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患者中应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的好处

2024-01-05 11:45李先会山东省巨野县北城医院
人人健康 2023年29期
关键词:治疗仪气囊呼吸机

■李先会(山东省巨野县北城医院)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属于医院中重要的组成科室,负责集中收治内科重症患者,通过丰富的医护资源及先进技术资源的支持,给予患者最优化的医疗保障。机械通气(MV)是指采用机械方式人工辅助患者呼吸,帮助呼吸暂停或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提高其肺功能水平,对于缓解ICU重症患者缺氧症状具有很好的作用。但需注意,机械通气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也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即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 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 小时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 小时内出现的肺部感染病症,患者多表现出发热、咳痰、气喘、脓性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不仅延长了患者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也加大了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ICU接收患者的平均年龄也不断上涨,其各个器官组织与功能退化,免疫力随之降低,肺部功能更是发生退行性改变,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功能降低,加大了其感染风险,这也是导致ICU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内外一致决定临床需对VAP 加强预防,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预测危险因素,便于尽早应对,避免或延缓病情恶化[2-3]。

依据患者自身疾病特点与要求建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调整至适宜参数,呼吸道管与气囊相连,首次气囊压力设置为30 厘米水柱。实施规范化基础护理,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头高位,抬高头部约30°~45°。选择鼻饲泵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加热营养液温度接近体温,以50~100 毫升/时的速度均匀输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过渡,密切观察患者肠鸣音、胃潴留的情况,避免反流。整个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七步洗手规范,坚持一人一物一消毒原则。使用氯己定为患者完成口腔冲洗清洁,每天3 次,高风险患者可适当增加至每天4~6 次。在清洁口腔前首先进行吸痰护理,彻底清除声门下分泌物。选择加热导线类型作为呼吸机通道湿化器,控制呼吸道附近温度在37℃左右,同时确保呼吸机清洁程度,每周更换通道。加强病房管理,调整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在50%~6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消毒,控制细菌菌落密度<200cfu/m3。医护人员及家属进入ICU时均需穿隔离衣、帽子、口罩、鞋套等,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机械通气是医疗急救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设备帮助患者克服呼吸功能障碍,维持其气道通畅,改善通气氧合,避免二氧化碳蓄积,进而帮助机体度过基础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实现治疗疾病的目,获得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与青睐。但ICU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治疗过程相对复杂,且身体基础条件差,代偿能力差,营养状态差,多合并其他并发症,呼吸功能部分丧失,往往需要借助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无疑是加大了VAP 并发的风险。VAP 致病原因复杂,例如高龄、合并慢性肺疾病、身体素质不佳、长时间机械通气、误吸等,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延长ICU 治疗周期,严重者甚至死亡,对其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临床需不断地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理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有学者提出,人工气道作为保护重要器官、促进ICU 患者有效通气的措施,理想的气囊可有效阻止气管导管及气管壁之间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及胃容物误吸入气道。但气囊压力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拍背、躁动、翻身、各种医疗操作等,均可导致气囊压力发生变化,一旦气囊压力不足或过高,则会使其关闭与气管导管漏气,导致口腔或胃内物质误吸至气道,引发VAP。因此建议采取持续性监测方式持续性维护气囊压力在设定范围内。既往临床多选择测量表定时观察气囊压力,并予以合理调节,保证气囊压力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但难以持续性观察气囊压力变化,监测效果有限。

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作为一种新型优化设备,能够连续动态地闭环式控制气管插管的密封性,监测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并使其保持在25~30 厘米水柱这一设定范围内,不仅有利于根据数据变化及时发现气囊破裂漏气现象,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也减少了临床护理工作量,对医患双方都好。可见,实施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有助于获得可靠、准确、连续的气囊压力变化值,实现监测意义。经分析:多项研究均表明,当气囊压力<25 厘米水柱时,气管内壁与气囊之间封闭不全,滞留在气囊上的物质则可能进入呼吸道,导致误吸,当>30 厘米水柱时,气流则会对气道黏膜血流造成阻碍,直接损伤黏膜。使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则可实时检测及智能控制气囊压力,避免其过高或过低诱发的器官损伤或其他并发症,降低误吸或反流等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谭春燕,廖林凤,冯宝芝,等.持续气囊压力监测在预防老年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7):89-91.

[2]张冬玲,钟素娴,谢丽娟.气囊压力表联合呼吸机监测预防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3): 206-209.

[3]薛茸戈,李义珍,刘利梅.全程精细化管理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分析[J].哈尔滨医药,2020,40(4):371-372.

猜你喜欢
治疗仪气囊呼吸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高田气囊案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肉鸡气囊炎的治疗