝绸情调
继承先辈精神 不负时代重托
走向先辈们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