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刍探

2024-01-04 04:03郭兴芬
成才之路 2023年36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课堂提问阅读教学

郭兴芬

摘要:语文阅读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是学生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提问技巧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水平。文章基于阅读素养提升视角探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从优化提问方式、提问内容、教师理答,建立课内外联系等维度展开,以期为语文教师构建阅读素养和课堂提问策略研究理论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阅读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6-0077-04

课堂提问就像一座桥梁连通旧知与新知,连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然而,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只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忽视对文本形式、写作背景、阅读策略、思维过程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提问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很少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层面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导致学生在考试和平常阅读过程中未能深入领会文意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必须从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现状出发,优化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陈启山、雷雅樱等学者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出一个“教师指导—学习策略—阅读素养”关系模型。在这一模型中,教师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会产生直接影响,而学生可通过自身学习策略中的信息整合、理解记忆、联想想象、知识迁移等跨层次的中间变量来间接地影响阅读素养[1]。这表明,教师指导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指导的一种具体方式,与阅读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化掌握阅读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课堂提问就是达成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是教师采用的提问方式大多偏向于“齐问齐答”,表面上看起来一片和谐,回顾了所学知识,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节省了更多的课堂时间。然而,学生的阅读素养差异很大,这种提问方式会导致少数学生滥竽充数。部分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是还是不是”“对还是不对”,这相当于预先设置好答案,不能训练学生提取信息能力以及推论能力。

二是部分教师较少提出具有创意性、鉴赏性的问题,很少出现阅读评价知识。而这些内容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所必需的,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大部分提问内容都聚焦于文本内容本身。加之一些学生缺乏阅读知识积累,面对一篇文章时不清楚該从哪方面入手去评价和鉴赏文章内容、表达手法、作者观点,因此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题”现象。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指向低层次阅读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易于回答,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部分教师虽然会在课堂提问中设计一些指向高层次阅读能力的问题,但往往以闭合性、主观性问题为主,答案较为固定,无法实现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加之低层次问题数量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这些高层次问题,影响其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是对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理答方式进行调查发现,理答内容的机械化、重复化、形式化现象严重,主要发生在新教师身上。当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正确、不全面或是不符合预设时,有的教师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理答,多数情况下会重复学生的回答或是直接告诉学生“回答正确”“回答不全面”以及“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这种理答既没有起到激励和正向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反思阅读学习的薄弱点。

四是提问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学生不去主动思考,忽略将所学知识迁移于课外。阅读素养冰山理论指出,阅读素养由“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构成,“水上部分”指的是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可直接获得的知识力,“水下部分”指的是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外解决问题的一种知识力。因此,只有向“水下部分”发力,学生的阅读素养才能真正得以提升[2]。然而,调查发现,有超过六成的学生缺乏将课内习得的知识、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要知道,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终身阅读的习惯,仅让学生掌握课内阅读知识、方法、策略是远远不够的。

1.优化提问方式

(1)因材施教,依据阅读素养水平分层提问。首先,针对学困生设计指向低层次阅读能力的问题。指向低层次阅读能力的问题对优等生而言,缺乏挑战性,很难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却能很好地训练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将语文阅读课上的“齐问齐答”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发问,请学困生作答”的方式,让学困生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其从课堂中的“边缘人”转变为课堂中的“主人”。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积极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意识会逐渐增强,阅读素养会得到提升。其次,针对全班学生设计指向高层次阅读能力的问题。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全体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在提问一些指向高层次阅读能力的问题时,要给予学困生和中等生公平参与的机会。在提出高层次问题之后,教师要将回答问题的机会多向语文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倾斜,可让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来回答。如此,指向高层次阅读能力的问题不再局限于优等生,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中互动和竞争的机会。这不仅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还能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2)精选问题,增加“让学生思考”的提问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问题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不尽相同,指向高层次阅读能力的问题多偏重于探索文章的创作背景、人物、场景、观点、中心思想、情感基调、叙述手法等,问题较为新颖且有挑战性,学生在回答这一类问题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因此,教师应选择“让学生有效思考”的提问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3)素养导向,用多元化的方式提出问题。基于阅读素养提出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不仅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具体可借鉴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直题曲问。学生在直面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式,无法建构良好的认知。因此,教师可采用“拐弯”的方式提问,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二是曲题直问。这是一种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迁移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提升其阅读素养。三是难题巧问,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步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理解所学内容,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分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提问内容

(1)深入解读,依据文本内容精选评价知识。第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确可选择的评价对象。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一定的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提问内容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基于阅读内容评价、创新的角度筛选评价对象[3]。一方面,教师可深入挖掘文章内容,依据人物形象、主要观点、生活细节、人物心理活动等设计人物评价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积累人物创作知识以及人物评价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可设计有关文章中心思想、情感的评价性内容,其中包括评价作者的主要价值观念、情感表达,文章的引申意义等。第二,引入与文本相联系的读物,融入同类的比较评价。要体现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评价性问题,还要充分挖掘课外资源,从课外资源中选择评价对象,从而提升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这样发问:“菁莽的《翠鸟》与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请你尝试从行文思路、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和比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更深入地掌握阅读评价知识以及阅读策略。

