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育如何实施

2024-01-05 12:42左红英陈芷含魏虹通信作者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人人健康 2023年29期
关键词:护理学思政专业

■左红英 李 陈芷含 魏虹 通信作者(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发展,传统医疗模式逐步转化为“生命—心灵—社区”的现代医学模式,社会发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护理学导论”已成为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关键课题,也为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培养护理专业素质、专业价值观打下了基石。

课程思政教育的概念及内涵

课程思政教育这一范畴来源于学校德育课程,其实质就是立德树人,即是指教师在非教育思想理论课中积极地去表现教育,并发掘思政元素,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教学的教育铸魂功效。而关于对课程思政教育内涵的探究,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都认为课程思政教育是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手段,是学科教育的深度延伸,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点的主要内涵。

护理学导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为学生开展护理学导论课程,对于培养专业护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引导专业护生拥有正确的护理学专业认知,并且树立其专业信念感,同时也让专业护生对于自己的职业更具有认同感。设立该课程可以为后期针对专业护生开展专科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技术等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护理学基础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1.调查背景内容及方式

以本校护理学专业2019 级护生为研究对象,其已开设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目前已经进入第三学期,结合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与教师、护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护理学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认知与兴趣、对护理学基础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联系的认知、对思想品德的认知共3 个方面,设计了10 个题目,分为单选题、多选题2 种题型。本次参与调查的为护理学专业2019 级5 个班级的142 名在校护生,通过面对面访谈完成问卷,发放了142 份问卷,收回142 份问卷,每个班级由班主任进行监督作答,问卷有效率100%。

2.结果

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认识和兴趣的评价见表1。

表1 最喜欢上护理学基础课的什么内容(多选)

护理学导论课程思政教育实施途径探究

1.翻转课堂、情景表演辅助教学

在讲述“护理与法”的这一篇章中,老师们运用了翻转教学和情景演示等辅助方法。首先,老师在一节课教学前将课程的所有资料,包含课程的PPT、老师讲解的教学录像及其与课程有关的拓展知识等都放在平台上,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练习和查找资源,然后在上课前先找到喜欢演出的几个学生,并将剧目介绍给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之后的课程上,我们再由这几位学生采用场景分工演示的方法对临床中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的事件进行场景重现。在每一次的情景演出完成后,老师先指导各个人物的扮演者们谈谈表演中的体会,尤其着重让表演患者的学生们谈谈体会,这样在护理实践时就会更加细心;随后老师又让作为参与者的学生根据场景表现进行分组讨论,再让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探究的意见,老师对回答较好的小组和学生予以表扬;最后由大家一起讨论后提出事件中护士行为上的不当之处,并归纳出关于这个场景的一些最佳沟通方法。

2.采用临床案例教学,使得学生与患者面对面交流

当介绍到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一章之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开展护士的临床实习。首先,在课前为学生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查阅与护理沟通有关的资料与文章,并在班级中相互交流讨论。当学生进入医院时,由医院带教人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类查阅临床不同患者的健康信息,从而顺利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互动。各小组学生在进行病例资料的采集以后,再由临床老师集中授课,老师针对各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剖析,并总结个案中的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作出护理判断,课后学生要通过写作来总结与患者互动和交谈后的感受。

3.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和多种授课形式,给学生带来大量的线上教育资源。课前让学生以分组互动的形式探究病例,各组人员在查找信息、提出意见、研究课题的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教学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

4.在认识岗位职业能力模块中融入安全意识

本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职业安全及预防、护士程序、有关规章制度、科学思维能力等。护士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职业,研究表明,58%~61%的医务人员在过去一年里都有发生锐器损伤的经历,其中多数都是护理人员。在学校教师们通过介绍国内有关医疗护士专业安全方面的研究数据引发护生注意,从而提高了护生的安全意识,并讲解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触及针、缝针、刀刃、剪、玻璃碎片等时应怎样预防。

5.根据思政教育需求设立专题学习内容

在设立思政专题学习内容时,专题的内容可以与患者有关,也可以与护理人员有关。例如,教师设立如何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护理的专题。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部分呼吸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类似,这类患者在就诊前就会担心自己患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而出现恐惧、不安等不良的情绪。

6.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将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教学思政教育”的主平台在于课堂,在教学的进程中动员整体投入,强化全学科的教学,达到学科之间互补、发展的格局,真正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生掌握各有关专业课程的重要教材,通常设置于第二学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职业心态的关键时期。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一门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优点是针对理解力、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节奏快、效率低等不足,让学生享用多种教学途径,确保全部学生能够掌握所有知识点。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人文的嵌入,在专业课程的进行中充分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形成了全新的职业思维与情感元素,从而激发出真情实感,有效融合了专业知识目标和学科思政知识目标。

7.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加思政教育评价

利用过程性考评和结果性考评,对学校基于心理护理学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成效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包括学校线上学习、线下推广活动、实训过程作业和教师理论考试成绩等。而在完善系统的考评项目中,更强调了学校隐性思政教育元素的表现。使用学校在线平台或教学通等APP 软件,进行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学校网络共享和老师评价,由教师直接反映学校线上线下的学习状况,学生通过在线交流和课堂总结反映对学校课堂思政教学的认知与理解等,并采用双向反馈的形成性评估方法,以协助学校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的理念,培育学生道德与职业素质。

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后的总结和反思

1.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后的效果

思政是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全课教学的重大实施模式,是学校教学育人的最具体表现形式。项目思政教育开展后,老师们通过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立德树人意识,并利用集中备课时间编写了“基础护理学”的思政教育方案、思政小微课程等教学内容[2]。老师们在项目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播撒了家国情感与职业理想,以实现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们也可以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借助老师的讲述,感受和体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背后的职业意义,并反省护理人文素养以及伦理方面的内涵。

2.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后的反思

当前专业课老师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认识还不够深入,思政教育意识相对淡漠。部分老师甚至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就只是讲授知识的能力,对“课程思政”的改革也表示了不了解。专业课老师必须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发现有价值的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合理的方式发挥专业的教育功能。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可以了解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育人的重要职责,让教师发挥其教育引导的作用,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李丽娟,邢爱红.护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3(1):31-34.

猜你喜欢
护理学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