(2)巧妙设疑,借助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第一,提问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学实践表明,课堂问题一旦脱离生活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语文教师应多基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去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在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教师可选择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问学生有没有某一方面的亲身经历,对某一事物有没有耳闻,让一部分有过某种经历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有关课文场景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去看、去听、去想、去悟。最后再进行提问,诸如“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并作答,以达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4]。第二,巧抓文本矛盾点,创设悬念化的问题情境。文本矛盾点指的是文本叙述逻辑、情节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或文本语句的矛盾。为了强化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利用制造矛盾点的方式来深化自己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如果能从矛盾点入手,对文本细节进行深层次提问,就一定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热情。如在《海底世界》一文中,作者首先就提到“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教师可抓住“波涛澎湃”与“宁静”这个矛盾点联系下文的“各种声音”进行提问:“为什么海底很宁静,却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以动衬静”的写作意图。

3.优化教师理答

(1)基于阅读素养,妙用评价性理答。第一,理答内容具体化。语文教师应多去学习和研究一些名师或专家型教师的课堂理答技巧,将一些较为智慧的课堂问题处理方式以及幽默、严谨、独特的理答语言记录下来,构建自己的“理答库”,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第二,理答方式多样化。一方面合理应用评价性理答。当学生回答问题结束时,无论学生回答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应通过点头、微笑、体态、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热情反馈。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用点头、微笑、鼓掌等方式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妨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摆出加油的手势,让学生不要气馁[5]。

(2)巧用支架性理答,依据学生回答进行有效追问。面对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的情况,教师可适度采用追问的方式为学生架起思维桥梁,拨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深入思考问题,增强其学好阅读知识的信心。当学生的回答语无伦次、逻辑不通时,教师不仅要帮学生构建思维支架,还要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对其发言进行归纳、提炼和升华。

需要注意的是,追问应掌握好这三个度。一是追问要有梯度。即追问的内容和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认知规律,不能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不能偏难、偏多,要基于课程目标带领学生如登山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向阅读重难点知识进军,最终要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二是追问要有角度。学生之所以回答不出问题,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定式或偏离正確轨道,这时候需要教师用一个个问题为其搭建思维支架,旁敲侧击,帮他们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三是追问要适度。追问并不是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而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做到游刃有余和收放自如[6]。

4.有效迁移,通过提问建立课内外联系

(1)通过课内阅读,积累阅读知识、方法及策略。积累丰富的知识、方法、策略,是学生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平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采取摘抄、做手抄报、建立素材库等措施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知识,并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快读、跳读、对比阅读、猜读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用学过的知识攻克阅读障碍。而无论是阅读知识的积累还是阅读方法的训练,都与教师的问题设计有密切联系。例如,在阅读《红楼春趣》一文时,学生会遇到“剪子股儿”“籰子”等生僻词汇,教师可以绕过这些生僻词进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发问:“遇到这些难懂的词汇,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如果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教师可引入猜读、跳读等阅读策略,并用大量的案例来阐述,等到学生真正掌握后,再去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7]。

(2)擴展阅读素材,在课内外衔接点处设计提问。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时间花费在剖析课文内容上,从生词解析、段落划分、句子解读到文章中心思想分析,可谓面面俱到。极少有教师关注课外阅读,以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方法、策略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实现课内外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其阅读素养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可试着在课内外阅读素材的衔接处设计问题,以问题为索引延伸和拓展课内阅读知识,以建立起课内阅读知识与课外阅读知识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武松打虎》时,教师可先依据课内文本内容评价武松敢作敢当、行侠仗义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然后引入《水浒传》其他片段,如《武松醉打蒋门神》等,并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你们对武松又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呢?”在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可向学生传授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最后引入《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片段,让学生迁移运用所学,试着谈一谈自己对其他人物产生的想法。教师在课内外衔接点处设计提问,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8]。

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然而,在当前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提问,提问内容缺乏针对性,课堂理答重复化、机械化,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方面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提问方式、提问内容、课堂理答以及提问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学习素养得以提升,语文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

参考文献:

[1]付媛姝,李舒彤,陈启山.教师支持对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精加工策略的中介效应[J].考试研究,2017,(03):86-89.

[2]钱燕萍.基于“阅读框架”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07):51-54.

[3]李冬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浅析[J].新课程研究,2023(20):126-128.

[4]李艳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智慧课堂的应用[J].教书育人,2023(11):75-77.

[5]马海明.对话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2(29):11-13.

[6]徐德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41-42.

[7]金江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2(22): 125-128.

[8]张延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迁移理论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2(32):66-68.

Explora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Classroom Questions Based on Improving Reading Literacy

Guo Xingfen

( Wuwei Normal School Affiliated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reading litera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qualities that students need to possess, which is a requirement for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adaptation to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of questioning techniques can promote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ir reading literacy and level.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reading literacy, starting from four dimensions: optimizing questioning methods, questioning content, teacher reasoning and answering, and questioning effectivenes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 teachers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system for studying reading literacy and classroom question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readingliteracy;primaryschoolChinese;readingteaching; classroomquestioning;optimization;strategy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课堂提问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